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6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的前提意识之思——“哲学范式自我证成”的视角
1
作者 曹典顺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0,共9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以下简称“范式建设”)的研究,既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学术研究,也是表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研究。这种研究表明,范式建设研究就是哲学范式自我证成的过程,在此进程中首先要进...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以下简称“范式建设”)的研究,既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学术研究,也是表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研究。这种研究表明,范式建设研究就是哲学范式自我证成的过程,在此进程中首先要进行范式建设的前提意识之思:范式建设的理论前提之思表明,范式建设的理论前提研究离不开对“实践性”与“学术性”的理论性思维的关注。范式建设的问题意识之思表明,范式建设的问题意识研究离不开对“现实关切”与“真正哲学”的哲学理想的探讨。范式建设的理论根据之思表明,范式建设的理论根据研究离不开对“理论实践性”与“学徒学术性”的学术反思的研究。范式建设的学术性话语之思表明,范式建设的学术性话语研究离不开对“现实实践性”与“科学学术性”的理论融合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 范式建设 前提意识之思
下载PDF
“两个结合”的逻辑证成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构
2
作者 苏培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1,共10页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重大原创性命题,也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根本前提。这一根本前提集中体现在问题逻辑、理论逻辑...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重大原创性命题,也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根本前提。这一根本前提集中体现在问题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在问题逻辑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本土出场的具体化与形态化诉求以及中国传统哲学自身的限度回答了为何应当结合的问题(必然性问题),此回答全面描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土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协同演进的历史图谱;在理论逻辑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活动生成论之本性及其在价值观上与中国传统哲学的高度契合性回答了何以能够结合的问题(可能性问题),此回答为“两个结合”打开了可能性空间;在实践逻辑层面,时代场域转换引起的哲学立场与结合方式的转变,以及从碎片化、抽象继承向整体性、历史性梳理的变革回答了以何种方式结合的问题(实践路径问题),此回答清晰厘定了新旧全球化格局转换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路径。从问题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出发揭示“两个结合”的出场逻辑,有助于基于“两个大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培育其系统而深厚的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出场逻辑 历史性梳理
下载PDF
张申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3
作者 曾嵘 王立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81,共13页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张申府是一位不应被遗忘的学者。他在学理层面首倡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相结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综合”派的开创者;他提出的“孔子、列宁、罗素三流合一”的哲学设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张申府是一位不应被遗忘的学者。他在学理层面首倡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相结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综合”派的开创者;他提出的“孔子、列宁、罗素三流合一”的哲学设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层面上的第一次理论尝试;他的学说中始终贯穿着“辩证综合”说的总方法论,这是在学理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路径的独特探索,为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申府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流合一” “辩证综合”
下载PDF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走向“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4
作者 苏培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3,共12页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坐标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作者中心地位”用中国话语、中国精神重新书写马...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坐标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作者中心地位”用中国话语、中国精神重新书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对于它的构建来说,其首要环节即是从宏观层面树立起构建的理论目标,明确其理论范式,以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建成为可能。尝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视界、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与当代全球新变局的哲学之思、中国传统哲学致思的基本向度与未来走向等三个维度出发,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会发现只有以“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合理性与正当性的哲学视域,才能通向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由之路,创造出一种符合时代语境、中国语境乃至世界语境的新的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范式 “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下载PDF
“新哲学”启蒙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探索——以新启蒙运动为中心
5
作者 崔海亮 刘蕊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0-37,F0002,共9页
新启蒙运动本质上是“新哲学”启蒙,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国防动员来挽救国难。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启蒙运动中担当了唤起民众、阐释现实、挽救国难的重要使命。新启蒙运动期间,“新哲学”者和自由主义者、文化保守主义者展开论战,就... 新启蒙运动本质上是“新哲学”启蒙,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国防动员来挽救国难。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启蒙运动中担当了唤起民众、阐释现实、挽救国难的重要使命。新启蒙运动期间,“新哲学”者和自由主义者、文化保守主义者展开论战,就“新哲学”的内涵地位、“新哲学”对社会人生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新哲学”者认为应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初步提出了“两个结合”的思想。“新哲学”启蒙明确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方向,培养了一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工作队伍,形成了一系列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成果,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哲学 新启蒙运动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黄楠森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贡献
6
作者 刘明诗 冷诺岚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44-155,335,共13页
黄楠森是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从20世纪到21世纪的时代跨越中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首先,黄楠森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而且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 黄楠森是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从20世纪到21世纪的时代跨越中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首先,黄楠森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而且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建设的拓荒者。其次,黄楠森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构建的前提性、原则性问题,构建了“唯物辩证法体系草图”,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构建的接力者。最后,黄楠森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领域,在部门哲学、人学、文化哲学方面进行了有创见性的探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的创新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楠森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出场的现实生活世界意蕴
7
作者 张丽霞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53,共8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式出场,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由一般规律意义上的改造世界范式向与中国道路相统一的现实改造范式的创造性发展。这一转向突破了传统哲学范式研究的困境,标志着现实改造范式的出场,科学地确立了现实改造意义的...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式出场,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由一般规律意义上的改造世界范式向与中国道路相统一的现实改造范式的创造性发展。这一转向突破了传统哲学范式研究的困境,标志着现实改造范式的出场,科学地确立了现实改造意义的哲学范式出场的理论目标,属于范式意蕴的哲学研究的方法论转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式出场之所以蕴含着对现实生活世界的关切,是因为其在关注现实的唯物史观东方逻辑的同时,还实现了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研究、道路研究、目标研究的创新,使得唯物史观东方逻辑研究趋向微观化、现实化、客观化。由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现实生活关切就是对中国道路的关切,所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出场话语应该是表征中国道路的哲学话语,或者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出场话语应该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根据,能够阐明中国道路的建设问题,并且接受中国道路建设实践检验的哲学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 范式出场 现实生活世界关切
下载PDF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立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4,共10页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硬核。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民族化形式,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是实践的。就实践方法而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因为它坚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秉持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实践...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硬核。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民族化形式,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是实践的。就实践方法而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因为它坚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秉持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实践思维;就实践活动而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是中国的,因为它面向中国实际中的重大问题,坚持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实践逻辑;就实践的自由特征来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是世界的,因为它引导人类走向自由与解放,彰显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实践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实践 新唯物主义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建设维度
9
作者 曹典顺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5期20-27,共8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新时代新语境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必然之举。从问题意识的视角理解,消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目标的僵化倾向,是进行中国马...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新时代新语境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必然之举。从问题意识的视角理解,消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目标的僵化倾向,是进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研究最为基础的问题意识导向。从方法论的视角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认知逻辑。从学派建设的视角理解,打造具有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派,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赋予了时代性使命。从实践逻辑原因的视角理解,进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的深层原因,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逻辑需要。从研究成果的视角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仅是丰富的,而且还是多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范式建设 认知逻辑 哲学学派 实践逻辑
下载PDF
毛泽东创建和拓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考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炎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41-550,共10页
毛泽东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五四运动前后积极宣传推广唯物史观到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的诞生,是毛泽东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初步形成阶段;从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理论化的“两论”(指《实践论》《矛盾论》)的... 毛泽东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五四运动前后积极宣传推广唯物史观到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的诞生,是毛泽东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初步形成阶段;从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理论化的“两论”(指《实践论》《矛盾论》)的问世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各个实践领域全面铺展的整个延安13年,是毛泽东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成熟化、系统化阶段;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到持续在哲学领域发挥热量的晚年,是毛泽东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持续向前拓展阶段。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奠基性意义的理论成果。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优秀传统的开创者,毛泽东在这条哲学探索之路上所形成的致思进路,为后辈的理论创新提供了认识依据与方法论前提。全景式勾勒毛泽东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动态发展历程,对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和以“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两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中不断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立胜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17,共8页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态势的重要判断,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产物,它必然诉求一种从哲学层面上作出的高度总结和理论升华。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中国现代哲学最突出的变革就体现为各种层面的哲...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态势的重要判断,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产物,它必然诉求一种从哲学层面上作出的高度总结和理论升华。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中国现代哲学最突出的变革就体现为各种层面的哲学理论资源最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领和整合下,共同观照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现实实践,观照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促成,并且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征程探索出时代精神的精华。换言之,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现代哲学形成过程中的指导性地位,中国现代哲学最突出的部分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实践为依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形成经历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到具有中国性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断构建的过程。从总体上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哲学层面的伟大创造,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的创新性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范围内最具生命力的发展方向之一。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蕴含在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框架中,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中起到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现代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
下载PDF
从主体问题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的创造性贡献
12
作者 宋雅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16-124,350,共10页
话语主体是话语体系的必要构成要素,主体的发现和确立问题是关乎哲学史和思想史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在主体界定、概念凝练和话语实践方面都作出了创造性贡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将人民... 话语主体是话语体系的必要构成要素,主体的发现和确立问题是关乎哲学史和思想史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在主体界定、概念凝练和话语实践方面都作出了创造性贡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将人民群众确立为话语主体,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现实的人界定的阶级化、具体化、实践化和中国化诠释,也开创了革命与现代化相贯通的马克思主义现代话语体系范式.在此基础上,对"人民"概念进行阐释和凝练有助于通过话语的构建性来形成现实的全新知识体系和身份认同,实现理论与实践、话语与思想的统一,从而使哲学话语的构建具有促成共识和利益共同体的实践意义.最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语实践创新了无产阶级争夺话语权的经验,在人民群众与话语体系的相互关系中翻转了话语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创新了主体建设和话语构建相互促进的机制,这些创造性贡献是当今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话语体系 主体 人民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构建与原创性贡献"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马克思主义符号学论坛综述
13
作者 侬俊宇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3年第2期332-338,359,共8页
探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构建问题,发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是深化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时代任务,也是促进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2023年3月17日至19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构建与原创性贡献"学术研... 探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构建问题,发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是深化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时代任务,也是促进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2023年3月17日至19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构建与原创性贡献"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马克思主义符号学论坛在武汉大学顺利召开.与会学者围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与知识体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中共二十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符号学与数字化时代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体系构建 原创性贡献 马克思主义符号学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30年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曙光 王虎学 毛剑平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8,共14页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述评 中国学术 结构性变化 改革开放 中国社会 当代中国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思想结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林元 尚庆飞 李江新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3,共6页
以毛泽东哲学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思想结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以马克思哲学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和建设为实践基础,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文化背景的三因素的结合推动的。它的历史使命和主要... 以毛泽东哲学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思想结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以马克思哲学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和建设为实践基础,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文化背景的三因素的结合推动的。它的历史使命和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论证,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它强调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阐明人民历史主体论,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与价值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事求是 方法论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人民群众历史主体论
下载PDF
基于中国道路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成逻辑 被引量:8
16
作者 曹典顺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80,共9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逻辑问题,是指在肯定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客观性存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怎样存在的问题。二者讨论的核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可能的问题,后者是表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如...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逻辑问题,是指在肯定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客观性存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怎样存在的问题。二者讨论的核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可能的问题,后者是表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可能的问题。二者的共同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问题或称中国道路的哲学逻辑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现实化特征,表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事实性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丰富化的特征,表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创新性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范式化特征,表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学术性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文明化特征,表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文化性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成逻辑 事实存在 创新存在 学术存在 文化存在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换研究析论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南湜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期几年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提出了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问题,不仅寻求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而且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上,进而从整个哲学发展的历史上为范式转换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作论证,而这...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期几年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提出了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问题,不仅寻求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而且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上,进而从整个哲学发展的历史上为范式转换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作论证,而这就涉及到了哲学上的一系列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尽管由于受知识储备及时间局促等条件限制,这些讨论尚欠深入,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转换仍不失为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如果我们把"范式"概念限定在"哲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意义上,那么,使用"范式转换"的论者,无论是认为这一转换是"从本体论范式向认识范式,再向人学范式的转换","从本体论哲学范式到认识论哲学范式再到价值论哲学范式的变革",从"物"的哲学范式向"人"的哲学范式转换,从追求普遍性知识的、思辨的理论哲学或意识哲学范式向关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实践哲学或文化哲学范式的转换,从"看世界的哲学"向"改造世界的哲学"的转换,还是"由朴素实在论思维方式向实践论思维方式的转换"等等,所欲说明的问题都是指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半个世纪的形态演变。将马克思哲学视为一种全新的实践哲学,而将它所批评的传统哲学归结为理论哲学,当能更好地表达马克思本人哲学革命的实质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态转换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维范式 范式转换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史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萍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5,共10页
观念史的研究是对一种思想、一种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合法性的论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合法性就受到了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和外部的质疑。面对这些质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对自身的思... 观念史的研究是对一种思想、一种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合法性的论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合法性就受到了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和外部的质疑。面对这些质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对自身的思想变革、尤其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思想历程进行系统的观念史研究。因此,以新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逻辑起点,对马克思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形成的新观念作一起源和理性结构方面的考察,揭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30年间所经历的哲学传统变革和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对于展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前景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马克思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性--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源流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何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5-661,共7页
如何看待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普遍性格,是20世纪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因其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答而创造出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区分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普遍性... 如何看待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普遍性格,是20世纪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因其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答而创造出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区分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容,把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普遍性转化为方法论,去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在宇宙观的意义上建构了融普遍性与特殊性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方法论,在世界历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上衡论中国文化的变革和未来走向,从而创造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历史与反思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中祥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6-21,65,共7页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历来有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优良传统。大致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建立前;第二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大革命;第...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历来有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优良传统。大致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建立前;第二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大革命;第三阶段为改革开放——至今。这三个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呈现出一个整体的面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化。总结其特点,反思其经验教训,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大众化 人民大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