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眸一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范型及其脉络 被引量:6
1
作者 常青 《建筑遗产》 2019年第3期1-10,共10页
文章以历时性叙事为主,穿插共时性分析,回望了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形式脉络。由于现代性观念和工业化起步均滞后西方达百年以上,加之西方文化移入初期的需要,以及中国上层社会对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和对传统文化象征的尊崇,使中式的新... 文章以历时性叙事为主,穿插共时性分析,回望了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形式脉络。由于现代性观念和工业化起步均滞后西方达百年以上,加之西方文化移入初期的需要,以及中国上层社会对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和对传统文化象征的尊崇,使中式的新古典主义始终在20世纪的建筑遗产中占有首要地位。而在上海等中国开埠城市的租界地段,西方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各种建筑流派及其舶来品,也大多成为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组成部分。至20世纪中,以北京天安门广场的现代建筑遗产为代表,西方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影响在新中国的建筑遗产典范中更加清晰可辨。相比之下,早期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形态对中国近代建筑的影响不过是凤毛麟角。直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向世界打开了大门,西方后工业时代的各种建筑思潮蜂拥而至,中国20世纪末的建筑形式才走出了新古典的范型,现代古典、晚期现代、后现代等西方建筑的影响以中国的在地形式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范型 伪形 中国固有式 民族形式 新中式 多元化
下载PDF
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的建筑学视角
2
作者 戴路 《当代建筑》 2020年第4期19-22,共4页
在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中,大量现代建筑入选,这是对现代建筑遗产价值的充分肯定。本文从时间、地域、功能、风格等方面对这些入选的现代建筑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教学和实践两方面探讨其价值,并从建筑学视角深入观察,探究... 在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中,大量现代建筑入选,这是对现代建筑遗产价值的充分肯定。本文从时间、地域、功能、风格等方面对这些入选的现代建筑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教学和实践两方面探讨其价值,并从建筑学视角深入观察,探究其入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现代建筑 入选意义
下载PDF
新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研究的智库之思
3
作者 金磊 《建筑设计管理》 2019年第7期60-61,共2页
以智库的形式代表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向业界与社会发声是近年来秘书处所践行的。2018年11月24日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在东南大学公布,晚间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议到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的作为... 以智库的形式代表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向业界与社会发声是近年来秘书处所践行的。2018年11月24日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在东南大学公布,晚间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议到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的作为,大家寄予的期望中有对委员会要代表业界发声的企盼。事实上近年委员会专家正从总结三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的特点所反映出的规律入手,研究这些项目对城市发展、对建筑创作乃至继承中国先辈建筑师思想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遗产 建筑创作 中国文物学会 东南大学 建筑 智库 20世纪 秘书处
下载PDF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条例》编研思考
4
作者 金磊 《上海城市管理》 2016年第4期28-30,共3页
建筑乃人类文化的纪念碑,建筑体现文化的必然性、可能性、有效性与深刻性,它不仅是城市文化的表征,更成为国家文化的缩影。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潮流中,同属于建筑瑰宝的20世纪建筑遗产却少有人问津,特别是在法定框架... 建筑乃人类文化的纪念碑,建筑体现文化的必然性、可能性、有效性与深刻性,它不仅是城市文化的表征,更成为国家文化的缩影。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潮流中,同属于建筑瑰宝的20世纪建筑遗产却少有人问津,特别是在法定框架下难寻可支撑的保护体系与措施。从认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现状入手,研究20世纪建筑遗产的认定标准,并从依法治国的思考下给出编研《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条例》的构想,期望能对推进中国20世纪遗产保护及提升"城市乡愁"的认知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遗产 立法保护 中国建筑思想 20世纪 遗产保护条例
下载PDF
致敬百年建筑经典——“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大观(一)
5
作者 傅聪聪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6年第10期5-8,共4页
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的"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16年10月29日在北京公布。"致敬百年建筑经典:首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发布暨中国20世纪建筑思想学术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宝蕴楼隆重召开。此次会议上,... 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的"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16年10月29日在北京公布。"致敬百年建筑经典:首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发布暨中国20世纪建筑思想学术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宝蕴楼隆重召开。此次会议上,中国文物学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学会 建筑遗产 20世纪 故宫博物院 学术研讨会 建筑思想 文物
下载PDF
98项近现代经典建筑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6
《中国文化遗产》 2016年第6期111-111,共1页
2016年9月29日,“致敬百年建筑经典:首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发布暨中国20世纪建筑思想学术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宝蕴楼召开。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了“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关键词 中国建筑学会 建筑遗产 20世纪 经典建筑 名录 近现代 故宫博物院 学术研讨会
下载PDF
故宫博物院宝蕴楼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7
《企业研究》 2018年第1期9-9,共1页
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12月2日在安徽池州发布,故宫博物院宝蕴楼等100个建筑遗产项目入选。有关专家表示,这标志着我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利用进入新的阶段。
关键词 故宫博物院 建筑遗产 20世纪 名录 中国 保护利用
下载PDF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建筑者李守先先生
8
作者 李国华 叶李红 《云南档案》 2018年第7期27-30,共4页
2017年12月7日,我们惊喜万分地看到:《春城晚报》报刊头封面正中,刊登了一幅维修一新,伟巍壮观,宏伟威严,古朴典雅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讲武堂至今有卫兵守护,显得别有风貌,神气十足,令人敬仰怀念,久久不愿离去。晚报封面以醒... 2017年12月7日,我们惊喜万分地看到:《春城晚报》报刊头封面正中,刊登了一幅维修一新,伟巍壮观,宏伟威严,古朴典雅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讲武堂至今有卫兵守护,显得别有风貌,神气十足,令人敬仰怀念,久久不愿离去。晚报封面以醒目显著较大的字号,“厉害了”为题刊“云南陆军讲武堂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今年上百万人入馆参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陆军讲武堂 建筑遗产 20世纪 中国 《春城晚报》 封面 报刊 字号
下载PDF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9
作者 刘建军 刘思睿 +1 位作者 马铭岐 刁小明 《南方建筑》 2024年第8期88-97,共10页
以8批共计798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工具中的平均最近邻、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和平均中心方法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并从发生学角度出发对影响因素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省域层面总体呈现“一极多核、东密... 以8批共计798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工具中的平均最近邻、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和平均中心方法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并从发生学角度出发对影响因素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省域层面总体呈现“一极多核、东密西疏”的高度集聚分布,市域层面遗产数量呈现“金字塔式”分布,且城市间遗产数量呈现“断崖式”差异,总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2)纪念建筑、教育建筑、工业建筑等遗产类别形成了4个主要聚集区和2条聚集带,此外,集聚、离散和随机的总体分布模式在不同类型中出现。(3)时间分布呈现跨度长、历史延续性强且阶段性显著,各时期分布较均衡,遗产总数上表现为增长→波动→减少,且分布中心呈现出西南→西北→东南方向的迁移。主要类型演变过程分为减少→增加、波动增加、持续减少等6种情况。(4)地形地势、人口密度、历史事件等因素与遗产空间分布密切相关,且历史事件对主要聚集区带的形成发挥了关键作用。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对具体的构建叙事性遗产区系和廊道的思路,并整合形成“20世纪中国发展史”主题文旅教育参观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时空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聚集区 聚集带
下载PDF
城市建筑遗产传播何能以文润心——2023年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大事记忆
10
作者 金磊 《建筑设计管理》 2023年第12期89-96,共8页
以严肃的学术思考及实践讲出所作研究是一种逻辑,但守心自暖,让中华文化在城市与建筑中的发展不舍希望,确要换一种逻辑即要用世界眼光,讲好“话语中的故事”。文章从梳理2023年中国建筑文化之侧面——20世纪建筑遗产事件与人的相关进程... 以严肃的学术思考及实践讲出所作研究是一种逻辑,但守心自暖,让中华文化在城市与建筑中的发展不舍希望,确要换一种逻辑即要用世界眼光,讲好“话语中的故事”。文章从梳理2023年中国建筑文化之侧面——20世纪建筑遗产事件与人的相关进程出发,研究了若干有“流光拾遗”意蕴的文化发展,不仅是为了留存记忆,更为了让业界更多的人士及社会公众,在建筑、艺术、文博的对话中,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发现传承与发展的文化方向,追寻设计灵感的源泉。做新时代建筑文化的守望者、实践者,要实现“好建筑与好设计”的目标,建筑创作与文博设计要做到“有容乃大”,尤不可忘却时代所需的建筑评论之伦理,尤不可忽略人文对话的交流与互鉴,尤不可减弱跨文化研究搭建的国际沟通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 20世纪建筑遗产 推介与评价 城市倡议
原文传递
读解非文字的文化遗产史学——20世纪初日本的中国建筑调查历史照片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苏斌 青木信夫 贺美芳 《南方建筑》 2011年第2期4-8,共5页
真实性原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历史图像记录是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中"真实性"的重要依据。从20世纪初开始,多位外国学者对中国进行了摄影记录,其中又以日本学者的记录最具系统性和代表性,开创了专业研究者对... 真实性原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历史图像记录是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中"真实性"的重要依据。从20世纪初开始,多位外国学者对中国进行了摄影记录,其中又以日本学者的记录最具系统性和代表性,开创了专业研究者对中国建筑摄影纪录的先河。这些庞大的摄影和研究成果资料群共同构成了中国最早的文化遗产图像数据库,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建筑遗产的状况,同时也是日本从明治末期开始的对亚洲国家遗产记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日本东洋建筑史研究回顾及为什么要进行历史图像的研究,日本对中国的建筑文化遗产研究概况和该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真实性 20世纪 日本学者 中国建筑 图像记录
下载PDF
中国“20世纪遗产”保护再利用中的“前策划”与“后评估”:以建筑师介入的视角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楠 沈旸 《建筑师》 2020年第5期71-76,共6页
基于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与遗产再利用的现实需求,我国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正在介入20世纪遗产的保护再利用工作。以之为视角,本文对其中的"前策划"与"后评估"技术路径作如下探讨:根据建筑设计流程及其决策思维提出遗... 基于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与遗产再利用的现实需求,我国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正在介入20世纪遗产的保护再利用工作。以之为视角,本文对其中的"前策划"与"后评估"技术路径作如下探讨:根据建筑设计流程及其决策思维提出遗产再利用项目策划的流程指引,借助使用后评估工具推进再利用设计优化及其评价反馈,并将其紧密衔接建筑遗产价值实现的全过程,以期进一步完善遗产保护利用理念与技术的操作方法与决策系统,探索构建适应中国当下现实的20世纪遗产保护利用闭环流程及其整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遗产 保护再利用 前策划 后评估 建筑
下载PDF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空间分异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梓羽 汪德根 朱梅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84-802,共19页
探索20世纪建筑遗产空间分异特征与形成机理,对于提高建筑遗产的保护水平有重要意义。以396处20世纪建筑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差椭圆、重心分析、Voronoi图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空间分异及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 探索20世纪建筑遗产空间分异特征与形成机理,对于提高建筑遗产的保护水平有重要意义。以396处20世纪建筑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差椭圆、重心分析、Voronoi图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空间分异及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深入剖析其形成机理。研究发现:(1)从整体分异格局及演变来看,20世纪建筑遗产空间分布呈凝聚状,省域层面呈高富集区"一枝独秀"、中富集区"东部零星"、一般富集区和低富集区"两带两块"的特征;市域层面呈"断崖式"数量差异、"梯度化"等级差异、"众星捧月"空间分异特征;重心呈"先北后南"移动趋势,东西向移动较微小,集聚程度呈由强变弱趋势,集聚点数量呈递减趋势。(2)从类型分异格局及演变来看,20世纪建筑遗产可分为六大主类和16个亚类。其中,科教文卫体类、商政办公类和纪念性类遗产数量居多,且分别呈"两核分散""东部三核、中部团状零星""两核一环多点"空间分布特征;同时,不同类型建筑遗产分布演变特征差异明显。(3)20世纪建筑遗产空间分布格局是由区域地位、文化与教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联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历史文化底蕴因子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建筑遗产 空间分异 影响机理 中国
原文传递
对20世纪中期中国建筑的现代性探讨——以北京天文馆为例
14
作者 王晓燕 李祚暄 李俊峙 《安徽建筑》 2023年第5期32-34,共3页
20世纪中期新中国“短缺经济”状态对建筑的现代性探索形成了无形阻碍,后续受“民族形式”和“复古主义”影响,现代建筑探索之路愈发艰难曲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筑师们克服困难,将现代功能、结构、风格融入设计作品,诞生了大量优秀... 20世纪中期新中国“短缺经济”状态对建筑的现代性探索形成了无形阻碍,后续受“民族形式”和“复古主义”影响,现代建筑探索之路愈发艰难曲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筑师们克服困难,将现代功能、结构、风格融入设计作品,诞生了大量优秀的经典现代建筑。文章阐释了建筑现代性的基本特征,梳理了20世纪中期中国建筑的现代性实践历程,并以北京天文馆为实证案例,剖析了其在技术和结构体系、功能体系、思想和理念体系三大方面体现的现代性,其中包含对钢筋混凝土薄壳等新结构的运用、满足现代使用者多重需求的功能布局、立面造型及艺术装饰方面体现的自由美学等对现代艺术思想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期 现代性 北京天文馆 中国建筑
下载PDF
20世纪遗产乃中国百年建筑学脉 被引量:2
15
作者 金磊 《城市住宅》 2018年第9期46-49,共4页
2016、2017年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先后评出两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展示出百年时间跨度中,在呈现经典建筑与设计思想时也传承着中国百年的建筑学脉,这是建筑与文博界成功跨界合作的样本,体现了20世纪建筑遗产理念下事件、... 2016、2017年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先后评出两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展示出百年时间跨度中,在呈现经典建筑与设计思想时也传承着中国百年的建筑学脉,这是建筑与文博界成功跨界合作的样本,体现了20世纪建筑遗产理念下事件、作品、人物、思想的时代风貌。守住20世纪建筑遗产就是对历史建筑保护最好且最需要的行为,尤其要树立20世纪中国优秀建筑师的群体像。20世纪建筑是中国遗产应特别予以关注的范本,它不仅展现近现代建筑的整体成就,还是建筑创作的基础和起点,提升了中国在世界建筑界的学术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遗产 百年建筑 传承与创新 建筑文化传播
下载PDF
20世纪遗产建筑的保护与修复——由西方现代主义建筑保护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娟 杨昌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5-19,共5页
对于20世纪遗产建筑的保护修复是不同于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这一时期的优秀建筑相对建成的年代比较短,其中一些建筑的历史价值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对于它们的保护利用和改造修复问题尚未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然而,... 对于20世纪遗产建筑的保护修复是不同于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这一时期的优秀建筑相对建成的年代比较短,其中一些建筑的历史价值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对于它们的保护利用和改造修复问题尚未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然而,目前这类建筑正面临着亟待修复或改造的实际问题,有的甚至已经遭到了被拆除的噩运。因此,对于20世纪建筑,不能套用业已成熟的文物建筑保护的常规方式,而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利用和改造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遗产建筑 保护与修复 现代主义建筑
下载PDF
20世纪遗产视角下的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园保护与发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向频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7-70,共4页
20世纪遗产的保护在国内外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园作为20世纪遗产的重要类型,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巨大挑战。简述了20世纪遗产的概念与国内外的最新保护形势,回溯了中国近代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和风格特征,分析在快速城... 20世纪遗产的保护在国内外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园作为20世纪遗产的重要类型,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巨大挑战。简述了20世纪遗产的概念与国内外的最新保护形势,回溯了中国近代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和风格特征,分析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保护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对现代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结合20世纪遗产类型的共同特征以及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独特性,重新认知中国近代城市公园的历史、艺术、文化、技术、社会、教育等多方面遗产价值,并进一步从调研普查、价值评估、遗产管理、合理利用、整体规划、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园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具体策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20世纪遗产 中国近现代公园 保护 发展
下载PDF
建筑师与20世纪遗产及其保护的关联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同滨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15,共4页
本文通过对国际遗产界"20世纪遗产"保护的历程简介、类型统计、特别是价值认定和分析,指出"20世纪遗产"全部属于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城市规划作品,它不是考古遗址,不是旧石器文化,也不是与我们时隔千百年的历史建... 本文通过对国际遗产界"20世纪遗产"保护的历程简介、类型统计、特别是价值认定和分析,指出"20世纪遗产"全部属于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城市规划作品,它不是考古遗址,不是旧石器文化,也不是与我们时隔千百年的历史建筑。因此,对20世纪遗产的保护,建筑师、规划师有义务、也有责任,这项工作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物保护领域,它更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建筑师和规划师的参与。并提问中国建筑师和规划师——在短暂的一生中,在当下的设计中,我们能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我们又该用什么样的设计思想和文化素养来体现21世纪中国建筑师的创造精神,丰富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20世纪遗产 普世价值
下载PDF
20世纪遗产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策略的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娟 杨昌鸣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37-840,共4页
对20世纪遗产建筑的保护修复是不同于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这一时期的优秀建筑相对建成的年代较短,其中一些建筑的历史价值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对其保护利用和改造修复问题尚未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目前这类建筑正面... 对20世纪遗产建筑的保护修复是不同于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这一时期的优秀建筑相对建成的年代较短,其中一些建筑的历史价值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对其保护利用和改造修复问题尚未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目前这类建筑正面临着亟待修复或改造的实际问题,有的甚至已遭到被拆除的噩运。对20世纪建筑,不能套用业已成熟的文物建筑保护的常规方式,而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利用和改造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遗产建筑 保护修复 技术策略
下载PDF
关于20世纪建筑遗产健康评价的思考——以北京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喆 李湉 《华中建筑》 2016年第3期19-21,共3页
20世纪建筑遗产是人类共同遗产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北京作为20世纪初之帝都和20世纪中叶后共和国首都是这一历史时期发展的重要舞台,许多重要的近现代建筑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发轫、奋起和光荣,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由于其... 20世纪建筑遗产是人类共同遗产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北京作为20世纪初之帝都和20世纪中叶后共和国首都是这一历史时期发展的重要舞台,许多重要的近现代建筑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发轫、奋起和光荣,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由于其在结构、材料和施工工艺上的特殊性,需要探索以健康评价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新的保护方法,变被动"救火式"保护为主动积极"预警式"保护,需要统一和规范20世纪建筑遗产的健康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技术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建筑遗产 健康评价 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