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供应链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仝鹏 王珂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42-147,共6页
文章在构建2011—2021年30个省份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多维探析了数字供应链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供应链金融能够有效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和创新... 文章在构建2011—2021年30个省份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多维探析了数字供应链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供应链金融能够有效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和创新能力提升是数字供应链金融影响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传导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部、高市场化程度、高信息化水平地区,数字供应链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供应链金融 中国式现代化产业质量发展 产业协同集聚 创新能力提升
下载PDF
数字经济影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及风险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彭晓莲 《科技经济市场》 2023年第3期73-75,共3页
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文章在界定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数字经济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以及可能面临的安... 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文章在界定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数字经济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以及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垄断风险和制度风险,并据此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中国经济质量发展 影响机理 风险
下载PDF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在增长率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满仓 吴登凯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1年第1期19-27,共9页
中国经济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速趋向合理区间“收敛”。文章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运用199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预测2019—2025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的增长速... 中国经济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速趋向合理区间“收敛”。文章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运用199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预测2019—2025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的增长速度下降现象,主要是潜在增长率下降而引发的。2019—2025年中国潜在平均增长率为628%,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下降是导致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文章提出,要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高,从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三个维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形成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质量发展 潜在经济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在增长率变化的生产率解释及其短期预测 被引量:16
4
作者 茹少峰 魏博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26,共10页
效率变革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之一。本文通过生产率测算研究潜在增长率变化。首先运用199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结果为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由13.49%下降至7.71%,证明了当前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受... 效率变革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之一。本文通过生产率测算研究潜在增长率变化。首先运用199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结果为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由13.49%下降至7.71%,证明了当前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受潜在增长率下降影响。其次对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原因从人力资本增长率、物质资本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下降是导致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增长率、技术效率增长率和规模效率增长率三部分,其中技术进步增长率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而技术效率增长率和规模效率增长率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最后预测2016—2020年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为6.32%。短期内我国经济增速还将持续放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经济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潜在经济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 SFA
下载PDF
中国全面转向全产业链政策的重大价值、关键内涵与实施途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杰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93,共12页
重构中国的国家产业政策体系,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全球竞争优势的全产业链导向的新型产业政策体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强化。在长期观察和充分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全产业链新型产业政策... 重构中国的国家产业政策体系,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全球竞争优势的全产业链导向的新型产业政策体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强化。在长期观察和充分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全产业链新型产业政策的核心原则和理论基础。需要关注的客观事实是,不能将全产业链政策与传统产业政策简单等同,或者将全产业链政策归结为传统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将全产业链政策看作传统产业政策的改进版或升级版,这些判断均是对中国特色全产业链政策根本性变革价值的低估或者扭曲性认识。中国特色全产业链产业政策是对传统产业政策的重大变革乃至根本性突破,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阐述了构建中国特色全产业链政策的内在逻辑和重点方向,提出了今后构建中国特色全产业链新型产业政策的重点改革突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质量发展 全产业链 中国新型产业政策体系 产业转型
下载PDF
中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及主要途径 被引量:664
6
作者 胡鞍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5,共15页
中国政府明确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从相对减排到绝对减排,进而零排放,成为雄心勃勃的“中国方案”与路线图。在阐释中国减排承诺及意义的基础上,认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既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大挑战,也是实... 中国政府明确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从相对减排到绝对减排,进而零排放,成为雄心勃勃的“中国方案”与路线图。在阐释中国减排承诺及意义的基础上,认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既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大挑战,也是实现绿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最大机遇;中国要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核心目标,须建立倒逼机制,分为四个十年阶段、八个五年规划,逐步推动绿色改革绿色创新;进而明确提出了20个方面的主要实现路径和政策建议,即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及增速约束性目标、大幅度提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大幅度消减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等等,以形成“政策合力”“协同效应”,在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中有助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并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质量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 减排承诺 倒逼机制 碳达峰 碳中和 绿色工业革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