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时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潘光繁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在大数据时代,应积极主动保护传承和实践应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应国家提出的文化数字化战略目标,通过数字人文技术,借助数字技术、数字智能手段,大力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数字化保护传承和实践应用目标。在大数据时代新征程中... 在大数据时代,应积极主动保护传承和实践应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应国家提出的文化数字化战略目标,通过数字人文技术,借助数字技术、数字智能手段,大力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数字化保护传承和实践应用目标。在大数据时代新征程中,把握数字科技的脉搏,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发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数字化尤为重要。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为前提,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加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促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实践应用,对繁荣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人文 保护传承
下载PDF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博宇 王福如 《歌海》 2024年第2期141-148,共8页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现实问题亟需解决,需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拓展传播途径,丰富文化传播的形式和平台打造,整合“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法规的完善等措施,以提升中国非...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现实问题亟需解决,需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拓展传播途径,丰富文化传播的形式和平台打造,整合“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法规的完善等措施,以提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发展的水平,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话语权,从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国际化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2009-2021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及外宣研究综述 被引量:4
3
作者 杨静 陈文凯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93-100,共8页
以中国知网2009年至2021年关键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的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其总量、核心期刊发文数量、覆盖区域、依托理论、英译难点、翻译策略、传播建议等,分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及外宣研... 以中国知网2009年至2021年关键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的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其总量、核心期刊发文数量、覆盖区域、依托理论、英译难点、翻译策略、传播建议等,分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及外宣研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发现该领域研究尚存在受关注度不够、翻译人才短缺、地区发展不平衡、多模态传播模式研究缺乏、译法衡量标准不统一、研究语料未成体系、翻译批评手段传统等问题。建议强化政府、翻译机构、高校等非遗翻译传播意识,加强人才培养;打破地域限制,多开展同类别非遗英译及外宣研究;发布权威英译外宣标准,构建统一术语库;整理并创建多种类别的非遗语料库;开展描述性非遗英译策略研究,加强受众及接受效果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英译 外宣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基于BERT+BILSTM+CRF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图谱构建
4
作者 黄薇 周卫 +1 位作者 李宏杰 张涛 《现代计算机》 2023年第24期74-78,共5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悠久历史和多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数字化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工具,然而传统的数据库存储已经不能满足对节点关系深度查询的需求,同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悠久历史和多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数字化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工具,然而传统的数据库存储已经不能满足对节点关系深度查询的需求,同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大量非结构化数据需要整理和清洗。为了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查询效率,构建结构化数据的可视化图型,引入BERT+BILSTM+CRF模型,首先对数据进行清理和整理,然后对数据进行标注,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数据进行命名实体识别,最后构建出了一个层次清晰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命名实体识别 BERT Neo4j
下载PDF
互动体验设计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颜斐然 《天工》 2023年第15期39-41,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需求的改变,传统博物馆传播信息的方式已经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也无法满足参观者的需求。科技的进步和数字时代的到来掀起了传统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热潮,互动体验设计被广泛应用到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中。这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需求的改变,传统博物馆传播信息的方式已经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也无法满足参观者的需求。科技的进步和数字时代的到来掀起了传统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热潮,互动体验设计被广泛应用到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中。这种互动形式将博物馆展示模式从以“物”为中心的古板模式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体验模式。通过分析互动体验方式在展示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从空间互动体验、多感官互动体验两个方面阐述互动体验设计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的应用,并分析其特有的价值与意义。互动体验设计不仅可以使信息得到更准确、高效的传播,使参观者与展览品产生共鸣,还符合数字时代下博物馆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体验 博物馆 展示设计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IP资源创新性推广途径与策略探究——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盟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刘中华 焦基鹏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44-148,共5页
数字文化产业时代,鼓励以非遗IP资源为核心,借助先进数字技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秀传统文化由数字化保护向创新性发展转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结合各地区非遗特色IP资源,打造诸多创新性非遗IP发展案例,总结其"5+"... 数字文化产业时代,鼓励以非遗IP资源为核心,借助先进数字技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秀传统文化由数字化保护向创新性发展转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结合各地区非遗特色IP资源,打造诸多创新性非遗IP发展案例,总结其"5+"推广途径与策略,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IP资源的创新发展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盟 遗IP资源
下载PDF
道—学—技—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图式建构的“中医”启示 被引量:5
7
作者 林敏霞 《文化遗产》 CSSCI 2014年第6期103-110,共8页
近现代以来,中医在中国不断地被边缘化,在"申遗"过程中也遭遇了困境和悖论,一方面揭示了中医作为"遗产"到了不得不大力"拯救"之境;另一方面却折射出古老中国作为遗产大国,并未对自身遗产本土性、多样性... 近现代以来,中医在中国不断地被边缘化,在"申遗"过程中也遭遇了困境和悖论,一方面揭示了中医作为"遗产"到了不得不大力"拯救"之境;另一方面却折射出古老中国作为遗产大国,并未对自身遗产本土性、多样性和理论体系加以分析、论述、阐释和提炼。本文从"医道——遗存之道"、"医学——遗存之相"、"医技——遗存之技"和"医承——遗存之法"四个层面,对中医作为中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分析和论述,从而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和价值进行新的认知和阐释,促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体系和图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体系
下载PDF
集体智慧的结晶 非遗保护的珍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评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荣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第4期122-128,共7页
由王文章主编,吕品田、罗微、李荣启任副主编,全国500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文化干部历时5年,鼎力合作,联袂编纂的中国第一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工具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 由王文章主编,吕品田、罗微、李荣启任副主编,全国500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文化干部历时5年,鼎力合作,联袂编纂的中国第一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工具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于2022年1月由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出版。全书收录辞条6636条,共计约320万字。其知识信息蔚为大观,理论概括科学准确,印刷装帧优质精美。这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一项崭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传媒 大型工具书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鼎力合作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保护 理论概括 吕品田
下载PDF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文馨 《黑龙江史志》 2013年第21期164-164,共1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正遭遇着一场文化的侵略。圣诞节、情人节无声无息走入我们生活当中,而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与七夕,人们大多感叹没有往日的热闹。如此同时",韩流"风也深得中国年轻人的追捧。面对现实挑战,2011年国家出台《...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正遭遇着一场文化的侵略。圣诞节、情人节无声无息走入我们生活当中,而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与七夕,人们大多感叹没有往日的热闹。如此同时",韩流"风也深得中国年轻人的追捧。面对现实挑战,2011年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文在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分析其定义,提出几点保护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背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下载PDF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翻译策略研究
10
作者 姜丹丹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19-123,共5页
翻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向全世界翻译传播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的实质特征和研究现状,提出了归化和异化的动态结合以及趋同现象共同作用下的翻译策略。这不但保留... 翻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向全世界翻译传播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的实质特征和研究现状,提出了归化和异化的动态结合以及趋同现象共同作用下的翻译策略。这不但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使西方读者易于了解和接受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符合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宗旨与目标,对中国非物质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遗翻译策略 民族文化传播与保护 《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下载PDF
人类学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国家重大招标课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开题暨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索南措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7,共6页
以人类学学科的视野观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不吝为学科理论前沿和人类学家参与国家战略的需要。人类学学科本身对传统文化的特别关注,以及在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全球化语境下对中国遗产运动的反思,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探索研... 以人类学学科的视野观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不吝为学科理论前沿和人类学家参与国家战略的需要。人类学学科本身对传统文化的特别关注,以及在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全球化语境下对中国遗产运动的反思,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探索研究提供一个全新而广阔的视野。以人类学者的讨论和共识,基于对人文价值的反思与再思考能够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的人类学转向是对当下我国遗产文化事业的反思,以人类学的眼光树立新的人类遗产意识的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 人类学 探索
下载PDF
图式理论视角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陈军 赵速梅 《海外英语》 2013年第9X期182-184,共3页
该文旨在从图式理论视域下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拟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实例为例,运用图式理论分析译者的翻译过程,并分析译者在图式契合、相异、空缺情况下翻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总结得出适合非遗英... 该文旨在从图式理论视域下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拟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实例为例,运用图式理论分析译者的翻译过程,并分析译者在图式契合、相异、空缺情况下翻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总结得出适合非遗英译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式理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 图式契合 图式相异 图式空缺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对专业学术期刊选题策划的思考——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史青岳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第18期170-171,共2页
选题策划在学术行业期刊编辑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当今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是我们应该总结经验、思考探索的问题。本文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对该杂志的选题策划原... 选题策划在学术行业期刊编辑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当今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是我们应该总结经验、思考探索的问题。本文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对该杂志的选题策划原则和方法进行探索,期望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学术期刊仍可以保持自身优势得以继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题策划 学术期刊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论中国大型实景演出的发展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环 《艺术评鉴》 2019年第16期176-178,共3页
中国大型实景演出是现代中国创新型的文化旅游产品,它的诞生与发展,不仅仅促进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了舞台,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带来了市场和经济价值,给人类创造了精... 中国大型实景演出是现代中国创新型的文化旅游产品,它的诞生与发展,不仅仅促进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了舞台,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带来了市场和经济价值,给人类创造了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型实景演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化利用 传承 发展 价值
下载PDF
担当职业使命 记录文化传承——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出版为例谈新时代编辑的使命与担当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弛 《东西南北》 2022年第21期71-73,共3页
出版是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而编辑工作则是其中的中心环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是由崇文书局策划,历时六年完成的一部大型专科辞典。本文试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的出版工作为例,探讨新时代编辑的使... 出版是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而编辑工作则是其中的中心环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是由崇文书局策划,历时六年完成的一部大型专科辞典。本文试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的出版工作为例,探讨新时代编辑的使命与担当。作为新时代的辞书编辑,除需敏锐捕捉信息、策划符合现实需求的选题外,还要从各方面严格把关,勇于承担辞书编辑的职业、文化使命,具备专业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 辞书 出版 编辑使命与担当
下载PDF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探索与建设:读《生生遗续代代相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
16
作者 罗正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第6期124-128,共5页
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的主体成果,彭兆荣所著《生生遗续代代相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以下简称《生生遗续代代相承》)一书,目标非常明确,旨在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中国... 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的主体成果,彭兆荣所著《生生遗续代代相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以下简称《生生遗续代代相承》)一书,目标非常明确,旨在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中国范式。因此,本书实际体现出的特点也相当明显,主要表现为自觉性、反思性、谱系性和建设性四个方面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基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 中国范式 物质文化遗产 代代相承 探索与建设 生生 实际体现
下载PDF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动画结合的研究
17
作者 曹靖旋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8期131-131,共1页
在如今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渐渐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淡化,被人们渐渐遗忘,我们不敢想象在五十年、一百年以后的社会中,还能不能有中国非物质文化的存在,会不会还有老一辈的手艺人存在,这都是让人未雨绸缪的事情。而"... 在如今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渐渐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淡化,被人们渐渐遗忘,我们不敢想象在五十年、一百年以后的社会中,还能不能有中国非物质文化的存在,会不会还有老一辈的手艺人存在,这都是让人未雨绸缪的事情。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就说明了这一重点。现如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手艺之所以会逐渐的衰落,老一辈艺术家找不到继承人,极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缺乏利益因素,每一件巧夺天工精心打造的艺术品花费的时间与得到的收入不成正比,中国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前景逐渐没落,如何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艺与工艺品,这就是我们所需要分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艺品 中国动画
下载PDF
打开记忆的钥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即将出版
18
作者 邓友女 《华人世界》 2007年第6期11-11,共1页
作为个体的人的记忆是容易被忽略和遗忘的,这种记忆往往在无声无息中消失;而作为民族文化记忆,也是容易被消解和遗忘的,这种记忆也同样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关键词 民族文化记忆 物质文化遗产 出版 中国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
下载PDF
浅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计量工具——以“木杆秤”为例
19
作者 胡方铮 邓昱 葛松琰 《衡器》 2020年第2期34-37,共4页
中国计量文化历史悠久,本文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中的计量工具——“木杆秤”为例,从其起源、技艺、历史意义、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浅析计量历史文化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计量历史文化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杆秤 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 保护与传承
下载PDF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刊
20
作者 韩子勇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第1期3-4,共2页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刊了。一本刊物的诞生,也如万物的孕育,其苗株虽小,也循天地大道,领受土壤、阳光、雨露之哺育,钟自然灵秀。我以为,若推近20年来中国文化界最有影响之事业,其中之一,就是成功地唤醒、组织...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刊了。一本刊物的诞生,也如万物的孕育,其苗株虽小,也循天地大道,领受土壤、阳光、雨露之哺育,钟自然灵秀。我以为,若推近20年来中国文化界最有影响之事业,其中之一,就是成功地唤醒、组织、推动了全民族、全社会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社会传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