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5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研究
1
作者 何颖诗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5年第4期4-8,共5页
数字时代,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必由之路。随着中国-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日益紧密,双方在合作规则制定、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卓著成就,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政策协定不完善、合作机制不健... 数字时代,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必由之路。随着中国-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日益紧密,双方在合作规则制定、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卓著成就,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政策协定不完善、合作机制不健全、数字基建较薄弱、数字鸿沟难弥补、数字安全威胁大、数字治理效能低等现实挑战。未来,双方应致力于健全数字经济合作体系,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共建数据安全保护框架,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走深走实,助力数字经济合作发展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丝绸之路 中国-东盟 数字经济
下载PDF
“印太经济框架”数字规则:区域合作影响与中国-东盟应对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喆 王宇函 《东南亚纵横》 2024年第4期91-101,共11页
数字经济业已成为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规则的制定和推广则成为各国提升国际影响力,抢占全球数字市场的重要手段。美国在亚洲和大洋洲启动“印太经济框架”,期望通过广泛的经济合作框架或合作委员会拓展美式规则影响力,从而... 数字经济业已成为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规则的制定和推广则成为各国提升国际影响力,抢占全球数字市场的重要手段。美国在亚洲和大洋洲启动“印太经济框架”,期望通过广泛的经济合作框架或合作委员会拓展美式规则影响力,从而主导未来数字经济发展走向,持续数字时代的美式霸权。“印太经济框架”数字经济领域涵盖数字环境、新兴技术、基础设施、监管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等5个方面的内容,既是对美国此前《印度太平洋战略报告》内容的承继,也是与《美日数字贸易协定》为主的美式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的联动,其倡导高标准合作的同时忽视东盟国家市场准入需求和实际承受能力,实质上是为了坚持贸易保护、阻碍亚太一体化和推广美式规则。“印太经济框架”下美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达成,不仅会利用投资和数字技术输出阻碍中国与东盟的数字合作,而且会向东盟输出数字发展理念,加剧中国与东盟的“数字鸿沟”,破坏围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形成的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因此,中国应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完善中国数字经济规则;全面对接国际标准,巩固数字合作伙伴关系;细化合作内容,共谋数字发展全球规则,共建数字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太经济框架” 数字经济 数字治理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
下载PDF
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基础、挑战及对策研究
3
作者 孙菲娅 《中国商论》 2024年第21期72-75,共4页
推动蓝色经济发展与合作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其战略价值已受到国际广泛关注。中国与东盟国家紧密相联,蓝色经济合作已成为双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东盟合作共赢的诉求、经济合作的扩大、合作平套的完善都给双方深化... 推动蓝色经济发展与合作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其战略价值已受到国际广泛关注。中国与东盟国家紧密相联,蓝色经济合作已成为双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东盟合作共赢的诉求、经济合作的扩大、合作平套的完善都给双方深化蓝色经济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然而,随着中国-东盟合作的深化,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合作机制碎片化、蓝色经济合作亟待转型升级等。鉴于此,本文建议: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坚持因地制宜,完善合作机制,提高双方治理能力,进一步推动新兴产业技术合作,共同发展蓝色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经济 中国-东盟合作 海洋合作 区域经济 国际贸易
下载PDF
基于系统理论的中国-东盟网络安全合作系统构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肖军 陈嘉鑫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0,24,共9页
[研究目的]针对中国-东盟网络安全合作在观念、制度、人才、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构建合作系统框架,提出合作路径及解决方案,旨在提高中国-东盟网络安全合作的水平。[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结合系统理论,从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 [研究目的]针对中国-东盟网络安全合作在观念、制度、人才、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构建合作系统框架,提出合作路径及解决方案,旨在提高中国-东盟网络安全合作的水平。[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结合系统理论,从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环境等维度进行研究。[研究结论]中国与东盟在构建网络安全合作系统时可以实施以下路径:在系统要素方面,以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展开合作、以建立统一的网络安全制度规范框架进行合作、以构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培训教育体系保障合作、以创新网络安全技术加强合作;在系统结构(功能)方面,增强系统不同要素间的协同联动、准确把握系统要素最优与结构(功能)最优关系;在系统环境方面,在梳理可供利用的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重点利用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优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网络安全合作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安全制度 系统理论 系统构建 文献分析法
下载PDF
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机制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隋亮 刘山陵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8-93,共6页
中国-东盟互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全球经济最具增长力的区域之一。在“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职业教育合作前景广阔。与此同时,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中也存在着政策法律缺失、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通过全面建... 中国-东盟互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全球经济最具增长力的区域之一。在“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职业教育合作前景广阔。与此同时,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中也存在着政策法律缺失、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通过全面建立职业教育合作共同体、优化合作机制、完善职业教育合作体系等举措,推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东盟 职业教育 合作机制
下载PDF
互利合作,中国-东盟测绘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6
作者 李景文 高井祥 +2 位作者 李增科 高二涛 钱妮佳 《现代测绘》 2024年第3期79-84,共6页
测绘地理信息是重要的战略性数据资源和新型生产要素。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和东盟国家对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升级提档、服务方式等提出诸多新需求。为加快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深化人才... 测绘地理信息是重要的战略性数据资源和新型生产要素。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和东盟国家对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升级提档、服务方式等提出诸多新需求。为加快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首要任务。然而,受到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水平落后等因素的制约,东盟国家在高质量测绘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和困难。在此背景下,围绕“互利合作,中国-东盟测绘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主题,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为引领优化教学资源,依托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测绘工程专业国家虚拟教研室等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合作与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全面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互利合作 测绘地理信息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中国-东盟数字金融发展合作:现在与未来 被引量:1
7
作者 何诚颖 汪天琦 冯鲍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43-157,共15页
数字金融作为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新引擎,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金融创新与包容性的关键力量。文章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并提炼了数字金融的概念及内涵,通过分析中国-东盟数字金融发展合作现状、机遇和挑战,提出中国-东盟数... 数字金融作为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新引擎,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金融创新与包容性的关键力量。文章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并提炼了数字金融的概念及内涵,通过分析中国-东盟数字金融发展合作现状、机遇和挑战,提出中国-东盟数字金融发展合作的未来路径。中国-东盟数字金融合作具有广泛的政策支持,坚实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投资基础,密切的人才培养和交流,以及广阔的数字金融市场空间;但目前金融监管体系不够完善、数字金融安全存在风险、数字金融的人才较为短缺、数字金融合作市场规模不一等是中国—东盟数字金融发展合作的主要挑战。为推动中国—东盟数字金融进一步发展,要以加强监管协调为核心,提升数字金融安全为重点,“主动参与”为原则,强化人才培养与交流,全面推动落地以平衡市场规模差异,共同打造中国-东盟更为紧密、高效和安全的数字金融合作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数字金融 发展 合作 机遇 挑战 路径
下载PDF
劳工政策对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影响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欧阳华 张建中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8-81,130,共5页
2010年10月召开的东盟贸易投资峰会,提出要推动中国-东盟区域内的劳务配置,为促进区域内的贸易与投资创造条件,提高区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但目前我国与东盟各国的劳工政策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对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限... 2010年10月召开的东盟贸易投资峰会,提出要推动中国-东盟区域内的劳务配置,为促进区域内的贸易与投资创造条件,提高区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但目前我国与东盟各国的劳工政策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对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限制,从而增加了整个区域的生产成本,阻碍了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中国-东盟区域内各国应该重新审视和修订劳工政策,对外开放劳务市场,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同时提高对外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 劳工政策 博弈论 劳动力自由流动 劳务配置
下载PDF
文化外交与经济外交协调发展初探——以中国-东盟合作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红 朱明敏 彭慧丽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2-18,共7页
伴随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文化外交和经济外交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特殊的角色。通过梳理文化、经济、公共、官方及民间等外交形式的理论关系,发现文化外交与经济外交虽有较大差异,但在活动主体和领域... 伴随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文化外交和经济外交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特殊的角色。通过梳理文化、经济、公共、官方及民间等外交形式的理论关系,发现文化外交与经济外交虽有较大差异,但在活动主体和领域等方面存在着交叉关系,特别是随着公共外交的开展,对文化与经济外交的协调发展正在起着促进作用。具体就中国-东盟区域合作进程中的文化外交与经济外交发展案例而言,两种外交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已经形成,两者受公共、民间外交等推动交叉融合而成的文化经济外交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外交 经济外交 协调发展 中国-东盟
下载PDF
经济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中国-中亚教育合作的现状、作用及优化
10
作者 王艳聪 张文佳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4-21,共8页
中国与中亚五国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合作始于2005年中亚第一所孔子学院的设立和2007年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的成立,并在“一带一路”建设时期取得快速发展。截至目前,中国与中亚五国主要在高等教育合作平台、职业教育合作平台、语言与文化交流... 中国与中亚五国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合作始于2005年中亚第一所孔子学院的设立和2007年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的成立,并在“一带一路”建设时期取得快速发展。截至目前,中国与中亚五国主要在高等教育合作平台、职业教育合作平台、语言与文化交流、留学奖学金体系、中国高校的中亚分校五个方面形成了稳定合作。这些合作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缩小收入差距、搭建语言文化交流桥梁和改善服务贸易,助力区域经济实现“创新”“共享”和“开放”的高质量发展。针对中国-中亚教育合作中存在的规模小、发展慢、教育与就业脱节等问题,我国应改变重东轻西的合作战略,与中亚五国合力推进学科建设务实合作,并完善外籍人才就业与居留政策,多举并进提升教育合作的规模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亚 教育合作 区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中的绝对获益与相对获益 被引量:8
11
作者 曹云华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4-56,共3页
本文利用国际关系学中关于国际合作的理论对中国东盟经济合作进行分析。目前,中国-东盟双方都还比较关注绝对获益,因此,双方的经济合作现在正处于蜜月期,但随着各国,尤其是东盟的一些小国对相对获益的关注,这种蜜月期可能会很快结束。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经济贸易合作 现实主义 国际关系理论 新自由主义 美国 日本
下载PDF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与海外华商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珊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3年第6期19-23,共5页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性和合作的非制度化灵活性等诸多原因,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将不会一帆风顺。东南亚是海外华商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改...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性和合作的非制度化灵活性等诸多原因,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将不会一帆风顺。东南亚是海外华商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改革开放20余年来,该地区华商利用其与中国的特殊关系,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与联系的桥梁和载体。目前,如何再次发挥东南亚华侨华人的优势,推进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经济合作 海外华商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建构东亚经济合作的新视角——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银亮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3年第6期44-49,共6页
区域经济和贸易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东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方面明显滞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推动东亚经济整合提供了新的范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正是基于这种分析框架... 区域经济和贸易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东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方面明显滞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推动东亚经济整合提供了新的范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正是基于这种分析框架之上的有益探索。当前。在中共中央关于“发展是中国第一要务”的方针指引下,中国为推动地区经济合作提出了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的合作模式,这必将为中国整合地区经济,进而拉动中国经济持久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全力塑造东亚经济圈的努力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东亚经济一体化将在艰难中曲折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东亚经济合作 国际政治经济 经济增长
下载PDF
基于协同理论的中国-东盟边境地带跨国区域经济合作开发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黎鹏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6,共6页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不断推进,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需要不断加深多维度合作背景下,加强中国-东盟边境地带跨国区域经济合作开发成为必须与必然。边境跨国区域涉及到不同国家的各个地区,具有与地缘政治关联性等特征,存在着...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不断推进,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需要不断加深多维度合作背景下,加强中国-东盟边境地带跨国区域经济合作开发成为必须与必然。边境跨国区域涉及到不同国家的各个地区,具有与地缘政治关联性等特征,存在着利益、发展差距、国家政策与文化观念等障碍,需要借鉴协同学理论来协调认识与协同行动;要遵循比较优势与互利共赢、相互尊重与沟通协调、经济与政治分离、统筹规划与务实渐进等重要原则,针对中国-东盟跨境区域经济合作开发问题构建战略与规划层面的跨国协调机制;并在组织运作层面建立组织协调职能机构网络,以"共赢"为基础与核心、以合作机会均等、责权利对称、公平公正的制度与利益共享机制来形成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建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以有效对接与协同发展为目标来构建边境跨国区域基础设施的协同建设机制等,做到又好又快地推进中国-东盟边境地带跨国区域经济合作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理论视角 中国-东盟 边境地带 跨国区域经济合作 宏观思路
下载PDF
中国-东盟经济安全合作的障碍及动力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柏松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80,共6页
中国与东盟互为近邻,发展双方经济安全合作对各自国家安全利益及整个亚太地区安全的获得与维持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新安全观的提出,中国与东盟在安全观念的追求上不谋而合。在一定安全合作机制日益完善的前提... 中国与东盟互为近邻,发展双方经济安全合作对各自国家安全利益及整个亚太地区安全的获得与维持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新安全观的提出,中国与东盟在安全观念的追求上不谋而合。在一定安全合作机制日益完善的前提下,双方经济安全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中国与东盟经济安全合作存在着一些障碍。只有探求一种新的推进动力,才能真正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和经济安全合作的新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经济安全合作 新安全观
下载PDF
贸易政策对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欧阳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2-376,共5页
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贸易活动进行有组织的管理和调节的行为。贸易政策的实施,不仅会给一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分析我国贸易政策的发展... 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贸易活动进行有组织的管理和调节的行为。贸易政策的实施,不仅会给一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分析我国贸易政策的发展及现状,认清现行的贸易政策对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利影响及带来的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立和完善贸易政策、促进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贸易政策 区域经济合作 关税壁垒
下载PDF
建构东亚经济合作的新视角——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银亮 毕洪业 《东南亚纵横》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55,共5页
一、东亚经济合作的困境与现实选择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趋势.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世界贸易的55%~60%是在贸易集团内发生的."到2002年1月,在世界贸易组织注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东亚经济合作的困境与现实选择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趋势.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世界贸易的55%~60%是在贸易集团内发生的."到2002年1月,在世界贸易组织注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共有162个,其中近80%都是在90年代成立的."①在30个实力最强的经济体中,只有中国、日本、韩国没有参加任何地区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经济合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政治经济学分析
下载PDF
中国-东盟框架下推进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珍菊 《中国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05X期68-69,共2页
中国-东盟框架下,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不仅是加强中越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窗口,还将促进双边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在两国的交流合作中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本文立足于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现实问题,提... 中国-东盟框架下,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不仅是加强中越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窗口,还将促进双边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在两国的交流合作中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本文立足于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中越跨境经济合作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中国-东盟地区常设警务合作机构的构建: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基本框架
19
作者 崔勇涛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7-97,共11页
当前中国-东盟地区跨境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给区域内国家打击跨境犯罪带来重大挑战,因此,有必要构建中国-东盟常设警务合作机构为各参与方跨境执法合作提供协调平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边主义全球治理观为常设警务合作机构的建立... 当前中国-东盟地区跨境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给区域内国家打击跨境犯罪带来重大挑战,因此,有必要构建中国-东盟常设警务合作机构为各参与方跨境执法合作提供协调平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边主义全球治理观为常设警务合作机构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而政治互信的不断增强、法律合作持续推进、执法合作逐步深化等因素则为常设警务合作机构的建立提供了实践基础。在运作中,常设警务合作机构应以东盟警察组织为基础,首先要尊重各参与方的主权、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其次要通过拟订机构章程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明确常设警务合作机构的基本职能,从而为警务合作提供方向指引,最后还需要构建常设警务合作机构的组织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警务合作 常设机构 构建
下载PDF
中国-东盟货币合作的经济周期条件分析——基于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南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8-24,共7页
经济周期作为经济基本面的核心指标,其同步性是货币合作的重要条件。中国-东盟货币合作的经济周期条件的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周期对于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的周期影响较大,对新加坡和菲律宾周期的影响不如日本和... 经济周期作为经济基本面的核心指标,其同步性是货币合作的重要条件。中国-东盟货币合作的经济周期条件的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周期对于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的周期影响较大,对新加坡和菲律宾周期的影响不如日本和美国。中国要加大同东盟各国货币合作,还需要提高政治互信、保持国内经济发展、加大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货币合作 经济周期条件 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