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非洲文学学与非洲文学的批评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卓 孙晓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4期36-49,共14页
朱振武教授提出的“中国非洲文学学”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众多专家学者就“非洲文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建构”展开了多轮笔谈沙龙,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立足中国立场和中国视角,就非洲文学研究的方法路径、话语体系和理论创新展... 朱振武教授提出的“中国非洲文学学”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众多专家学者就“非洲文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建构”展开了多轮笔谈沙龙,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立足中国立场和中国视角,就非洲文学研究的方法路径、话语体系和理论创新展开思考和深入交流。本次笔谈专栏聚焦“中国非洲文学学与非洲文学的批评路径”,通过这两大中国非洲文学研究理论来关注非洲文学外在的多样性和内在的异质性,以地方性透视全球性,由民族性关注世界性,由此进一步深化理解非洲文学之间及其与世界文学的多重对话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非洲 批评路径 世界族裔文
下载PDF
“中国非洲文学学与学术研究的理论创新”笔谈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毅 蔡圣勤 《外国语文研究》 2022年第6期1-10,共10页
朱振武教授提出的“中国非洲文学学”理论构想引发了学界的热切关注。本刊邀请国内部分学界围绕“中国非洲文学学与学术研究的理论创新”展开笔谈。本期笔谈中,学者们借助非洲文学“三大流散理论”和“非洲性理论”探讨了当前非洲文学... 朱振武教授提出的“中国非洲文学学”理论构想引发了学界的热切关注。本刊邀请国内部分学界围绕“中国非洲文学学与学术研究的理论创新”展开笔谈。本期笔谈中,学者们借助非洲文学“三大流散理论”和“非洲性理论”探讨了当前非洲文学研究的中国方法、中国视角、中国路径等一系列中国话语理论构建,以及如何通过理论创新来指导中国的非洲文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中国非洲 中国话语 理论创新
下载PDF
中国非洲文学学的构建理路——朱振武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
3
作者 程雅乐 朱振武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朱振武是上海市二级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世界文学多样性与文明互鉴”创新团队负责人,社会兼职有(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 朱振武是上海市二级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世界文学多样性与文明互鉴”创新团队负责人,社会兼职有(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等多种,是国家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和国家重点项目“当代汉学家中国文学英译的策略与问题”首席专家。本次访谈,他分享了多年来从事中外文学研究的治学心得,详细介绍了“中国非洲文学学”的掘进路径、理论内核、深层内涵及其批评实践。“中国非洲文学学”的成功建构是对此前学界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过度西化、话语缺失等问题的有力反拨,标志着中国非洲文学研究新的转向,是中国非洲文学研究与全球非洲文学研究的成功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非洲 “非主流”文 四大流散理论 非洲性理论
下载PDF
澳大利亚非洲英语文学研究的崛起与非洲区域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略昌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3-109,共7页
澳大利亚属于世界非洲英语文学研究共同体的后来者,它从欧非学术阵营的对峙中突围而出,在对研究对象的认知、批评范式的采用和研究立场的选择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后殖民批评特征。从1971年开始起步,先后经历草创期、发展期和繁荣期三个阶... 澳大利亚属于世界非洲英语文学研究共同体的后来者,它从欧非学术阵营的对峙中突围而出,在对研究对象的认知、批评范式的采用和研究立场的选择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后殖民批评特征。从1971年开始起步,先后经历草创期、发展期和繁荣期三个阶段,澳大利亚非洲英语文学研究的崛起不但提供了一个迥异于欧美或非洲本土的观察非洲英语文学的视角,而且极有可能改变旧有的学术格局并塑造一个全新的非洲区域形象。澳大利亚学者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清晰的方法论,在研究中坚持协同创新,这对把中国非洲文学学如何推向新高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非洲英语文 非洲区域形象 后殖民批评 中国非洲
下载PDF
非洲学是一门行走与实践的学问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鸿武 《国别和区域研究》 2020年第2期1-20,167,168,共22页
非洲学,也可称为非洲研究,是对那些有关非洲这片区域的各种知识、概念、思想、方法的研究活动及其所累积成果的总和性统称,专以非洲大陆的人文与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究非洲文明历史进程及当代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其内容既包括人... 非洲学,也可称为非洲研究,是对那些有关非洲这片区域的各种知识、概念、思想、方法的研究活动及其所累积成果的总和性统称,专以非洲大陆的人文与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究非洲文明历史进程及当代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其内容既包括人们对遥远非洲大陆方方面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进行认知研究的种种探索活动,也包括基于这些探索活动积累而成的系统化的关于非洲的概念与方法、知识与思想。今天,我们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一个重要前提是通过覆盖全球的区域国别研究创新学科建设方法。在广泛而充分地继承开发各国、各民族、各区域的传统知识与现代智慧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对话、多元交流,把全人类的知识、思想、文化连接起来、汇通起来,并加以综合创新,创造超越个别区域、个别国家范畴的真正具有普适性的人类共建、共通、共享的知识、思想与文化,从而让人类以更加理性、主动、积极的方式,采取共同行动,塑造共同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合作实践 中国非洲学 非洲中国
原文传递
对我国非洲教育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楼世洲 徐倩 万秀兰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8-142,共5页
切实推动我国非洲教育研究的学术发展,必须实现两个转型:从"局外人"向"参与者"转型,从经验的"输入者"向"分享者"转型。实现两个转型,要从"全球视野、历史眼光"出发,实现非洲教育研究... 切实推动我国非洲教育研究的学术发展,必须实现两个转型:从"局外人"向"参与者"转型,从经验的"输入者"向"分享者"转型。实现两个转型,要从"全球视野、历史眼光"出发,实现非洲教育研究的"知行合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洲教育研究,构建"中国非洲学"下非洲教育研究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非洲学 非洲教育研究 全球视野 历史眼光
原文传递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Chinese Onslaught in Africa
7
作者 John Windie Ansah 《Sociology Study》 2013年第9期651-664,共14页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ties with Africa have grown sturdily since 2000 and the shifts are so marked that, by 2009, China's share in sub-Saharan Africa's total exports and imports exceeded that between China an...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ties with Africa have grown sturdily since 2000 and the shifts are so marked that, by 2009, China's share in sub-Saharan Africa's total exports and imports exceeded that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regions in the world. Africa has as well received year-on-year increases in foreign aid from China as compared to Latin America and Asia. This paper seeks an analysis of the increasing economic and social ties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Employing the political economy framework, this paper uses secondary sources of data to rake out the benefits and the threats as well as the political dynamics associated with the ties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The paper reveals that China's deep-rooted relationship with Africa is translated in benefits including foreign ai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amenities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for Africa. However, enormous threats including loss of employment, depriva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collapse of industries, which are being entrenched by various degrees of leadership deficiencies, are apparent.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ties, in terms of nature and effects, do not essentially represent change from the already existing ties between Africa and the West but only represent continuity in the dependency syndrome with a new "benefactor-exploiter". The solution for Africa, as the paper suggests, does not lie in closure of ties with China but in a knowledgeable, willing and action-oriented leadership which can consolidate the benefits and reverse the threats emerging from the 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itical economy LEADERSHIP DEPENDENCY China AFRICA
下载PDF
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非共享知识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8
8
作者 刘鸿武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60,共19页
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新型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通过覆盖全球的国别区域研究创新学科建设,在广泛而充分地继承开发各国、各民族、各区域的传统知识与现代智慧的基础之上,通过平等对话、多元交流,把人类的知识、思想、文化链接... 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新型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通过覆盖全球的国别区域研究创新学科建设,在广泛而充分地继承开发各国、各民族、各区域的传统知识与现代智慧的基础之上,通过平等对话、多元交流,把人类的知识、思想、文化链接汇通起来,并加以综合创新,创造出超越个别区域、个别国家范畴的真正具有普适性的人类共建、共通、共享的知识、思想与文化,从而让人类以更加理性、主动、积极的方式,采取共同行动,塑造共同利益,担当共同命运。建构有特色的"中国非洲学"和"非洲中国学",正是这一宏大背景下今日中非双方学术思想界应该努力的方向。跟上时代节奏,创新学科建设,返本开新,立足中国,情怀非洲,融通全球,建设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中国非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命运共同体 科建设 共享知识体系 中国非洲学 创新 民族性 时代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