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传统诗文批评到中国文学批评史话语构建的尝试--以《中国的文学批评家》为中心 |
高石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2
|
会通古今与原典阐释: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教学改革 |
杜婕欣
李舫
|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3
|
苏联模式与郭绍虞“学科变异”——对1959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作思想史解码 |
夏中义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4
|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漫议·教师与课堂篇 |
邓心强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5
|
从“学出集部”到“识通四库”——百年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范式演进 |
李建中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6
|
竹简《诗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
陈斯鹏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7
|
范式转换与批评史学科重构——试探以关键词为纲撰写“中国文学批评史” |
胡红梅
胡晓林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8
|
文学批评史观念的介入与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开端 |
闫月珍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9
|
从“通史性”到“专题性”——“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改革尝试谈 |
刘淮南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13 |
2
|
|
10
|
作为“总体史”的中国文学史及其观念确立——兼论需要怎样的《中国文学批评史》 |
汪涌豪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11
|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修改与批评观念的变迁 |
李松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2
|
1950年代学科调整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命运——以罗根泽为中心的考察 |
王波
|
《云梦学刊》
|
2018 |
1
|
|
13
|
课程与讲义: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之建立 |
王波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16 |
1
|
|
14
|
“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型教学的探索 |
高明峰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7 |
1
|
|
15
|
传统人文学科“师生共创授受并重”教学模式建构探索与实践探索——以“中国文学批评史”为例 |
胡红梅
|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0 |
1
|
|
16
|
鱼在水里 水在鱼中——《中国文学批评史》感悟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新探 |
石明庆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4 |
1
|
|
17
|
从《中国文学批评史》看郭绍虞先生对神韵论的探索 |
温玉林
|
《阴山学刊》
|
2012 |
2
|
|
18
|
训诂学与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之关系 |
彭玉平
杨金文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9
|
韩国“中国文学批评史”书写述略——以车相辕《中国古典文学评论史》为例 |
高文强
陈舒楠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0 |
|
20
|
“文学批评”与“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命名 |
张海明
王波
|
《湖湘论坛》
CSSCI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