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6篇文章
< 1 2 1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化发展脉络
1
作者 郭平 张洁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29-234,共6页
基于近20年我国对非遗保护的经验探索和社会需求,作为学科属性的非遗学概念被正式提出。现阶段非遗学学科化实践在成果与经验方面已取得较大进步,但一门新学科走向成熟需要在研究的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具备相对的独立性与规范性,而... 基于近20年我国对非遗保护的经验探索和社会需求,作为学科属性的非遗学概念被正式提出。现阶段非遗学学科化实践在成果与经验方面已取得较大进步,但一门新学科走向成熟需要在研究的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具备相对的独立性与规范性,而“非遗”与“非遗学”概念的提出较晚,且相关学术史梳理多限于21世纪以后的保护实践,对中国早期民间文化保护实践以及非遗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讨论仍显不足。基于此,文章从宏观视角梳理了非遗学在学科化过程中对于相近学科的借鉴与整合,以期推动非遗学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遗教育 民俗 人类 民间艺术
下载PDF
译介学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
2
作者 龙玉红 符冬梅 《语言与翻译》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文化宝库中的核心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宣传翻译,能够帮助中国文化精华更好地推广和传播到国际舞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弘扬、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世界各...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文化宝库中的核心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宣传翻译,能够帮助中国文化精华更好地推广和传播到国际舞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弘扬、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对塑造大国形象与地位,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译介学理论参与对外宣传翻译工作,能够采取最贴合国外文化、宣传效果、推广价值、理解融洽度等有效的方式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宣传翻译的有序推进,提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的价值及影响力。本文旨在从译介学视角出发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研究现状、创新及适用范围、具体策略,从而更好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宣传的发展,并增强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介 物质文化遗产 外宣翻译
下载PDF
多元到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视野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唐娜 田文溥 《民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45-54,共1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是多元融合的集成式学科,具有价值认同的多元性、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呈现学科整合的吸纳逻辑等特色。在全新的学科站位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表现出以非遗技艺为重要对象、以传承人研究为起点、以建档-保护-传承为核...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是多元融合的集成式学科,具有价值认同的多元性、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呈现学科整合的吸纳逻辑等特色。在全新的学科站位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表现出以非遗技艺为重要对象、以传承人研究为起点、以建档-保护-传承为核心的独特的学科视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旨在建立田野工作的二元互动和多元合一的新型交叉学科,通过学科整合与明晰学术视角,从多元学科主体出发,突破以往封闭化的学术场域,为非遗具体事项在当代社会的活态与应用性发展提供具体思路,以契合当代社会的变化性、开放性、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视野 多元 价值认同 文化整合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潘光繁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在大数据时代,应积极主动保护传承和实践应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应国家提出的文化数字化战略目标,通过数字人文技术,借助数字技术、数字智能手段,大力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数字化保护传承和实践应用目标。在大数据时代新征程中... 在大数据时代,应积极主动保护传承和实践应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应国家提出的文化数字化战略目标,通过数字人文技术,借助数字技术、数字智能手段,大力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数字化保护传承和实践应用目标。在大数据时代新征程中,把握数字科技的脉搏,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发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数字化尤为重要。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为前提,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加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促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实践应用,对繁荣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中国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人文 保护传承
下载PDF
系统性保护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学科特征与发展进路 被引量:1
5
作者 耿涵 李晓东 《民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35-44,共1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入了系统性保护的新阶段。系统性保护阶段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和所要实现的新目标催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诞生。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以系统性保护的多元理念为学科依据,具备交叉多元、活态开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入了系统性保护的新阶段。系统性保护阶段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和所要实现的新目标催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诞生。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以系统性保护的多元理念为学科依据,具备交叉多元、活态开放以及目标导向的学科特征,坚守保护为主的学科原则,以田野科学为范式,探索交叉学科创新手段,以培养高质量、复合型非遗人才为学科目标,搭建国际合作交流桥梁,构建中国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话语体系,为各缔约国提供非遗保护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保护 物质文化遗产 科特征 人才培养 发展阶段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研究方法刍议
6
作者 苏发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随着非遗保护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和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关于非遗学学科建设、教材编写、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并呈现出越来越深入的趋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任何一门学科而言,研究方法和范式不仅是学科存在的... 随着非遗保护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和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关于非遗学学科建设、教材编写、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并呈现出越来越深入的趋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任何一门学科而言,研究方法和范式不仅是学科存在的标志,也是学科不断发展的保障,非遗学也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教育体系 人才培养 物质文化遗产 教材编写 科建设 方法刍议 遗保护 深入人心
下载PDF
价值、困境与路径:中国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探赜
7
作者 魏志达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中国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长期共同生活的重要产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文化、立德求知、艺术审美、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新时代条件下,中国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存在着法律保障尚未完善... 中国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长期共同生活的重要产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文化、立德求知、艺术审美、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新时代条件下,中国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存在着法律保障尚未完善、人才支撑瓶颈突出、发展战略规划落后、申遗工作停滞不前等现实困境。因此,坚持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多渠道强化专业人才支撑、系统制定科学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申遗工作进程是中国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发展的实践路径。实现中国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背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院 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审视 现实困境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文化逻辑 被引量:1
8
作者 邓思杭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95,共4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在多年发展中已逐步确立自身的发展目标与体系。遵循着“自立”“自觉”“自省”“自信”的文化逻辑与发展脉络,新时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在世界文化语境里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其安身立命与平等对话的文化身份,也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在多年发展中已逐步确立自身的发展目标与体系。遵循着“自立”“自觉”“自省”“自信”的文化逻辑与发展脉络,新时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在世界文化语境里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其安身立命与平等对话的文化身份,也在坚定践行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路径,构设起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科体系 文化逻辑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与人才培养定位
9
作者 潘鲁生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从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视角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数量、质量都具有十分丰厚的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筹建以来,关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问题一直在不断讨论和深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定位,应在遗产学研究的主体结构上,面... 从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视角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数量、质量都具有十分丰厚的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筹建以来,关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问题一直在不断讨论和深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定位,应在遗产学研究的主体结构上,面向多学科交叉属性与发展优势,明确学理基础、学科范畴、学术方向;厘清本科、硕士、博士培养目标,总结学科建设内涵,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人才培养要面向当前社会需求,以产出为导向,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高度、实践成效、国际传播和社会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交叉 科建设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新时代·新学科·新使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国际学术论坛”综述
10
作者 耿涵 沈诗闻 李辛夷 《民间文化论坛》 202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2023年10月23日至24日,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联合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新时代·新学科·新使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国际学术论坛”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本次会议以... 2023年10月23日至24日,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联合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新时代·新学科·新使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国际学术论坛”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本次会议以非遗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为论域,来自国内外非遗保护领域和理论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各抒崇论,为中国非遗学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为中国非遗的系统性保护提供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术论坛 科体系 术体系 会议综述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策略
11
作者 李冰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6期41-43,共3页
文章主要研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保护策略以及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策略。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文章主要研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保护策略以及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策略。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提供一定参考,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保护策略 传承策略
下载PDF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发展研究
12
作者 梁博宇 王福如 《歌海》 2024年第2期141-148,共8页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现实问题亟需解决,需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拓展传播途径,丰富文化传播的形式和平台打造,整合“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法规的完善等措施,以提升中国非...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现实问题亟需解决,需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拓展传播途径,丰富文化传播的形式和平台打造,整合“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法规的完善等措施,以提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发展的水平,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话语权,从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国际化 中国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研学教育实践——以富川瑶族自治县蝴蝶歌为例
13
作者 李斌 廖红萍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2024年第8期149-151,共3页
在本文中,笔者以富川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开展的蝴蝶歌的研学教育活动为基础,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文介绍了富川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的蝴蝶歌研学教育的实践,通过分析学校的研学教育活动,验证了瑶族蝴蝶歌在实际教育中的... 在本文中,笔者以富川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开展的蝴蝶歌的研学教育活动为基础,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文介绍了富川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的蝴蝶歌研学教育的实践,通过分析学校的研学教育活动,验证了瑶族蝴蝶歌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教育智慧不仅可以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借鉴,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创新素质,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推动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教育 蝴蝶歌
下载PDF
回归民俗学本位 护航非物质文化遗产
14
作者 刘欣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0期79-81,共3页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自诞生以来已走过二十多个年头,中国民俗学及民俗学者们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与贡献,这不仅仅归因于民俗学与非遗保护之间“与生俱来”的联系及民俗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由于...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自诞生以来已走过二十多个年头,中国民俗学及民俗学者们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与贡献,这不仅仅归因于民俗学与非遗保护之间“与生俱来”的联系及民俗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由于民俗学者无法摆脱的进入现实生活、关注当代人类社会发展、服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责任。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政府主导的文化运动,在民俗学的观察研究及助推之下,逐渐成长起来。学科与学科之间,政府与学者之间,逐步形成了一套合适且有效的合作模式,为学科理论参与政策实践,学者参与地方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而民俗学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加强自身学科建设,回归学科本位,推动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本位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俗 《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中国民俗 人类社会发展 合作模式 科建设
下载PDF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研学活动探索——以广西富川瑶族蝴蝶歌为例
15
作者 莫小梅 夏雨娟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2024年第11期236-238,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完整精神感悟。随着时代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传承断层的危险,大批非遗即将走向消亡,因此迫切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本文以富川县瑶族蝴蝶歌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完整精神感悟。随着时代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传承断层的危险,大批非遗即将走向消亡,因此迫切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本文以富川县瑶族蝴蝶歌为例,分析富川瑶族蝴蝶歌融入青少年研学旅行课程的重要教育价值,并对富川瑶族蝴蝶歌传承的困境进行分析,对蝴蝶歌融入研学旅行课程的方法及策略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旅行 乡土文化认同
下载PDF
陕西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产品开发
16
作者 张佳豪 《村委主任》 2024年第7期200-202,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是“教育+旅游”的新模式,能够让学生走出课堂,近距离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文章通过研究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与传承人的现状,提出目前...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是“教育+旅游”的新模式,能够让学生走出课堂,近距离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文章通过研究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与传承人的现状,提出目前陕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产品存在的问题和开发路径,以期促进研学旅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行 走出课堂 物质文化遗产 开发路径 产品开发 认识和理解 亲身感受 陕西省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17
作者 刘丽君 刘小川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4期98-102,共5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工作扎实开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怎样科学、合理、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课题。该文详细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契机与责... 近年来,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工作扎实开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怎样科学、合理、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课题。该文详细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契机与责任,结合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系统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策略: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系统性保护理念,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展非遗活态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扩展非遗发展空间;“元宇宙时代”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强大的数字化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物质文化遗产 以人民为中心 整体性保护 生产性保护 元宇宙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髓是基质要素传承
18
作者 刘魁立 《民间文化论坛》 2024年第1期5-7,共3页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审定工作,正如裴亚军主任所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①过去我们有一位姜椿芳老先生,也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文革”期间他在狱中就已开始构想《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在此这之前是没有《中国大百科全书...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审定工作,正如裴亚军主任所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①过去我们有一位姜椿芳老先生,也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文革”期间他在狱中就已开始构想《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在此这之前是没有《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目前不少参与其事的老先生虽已相继过世,但在当时筹划并付诸实践此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大百科全书》 姜椿芳 了不起 名词审定工作 文革
下载PDF
《脾胃论》第2版:脾胃病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讲解
19
作者 陈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03-I0003,共1页
《脾胃论》成书于1249年,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的代表作,也是优秀的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至今日仍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李杲倡导脾胃学说,论述脾胃与元气的关系,阐明了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留下了传世之作。
关键词 《脾胃论》 中国 金元四大家 脾胃 李杲 物质文化遗产 脾胃病 传世之作
下载PDF
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探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伍松 袁青怡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4期29-31,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文历史与文化内涵,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背景下,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能满足青少年对知识学习的需求。本文基于研学旅行背景,对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文历史与文化内涵,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背景下,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能满足青少年对知识学习的需求。本文基于研学旅行背景,对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结合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和资源优势,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旅行 传承 活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