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1
作者 汪信砚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共19页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所开创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它具有以下鲜明特点:第一,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中国,探索和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应...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所开创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它具有以下鲜明特点:第一,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中国,探索和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第三,立足中国实际,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话语;第四,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扩展到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着力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研究.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所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根本前提.这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本质规定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所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以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所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的重要意义;其次,必须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恢复和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再次,必须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盟,并由此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的规律论和规范论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强乃社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4,共12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取得很多成果,其背景是中国哲学界实践哲学研究受到重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相关研究中,实践概念受到高度重视。从一定角度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有两个路径:一个是规律论的路径,一些学者重视马克... 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取得很多成果,其背景是中国哲学界实践哲学研究受到重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相关研究中,实践概念受到高度重视。从一定角度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有两个路径:一个是规律论的路径,一些学者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问题,重视实践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尤其是劳动与财产的关系,重视实践和劳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本体地位。这个思路重视寻求社会实践的必然规律。另外一个是规范论的路径,一些研究者重视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所包含的内在的规范意义和价值。我们引进了很多国外的研究,比如语言学转向以后,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规范及其基础如何理解,需要重视话语和商谈,重视文化对实践的规范意义。这个思路重视实践的规范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 规律论 规范论
下载PDF
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先驱——基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向度的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安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4,共8页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主动探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本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时代...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主动探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本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使命的文化形态得以有机融合和发展: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阐述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当之无愧的先驱者和光辉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化时代化
下载PDF
论冯契的“智慧说”对中国传统哲学汇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意义
4
作者 代利刚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1,共7页
中国传统哲学汇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汇通不但面临着“中国传统哲学特殊论”的阻断,而且面临着“以儒代马”和“以马代儒”的两极化论断的阻碍。冯契的“智慧说”使用了“超胜式”汇通方法,避免了以上两极化... 中国传统哲学汇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汇通不但面临着“中国传统哲学特殊论”的阻断,而且面临着“以儒代马”和“以马代儒”的两极化论断的阻碍。冯契的“智慧说”使用了“超胜式”汇通方法,避免了以上两极化倾向,面对现实问题,以王船山的“境”对勘马克思的“实践”,融通知识和智慧。对分散的文本话语的深度分析表明,此种汇通契合和显现为一种对话诠释学方法:基于现实主体,敞开“我-你”关系的平等对话,以“穷通”方法达成视界融合。方法提升的目的在于观照现实,沿袭冯契的对话方法,用王船山的“太虚本动”“气善论”来“穷通”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社会定在”、人性观,或可给出解决现代性抽象虚无主义问题的方法。方法论的提升或许对于多元文化背景下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汇通 马克思主义哲学 诠释学 王船山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自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会通的思维方式与思想追求
5
作者 胡海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念表征的是中国人对其生命体验的自我理解,塑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自我”有赖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塑造“哲学自我”与实现“马中会通”,二者是一致的:一方面,当代中华民族在思想与实践上创造性...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念表征的是中国人对其生命体验的自我理解,塑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自我”有赖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塑造“哲学自我”与实现“马中会通”,二者是一致的:一方面,当代中华民族在思想与实践上创造性地理解、运用与实现自己的文明理念,需要在现实性、实践性、哲学性以及历史时代性等方面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另一方面,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自我”,需要超越用西方哲学的模式解释中国哲学的哲学观,消解直观性、外在性、机械性的思维方式,以各自保有其个性特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为基础,实现二者的真正会通。实现“马中会通”,需要真实地把握其思想实质、现实基础与哲学使命,阐明相关哲学观及其变革,揭示二者的内在契合性,澄明会通的连续性与时代超越性。只有在“马中会通”的基础上,才能憧憬当代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文明境界与塑造新的“哲学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哲学自我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会通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农民传统文化的裂变与发展
6
作者 丁志春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5期129-132,共4页
农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中国农民传统文化既有其强烈的求新求变的内生发展动力,又维持了其稳定保守的传统思想基因,形成了中国农民独特的传统文化特征。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在冲击中国小农经济的同时... 农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中国农民传统文化既有其强烈的求新求变的内生发展动力,又维持了其稳定保守的传统思想基因,形成了中国农民独特的传统文化特征。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在冲击中国小农经济的同时,也让求新与保守并存为特点的农民传统文化在保守封闭与接受西化之间发生了裂变。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与中国农民传统文化既有相异之处,也有相似之基。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也推动了中国农民传统文化的改造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 改造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
7
作者 高宁 《政工学刊》 2024年第4期5-10,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既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行创造性运用,又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创新性发展,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等领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原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新性发展 原创性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创造性运用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表达
8
作者 王英飞 段治文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5,共8页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是展开现代化发展实践的前提。中国式现代化由“中国式”与“现代化”两个关联语词构成,就“中国式”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既要防止过度强调中国式现代...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是展开现代化发展实践的前提。中国式现代化由“中国式”与“现代化”两个关联语词构成,就“中国式”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既要防止过度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意义,又要防止因对普遍性的急迫追求而脱离中国实践。就“现代化”而言,其强调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既不能违背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或因循守旧,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发展”的价值目标,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应当在人的发展中实现“中国式”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现代化”的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中国式”与“现代化”的有机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党的二十大 人的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体育哲学的出场语境与理论路向——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阐释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欣然 林雯慧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历史性命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遵循。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统揽全局、顶层设计、思维筹划,体育哲学的“思与问”,必将成为加快推进体育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历史性命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遵循。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统揽全局、顶层设计、思维筹划,体育哲学的“思与问”,必将成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动力源。面向“思”的洞见:在马克思主义“在场”与“出场”生成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在感性直观与感性活动的实践唯物论中,寻找体育本体论、体育认识论、体育价值论、体育伦理学、体育人学存在论的出场语境。寻求“在”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现实批判视角,对工业社会、技术理性、商品拜物教的批判,还有对娱乐至死、对身体静态的反思中,寻找体育存在的哲学意义与理论路向,把握体育作为人的感性实践的生命活动。体育哲学是生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人的感性实践”的存在论基础,从而探寻人的生命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体育哲学 批判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建构与传统文论资源
10
作者 王中原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建构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中国化当代化实践,其旨归是在当代历史语境下建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建构的主要任务可以概述为: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构、生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建构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中国化当代化实践,其旨归是在当代历史语境下建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建构的主要任务可以概述为: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构、生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构、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理论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建构须把中国传统文论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理资源纳入其理论实践中。通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当前在场化,中国传统文论从实践主体的本土性塑造、知识资源的保障、思想观念的熔铸三个层面确保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建构的实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建构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转换提供了一条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 传统文论 中国 当代化
下载PDF
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
11
作者 刘东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54-156,共3页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进号角。在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民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进号角。在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民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坚持普遍联系的原理,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从哲学的角度不断创新改革思维,努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难题的破解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教育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关系探赜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铮 《晋阳学刊》 2024年第2期13-18,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源头活水。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地创造性转化。在“应合”的角度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源头活水。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地创造性转化。在“应合”的角度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相辅相成;在“意合”的角度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在使命和方向上相一致;在“契合”的角度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之间是“源”与“流”、“传”与“转”、“道”与“路”的关系;在“转合”的角度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特征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在“聚合”的角度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研究
13
作者 李雨凡 梁爱强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4-85,93,共3页
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视角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深入理解其本质和特点,把握推进现代化进程的规律,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并增强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 哲学意蕴
下载PDF
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再思考
14
作者 马静 赵彦军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5期90-90,共1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同时,有助于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性育人元素,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中突破时空界限,衍...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同时,有助于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性育人元素,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中突破时空界限,衍生新的人类文明,从而真正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姜帆、詹春容、田少卿所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研究》一书,202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八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 时空界限 现代化发展道路 人类文明 融合研究 发展过程中 隐性育人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路径探析--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
15
作者 郭锋 《大学(思政教研)》 2024年第6期177-180,共4页
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探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路径。深入理解和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并以其重要原理指导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传... 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探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路径。深入理解和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并以其重要原理指导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传统文化不断适应时代需求、焕发生命力。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路径和方向,为中华文化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性省思——从五四时期“大同”观念的再出场说起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增岽 范嘉祥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7,F0002,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能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行是前提性方面之一。五四时期,部分西方学说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发生作用,以“大同”观念为代表,表达自身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追求。广大知识分子面对接纳现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能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行是前提性方面之一。五四时期,部分西方学说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发生作用,以“大同”观念为代表,表达自身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追求。广大知识分子面对接纳现代性与省思西方现代性的现实议题,受社会心理转变和推介核心价值观念的隐喻思维影响,纷纷试图采用“大同”观念解决时代问题。但因择取非科学的思想学说,不具备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空间,不仅未能带动传统观念发挥时代价值,而且使其落入倒退或空想的窠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根深叶茂,在于其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让传统文化发挥鼓舞群众实践的效力,使人民群众通过先进阶级语境中的传统观念理解、认同和运用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地应对现实课题及社会心理转变,科学利用隐喻思维推动理论大众化。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第二个结合”实现又一次思想解放、打开创新空间的根本要求。新时代新征程,“第二个结合”继承发展了科学的方法论,进行更多原创性理论探索和创新,回答了重大时代课题,进一步确证了民族标识和政党形象,承担世界责任、凝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隐喻思维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结合的三种进路——兼论对“第二个结合”的启示
17
作者 李承贵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9,F0002,共10页
自马克思主义哲学进入中国思想界的第一天,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互动结合的学术实践。在这种波澜壮阔的学术实践中,两种伟大哲学学说的碰撞与汇合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性的、成功的、失误的案例组成的,涉及内容非常广泛,涉... 自马克思主义哲学进入中国思想界的第一天,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互动结合的学术实践。在这种波澜壮阔的学术实践中,两种伟大哲学学说的碰撞与汇合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性的、成功的、失误的案例组成的,涉及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形式非常多样。这里从无数的案例中选择部分代表,概括为“三种进路”,以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结合的具体情形,辨其得失,汲取经验,从而为“第二个结合”的展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三种进路 第二个结合
下载PDF
张申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18
作者 曾嵘 王立胜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81,共13页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张申府是一位不应被遗忘的学者。他在学理层面首倡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相结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综合”派的开创者;他提出的“孔子、列宁、罗素三流合一”的哲学设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张申府是一位不应被遗忘的学者。他在学理层面首倡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相结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综合”派的开创者;他提出的“孔子、列宁、罗素三流合一”的哲学设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层面上的第一次理论尝试;他的学说中始终贯穿着“辩证综合”说的总方法论,这是在学理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路径的独特探索,为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申府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流合一” “辩证综合”
下载PDF
“两个结合”的逻辑证成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构
19
作者 苏培君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1,共10页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重大原创性命题,也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根本前提。这一根本前提集中体现在问题逻辑、理论逻辑...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重大原创性命题,也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根本前提。这一根本前提集中体现在问题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在问题逻辑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本土出场的具体化与形态化诉求以及中国传统哲学自身的限度回答了为何应当结合的问题(必然性问题),此回答全面描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土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协同演进的历史图谱;在理论逻辑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活动生成论之本性及其在价值观上与中国传统哲学的高度契合性回答了何以能够结合的问题(可能性问题),此回答为“两个结合”打开了可能性空间;在实践逻辑层面,时代场域转换引起的哲学立场与结合方式的转变,以及从碎片化、抽象继承向整体性、历史性梳理的变革回答了以何种方式结合的问题(实践路径问题),此回答清晰厘定了新旧全球化格局转换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路径。从问题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出发揭示“两个结合”的出场逻辑,有助于基于“两个大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培育其系统而深厚的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出场逻辑 历史性梳理
下载PDF
传统“人机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审思
20
作者 易显飞 易达扬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在哲学史上,对“人机关系”的思考亘古有之。“传统人机关系”是指“手工工具”“近代机器”两个阶段的人机关系,可概括为“机械式”“有机式”“分离式”三种关系。“机械式”人机关系总体上固然具有唯物主义特点,但是却陷入了形而上... 在哲学史上,对“人机关系”的思考亘古有之。“传统人机关系”是指“手工工具”“近代机器”两个阶段的人机关系,可概括为“机械式”“有机式”“分离式”三种关系。“机械式”人机关系总体上固然具有唯物主义特点,但是却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怪圈。“有机式”的人机关系论述纷繁复杂,其中恩格斯的阐发最具科学性,克服了以往唯心主义与机械唯物主义的人机关系论述弊端。“分离式”的人机关系论述以马克思为代表,触及机器“异化”人的本质问题,体现了人与机器的残酷对立与非人性化分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对传统人机关系进行把握,有助于破除关于“人机关系”哲学理解上的思想“迷雾”,引导构建智能技术革命背景下和谐的新型“人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人机关系 机器与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