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杨慎传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
作者 熊威 刘文静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31,共15页
杨慎是明朝著名文人,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被流放云南。在云南民间社会,留下众多与杨慎相关的传说,与地方风物、节日风俗、民间艺术、景观叙事密切相连。杨慎传说具有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属性,深刻影响了云南民众的文化记忆、道... 杨慎是明朝著名文人,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被流放云南。在云南民间社会,留下众多与杨慎相关的传说,与地方风物、节日风俗、民间艺术、景观叙事密切相连。杨慎传说具有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属性,深刻影响了云南民众的文化记忆、道德伦理和文化审美,并在地方文化认同和区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并增强了云南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掘杨慎传说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义,既能够为民族工作的开展提供文化资源,又能推动民间传说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故事 铸牢族共同体意识 杨慎传说 化认同
下载PDF
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民间文艺传承发展
2
作者 李屹 《民间文化论坛》 2024年第4期5-8,共4页
在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中国民协组织召开研讨会,邀请民间文艺界、学术理论界专家学者共商新时代民间文艺传承发展大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 在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中国民协组织召开研讨会,邀请民间文艺界、学术理论界专家学者共商新时代民间文艺传承发展大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研讨会主题,有几点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小组 学术理论界 研讨会主题 传承发展 认识和体会
下载PDF
新时代民间文艺传承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
3
作者 丁红美 《民间文化论坛》 2024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时值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2024年6月20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新时代民间文艺传承发展研... 时值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2024年6月20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新时代民间文艺传承发展研讨会”在中国文艺家之家举办。来自中国文联及下属协会、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央网信办、光明网的领导专家及民间工艺家代表等七十余人出席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社会科学院 国工艺美术馆 领导小组 间工艺 传承发展
下载PDF
改编+翻译:中国民间文学域外传播的有效双路径--从汤、赵“真假木兰之争”谈起
4
作者 刘碧林 《外文研究》 2023年第4期84-91,106,共9页
美国华裔作家赵健秀因汤亭亭在《女勇士》中改编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而质疑其“伪造”了木兰,强化了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的定型化偏见,于是自发翻译《木兰辞》来对抗汤亭亭对中国文化的篡改;汤亭亭则称自己无意还原木兰故事,认为传说故事... 美国华裔作家赵健秀因汤亭亭在《女勇士》中改编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而质疑其“伪造”了木兰,强化了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的定型化偏见,于是自发翻译《木兰辞》来对抗汤亭亭对中国文化的篡改;汤亭亭则称自己无意还原木兰故事,认为传说故事就应当被“把玩”。二人的“真假木兰之争”持续十余年,亦引起大量文学研究者的关注。若抛开他们的华裔作家身份,将其均视作木兰故事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者,则“木兰之争”就变成了一场中国民间文学对外译介中改编与翻译之间的较量。本研究从译介的角度重新审视汤、赵二人对木兰的改写,并从该个案延展出去,分析改编与翻译在中国民间文学对外传播中的不同职能与互动关系,探讨“改编+翻译”作为外译双路径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之争” 改编+翻译 学译介 域外传播
下载PDF
从文化翻译看中国民间文学的英译 被引量:12
5
作者 魏建刚 吕自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26-132,共7页
中国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译中国民间文学,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译者在英译中国民间文学中,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把翻译看成文化交流的手段。基于这些认识,英译中国民间文学应按照文化翻译观的要求,采取一切可用的... 中国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译中国民间文学,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译者在英译中国民间文学中,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把翻译看成文化交流的手段。基于这些认识,英译中国民间文学应按照文化翻译观的要求,采取一切可用的翻译手法,最大限度地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翻译 翻译方法
下载PDF
中国民间文学及其记录整理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6
6
作者 傅玛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66,共10页
中国搜集口头文学活动及其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文字使用的最初时代,也延续到现在。对20世纪初到1949年的中国民间文学工作,已有人做过较详细的研究,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民间文学研究,到目前为止,仍被西方汉学界搁置一旁。但西方学... 中国搜集口头文学活动及其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文字使用的最初时代,也延续到现在。对20世纪初到1949年的中国民间文学工作,已有人做过较详细的研究,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民间文学研究,到目前为止,仍被西方汉学界搁置一旁。但西方学者应该注意1949年以后中国民间文学发生的背景和成绩,特别要注意钟敬文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项目的进行情况和资料成果,以便对民间文学的记录和整理这一复杂问题中的某些细节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传统 钟敬 学三套集成
下载PDF
南方史诗的文化资源供给与中华民族新史诗的书写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洋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9-168,共10页
南方史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安身立命、和谐共生、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是中华民族新史诗书写的重要文化元素。南方史诗从立足到立族的生存需求是中华民族新史诗向世界人民展现的中国力量,从依赖到共生的发展模式... 南方史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安身立命、和谐共生、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是中华民族新史诗书写的重要文化元素。南方史诗从立足到立族的生存需求是中华民族新史诗向世界人民展现的中国力量,从依赖到共生的发展模式是中华民族新史诗为人类发展提供的中国经验,从共鸣到共识的理性凝聚是中华民族新史诗为文明互鉴注入的中国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史诗 史诗学 族新史诗
下载PDF
从文化翻译看中国民间文学英译中诸悖论的统一 被引量:1
8
作者 魏建刚 赵贵旺 高苗青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32-135,共4页
文化翻译观的引入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把翻译研究从文本转换扩展到包括译者本身在内的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阐释中国民间文学英译中遇到的诸多悖论,以及它们是如何统一于文化翻译之... 文化翻译观的引入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把翻译研究从文本转换扩展到包括译者本身在内的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阐释中国民间文学英译中遇到的诸多悖论,以及它们是如何统一于文化翻译之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翻译 悖论 统一
下载PDF
中国民间文学的世界之路——河西宝卷的对外译介 被引量:5
9
作者 李亚棋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8年第2期41-46,共6页
河西宝卷的对外译介可以向国外受众展示中国民间文学的独特魅力。文章首先介绍了河西宝卷的性质、发展脉络、故事内容、艺术形式及卷本的整理和出版情况。在对河西宝卷有了总体的认知之后,梳理了河西宝卷的对外译介现状,从译介主体、译... 河西宝卷的对外译介可以向国外受众展示中国民间文学的独特魅力。文章首先介绍了河西宝卷的性质、发展脉络、故事内容、艺术形式及卷本的整理和出版情况。在对河西宝卷有了总体的认知之后,梳理了河西宝卷的对外译介现状,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与译介效果五个方面,分析了其对外译介模式。在此基础上,借鉴河西宝卷对外译介模式,学习经验,弥补不足,优化中国民间文学对外译介模式,使中国民间文学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宝卷 译介模式
下载PDF
从类型学、形态学到体裁学——刘锡诚《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补注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微 《民间文化论坛》 2016年第3期17-28,共12页
刘锡诚先生《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有"类型研究与形态研究"一节,总结了21世纪以前中、外学者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学(分类学)与形态学研究方面取得的实绩,主要介绍了杨成志、钟敬文、艾伯华、丁乃通、刘魁立等人的民间... 刘锡诚先生《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有"类型研究与形态研究"一节,总结了21世纪以前中、外学者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学(分类学)与形态学研究方面取得的实绩,主要介绍了杨成志、钟敬文、艾伯华、丁乃通、刘魁立等人的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与李扬的民间故事形态研究;但于何谓类型研究(类型学)?何谓形态研究(形态学)?以及二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关系?没有明确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锡诚 普罗普 丁乃通 形态研究 类型研究 刘魁立 钟敬 母题 意向性
下载PDF
高有鹏《中国民间文学通史》笔谈 被引量:2
11
作者 陶立璠 康保成 +7 位作者 万建中 刘亚虎 孟云飞 刘德伟 宋立民 王永宽 孟宪明 刘进才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1-42,共2页
高有鹏《中国民间文学通史》打破传统文学史单纯依据历史文献的方法与模式,大胆求索民间文学历史发展的多种脉络与线索,一方面在字里行间钩沉、疏证、辨析,一方面采用各种考古、文物材料,同时结合作者所做的社会调查与理论研究,提出&qu... 高有鹏《中国民间文学通史》打破传统文学史单纯依据历史文献的方法与模式,大胆求索民间文学历史发展的多种脉络与线索,一方面在字里行间钩沉、疏证、辨析,一方面采用各种考古、文物材料,同时结合作者所做的社会调查与理论研究,提出"语域"、"神话群"等概念和新说,着力宣扬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勾勒出了几千年来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变化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有鹏 学通史》 历史献法 田野调查法
下载PDF
中国民间文学和谐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雄飞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6-184,共9页
中国民间文学的书面作品呈现出形式、内容等稳定的完美和谐,纸质异文呈现出文字、图片等后续的局部和谐,口头文本呈现出声音、场景等原初的动态和谐。这三种丰富复杂的文本和谐围绕着和谐因素的综合运用与不和谐因素的多重冲突而展开,... 中国民间文学的书面作品呈现出形式、内容等稳定的完美和谐,纸质异文呈现出文字、图片等后续的局部和谐,口头文本呈现出声音、场景等原初的动态和谐。这三种丰富复杂的文本和谐围绕着和谐因素的综合运用与不和谐因素的多重冲突而展开,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多质性、多层次性与相对性,分别构成一个由浅至深、由表至里、由简单至复杂的逐级向上的和谐梯度,构成一个不断超越与否定不和谐、低层和谐而趋向高层和谐的辩证统一的生命历程,相互之间形成质变。其背后隐藏渗透了无数之说唱者、搜集者、整理者与编辑者的巨大心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口头 和谐
下载PDF
从百姓口头采集俚言,用民俗生活阐释语义:《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俗语》的编纂思路与学术理念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涛 《民间文化论坛》 2021年第2期53-59,共7页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俗语》把俗语看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口头创造和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包括歇后语、俗短语、绕口令、口彩语、其他俗语类。国内外相关学科已经形成对今天的俗语搜集与研究具有显著启发意义的学术理念:回归语言的行...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俗语》把俗语看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口头创造和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包括歇后语、俗短语、绕口令、口彩语、其他俗语类。国内外相关学科已经形成对今天的俗语搜集与研究具有显著启发意义的学术理念:回归语言的行为本相、生活本相,关注语言作为口头表述行为的语境。与此学术理念相一致,"大系"俗语卷编纂工作,应避免以前俗语搜集、研究的不足,不仅搜集汇编来自口头的俗语条目,而且尽量写出俗语包含的民俗生活信息和语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语 搜集 学大系》 学术理念
下载PDF
谭达先:后殖民语境下的海外中国民间文艺学家 被引量:1
14
作者 闫艳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36-140,共5页
流散澳大利亚的华侨学者谭达先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事业。在此领域著书40余部,发表文章数百篇。其生平传略被收入《澳洲华人文学艺术大辞典》《美国国际杰出领导人物集》《世界华人当代名人大辞典》。被... 流散澳大利亚的华侨学者谭达先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事业。在此领域著书40余部,发表文章数百篇。其生平传略被收入《澳洲华人文学艺术大辞典》《美国国际杰出领导人物集》《世界华人当代名人大辞典》。被中国授予"世界文化名人成就金像奖"。同时获"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从后殖民主义理论中流散者身份认同及中西文化冲突中知识分子内心焦虑角度,分析谭达先坚持母语汉语书写的困境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语境 化海外布道者 身份认同
下载PDF
高校中国民间文学导入课教学设计新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萍 《百色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31-134,共4页
导入课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高校中国民间文学导入课,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部分设计教学:首先,用民间文学"熟悉"与"陌生"并存的特性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民间文学... 导入课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高校中国民间文学导入课,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部分设计教学:首先,用民间文学"熟悉"与"陌生"并存的特性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民间文学不菲的学术价值与重要的世界地位,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最后,引导学生认识跨区域和跨学科探讨对研究民间文学的重要意义,以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入课 兴趣 态度 方法
下载PDF
西方理论学说对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继辉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7期66-71,共6页
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发轫于20世纪上半叶,滥觞于20世纪上半叶,并在20世纪上半叶迎来其研究的第一个高潮。中国现代民间文学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除了其自身发展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西方理论学说的影响。学者们通过翻译西方理论著作、介... 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发轫于20世纪上半叶,滥觞于20世纪上半叶,并在20世纪上半叶迎来其研究的第一个高潮。中国现代民间文学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除了其自身发展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西方理论学说的影响。学者们通过翻译西方理论著作、介绍其理论学说、以及运用其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中国的神话、传说、歌谣、民间故事等这三种途径,将进化论人类学派神话学说、社会人类学学派功能理论学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说引入中国,推动了中国民间文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理论学说 国现代 理论流派
下载PDF
文化跨越下的中国民间文学翻译研究——以《孟姜女哭长城》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毅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78-84,共7页
中国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发现,当前的中国民间文学作品翻译数量严重不足,现有的译本还存在译名不统一、译文口吻与原文口吻不一致、翻译随意性大、译文表达欠妥等问题。本文基于《孟姜女哭长城》英译文的分析与比较... 中国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发现,当前的中国民间文学作品翻译数量严重不足,现有的译本还存在译名不统一、译文口吻与原文口吻不一致、翻译随意性大、译文表达欠妥等问题。本文基于《孟姜女哭长城》英译文的分析与比较,提出翻译中国民间文学作品应有跨文化意识,应在充分了解民间文学特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孟姜女哭长城》
下载PDF
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研究的理论范畴与方法论建构
18
作者 柳倩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62,共8页
"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新领域,对于这一研究对象的历史形态、内涵特点、社会文化价值等做理论概括和深入阐释,必须确立适用于它的基本理论范畴,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应... "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新领域,对于这一研究对象的历史形态、内涵特点、社会文化价值等做理论概括和深入阐释,必须确立适用于它的基本理论范畴,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应将历时性研究和共时性研究紧密结合,在"史""论"结合的研究模式中确立基本的理论范畴,譬如在重点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文学批评的流变史的基础上,确立其基本性质,阐释其社会、文化、审美内涵,研究其社会文化功能等。在研究中要注意将"还原"与"阐释"相结合,而综合性的话语分析、参今鉴古、多重证据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批评史 基本面貌 理论范畴 方法论
下载PDF
胡适与20世纪初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研究
19
作者 李小玲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4-78,共5页
作为20世纪初中国人文学科引领现代学术风气的重要人物,胡适于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学科形成有开创之功,他强化学科研究价值与背景,立足本体研究,这对中国民间文学重外围轻本体的传统学术理路多有纠偏作用。从学科的缘起去追溯学科的本源和... 作为20世纪初中国人文学科引领现代学术风气的重要人物,胡适于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学科形成有开创之功,他强化学科研究价值与背景,立足本体研究,这对中国民间文学重外围轻本体的传统学术理路多有纠偏作用。从学科的缘起去追溯学科的本源和本质,必将为当下民间文学的研究提供新的展开维度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学科危机 国现代
下载PDF
我国民间文学出版事业的发展思考——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为例
20
作者 徐洁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58-60,共3页
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主旋律号召下,民间文学出版事业正式进入发展新时期,其对读者服务、社会建设、国家发展均有重大现实意义。本研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代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 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主旋律号召下,民间文学出版事业正式进入发展新时期,其对读者服务、社会建设、国家发展均有重大现实意义。本研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代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为例,就新时期我国民间文学出版事业的良好现状和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希望充分发挥出版的传承效力,助力民间文学出版事业长效发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出版事业 学大系出版工程” 国际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