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本草纲目》看16世纪前后的中外医药交流
1
作者 高洁 范璐 +9 位作者 陈绍红 柳海艳 修琳琳 刘殿娜 陈丰 张晨 李娜 许皖 吕艳敏 钟赣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11期1447-1452,共6页
本文结合《本草纲目》的成书时代背景和16世纪前后中外文化与科技交流情况,通过回顾《本草纲目》中的海外药物收载情况、海外影响力及海外藏本,对其成书前后的16世纪明代中外医药交流情况进行分析,旨在借研究在16世纪中医药发展昌盛时... 本文结合《本草纲目》的成书时代背景和16世纪前后中外文化与科技交流情况,通过回顾《本草纲目》中的海外药物收载情况、海外影响力及海外藏本,对其成书前后的16世纪明代中外医药交流情况进行分析,旨在借研究在16世纪中医药发展昌盛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情况,对当下的中医药外交工作产生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中外医药交流 明代 16世纪
下载PDF
中外医药交流的一些史实 被引量:4
2
作者 岳旭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7年第3期129-134,共6页
关键词 中外医药交流 史实 民族医药 医药学术 医药文化 医学体系 异法方宜 《内经》
下载PDF
影响中外医药交流的原因分析
3
作者 姚德臣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21-24,共4页
中医药学术几千年的对外交往中 ,以输出为主 ,引进吸收较少 ,对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作了分析。认为有 3个主要原因 :①自我完善的医学体系 ,形成了其体系的稳固性、排他性 ;②自我封闭的思想观念 ,形成了对外邦文化的藐视与排斥 ;③文化... 中医药学术几千年的对外交往中 ,以输出为主 ,引进吸收较少 ,对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作了分析。认为有 3个主要原因 :①自我完善的医学体系 ,形成了其体系的稳固性、排他性 ;②自我封闭的思想观念 ,形成了对外邦文化的藐视与排斥 ;③文化势差的副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医药交流 原因分析 排异性 自我封闭 文化势差 中医学史
下载PDF
明清时期来华西人对中国大黄的记述 被引量:3
4
作者 林日杖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80-86,共7页
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旅游者、传教士、考古学家、探险家等,留下了不少关于中国大黄的记载,其中包括大黄的植物学性状、大黄贸易以及大黄的制法与用途这些记载体现了明清各类来华西人对大黄认识的演进,反映了西方对中国大黄认识的不断... 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旅游者、传教士、考古学家、探险家等,留下了不少关于中国大黄的记载,其中包括大黄的植物学性状、大黄贸易以及大黄的制法与用途这些记载体现了明清各类来华西人对大黄认识的演进,反映了西方对中国大黄认识的不断深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外医药交流的情况。对明清时期来华西人对大黄有关记载的梳理,将有利于“大黄”相关研究和中外医药交流研究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中外医药交流 中药贸易
原文传递
西洋参在清代引进和传播的历史条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宝林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8-31,共4页
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的西洋参,在清代传人中国并很快被广泛应用和传播,与当时的中外交流、药业发展、人参资源匮乏、普及性本草著作的刊行密切相关:中外交流成就了西洋参引进的文化背景;药业发展为西洋参的传播创造了商业机会;人参... 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的西洋参,在清代传人中国并很快被广泛应用和传播,与当时的中外交流、药业发展、人参资源匮乏、普及性本草著作的刊行密切相关:中外交流成就了西洋参引进的文化背景;药业发展为西洋参的传播创造了商业机会;人参资源的匮乏使西洋参引进成为迫切需求;普及性本草著作刊行加快了西洋参传播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 人参 中外医药交流 药业
原文传递
探赜钩玄 文图并茂——李经纬新著《中医史》评介
6
作者 洪文旭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91-192,共2页
李经纬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国医学史研究50年,为创办中国医史研究所和中国医史博物馆,培养新生力量,编撰医史著作,促进中外医药交流,可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笔耕不辍,成就卓著。我非常钦佩他严... 李经纬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国医学史研究50年,为创办中国医史研究所和中国医史博物馆,培养新生力量,编撰医史著作,促进中外医药交流,可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笔耕不辍,成就卓著。我非常钦佩他严谨的治学风格。李教授新著《中医史》2007年9月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全书55万字,分为11章117节,系统阐述了中国医学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其内容广博,文图并茂。最近有幸拜读,感到获益良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史 经纬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医学史 钩玄 中外医药交流 博士研究生 医史博物馆
原文传递
底野迦的再现:康熙年间宫廷西药德里鸦噶初探 被引量:8
7
作者 刘世珣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22,148,共12页
清宫西药德里鸦噶是外来语满文音译药名,为底野迦的同音异译。历代本草书与方书将底野迦形塑成"主百病"的万能灵药。惟底野迦一词在清初已不见于官方典籍与民间医书,及至康熙年间,始以德里鸦噶的译名再现于史籍之中。然而,在... 清宫西药德里鸦噶是外来语满文音译药名,为底野迦的同音异译。历代本草书与方书将底野迦形塑成"主百病"的万能灵药。惟底野迦一词在清初已不见于官方典籍与民间医书,及至康熙年间,始以德里鸦噶的译名再现于史籍之中。然而,在康熙朝清宫医案的论述中,德里鸦噶已不再是万能灵药,其中有不少因该药无效而更改药方或停止服用的案例。本文旨在探讨德里鸦噶在清初的再现与式微,尝试利用清宫所藏满文《西洋药书》、康熙朝满汉文朱批奏折与笔记文集,从德里鸦噶的源由、传入宫廷的途径及其在清宫的实际运用等面向切入分析。希望通过上述讨论,进一步析论中外医药文化交流、清代宫廷用药逐渐中西并用的趋势,以及统治者在宫廷西药运用过程中的掌控与支配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鸦噶 底野迦 西洋药书 满文医书 中外医药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