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财政分权改革与协商型中央—地方关系的生成逻辑
1
作者 杨红伟 《西安社会科学》 2011年第2期87-89,共3页
在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中,中央与地方关系由传统的中央集权型模式逐渐转变为协商型模式。这种转变主要基于两种原因:一方面,在地方政府演变为具有自身利益的实体之后,它不仅仅是作为中央政府的代理机关而存在,而是存在着对中央及对地方... 在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中,中央与地方关系由传统的中央集权型模式逐渐转变为协商型模式。这种转变主要基于两种原因:一方面,在地方政府演变为具有自身利益的实体之后,它不仅仅是作为中央政府的代理机关而存在,而是存在着对中央及对地方社会的双向责任。另一方面,中央与地方的相互依赖以及权力内化的存在,也使得协商成为中央—地方关系的客观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中央—地方关系 权力内化
下载PDF
中央—地方关系视角下中国印尼经贸合作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孙逸 李源正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6-154,160,共20页
印尼作为21世纪的新兴经济体,具有很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国家。佐科总统上台执政后,提出了"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构想,印尼的国家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 印尼作为21世纪的新兴经济体,具有很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国家。佐科总统上台执政后,提出了"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构想,印尼的国家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国与印尼的经贸合作蓬勃开展,以雅万高铁为代表的务实合作取得了一定成就,双方也开始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对接的问题。但是,受印尼国内特殊的中央—地方关系的影响,中国印尼经贸合作面临着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原始忠诚"和"诸侯政治"从政治层面影响了双方经贸合作的开展,"地方自治法令"与土地私有制则从经济层面制约了双方经贸合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印尼 经贸合作 中央—地方关系 风险因素
下载PDF
中央—地方关系与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博弈模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汪波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8,共4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从命令-服从单维逻辑,转向博弈与服从并存的双向逻辑,并将随着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完善,逐渐建立以分税制为核心、财权与事权相均衡的法治格局。可以说,我国中央地方政府关系制度变迁既不单纯体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从命令-服从单维逻辑,转向博弈与服从并存的双向逻辑,并将随着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完善,逐渐建立以分税制为核心、财权与事权相均衡的法治格局。可以说,我国中央地方政府关系制度变迁既不单纯体现为"诱致性制度变迁",也不单纯体现为"强制性制度变迁",而体现为"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其主要含义有三层:制度变迁领域的动力扩散;制度变迁主体间结构的中间扩散;制度变迁发展阶段的中间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地方政府关系 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 纳什均衡
下载PDF
地方选举后俄罗斯中央—地方关系的变化(二)
4
作者 宋锦海 《当代世界》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3-34,共2页
地方选举后俄罗斯中央—地方关系的变化(二)宋锦海相应调整有关政策俄罗斯的中央—地方关系存在种种突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现行政策的不少不当之处,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首先,放权的口号和鼓吹人权至上刺激... 地方选举后俄罗斯中央—地方关系的变化(二)宋锦海相应调整有关政策俄罗斯的中央—地方关系存在种种突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现行政策的不少不当之处,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首先,放权的口号和鼓吹人权至上刺激了民族主义、地方分离主义情绪的滋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地方关系 地方自治组织 俄罗斯 联邦主体 联邦中央 地方自治机关 基本原则 俄联邦 分离主义 地方行政长官
下载PDF
俄罗斯的中央—地方关系——地方选举带来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宋锦海 《欧洲研究》 CSSCI 1998年第4期60-67,共8页
中央—地方关系在俄罗斯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统治集团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苏联解体从根本上来说未能解决此问题。中央—地方关系的发展变化依然是俄整个国内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特殊作用的... 中央—地方关系在俄罗斯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统治集团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苏联解体从根本上来说未能解决此问题。中央—地方关系的发展变化依然是俄整个国内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特殊作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的地方选举则把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暴露得更加充分,这为深入探索俄中央—地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地方关系 地方行政长官 联邦中央 联邦主体 联邦委员会 俄罗斯政治 俄罗斯联邦 地方当局 苏联解体 联邦预算
原文传递
民初中央—地方关系的演变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逻辑特征
6
作者 文红玉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3-139,共7页
近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起点。在独立民族国家地位丧失的背景之下,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艰难起步。为了谋求改变,政界和学界引入了大量迥异于传统中国的思想观念和制度模式。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就是这一政治环境下的产物。通过中央和地... 近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起点。在独立民族国家地位丧失的背景之下,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艰难起步。为了谋求改变,政界和学界引入了大量迥异于传统中国的思想观念和制度模式。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就是这一政治环境下的产物。通过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其开启来自外部挑战;其应对过程充满纠结;其发展主题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其总趋势是为了国家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地方关系 近代中国 政治发展 逻辑特征
原文传递
市场化转型中的中央权威再造——基于中国中央—地方关系的考察 被引量:3
7
作者 韩奇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中国顺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在此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关键作用。在市场化转型的初期,面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中央通过向地方分权成功地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为市场的成长创造了...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中国顺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在此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关键作用。在市场化转型的初期,面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中央通过向地方分权成功地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为市场的成长创造了条件。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经济改革的目标,中央通过财政、金融和市场监管领域的改革,重塑了中央权威,构筑了适应于市场经济的国家治理体系,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由于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中央一方面强化自身的政治权威,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破除攻坚阶段改革面临的障碍;另一方面根据前一阶段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状况,适时推动了治理权力下放,以更好调动地方积极性。在市场化转型进程中,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有效破除了转型过程中的利益藩篱,推动转型不断深入;成功进行了顶层设计,推动改革政策的顺利实施;构筑了适应于市场经济的新型国家治理体系,培育了国家治理的能力。与通过弱化中央权威而实现市场化转型的国家不同,中国通过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成功实现了市场化转型。这既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发展道路的核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 中央权威 国家治理 中央—地方关系
原文传递
央地关系与中国地方治理改革—基于新制度主义的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燕毅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4年第8期59-61,共3页
在现代国家治理中,不同的中央—地方关系模式中,二者的行为逻辑具有显著的不同,进而影响到地方治理。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我国形成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治理模式。通过持续推动制度创新,我国逐步找到解决治理困境的出路,... 在现代国家治理中,不同的中央—地方关系模式中,二者的行为逻辑具有显著的不同,进而影响到地方治理。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我国形成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治理模式。通过持续推动制度创新,我国逐步找到解决治理困境的出路,促进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地方关系 地方治理 新制度主义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地方分解与响应 被引量:9
9
作者 马涛 谭乃榕 洪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7-134,共8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导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战略。在脱贫攻坚、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国家安全等市场难以自发配置资源的领域,各级政府对战略的分解、响应、落实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构建了可持续发...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导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战略。在脱贫攻坚、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国家安全等市场难以自发配置资源的领域,各级政府对战略的分解、响应、落实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构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央—地方降尺度分解框架,并结合我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进展,梳理了各省份“十四五”规划中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分解关系。整理分析30个省份的“十四五”规划,提取涵盖了17个SDG目标的104个三级编码指标,建立预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重点工程项目,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地方政府行为偏好的对应关系,探讨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央—地方的落实响应。结果表明,各省份“十四五”规划中对经济可持续方面响应程度大于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的关注度;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的响应布局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集中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边疆民族地区;省级尺度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涉及跨尺度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具有局限性。根据区域功能优势、发展阶段差异,各省份发挥主体功能、乡村振兴、创新驱动等战略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协同作用,是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战略 “十四五”规划 东北振兴 中央—地方关系
下载PDF
如何化解香港规模性社会运动难题: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敢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25-132,共8页
总体而言,学界关于社会运动产生和发展机制的研究有变迁、结构与话语三大视角。针对香港规模性社会运动再现的事实,通过具体事件分析,将之置于社会变迁背景之下,对香港经济、社会与政治转型等结构性因素进行考察,并尝试构建结构分析之... 总体而言,学界关于社会运动产生和发展机制的研究有变迁、结构与话语三大视角。针对香港规模性社会运动再现的事实,通过具体事件分析,将之置于社会变迁背景之下,对香港经济、社会与政治转型等结构性因素进行考察,并尝试构建结构分析之下话语(社会规范及其不同形态,如认同感、合法性等)分析路径,也即尝试构建一个融合变迁、结构与话语三大视角的综合性解释模型。研究表明,问题解决因应的思路在于理顺"国家和社会"关系,以使得中央和香港共持身份认同话语权与诠释权、共同提升政府政策合法性,以期借此推动"社会运动社会"制度化建设在香港更好地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社会运动 事件分析 国家—社会关系 中央—地方关系
下载PDF
“条块治理”:军民融合发展中的地方政府 被引量:9
11
作者 梅阳 纪建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3-142,共10页
地方政府是区域军民融合治理的主体。聚焦地方政府,从组织特征、组织环境和利益目标3个方面建立一个框架,分析地方政府如何影响区域军民融合发展,提出地方政府存在3个利益目标:提升区域经济,争取中央转移支付和承接军事需求在区域层面... 地方政府是区域军民融合治理的主体。聚焦地方政府,从组织特征、组织环境和利益目标3个方面建立一个框架,分析地方政府如何影响区域军民融合发展,提出地方政府存在3个利益目标:提升区域经济,争取中央转移支付和承接军事需求在区域层面的落地实施。在"多头+层级"的军民融合治理体系下,各个参与主体在军民融合的"模糊共识"下集体行动,利益多元,并与地方政府的利益目标存在冲突,造成区域军民融合治理的一系列问题:地方政府治理负荷沉重、省级军民融合领导机构协调功能受限、"诸侯经济"下重复建设和"隐性"抵触并存,军事需求与区域军民融合发展对接不足。认为:一是要建设省级军民融合领导机构与中央军委以及军工央企的工作协商对接机制;二是建立决策权与事权相分离的政府内部政策过程机制;三是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在区域军民融合发展中有效嵌入军事需求;四是建立军民融合发展项目申报制度和临时跨部门工作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军民融合 条块治理 中央—地方关系 军政关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职能转换的制度逻辑
12
作者 张允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4年第10期70-72,共3页
在中国单一制的制度框架下,中央—地方关系影响着地方政府的职能。改革开放初期,通过放权让利的改革战略,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形成了以经济发展为主要职能的发展型地方政府。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央—地方关系的调整重塑... 在中国单一制的制度框架下,中央—地方关系影响着地方政府的职能。改革开放初期,通过放权让利的改革战略,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形成了以经济发展为主要职能的发展型地方政府。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央—地方关系的调整重塑了地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定位,并引导地方政府将公共服务作为重要的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中央—地方关系 政府职能
下载PDF
欧洲难民城市融入政策研究——以华沙、马拉加、塞萨洛尼基和米兰市为例
13
作者 康晓丽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3-22,共10页
2015年欧洲爆发难民危机至2022年俄乌冲突再次引发大规模难民浪潮以来,欧洲各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难民融入政策上展开较长时间的博弈,欧洲难民城市融入政策已成为影响欧洲政治生态的热门话题。接收难民较多的华沙市、马拉加市、塞萨洛尼... 2015年欧洲爆发难民危机至2022年俄乌冲突再次引发大规模难民浪潮以来,欧洲各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难民融入政策上展开较长时间的博弈,欧洲难民城市融入政策已成为影响欧洲政治生态的热门话题。接收难民较多的华沙市、马拉加市、塞萨洛尼基市和米兰市在难民城市融入政策实施中成为欧盟难民基层治理的代表,它们基于当地治理结构,以有限资源在政治紧张的空间内运作并解决难民带来的各种问题,其细分难民群体、加强市域协同合作、推行多方利益主体合作战略、合作制定融合服务内容等实践为应对欧洲难民浪潮带来的持续性挑战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难民 中央—地方关系 城市融入政策
下载PDF
财政职能与当代中国经济制度变迁
14
作者 朱宝清 王燕萍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3期68-78,共11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财政职能经历了从财政政治化向财政经济化的转型,这在宏观上表现为由计划经济时期“统收统支”的国家主导型财政管理体制向市场化改革后“放权让利”的财政管理体制模式的转变,贯穿其中的两条线索是国家与...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财政职能经历了从财政政治化向财政经济化的转型,这在宏观上表现为由计划经济时期“统收统支”的国家主导型财政管理体制向市场化改革后“放权让利”的财政管理体制模式的转变,贯穿其中的两条线索是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税利分配关系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关系。第一,就国有企业改革而言,在推动企业由“国营”向“国有”转变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不仅是国有资产财政的实现形式,而且也是全民所有制生产关系的内在环节之一,在这个意义上,国有资本实际上是全民所有制生产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转化形式。第二,在中央向地方的放权实践中,行政性分权、分税制等改革措施不仅直接塑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新的经济行为主体,即竞争性地方政府,而且形成了一种中央财政容忍和地方财政自主的隐性分权模式,即“包容性财政体制”。国家与企业、中央和地方之间财政关系的动态调整,属于一种生产关系变革意义上的制度变迁,是我国国家经济治理的重要制度架构,在这一过程中财政起到了关键性的中介作用并作为国家经济治理的基础发挥着重要的物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职能 国家—企业关系 中央—地方关系 包容性财政体制
下载PDF
中央—地方政府间职责结构的历史变迁与优化——基于地方政府行动策略的视角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世香 唐玉珍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49,共9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地方政府间职责结构的变迁可以归结为三个层面:从结构变迁视角可以归为制度的集体选择层面;从地方政府的行动策略选择视角可以归为主体行动者的操作规则层面;从变迁模式优化视角可以归结为制度的宪法选择层面.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地方政府间职责结构的变迁可以归结为三个层面:从结构变迁视角可以归为制度的集体选择层面;从地方政府的行动策略选择视角可以归为主体行动者的操作规则层面;从变迁模式优化视角可以归结为制度的宪法选择层面.对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职责结构的历史变迁分析发现,在现行制度安排约束下,作为行动主体的地方政府逐渐呈现与中央政府"职责同构"、地方政府之间"政治锦标赛"和"共谋"等策略行动.为了优化职责结构,有必要以公共事务属性作为职责配置规则的价值取向,基于回应性和需求性路径来合理设置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职责配置的权力结构,并进行相应制度改革作为职责结构优化的配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地方政府关系 职责配置 制度变迁 地方政府行动策略 制度分析
原文传递
2019年清史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文鹏 逄勃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6-156,共21页
回顾2019年,清史研究领域有四个特点:一是政治史研究保持兴盛的状态,其中有关"国家治理"的相关讨论成为焦点;二是社会史研究成果丰富,结合文献记载和田野调查资料探讨中央—地方关系和制度—人群关系仍是亮点;三是文化史研究... 回顾2019年,清史研究领域有四个特点:一是政治史研究保持兴盛的状态,其中有关"国家治理"的相关讨论成为焦点;二是社会史研究成果丰富,结合文献记载和田野调查资料探讨中央—地方关系和制度—人群关系仍是亮点;三是文化史研究热度不减,"概念史"成果非常抢眼;四是新史料、新方法得以广泛应用,学界高度重视对未刊珍稀史料和民间文献的发掘和整理,计量史学、人类学理论被应用于经济史、社会史、历史地理诸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史研究 清史研究 民间文献 概念史 人类学理论 计量史学 中央—地方关系 社会史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政治地理思想探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云刚 王丰龙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50-1462,共13页
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政治地理思想和实践,对当前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从先秦至晚清的相关文献中涉及政治地理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为地利(定都、设镇)、地政(治地、安民)、地缘(安边、攘夷)三大主题,对各主题的... 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政治地理思想和实践,对当前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从先秦至晚清的相关文献中涉及政治地理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为地利(定都、设镇)、地政(治地、安民)、地缘(安边、攘夷)三大主题,对各主题的要点进行了整理,进而探讨了这些思想与西方政治地理学相关概念的关联,并期望未来中国政治地理学对于本国的传统思想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地理思想 定都 中央—地方关系 华夷之辨 地缘关系 中国
原文传递
政治与行政现代化的新探索——《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与行政》析评
18
作者 佟福玲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44-45,共2页
为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恢复重建10周年,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编纂、出版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与行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版,以下简称《政治与行政》)一书。该书以现代化为基... 为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恢复重建10周年,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编纂、出版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与行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版,以下简称《政治与行政》)一书。该书以现代化为基线,以现代化的核心特征—“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与行政 现代化进程 中国现代化 新探索 行政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发展 公共政策 中央—地方关系
原文传递
洲级财政联盟:美国和欧洲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19
作者 Jacob Funk Kirkegaard 《新金融评论》 2015年第3期127-141,共15页
治理中央政府及地区之间的关系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模板。中国政府在2013年下半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启动了一系列潜在影响广泛的财政和政府职能改革措施。这是自1994年以来的第一次全面大修,此时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是1994年的六倍有余。... 治理中央政府及地区之间的关系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模板。中国政府在2013年下半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启动了一系列潜在影响广泛的财政和政府职能改革措施。这是自1994年以来的第一次全面大修,此时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是1994年的六倍有余。本文通过一个不甚严格的比较分析框架来探究欧元区和美国这样发达洲级经济体中中央和各级政府的财政和职能关系,希望能为今天的中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地方关系 政府职能改革 财政改革
原文传递
Land Finance and the Tax-sharing System: An Empirical Interpretation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秀林 周飞舟 Lin Wanp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4年第3期47-64,共18页
How has regional competition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 contributed to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That is an issue deserving further exploration. The behavior of local governments has been influenced by central-l... How has regional competition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 contributed to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That is an issue deserving further exploration. The behavior of local governments has been influenced by central-local relations, especially by the fiscal and taxation reforms undertaken since the implementing of the tax-sharing system. After financial authority was centralized through the tax-sharing system, local governments gradually adopted a development model focusing on land appropriation, development and transfer, i.e., land finance. On the basis of Chinese provincial-level annual data, we can show tha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x-sharing system and land finance. Regardless of how we evaluate the land finance development model, the tax-sharing system represents a more rational institutional reform than the old system, because it has created a stable framework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s. The land-centered urban expansion model is an unforeseen consequence of this re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finance tax-sharing system central-local rel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