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思政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艺术歌曲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何丁瑞 《池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93-96,共4页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高校音乐专业声乐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艺术歌曲”,以此丰富思政育人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我国该时期艺术歌曲的特征与艺术特点,结合歌曲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而探索声乐教学实践过程...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高校音乐专业声乐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艺术歌曲”,以此丰富思政育人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我国该时期艺术歌曲的特征与艺术特点,结合歌曲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而探索声乐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价值,以期加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声乐教学 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艺术歌曲
下载PDF
美育场域中中国艺术歌曲进高校路径探究——以20世纪前期艺术歌曲为例
2
作者 蔡枫丹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9-122,共4页
20世纪前期的中国艺术歌曲是中华民族美育资源库的重要来源。这些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成为中国声乐作品中的经典。在高校美育教学中,其对于丰富学生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提升声乐技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定作用。高校... 20世纪前期的中国艺术歌曲是中华民族美育资源库的重要来源。这些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成为中国声乐作品中的经典。在高校美育教学中,其对于丰富学生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提升声乐技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定作用。高校应当充分利用那些闪烁着民族艺术魅力的艺术歌曲,通过“听”“唱”“演”,广泛地汲取音乐信息,提炼其中孕育的审美的感知力、审美的判断力,及音乐的表现力,将其运用于美育教学的全过程,以此助推大学生美育素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前期 中国艺术歌曲 美育 高校
下载PDF
学科演进与观念变迁:重审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世界文学观
3
作者 张珂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158-162,共5页
世界文学观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演进既是新时期以来时代文化心理诉求的一种表征,又是中国文学与世界对话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意识的必然反映。从学术史层面来看,这与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学科建制和研究范式在中国的设置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 世界文学观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演进既是新时期以来时代文化心理诉求的一种表征,又是中国文学与世界对话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意识的必然反映。从学术史层面来看,这与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学科建制和研究范式在中国的设置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它所表征的“世界文学热”也直接影响了21世纪以来我们对世界文学的理解和思考。从比较文学的学科视角出发,联系当今的世界文学理论热潮,聚焦和反思20世纪80年代中国语境中的世界文学观,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文学观在当代中国的演进历程及其与世界的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观 比较文学学科 20世纪80年代 中国语境
下载PDF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中延续的“五四”精神
4
作者 孙莉 《歌海》 2013年第2期55-56,共2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形势下,作曲家们用音乐作品去表现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苦痛,作品凝聚的是血泪的控诉和战斗的呐喊。他们探寻的艺术、社会、人生道路等"五四"精神,一直到今天仍然在中国艺术歌曲中延...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形势下,作曲家们用音乐作品去表现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苦痛,作品凝聚的是血泪的控诉和战斗的呐喊。他们探寻的艺术、社会、人生道路等"五四"精神,一直到今天仍然在中国艺术歌曲中延续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中国艺术歌曲 “五四”精神
下载PDF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风格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亚希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1期107-111,共5页
纵观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在20世纪20-40年代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从原初形态对西方艺术歌曲形式的依赖、模仿和借鉴,逐步转向关注中国本民族语言,借用中国本民族惯用的诗歌形式突显中华民族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继而将中国传统音乐创作技法... 纵观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在20世纪20-40年代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从原初形态对西方艺术歌曲形式的依赖、模仿和借鉴,逐步转向关注中国本民族语言,借用中国本民族惯用的诗歌形式突显中华民族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继而将中国传统音乐创作技法、传统民间音乐歌调与西方现代创作技法相结合,以探求民族和声化和民族作曲创作方法的多样性路径。在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通过艺术歌曲形式唤起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觉醒,开创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新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歌曲 中国艺术歌曲 20世纪20—40年代 创作风格
下载PDF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唯物辩证法在中国传播的三维考量
6
作者 吕梦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0-46,共7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唯物辩证法在中国传播并最终成为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绝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话语“冷场”到“热潮”的复杂动态过程。这一转变折射了唯物史观向唯物辩证法过渡的主导型话语转变,内蕴了传播主体的理论选择、传播渠道的...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唯物辩证法在中国传播并最终成为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绝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话语“冷场”到“热潮”的复杂动态过程。这一转变折射了唯物史观向唯物辩证法过渡的主导型话语转变,内蕴了传播主体的理论选择、传播渠道的语境变迁以及革命实践的现实诉求等多重逻辑向度。从理论之维看,传播主体经历了由拒斥本体论到宇宙本体论再到知识本体论的致思趋向;从渠道之维看,传播渠道经历了由日本向苏联转变的路径导向;从实践之维看,传播内容经历了由唯物史观主导向唯物辩证法为主导、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转变。这三个维度的逻辑理路交相呼应,共同映射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一时期传播或隐或显的逻辑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 传播 理论之维 渠道之维 实践之维
下载PDF
中西音乐文化的邂逅——也谈20世纪20—40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创作
7
作者 李亚希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3-55,共3页
文章将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世纪20—40年代为时间节点,从史学的角度结合对史料的梳理以及对该时期中国艺术歌曲产生背景的剖析,通过回顾上个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在创作与发展上的形态变迁,揭示其时代意义... 文章将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世纪20—40年代为时间节点,从史学的角度结合对史料的梳理以及对该时期中国艺术歌曲产生背景的剖析,通过回顾上个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在创作与发展上的形态变迁,揭示其时代意义以及对中国音乐创作之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 文化 艺术歌曲 20世纪20-40年代
下载PDF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意义及演唱特点
8
作者 蔡勉 《当代音乐》 2021年第5期109-112,共4页
笔者主持研究的武汉音乐学院教研资助项目“20至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教学研究音乐会”于2017年11月25日在武汉音乐学院黄钟音乐厅完成。作品选取中国20世纪20—40年代艺术歌曲,针对本科学生的声乐教学,以提高学生作品演唱的能力为目的,... 笔者主持研究的武汉音乐学院教研资助项目“20至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教学研究音乐会”于2017年11月25日在武汉音乐学院黄钟音乐厅完成。作品选取中国20世纪20—40年代艺术歌曲,针对本科学生的声乐教学,以提高学生作品演唱的能力为目的,从演唱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目的、意义、价值等关于课题的探讨,并从题材内容与歌唱技巧的统一、作品技巧与表现的统一、音乐表情性与演唱技巧的统一这三个方面表达出笔者在教学及演唱方面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20—40年代 中国艺术歌曲 教学意义 演唱特点
下载PDF
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为例 被引量:17
9
作者 何婷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97-99,共3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有着"中国特色",它在歌词上体现文学性,风格上体现民族性,思想上体现爱国性。在高校声乐教学中,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在为声乐教学提供训练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有着"中国特色",它在歌词上体现文学性,风格上体现民族性,思想上体现爱国性。在高校声乐教学中,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在为声乐教学提供训练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歌曲 20世纪上半叶 中国特色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美学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的传播与崛起
10
作者 祁志祥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64,共11页
中国现代美学史以1928年爆发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为分水岭,呈现出主观论美学与客观论美学的此消彼长。在此之前的二三十年代,主观论美学占主导地位,在这之后的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客观唯物论美学逐渐崛起并占主导地位。本文... 中国现代美学史以1928年爆发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为分水岭,呈现出主观论美学与客观论美学的此消彼长。在此之前的二三十年代,主观论美学占主导地位,在这之后的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客观唯物论美学逐渐崛起并占主导地位。本文通过对柯仲平、后期鲁迅、胡秋原、金公亮、周扬等一系列代表性人物及其论著的个案剖析,详实揭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美学逐渐崛起的走向和历程,为人们认识“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从三四十年代起开始广泛传播”(李泽厚语)的史实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实证材料和独特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唯物论美学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崛起历程
下载PDF
20世纪20-40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红 《黄河之声》 2020年第1期38-39,44,共3页
艺术歌曲诞生于五四运动时期,它将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而衍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形式.20世纪20-40年代,这是我国艺术歌曲发展的早期阶段,这同时也是我国艺术歌曲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将依次概括此时... 艺术歌曲诞生于五四运动时期,它将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而衍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形式.20世纪20-40年代,这是我国艺术歌曲发展的早期阶段,这同时也是我国艺术歌曲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将依次概括此时期艺术歌曲形成与产生的历史背景、对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进行整理、对风格特点进行分析,通过教学实践阐述并总结其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20-40年代 艺术歌曲 风格 声乐教学
下载PDF
20世纪早期中国艺术歌曲的时代精神及其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鞠善日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3-85,共3页
20世纪早期,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热潮下,中国艺术歌曲逐渐发展起来,先后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与作品,并对中国后续的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探讨之对声乐教学实践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中国 艺术歌曲 20世纪早期 时代精神 声乐教学 意义
下载PDF
艺术歌曲的经典化与现代国家建构--20世纪50年代艺术歌曲经典化的知识与制度逻辑
13
作者 徐文武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59-76,共18页
50年代,国家权力主导下的剧院化建设、专业音乐教育系统建设以及报刊舆论与学术研究共同体等,为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工农歌曲与民族音乐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平台,使得中国艺术歌曲经典化的理论与实践因此而愈发具有急迫性。而革命音乐功... 50年代,国家权力主导下的剧院化建设、专业音乐教育系统建设以及报刊舆论与学术研究共同体等,为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工农歌曲与民族音乐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平台,使得中国艺术歌曲经典化的理论与实践因此而愈发具有急迫性。而革命音乐功能的转变,现代国家新型社会组织与生活仪式化的实际需要,又使得50年代专业声乐群体不得不为此展开思想竞逐,进行创造。这一创造过程不仅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民族声乐观念,而且还通过空前强烈的文化传播,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音乐生活、知识世界乃至听觉世界由此开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普遍而深刻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 艺术歌曲 经典化 知识与制度 逻辑
下载PDF
从滥觞到繁荣: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发展概述
14
作者 孙会玲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3年第9期72-74,共3页
艺术歌曲是一种源于西方、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音乐体裁。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在音乐先贤们的开拓探索下,中国艺术歌曲经历了萌芽、起步发展、第一次繁荣的历程,进而成为了我国新音乐文化最重要的代表。
关键词 中国艺术歌曲 20世纪 上半叶 繁荣 滥觞 音乐体裁 艺术风格 音乐文化
下载PDF
从环境史看安特生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考察
15
作者 李雪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6-111,共6页
瑞典科学家安特生1926年出版《龙与洋鬼子》一书,他在该书中盛赞了中国多层次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认为这是人类农业发展的未来。安特生详细记录了他在戈壁的沙井村亲身经历的中国农民利用在沙漠中种植豆科植物(“紫云英”)来收集“氮肥... 瑞典科学家安特生1926年出版《龙与洋鬼子》一书,他在该书中盛赞了中国多层次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认为这是人类农业发展的未来。安特生详细记录了他在戈壁的沙井村亲身经历的中国农民利用在沙漠中种植豆科植物(“紫云英”)来收集“氮肥”的做法,认为这是保持土壤肥力的“法宝”。安特生非常重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书中他对华北的沙尘暴以及中国人对原始森林的砍伐都作了详细的描述。疾病史是环境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特生对中国寄生虫(虱子)病的流行情况,沙眼病的传播途径,以及1918年秋季在华北山区流行的西班牙大流感都予以了记载和分析。这些记载构成了20世纪20年代有关中国环境史的重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史 循环农业 疾病史 安特生 20世纪20年代中国
下载PDF
再论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社会再现
16
作者 张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八十年代叙述”一度导致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失语,实则它在社会再现方面的成绩不仅优于精英本位的古代士大夫文学与现代“抒情派”文学,甚至较之《白鹿原》等新历史主义叙述也更切近的“低层中国”之主要事实。当然,“见”与“不见... “八十年代叙述”一度导致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失语,实则它在社会再现方面的成绩不仅优于精英本位的古代士大夫文学与现代“抒情派”文学,甚至较之《白鹿原》等新历史主义叙述也更切近的“低层中国”之主要事实。当然,“见”与“不见”总是缠绕并至,此种社会再现是阶级话语与宗族、宗教、乡里、江湖等本土逻辑竞争、博弈的结果,其间也多有对社会实相的删减、改写与虚构,然而这未必可以理解为虚假,其所涉及的事关共同富裕、平等、劳动之文化建构,正是中国革命旨在争取弱者生存权利的文化实践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70年代文艺 低层中国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妇女社会劳动与家务劳动的矛盾冲突及政策因应
17
作者 万军杰 王泓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3期89-95,共7页
20世纪50年代,妇女广泛参加社会劳动后与家务劳动之间的矛盾冲突随之凸显,对妇女身心健康、儿童成长、家庭生活乃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消极影响。中国共产党采取合理安排与使用妇女劳动力、推动家务劳动社会化以及动员妇女退职... 20世纪50年代,妇女广泛参加社会劳动后与家务劳动之间的矛盾冲突随之凸显,对妇女身心健康、儿童成长、家庭生活乃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消极影响。中国共产党采取合理安排与使用妇女劳动力、推动家务劳动社会化以及动员妇女退职回家等措施予以应对,从而缓和了妇女社会劳动与家务劳动之间的矛盾冲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劳动解放理论,但同时也存在某些政策预期与执行效果落差较大、家庭领域男女平等落实不力等种种缺憾。中国共产党建国初期的这些探索与实践,为妇女普遍社会参与的当下妥善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促进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 中国共产党 妇女解放 社会劳动 家务劳动
下载PDF
20世纪20-40年代苏轼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回望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莹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107-122,共16页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虽一生坎坷,却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于1920年被著名音乐家青主谱成艺术歌曲《大江东去》,自此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便与苏轼作品结下不解之缘。20世...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虽一生坎坷,却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于1920年被著名音乐家青主谱成艺术歌曲《大江东去》,自此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便与苏轼作品结下不解之缘。20世纪20-40年代出现的苏轼古诗词艺术歌曲共18首,涉及12位中国作曲家。在创作中,他们努力尝试借用西方艺术歌曲的体裁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单线性音乐与西方多声部音乐结合起来,以新的方式诠释出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这对于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20—40年代 苏轼 古诗词艺术歌曲 中西音乐 艺术特征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风格特征初探
19
作者 王雯 赵秀彦 《理论观察》 2014年第11期107-108,共2页
中国艺术歌曲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的起步和发展,逐渐走向了成熟。本文将借用当时的作品,探索这一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从宏观上看,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对于西方的作曲理论方法并不是盲目的运用,而是注重了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相融合... 中国艺术歌曲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的起步和发展,逐渐走向了成熟。本文将借用当时的作品,探索这一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从宏观上看,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对于西方的作曲理论方法并不是盲目的运用,而是注重了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相融合的方法,不断创新,并找寻出了一条适合中国风格的艺术歌曲道路。这一个阶段,无论是从题材、作曲,还是艺术表演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了中国艺术歌曲民族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上半叶 中国艺术歌曲 风格特征
下载PDF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统制经济思潮 被引量:16
20
作者 钟祥财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47,189,共16页
统制经济思潮不仅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且对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统制经济的实质是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全面干预,它的产生具有两个深层的文化思想根源:其一,是人类对控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知识自... 统制经济思潮不仅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且对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统制经济的实质是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全面干预,它的产生具有两个深层的文化思想根源:其一,是人类对控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知识自负;其二,是人类对改变自身弱点的理性自负。在常态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如何认识政府干预型经济体制的弊端,努力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对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专制传统、正处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民族而言,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中国 统制经济思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