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上半叶的苏联文学与中国革命文学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璇 周泽南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年第17期128-131,共4页
20世纪上半叶苏联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影响。本文在阐述20世纪上半叶苏联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何种影响的基础上,从文学层面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文学作品的特点,认为苏联文学推动了中国革命文学的发展。但中国文学在认识与模仿苏... 20世纪上半叶苏联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影响。本文在阐述20世纪上半叶苏联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何种影响的基础上,从文学层面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文学作品的特点,认为苏联文学推动了中国革命文学的发展。但中国文学在认识与模仿苏联文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片面性的接受的弊端,这种弊端表现在中国革命文学作品中,就是革命文学作品的内容中所表现出来的抗日战争的仿苏联方式与我国抗战的具体国情以及我党抗日战争的方针相背离。对于革命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这种不利于正确贯彻我党敌后抗日方针的创作倾向,中共在开展延安整风运动过程中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确立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中国新文学运动掀开了新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文学 中国革命文学 五四文学革命 延安文艺座谈会 中共文艺政策
下载PDF
美国《亚洲学者公报》(1976)“中国革命文学专号”绪言
2
作者 J.波宁豪生 T.胡特斯 许效礼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55-60,共6页
关键词 "中国革命文学专号" 绪言 革命文学 文学 文学研究
下载PDF
美国《亚洲学者公报》(1976)“中国革命文学专号”绪言
3
作者 J.波宁豪生 T.胡特斯 许效礼 《岱宗学刊》 1998年第1期53-57,共5页
过去的60年间,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之一——中国文化在一场实质触及社会各方面的深刻革命中得到了改造,目前,当中国为完全掌握其命运、实现其革命理想而继续奋斗时,世界的其余部分,以妒忌,残存的误解、怀疑和钦佩相交织的心情,出神地注... 过去的60年间,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之一——中国文化在一场实质触及社会各方面的深刻革命中得到了改造,目前,当中国为完全掌握其命运、实现其革命理想而继续奋斗时,世界的其余部分,以妒忌,残存的误解、怀疑和钦佩相交织的心情,出神地注视着她.或许,中国革命最不为世界其余部分所理解和赞赏的就是中国新文学艺术的发展.即使在对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艺状况感兴趣的外界观察家中,对革命的文学艺术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从完全的敌视到诌媚的赞扬,什么都有,但最典型的反应就是迷惘地耸耸肩膀.甚至在专攻中国文学的西方学者中,认真关注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的人也很少.考虑到现代中国文学仅仅包容了一种源远流长达三千年之久的文学传统的一小部分,上述现象也不十分奇怪.但是学者和其他各界人士对中国不容置疑的引人注目的政治经济成就兴趣却大增,总的说来,对其文艺发展的关注并没有引起相应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革命文学专号" 绪言 革命文学 文学 文学研究
下载PDF
中国早期革命文学批评对“无产阶级文化派”的接受——以对波格丹诺夫的接受为例
4
作者 庄桂成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87-90,共4页
无产阶级文化派指的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化协会这一团体,波格丹诺夫是这一组织的代表人物。无产阶级文化派全盘否定文化遗产,要求创造"纯无产阶级文化",认为艺术不过是组织的手段,这些主张都曾对中国早期的革命文学批评产生过重... 无产阶级文化派指的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化协会这一团体,波格丹诺夫是这一组织的代表人物。无产阶级文化派全盘否定文化遗产,要求创造"纯无产阶级文化",认为艺术不过是组织的手段,这些主张都曾对中国早期的革命文学批评产生过重要影响。一个充满错误的文学理论流派为什么被中国所接受?从社会大环境来说,是因为当时中国的社会斗争激烈,革命文学批评者们需要那种"武器"式的批评,而"无产阶级文化派"的理论正好迎合了这种需要。从文学批评本身来说,是中国革命文学批评缺乏可资借鉴的过往经验,只能囫囵吞枣地从苏联汲取,却又缺乏仔细辨别和甄选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文化派 中国革命文学批评 波格丹诺夫 接受
下载PDF
“列夫派”作家笔下的中国革命文学——特列季亚科夫与他的《邓世华》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天艺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4-102,共9页
作为苏俄文艺论战中“列夫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特列季亚科夫在中国为人熟知的作品是《怒吼吧,中国!》,他描写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国革命的小说《邓世华》却鲜被提及。这部作品曾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是理解“列夫派”提出的“纪实文学”... 作为苏俄文艺论战中“列夫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特列季亚科夫在中国为人熟知的作品是《怒吼吧,中国!》,他描写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国革命的小说《邓世华》却鲜被提及。这部作品曾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是理解“列夫派”提出的“纪实文学”“事实的材料”等口号的重要文本,但一直未有中文译本出版。本文从创作方式、版本差异和文本细读等方面对《邓世华》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革命文学在特定历史环境中面对域外先锋理论时的复杂接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列季亚科夫 《邓世华》 中国革命文学 “列夫派” 先锋理论
原文传递
革命文学秩序中话语等级形态分析
6
作者 李遇春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25-127,共3页
在20世纪40—70年代的革命文学秩序中存在着两个系列的文学话语等级形态:一种是由文学读者等级序列所决定的文学人物形象和文学题材的等级序列;再一种是由文学批评标准等级结构所决定的文学功能、文学构成和文学风格中的话语等级结构。
关键词 中国革命文学秩序 话语等级形态 权力分析
下载PDF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的项目作业设计——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为例
7
作者 吴银贞 《现代教学》 2022年第13期104-105,共2页
项目作业在作业目标的聚焦、结构的搭建、学习进阶的推进层面都具有项目化学习的鲜明特征。本项目作业紧扣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单元特点,结合现实情境,以红色场馆策展方案论证进行项目作业设计,并运用新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水平... 项目作业在作业目标的聚焦、结构的搭建、学习进阶的推进层面都具有项目化学习的鲜明特征。本项目作业紧扣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单元特点,结合现实情境,以红色场馆策展方案论证进行项目作业设计,并运用新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水平进行评估,以此提炼项目作业的设计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作业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中国革命文学
下载PDF
论百年中国文学“走进世界”的四种模式 被引量:2
8
作者 蒋晖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7-97,共11页
本文将百年中国现代文学被世界接受的不同方式作了归纳,分为鲁迅式、丁玲式、莫言式和张爱玲式四种,并将这四种模式运作的体制作了初步分析。四种模式代表中国现代文学内部对"文学世界性"的不同认识,从一个侧面反思了中国现... 本文将百年中国现代文学被世界接受的不同方式作了归纳,分为鲁迅式、丁玲式、莫言式和张爱玲式四种,并将这四种模式运作的体制作了初步分析。四种模式代表中国现代文学内部对"文学世界性"的不同认识,从一个侧面反思了中国现代文学面向世界的不同阶段的历史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丁玲 张爱玲 莫言 世界文学 中国革命文学
原文传递
《田野的风》与《毁灭》、《铁流》的艺术比较
9
作者 王智慧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7-21,共5页
从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抒情方式、细节描写、结构、风格等艺术侧面将《田野的风》与无产阶级文学名著《毁灭》、《铁流》进行多方位比较,以从中窥测20年代中国革命文学在早期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范围内所达到的艺术水准。
关键词 《田野的风》 《毁灭》 《铁流》 艺术比较 中国革命文学 人物形象 抒情方式
下载PDF
论点摘编
10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3年第4期186-187,共2页
关键词 黄浩 文学经典时代正在成为过去》 勒明全 《1928年中国革命文学兴起的日本观照》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开拓笔谈》 杨剑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