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创新
1
作者 李西建 尚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创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艺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习近平对当代中国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建设做出的原创性贡献。这一理论创新不仅只是知识谱系的转换,而是代表了马...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创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艺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习近平对当代中国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建设做出的原创性贡献。这一理论创新不仅只是知识谱系的转换,而是代表了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的整体建构与创造。其内涵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创立,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创新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文艺实际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内在培植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创新的精神沃土与根基;以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推进文化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科学构建了一种具有中国风格和凸显现代价值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谱系,继而从根本上促进和实现了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范式转换,展现为一种思想“合力”的力量,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提供了一种完整系统的价值引领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
下载PDF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先声的阶级论
2
作者 李丹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98,共9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学艺术活动相结合的切入点,阶级论对五四新文学理论的推进主要体现在反映社会生活、作家世界观与创作方法、作品题材与主题、大众接受等问题上,以此兴起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但同时也遭遇了自身难以摆脱... 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学艺术活动相结合的切入点,阶级论对五四新文学理论的推进主要体现在反映社会生活、作家世界观与创作方法、作品题材与主题、大众接受等问题上,以此兴起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但同时也遭遇了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人民论及文艺人民性理论的提出,不但攻克了阶级论遇到的难题,而且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诞生,阶级论因而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论 文艺活动 先声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
下载PDF
“回到马克思”与当代性建设——改革开放40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3
3
作者 金永兵 朱兆斌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50,共6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在改革开放40年间成果丰硕,其在时代变迁中进行着问题域转换与话语转型,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开放性与实践性品格。当代中国历史始终伴随着"马克思的幽灵",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更趋向于...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在改革开放40年间成果丰硕,其在时代变迁中进行着问题域转换与话语转型,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开放性与实践性品格。当代中国历史始终伴随着"马克思的幽灵",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更趋向于"回到马克思"。然而,如何"回到马克思"以及"回到"什么样的马克思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一种反思性的历史回顾中进行考量。与此同时,在新时代如何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的问题日益突显,这些问题对此后进一步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 改革开放 回到马克思 当代性
下载PDF
近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评析
4
作者 夏国永 郑青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126,共9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主要有经典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大文论视域。其成就在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坚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彰显建设性和批判性的双重品格、实现人民性与自由性的辩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主要有经典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大文论视域。其成就在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坚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彰显建设性和批判性的双重品格、实现人民性与自由性的辩证统一、诠释文论建设的中国化倾向。研究不足包括问题意识相对弱化、文学批评缺乏整体性、参与主体出现代际裂隙等。建议从"回到马克思"、加强文论创新、注重文论实践三个层面进一步深化研究和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 研究评析 视域 得失 展望
下载PDF
文艺反映论、艺术生产论、审美实践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三维结构 被引量:6
5
作者 金永兵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0-89,159,共11页
在长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讨论和建设中,逐渐形成一种三维结构:文艺反映论、艺术生产论、审美实践论。它们在理论史上虽表现出阶段性特征,理论旨趣也各有胜场和侧重,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非绝对对立,而是互相阐释、互为基础的辩证关... 在长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讨论和建设中,逐渐形成一种三维结构:文艺反映论、艺术生产论、审美实践论。它们在理论史上虽表现出阶段性特征,理论旨趣也各有胜场和侧重,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非绝对对立,而是互相阐释、互为基础的辩证关系。其内在理路实则是在不同语境下不断揭示、凸显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不同侧面,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史不是以一种马克思主义反对另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而是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不同侧面不断被发现的历史。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维度的强调,应被视为在特定时代的问题意识下,某一维度恰好被作为特定矛盾的主导要素的表现。随着历史语境的变化,三维结构的重点必然要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强调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三维结构实则就是在强调和维护马克思主义文论唯物、辩证和历史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反映论 艺术生产论 审美实践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
原文传递
“深入生活”: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关键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孙书文 赵红芳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110,159,共11页
“:深入生活”及相关理论观念贯穿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全过程。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深入生活”成为中国文艺发展的指导性观念之一。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对“深入生活”的阐发,涉及为何要深入生活、... “:深入生活”及相关理论观念贯穿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全过程。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深入生活”成为中国文艺发展的指导性观念之一。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对“深入生活”的阐发,涉及为何要深入生活、深入什么样的生活、如何深入生活、怎样才能深入生活、深入生活应当既能“入”又能“出”等多方面的问题,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马克思主义文论界对“深入生活”观念的重视,与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视密切相关,与对以作家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改造紧密相连。“深入生活”是一个基本的、格外重要的理论问题,在文学与生活关系多有疏离的今天尤其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入生活”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 关键词
原文传递
社团传播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品格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泓峻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3,165,共10页
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最初十几年时间里最主要的组织文学生产的平台,192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输入与传播,主要也是由身处文学社团之中的理论家完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社团,与中国古代文人结社这一传统有着直接的... 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最初十几年时间里最主要的组织文学生产的平台,192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输入与传播,主要也是由身处文学社团之中的理论家完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社团,与中国古代文人结社这一传统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模式、理论生产方式及文学观念通过社团传播这一途径,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早期形态及理论品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使得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多采取论战性的姿态与论争性的理论形态,许多文章文风生动活泼,与文学创作实践、文学批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与影响力;与此同时,社团传播也使得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系统性、学理性及理论深度受到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 社团传播 文学传统 文学研究会 创造社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建构的积极尝试——论周扬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艺理论贡献 被引量:2
8
作者 孙书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74,共8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有一个逐渐建构的过程,诸多的理论家、作家、革命家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周扬是其中独特的一位。他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艺理论、批评实践,涉及到文艺的阶级性与自由、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艺的人性与人民性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有一个逐渐建构的过程,诸多的理论家、作家、革命家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周扬是其中独特的一位。他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艺理论、批评实践,涉及到文艺的阶级性与自由、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艺的人性与人民性等重要问题,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周扬这一时期的理论围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中核心的问题展开,奠定了此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折射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 体系建构 周扬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辩证特征与进路 被引量:1
9
作者 金永兵 王佳明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142,234,共13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中包含着三个特征:其一是在文化生产论的理论逻辑上,依赖于对社会总体生产中"他者"形象的批判;其二是新时期以来,在吸收理论资源改变话语面貌的同时,依然采用旧有的对立逻辑,现实和理论之间辩证的联...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中包含着三个特征:其一是在文化生产论的理论逻辑上,依赖于对社会总体生产中"他者"形象的批判;其二是新时期以来,在吸收理论资源改变话语面貌的同时,依然采用旧有的对立逻辑,现实和理论之间辩证的联系被转化为了理论与理论之间的学术对立;其三是全球化趋势下,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与批评在回应市场经济文化冲击的时候,陷入一定程度上的"失语"的状态。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求我们:建构一种自我批判的文艺生产论;改变用一种话语来取代另一种话语的绝对对立模式,建构起理论结构的辩证逻辑,将革命文论话语等各种话语的力量合理地转化为辩证的现实力量;改变文艺的抽象形态,恢复其对可能生活进行建构的能力来统摄市场经济文化要素,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开辟全球化视野下的新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 文艺生产 学术化 全球化 自我批判
原文传递
知识与伦理视域下李大钊的早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言会 王小娟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63-67,139,共5页
李大钊的人格伦理追求对其早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产生过重要影响,其中知识与伦理关系成为李大钊吸纳多元文化的基点和维度。李大钊从现代性知识出发,在将伦理作为其落脚点的双重叙事过程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在伦理层面上吸纳了... 李大钊的人格伦理追求对其早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产生过重要影响,其中知识与伦理关系成为李大钊吸纳多元文化的基点和维度。李大钊从现代性知识出发,在将伦理作为其落脚点的双重叙事过程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在伦理层面上吸纳了启蒙现代性等多元文化养分,进而建构了早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这对发展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伦理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 李大钊
下载PDF
现实主义的话语歧变: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一段问题史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清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2-83,共12页
20世纪前期,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生长过程中,因受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的影响而成为文艺理论研究领域的显学。因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者的认知分歧,现实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方向变异:一条走向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论,另一条... 20世纪前期,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生长过程中,因受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的影响而成为文艺理论研究领域的显学。因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者的认知分歧,现实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方向变异:一条走向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论,另一条走向了苏联的政治化现实主义论。理论资源的来源影响并制约着理论本土化的性质与方向。脱离文学活动自身的特质,以政治强行规定文艺活动的性质,属于理论上的"强制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 认识歧变
下载PDF
李大钊的“道义”和“妙手”论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
12
作者 胡言会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7,共7页
李大钊的文艺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历史起点,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文艺观点,是李大钊建构早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尝试性实践,对当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李大钊 道义 妙手 伦理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
下载PDF
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教材——关于《文学理论教程》的几点思考
13
作者 邴波 《昌吉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34-38,共5页
文章将童庆炳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与文论教材建设中的其他教材相比较 ,突出其兼容并包、体系完整、范畴建构及读者意识等方面的特征 ,并且指出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文学理论教程》 童庆炳 教材建设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论 逻缉框架 概念范畴 读者意识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形态探赜
14
作者 李志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0-154,共5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新时期中国文论所关注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热点有着某些契合性上。其中,技术理性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大众文化批判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充分展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新时期中国文论所关注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热点有着某些契合性上。其中,技术理性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大众文化批判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充分展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当代文论的促生与推动的作用。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更具前瞻性和远期性的理论目标是,其强大的生命力当应有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乃至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回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形态 《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国当代文论 “回影响力” 马驰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百年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下的文艺共同体理论探索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宪光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42,共19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纪念之年。在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建党、立党、党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使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走出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道路,充分显示了党把马克思主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纪念之年。在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建党、立党、党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使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走出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道路,充分显示了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卓越能力。百年来,党始终引领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进行独立自主的发展,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发展并非通向单一真理的直线进程,但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存在多种可能性选择时,始终体现了与党领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恰切、融汇。回顾这一历史进程,可以看到,20世纪初期中国文化思想共同体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其发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其后在党的组织领导下,在不同时期,文艺共同体结合中国国情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论。党的组织领导与文艺共同体的理性认同和探索的结合,推进了百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文艺共同体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 范式转型
原文传递
“左联”时期文艺大众化讨论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影响--以阳翰笙的两篇文章为切入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泓峻 刘立山 《上海文化》 CSSCI 2022年第2期5-13,共9页
“左联”时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关键时期,具有许多重要理论建树。以阳翰笙为例,他通过《普罗文艺大众化的问题》和《文艺大众化与大众文艺》两篇文章参与1930年和1932年的文艺大众化讨论,涉及艺术家与革命实践的关系、大众文... “左联”时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关键时期,具有许多重要理论建树。以阳翰笙为例,他通过《普罗文艺大众化的问题》和《文艺大众化与大众文艺》两篇文章参与1930年和1932年的文艺大众化讨论,涉及艺术家与革命实践的关系、大众文艺的艺术性及其判断标准、民间文艺形式的利用与群众文艺活动的组织、对旧文学的继承与创新、工农作家的培养、文学语言的大众化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核心命题,表现出卓越的理论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联” 文艺大众化 阳翰笙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人本视域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永清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70,共11页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从革命化阶段转向人本化阶段,更能体现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逻辑完整性与实践创新性,实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关联。这得益于全社会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共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就是以人为本,反对物本主...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从革命化阶段转向人本化阶段,更能体现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逻辑完整性与实践创新性,实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关联。这得益于全社会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共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就是以人为本,反对物本主义与神本主义,创造出以人为本的人民大众的文学,满足人民大众的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 以人为本 人的自由 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传统文学观念在20世纪前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泓峻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228-238,共11页
20世纪前期,传统文学观念作为一种文化背景,介入了对外来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选择、解释甚至改造的过程。"革命文学"争论中太阳社、创造社理论家的观点受到普遍质疑,而鲁迅等人的观点却能够被较多人接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0世纪前期,传统文学观念作为一种文化背景,介入了对外来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选择、解释甚至改造的过程。"革命文学"争论中太阳社、创造社理论家的观点受到普遍质疑,而鲁迅等人的观点却能够被较多人接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前者关于文学本质的一元论的主张,在对待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关系、新旧现实主义关系等问题上直线式的思维,过于绝对化的结论,与中国固有的思想传统与文学观念距离太远,而后者相对辩证折中的观点则更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与价值立场。马克思、恩格斯文艺通信中表达的现实主义观点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认可,除了与马克思、恩格斯革命导师的身份有关外,还与现实主义文学精神与中国文学的"史传传统"有相通之处有关。然而,二者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前者关注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后者则关注创作主体的表达是否真诚。这种差异,决定了"原汁原味"的现实主义文论,在被中国的理论家们接受与阐释的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异"。这种变异的一个最直接的理论成果,就是产生了胡风的以强调主观战斗精神为特征的现实主义文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 “革命文学”论争 现实主义 “史传”传统 胡风
原文传递
“左联”探索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三条路径 被引量:2
19
作者 江守义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0-100,159,共12页
“左联”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展开了不自觉的探索,其探索路径主要有三条:文艺追随革命、兼顾艺术和现实、政治引领文艺。前期左联主张“文艺追随革命”,最终将文艺消融于革命之中,让文艺失去自身的特色;鲁迅等... “左联”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展开了不自觉的探索,其探索路径主要有三条:文艺追随革命、兼顾艺术和现实、政治引领文艺。前期左联主张“文艺追随革命”,最终将文艺消融于革命之中,让文艺失去自身的特色;鲁迅等人则“兼顾艺术和现实”,这需要在二者之间寻找微妙平衡,难以把握;瞿秋白则开启“政治引领文艺”的新路径,将文艺方向纳入政治目的,同时注重文艺自身的特性,但“政治引领”决定了政治和文艺之间的平衡取决于前者对后者的姿态。“政治引领文艺”后来被延续下去,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过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联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 路径
原文传递
审美意识形态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重要理论结晶——纪念童庆炳先生
20
作者 张弓 张玉能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6年第2期12-17,共6页
本文认为以童庆炳先生为代表所创立的'审美意识形态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结晶,虽然还有待完善,但是基本上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论基本原理的,也是符合文学艺术实际的文学原理。首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就是在一个层面上把文... 本文认为以童庆炳先生为代表所创立的'审美意识形态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结晶,虽然还有待完善,但是基本上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论基本原理的,也是符合文学艺术实际的文学原理。首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就是在一个层面上把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的。这是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体论述为依据的。其次,毛泽东思想文论也是把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之一来界定的。再次,审美意识形态论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理论的一个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重要理论结晶。对于'审美意识形态论'这样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具体表现,在中国当代就只应该加以完善,而不是要加以完全否定。这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才能够在中国当代多元化、开放性的文艺理论发展态势之中健康发展壮大,对整个世界文艺理论的发展作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应有的贡献。以此文纪念童庆炳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形态论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 童庆炳 理论结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