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4,9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药对发育中大脑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肖华平 杨小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35期23-26,共4页
麻醉药物对发育中大脑的神经毒性备受关注,目前暂无有效证据说明动物实验结果与临床有相关性,但已有数据显示暴露于某些麻醉药后可引起短暂性的神经功能受损,从而影响大脑的发育。本文从麻醉药神经毒性机制、动物实验、临床研究、目前... 麻醉药物对发育中大脑的神经毒性备受关注,目前暂无有效证据说明动物实验结果与临床有相关性,但已有数据显示暴露于某些麻醉药后可引起短暂性的神经功能受损,从而影响大脑的发育。本文从麻醉药神经毒性机制、动物实验、临床研究、目前研究争论问题进行阐述,建议不要在大脑发育期接受手术,儿科麻醉中尽量避免使用多种麻醉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发育中大脑 神经毒性
下载PDF
全身麻醉药及围术期因素对发育中大脑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志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8-283,共6页
人们关注全身麻醉药是否影响婴幼儿发育中的大脑是在其临床应用1个世纪后。1953年有文献报道在氯乙烷吸入麻醉下行耳鼻喉手术后儿童发生了长时间的人格改变,随后的一些动物实验证实,氟烷在妊娠大鼠中慢性暴露可以导致仔代神经突触发... 人们关注全身麻醉药是否影响婴幼儿发育中的大脑是在其临床应用1个世纪后。1953年有文献报道在氯乙烷吸入麻醉下行耳鼻喉手术后儿童发生了长时间的人格改变,随后的一些动物实验证实,氟烷在妊娠大鼠中慢性暴露可以导致仔代神经突触发生延迟及行为异常。1999年Olney实验室研究证实应用氯胺酮可导致新生大鼠脑组织广泛的神经退行性变,类似胎儿酒精综合征的脑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认知功能 全身麻醉药 婴幼儿发育 中大脑 围术期 胎儿酒精综合征 神经退行性变 大鼠脑组织
下载PDF
胎儿肾动脉与中大脑动脉血流、羊水指数及膀胱容积间关系的超声学研究
3
作者 曲陆荣 西岛正博 《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1995年第4期203-205,212,共4页
本文采用AlokaSSD680型超声诊断仪,检测8例正常妊娠38—39周胎儿的RA·RI、MCA·RI、BV及AFI值。按膀胱由小到大顺序顺时针调正顺次后,分为三组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各项的三级间无明... 本文采用AlokaSSD680型超声诊断仪,检测8例正常妊娠38—39周胎儿的RA·RI、MCA·RI、BV及AFI值。按膀胱由小到大顺序顺时针调正顺次后,分为三组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各项的三级间无明显差异;(2)每组的四项值间及各项均值间均无明显相关关系。但随着时间推移,各组值、各项指标均有一定倾向性变化:RA·RI值呈减少倾向时,BV值呈增加倾向,AFI值呈减少倾向。推测正常妊娠晚期胎儿,子宫-肾脏反射已建立;肾动脉与中大脑动脉血流受不同机制调控;胎儿在血流动力学方面、排尿等出现的周期性交替现象可能与胎儿中枢神经系发育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肾动脉 中大脑动脉 血流动力学 羊水指数
下载PDF
七氟烷和地氟烷对发育中大脑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石宝序 邵安胜 孙学东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64-868,共5页
目的探讨七氟烷和地氟烷对发育中大脑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1个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七氟烷组和地氟烷组,每组20只。七氟烷组和地氟烷组分别吸入7.5%七氟烷和3.2%地氟烷4h。电刺激逃避法(跳台法)检测大... 目的探讨七氟烷和地氟烷对发育中大脑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1个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七氟烷组和地氟烷组,每组20只。七氟烷组和地氟烷组分别吸入7.5%七氟烷和3.2%地氟烷4h。电刺激逃避法(跳台法)检测大鼠回避电击逃避行为潜伏期及错误反应次数,观察七氟烷和地氟烷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等行为学的影响;BrdU标记反应观察七氟烷和地氟烷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Westernbloting法测定大鼠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突触素(SYN)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行为学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七氟烷组、地氟烷组平均错误反应次数分别为(1.94±1.04),(4.47±1.59),(3.93±1.4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七氟烷组和地氟烷组大鼠平均错误反应次数均显著增加(P<0.01),第一次跳下平台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BrdU标记反应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七氟烷组和地氟烷组大鼠脑内损伤区周围BrdU标记反应显著减弱(P<0.01);Westernbloting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七氟烷组和地氟烷组大鼠发育中脑内海马组织GAP-43、SYN和MAP-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七氟烷和地氟烷均对发育中大脑的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损伤作用,并可通过抑制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下调大脑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突起生长相关蛋白GAP-43、SYN和MAP-2表达,从而抑制发育大脑神经元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地氟烷 大脑 发育中 神经元可塑性
下载PDF
早期脑梗死CT诊断中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20期110-112,共3页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yperdens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ign,HMCAS)在早期脑梗死C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费县人民医院接收的60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对所选患者发病1~6 h内开展C...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yperdens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ign,HMCAS)在早期脑梗死C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费县人民医院接收的60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对所选患者发病1~6 h内开展CT扫描以及24 h后开展CT复查。结果:6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表现为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者,均为单侧,并且HMCAS在脑梗死诊断中,其特异度比敏感度更高,预后效果不佳,病死率高,24 h后,经CT复查发现,此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有大片状低密度灶产生,其中有10例患者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消失。结论:在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早期诊断中,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变化情况对其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存在积极作用,推广可行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CT诊断 大脑中动脉 高密度征
下载PDF
机械性血栓拉除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大脑中动脉M_(1)、M_(2)段闭塞有效性比较的Meta分析
6
作者 徐镭 章月江 +3 位作者 柳建生 骆明 顾志伟 杨志浩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机械性血栓拉除术(MT)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大脑中动脉M_(1)、M_(2)段闭塞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所有关于MT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大脑中动脉M_(1)、M_(2)段闭塞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条件... 目的系统评价机械性血栓拉除术(MT)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大脑中动脉M_(1)、M_(2)段闭塞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所有关于MT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大脑中动脉M_(1)、M_(2)段闭塞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条件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合计392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大脑中动脉M_(1)、M_(2)段闭塞患者MT治疗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2,95%CI:0.61~1.39,P>0.05);M_(2)段闭塞患者MT治疗90 d内开通后再闭率明显低于M_(1)段闭塞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5,95%CI:0.52~0.80,P<0.05)。结论MT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大脑中动脉M_(2)段闭塞患者的有效性优于M_(1)段闭塞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性血栓拉除术 大脑中动脉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DSA及CTPI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植入术高灌注脑出血术前风险预测
7
作者 丁奇 王立忠 王翀昊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 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及脑CT灌注成像(CTPI)预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植入术高灌注脑出血(HICH)的术前风险。方法 选取153例经支架植入(CAS)治疗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99%)患者,其中,5例发生了HICH(HICH组),... 目的 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及脑CT灌注成像(CTPI)预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植入术高灌注脑出血(HICH)的术前风险。方法 选取153例经支架植入(CAS)治疗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99%)患者,其中,5例发生了HICH(HICH组),148例未发生HICH(非HICH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基线数据、CTPI及脑动脉侧支循环代偿状态;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Fisher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结果 HICH组和非HICH组各指标比较:患者从发病到手术的时间≤21 d(P<0.05);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P<0.05),rMTT、rTTP(P<0.001);侧支循环未开放、Ⅲ级侧支循环开放(P<0.05)。结论 临床基线数据(从发病到手术的时间≤21 d)、CTPI指标(MTT、TTP、rMTT、rTTP)、脑动脉侧支循环代偿状态(Ⅲ级侧支循环开放、侧支循环未开放)可作为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植入高灌注脑出血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植入术 高灌注脑内出血 DSAⅢ级侧支循环 脑CT灌注成像 风险预测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及主要成分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
8
作者 王瑞坤 高维娟 +5 位作者 张浩燃 刘一洁 卜佳欣 袁玟 秦雨欣 张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819-3825,共7页
背景:细胞焦亡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病理机制,补阳还五汤是中医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经典方剂,细胞焦亡可能是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作用靶点。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焦亡的影... 背景:细胞焦亡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病理机制,补阳还五汤是中医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经典方剂,细胞焦亡可能是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作用靶点。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组及补阳还五汤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大脑中动脉阻塞缺血2 h再灌注72 h处理,黄芪组和补阳还五汤组大鼠均于缺血2 h再灌注后开始连续灌胃相应体积的药物至缺血再灌注72 h,早晚各1次。Zea Longa评分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TTC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变化,免疫荧光观察脑组织Tunel和Cleaved Caspase-1共表达以及接头蛋白ASC表达情况,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焦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及黄芪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P<0.01);②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组和补阳还五汤组脑梗死体积占比下降(P<0.01);③模型组脑组织神经细胞胞核固缩深染或溶解消失,细胞排列紊乱,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及黄芪组脑组织病理损伤较轻;④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Tunel与Cleaved Caspase-1双染色阳性细胞数及ASC免疫荧光表达强度显著增加,Cleaved Caspase-1、NLRP3、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1β焦亡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及黄芪组Cleaved Caspase-1与Tunel双染色阳性细胞数、ASC免疫荧光表达强度及Cleaved Caspase-1、NLRP3、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1β焦亡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及其君药黄芪可有效缓解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细胞焦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黄芪 中风 大脑中动脉阻塞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焦亡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工程化组织构建
下载PDF
孕妇子宫动脉及胎儿大脑中动脉、肾动脉血流参数预测高龄孕妇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志华 杨瑞敏 +5 位作者 刘翔宇 石克威 牛亚军 赵春桃 张力维 赵灿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2768-2771,2775,共5页
目的探讨孕妇子宫动脉(UtA)及胎儿大脑中动脉(MAC)、肾动脉(RA)血流参数预测高龄孕妇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建档、产检并住院分娩的高龄孕妇16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胎儿宫内... 目的探讨孕妇子宫动脉(UtA)及胎儿大脑中动脉(MAC)、肾动脉(RA)血流参数预测高龄孕妇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建档、产检并住院分娩的高龄孕妇16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胎儿宫内窘迫的孕妇43例为研究组,正常分娩的孕妇120例为对照组,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获取孕妇UtA、胎儿MAC、胎儿RA频谱图,测量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比较2组上述动脉各血流参数。结果2组间孕妇年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孕妇UtA的S/D、PI、RI均增高(P<0.05);研究组胎儿MAC的S/D、PI、RI均减低(P<0.05);研究组胎儿RA的S/D、PI、RI均增高(P<0.05);研究组胎儿RA和胎儿MAC的S/D、PI、RI比值均增高(P<0.05)。研究组胎儿RA和胎儿MAC的S/D、PI、RI比值与孕妇UtA的S/D、PI、RI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孕妇UtA、胎儿MAC、胎儿RA血流参数相互补充,可以作为预测高龄孕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与否的重要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 大脑中动脉 肾动脉 高龄孕妇 胎儿 宫内窘迫
下载PDF
血管超声在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评估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颜燕红 惠品晶 +5 位作者 陆紫微 张白 丁亚芳 黄亚波 周鹏 胡春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30-743,共14页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血管旁路移植术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动态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经DSA确诊为单侧MCA闭塞且行STA-MCA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血管旁路移植术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动态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经DSA确诊为单侧MCA闭塞且行STA-MCA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109例。入院24 h内完成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和卒中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和饮酒史、心房颤动)、临床表现[近6个月内;非特异性症状(头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血生化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在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4~7 d及术后1、3、6、12个月)评估ST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桥血管的血流通畅性以及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对术后12个月CDU和DSA检查桥血管通畅情况的结果行一致性检验。根据术后12个月DS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桥血管通畅组和非通畅组(狭窄或闭塞),比较两组各时间段STA主干即桥血管颅外段、入颅段和颅内段内径(D)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时间平均流速(TAMV)和时间峰值流速(TAPV)并计算STA主干时间平均流量(TAMV flow)、时间平均峰值流量(TAPV flow)。于术前1~3 d及术后12、18个月分别行头部CT、主动脉弓上CT血管成像及全脑CT灌注(CTP)检查以观察患者脑灌注改变情况,术后1~2 d行头部CT观察术区有无新发出血及缺血灶。分别比较桥血管通畅组和非通畅组术后12、18个月与术前1~3 d的CTP参数,以及两组之间CTP参数的差异。术后12、18个月门诊复诊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其中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分为预后不良。记录患者术后7 d及12、18个月NIHSS评分。结果(1)CDU和DSA一致性分析:术后12个月,两者评估桥血管通畅的一致性极佳,Kappa值为0.94(95%CI:0.81~1.00,P<0.01);DSA诊断桥血管通畅组101例(92.7%),狭窄组为8例(7.3%;未发现桥血管闭塞),桥血管出现狭窄的部位均位于入颅段。(2)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术前比较,术后4~7 d及术后1、3、6、12个月桥血管通畅组颅外段的D增粗(Waldχ^(2)=30.438),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血流速度(PSV、EDV、TAMV和TAPV;Waldχ^(2)值分别为12.117、29.310、31.075和17.525)、血流量(TAMV flow和TAPV flow;Waldχ^(2)值分别为54.503、34.986)均增加,而RI、PI均降低(Waldχ^(2)值分别为112.568、103.6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狭窄组术后12个月D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后4~7 d相比较,术后12个月狭窄组入颅段PSV[252.0(206.8,315.3)cm/s比102.5(84.0,119.0)cm/s]、EDV[119.5(106.3,159.8)cm/s比43.5(36.8,52.0)cm/s]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RI和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后4~7 d相比较,术后12个月狭窄组STA颅内段血流参数包括PSV[29.4(24.8,41.4)cm/s比111.5(63.3,120.0)cm/s]、EDV[19.7(15.2,22.2)cm/s比58.5(28.3,70.0)cm/s]和PI[0.55(0.42,0.63)比0.83(0.61,0.90)]均明显降低(均P<0.05)。(3)CTP参数:术后1~2 d头部CT显示,手术区未见新发出血及缺血灶。与术前相比,术后12、18个月桥血管通畅组的CTP参数相对脑血流量(rCBF)均升高,而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达峰时间(rTTP)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与术前相比,术后12、18个月桥血管狭窄组rCBF均升高,rMTT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rCBV、rTTP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18个月通畅组rTTP低于狭窄组[术后12个月:1.14(1.06,1.15)比1.20(1.14,1.28),P=0.024;术后18个月:1.14(1.06,1.15)比1.20(1.14,1.28),P=0.023],但术后其他CTP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NIHSS评分及预后:术后18个月临床随访结果显示,随访期间患者均无新发卒中。桥血管通畅组和狭窄组术后7 d及12、18个月的NIHSS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均降低[通畅组:2(0,4)、1(0,2)、0(0,2)分比3(0,6)分;狭窄组:3(1,5)、3(1,6)、2(1,6)分比4(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12、18个月桥血管通畅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狭窄组,且通畅组预后良好的患者比例高于狭窄组[术后12个月:87.1%(88/101)比4/8,P=0.039;术后18个月:90.1%(91/101)比4/8,P=0.025]。结论血管超声能够量化评估STA-MCA血管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应用于血管旁路移植术后长期的动态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闭塞 血管旁路移植 超声检查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扫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管壁斑块特征分析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秀萍 王平翻 +2 位作者 李豪鹏 焦美艳 王丙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磁共振扫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管壁及、斑块特征分析的应用。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为急性脑梗死组,同期选择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6例为短暂性脑缺血组,两组患者均行高分辨... 目的分析高分辨磁共振扫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管壁及、斑块特征分析的应用。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为急性脑梗死组,同期选择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6例为短暂性脑缺血组,两组患者均行高分辨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管壁斑块特征、性质及相关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DC)曲线评估高分辨磁共振参数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斑块位置(腹侧壁、上侧壁)、狭窄重构方式(负性)、斑块表面形态(不平整)比例明显高于短暂性脑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管最狭窄处管腔面积(LAmln)水平明显低于短暂性脑缺血组,管壁面积(WAmln)、斑块负荷、狭窄率、斑块面积水平明显高于短暂性脑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组患者斑块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Amln、WAmln、斑块负荷、狭窄率、斑块面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7、0.828、0.779、0.821、0.936(P均<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高分辨磁共振扫描斑块多出现在腹侧壁、上侧壁部位,狭窄呈负性重构、斑块表面形态不平整,LAmlm、WAmlm、斑块负荷、狭窄率、斑块面积呈明显异常表达,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扫描 急性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血管壁 斑块特征 应用
下载PDF
从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研究(CMOSS)看围手术期管理及血管旁路移植术的未来
12
作者 郝继恒 司俊臣 +1 位作者 张利勇 王继跃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血管闭塞的疗效一直备受争议。由中国发起的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研究(CMOSS)最终取得阴性结果,但这并不能否定血管旁路移植术对症状性血管闭塞患者的治疗价... 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血管闭塞的疗效一直备受争议。由中国发起的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研究(CMOSS)最终取得阴性结果,但这并不能否定血管旁路移植术对症状性血管闭塞患者的治疗价值,而是预示着其临床应用需进一步地深入研究。该文对CMOSS结果进行了分析,对该类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进行了总结,介绍了下一步开展的CMOSS2,并探讨了血管旁路移植术的未来,以期为血管旁路移植术临床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大脑中动脉闭塞 血管旁路移植术 专家论坛
下载PDF
轻瘫患者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杨刚 徐吉莉 +3 位作者 陈龙雯 黄红星 袁亚辉 赖贤良 《当代医学》 2024年第8期115-119,共5页
目的分析轻瘫患者慢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血管内再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症状性慢性MCA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轻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血管... 目的分析轻瘫患者慢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血管内再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症状性慢性MCA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轻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血管内再通效果,比较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肌力情况。结果24例症状性慢性MCA闭塞患者中,男17例(70.8%),女7例(29.2%);平均年龄(54.7±8.0)岁;发病至手术时间(36.5±17.3)d。23例患者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2b级]率为95.8%;术后均未发生血管夹层及穿孔、新发脑梗死;发生高灌注综合征2例,其中高灌注引发症状性脑出血1例,头痛1例;术后随访90d未复发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TIA)。术后90d,患者NIHSS评分低于术前和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90d与术前mRS评分、病变对侧上肢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90d,患者病变对侧下肢肌力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再通能降低MCA慢性闭塞轻瘫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TIA复发,并为患肢肌力恢复提供良好的灌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大脑中动脉闭塞 再通 轻瘫
下载PDF
不同针灸介入时机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
14
作者 杨利 何晓宏 +2 位作者 王小慧 李梦雪 姚生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6-200,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介入时机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116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针灸介入时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静脉溶栓及常规...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介入时机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116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针灸介入时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静脉溶栓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61例患者于发病72 h内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55例患者于发病2周时给予针灸治疗。检测两组不同时间点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脑损伤标志物的水平,评估两组不同时间点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神经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的差异,统计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随访时,两组患侧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对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比值(Ratio of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of the affected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to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of the contra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iVACA/cVM⁃CA)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患侧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对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比值(Ratio of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of the affected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to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of the contra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iVPCA/cVMC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脑损伤标志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随访时,两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钙结合蛋白β(Calcium binding proteinβ,S100β)、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Fugl-Meyer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等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随访时,两组MMSE评分、BI评分及上肢和下肢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2%(54/61)高于对照组的72.73%(4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72h内采用针灸治疗可改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脑损伤标志物的表达,改善脑血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急性脑梗死 脑损伤标志物 脑血流 神经功能
下载PDF
CSVD总负荷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单发皮质下小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任慧玲 罗伟刚 +1 位作者 杨玲 步玮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641-646,共6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的磁共振成像(MRI)总负荷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单发皮质下小梗死(SSSI)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经脑MRI证实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S...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的磁共振成像(MRI)总负荷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单发皮质下小梗死(SSSI)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经脑MRI证实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SSSI患者133例。独立评估了脑MRI中的假定血管源性腔隙、脑微出血、脑白质高信号(WMH)和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存在,整合各CSVD影像特征,进而确定CSVD总负荷。END定义为入院后72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2分或是肌力单项评分增加≥1分。根据患者入院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进展情况,将患者分为END组和非END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单一CSVD影像学标志物和CSVD总负荷。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SSI患者中CSVD总负荷与发生END的关系。根据梗死部位对SSSI患者进行亚组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SVD总负荷在不同梗死部位的SSSI患者中与发生END的关系。结果133例SSSI患者,其中30例(22.6%)被诊断为END。END组出现假定血管源性腔隙、脑微出血的比例、脑室周围WMH及CSVD总负荷评分显著高于非EN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VD总负荷是SSSI患者卒中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远端SSSI患者的CSVD总负荷与END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SVD总负荷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SSSI患者卒中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远端梗死上相关性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总负荷 单发皮质下小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大脑中动脉
下载PDF
直接抽吸与支架取栓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16
作者 袁磊 赵晓玲 +2 位作者 张举孔 王明 刘洋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35-537,542,共4页
目的对比直接抽吸和支架取栓对于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行血管内取栓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性AIS患者59例,根据取栓方式的不同分为抽吸取栓组(25例... 目的对比直接抽吸和支架取栓对于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行血管内取栓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性AIS患者59例,根据取栓方式的不同分为抽吸取栓组(25例)和支架取栓组(34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术后血管再通率、穿刺到血管再通时间、术前NHISS评分、术前术后即刻NHISS评分差值(△1 NHISS评分)、术前术后24 h NHISS评分差值(△2 NHISS评分)、血栓逃逸率、实施补救率、术后7 d颅内出血率、术后7 d病死率及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结果抽吸取栓组患者穿刺到血管再通时间显著短于支架取栓组(t=5.923,P<0.05),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1 NHISS评分、△2 NHISS评分、血栓逃逸率、实施补救率、术后7 d颅内出血率、术后7 d病死率及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接抽吸与支架取栓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性AIS均效果良好,两种术式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及预后相似,但抽吸取栓手术方式的血管再通耗时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中动脉 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操作 机械溶栓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心房颤动伴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26例的护理
17
作者 潘盈盈 李冬眉 施敏敏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8期59-60,共2页
脑梗死主要由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致使动脉血管出现狭窄甚至闭塞,以大脑中动脉多见[1]。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栓子较大,脱落后易引起大动脉急性闭塞。而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自然延伸,是栓子堵塞的最高发部位... 脑梗死主要由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致使动脉血管出现狭窄甚至闭塞,以大脑中动脉多见[1]。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栓子较大,脱落后易引起大动脉急性闭塞。而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自然延伸,是栓子堵塞的最高发部位,故心房颤动伴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发生率较高,机械取栓是最常见术式。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心房颤动伴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患者26例,经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预后良好,现将护理过程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护理
下载PDF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18
作者 陆弘盈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0期184-188,共5页
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管腔闭塞有关,导致脑供血不足,继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脑血管搭桥术是临床上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患者经治疗后可改善患侧脑供血,因此近年来该治疗方法受到广泛关注。但... 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管腔闭塞有关,导致脑供血不足,继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脑血管搭桥术是临床上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患者经治疗后可改善患侧脑供血,因此近年来该治疗方法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对于脑血管搭桥术在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就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middle cerebral artery,STA-MCA)搭桥术在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中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该治疗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脉 - 大脑中动脉搭桥术 闭塞性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参数联合血清MMP9、hs-CRP检测预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发生急性卒中的价值
19
作者 郎悦 余浩佳 +2 位作者 陈星弛 王赛男 张慧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参数检测联合血清MMP9、hs-CRP指标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急性卒中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83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急性卒中将其分为急性卒中组89例和无急...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参数检测联合血清MMP9、hs-CRP指标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急性卒中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83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急性卒中将其分为急性卒中组89例和无急性卒中组94例。分析狭窄程度及血清MMP9、hs-CRP水平预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急性卒中的价值。结果:急性卒中组易损斑块、狭窄程度、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血清MMP9、hs-CRP水平均高于无急性卒中组(P<0.05);狭窄程度及血清MMP9、hs-CRP水平预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发生急性卒中的AUC分别为0.886、0.857、0.634;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23。结论:血清MMP9、hs-CRP联合HRMRI参数检测可提高了评估急性卒中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急性卒中 高分辨率磁共振 超敏C反应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低剂量多时相CTA联合CTP在大脑中动脉狭窄脑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席伟 张俊玮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4期94-96,99,共4页
目的:探究低剂量多时相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灌注(CTP)在大脑中动脉狭窄脑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时相CTA、CTP检查,以数字减影... 目的:探究低剂量多时相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灌注(CTP)在大脑中动脉狭窄脑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时相CTA、CTP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多时相CTA、多时相CTA联合CTP对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诊断效能,比较不同侧支循环状态患者多时相CTA图像中血管狭窄程度差异,并比较不同侧支循环状态患者的灌注参数[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最大峰值时间(rTTP)]和预后结局差异。结果:DSA检查结果显示,侧支循环不良35例,侧支循环良好45例;多时相CTA对侧支循环的评估结果与DSA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值=0.588);多时相CTA联合CTP对侧支循环的评估结果与DSA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46);多时相CTA联合CTP评估侧支循环的准确率高于多时相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不良组的血管狭窄程度与侧支循环良好组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不良组的rCBF、rCBV均低于侧支循环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rMTT、r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侧支循环不良组的预后不良占比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多时相CTA联合CTP在大脑中动脉狭窄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评估中具备较高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在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状态和预后结局的评估中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多时相CT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 侧支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