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浅谈 |
黄丽娟
|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
2013 |
0 |
|
2
|
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世嬗变及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的文化滋养 |
吕惠东
|
《文化软实力研究》
|
2016 |
0 |
|
3
|
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学科的开拓之作——评吴汉全5卷本《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 |
卢国琪
|
《唐山学院学报》
|
2020 |
0 |
|
4
|
李平心的“生产力论”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上的地位 |
唐文文
|
《唐山学院学报》
|
2021 |
0 |
|
5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史中的四对关系范畴 |
彭先兵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苏区时期中共的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述论 |
吴汉全
方舒婷
|
《苏区研究》
CSSCI
|
2024 |
0 |
|
7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反思 |
陈红娟
靳书君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8
|
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之检视 |
侯静
|
《理论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9
|
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学科体系的努力——读吴汉全5卷本《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 |
余龙进
|
《毛泽东思想研究》
|
2020 |
0 |
|
10
|
中外文化交流与多元借鉴中的学术传承——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与外国学术资源 |
吴汉全
|
《唐山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1
|
“学术史”研究范式自觉与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兼论孙正聿先生的当代中国马哲史研究 |
王海锋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2 |
4
|
|
12
|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源流关系的形成及其特点——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意义的一点思考 |
何萍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3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研究的体系性成果——马哲史研究范式的新进展 |
冯建华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2023 |
0 |
|
14
|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格局及其学术体系构建 |
王海锋
|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5
|
晚年恩格斯与马克思哲学的“体系化”——基于唯物史观的学术史考察 |
王海锋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16
|
构建自主原创性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体系 |
无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7
|
李大钊与五四时期中国学术观念的更新 |
吴汉全
|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18
|
“哲学论争”与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基于学术史的考察 |
王海锋
|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9
|
用理论照亮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百年回顾与展望 |
孙正聿
王海锋
|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4
|
|
20
|
试论中共根据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 |
吴汉全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