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伦坡拉盆地中央凹陷带走滑断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潘磊 王均杰 +1 位作者 李旭文 马成宪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7-34,共8页
伦坡拉盆地前期勘探主要在南、北构造带,对中央凹陷带构造的勘探和成藏研究较少。本文利用最新获取的地震和钻井资料,分析盆地中央凹陷带走滑断层发育和演化特征,结合典型油藏解剖,明确走滑断层对油气成藏的影响,指导油气勘探工作。走... 伦坡拉盆地前期勘探主要在南、北构造带,对中央凹陷带构造的勘探和成藏研究较少。本文利用最新获取的地震和钻井资料,分析盆地中央凹陷带走滑断层发育和演化特征,结合典型油藏解剖,明确走滑断层对油气成藏的影响,指导油气勘探工作。走滑断层剖面上具有断面较陡、花状构造特征,空间上见“忽正忽逆”的海豚效应、断层两侧地震反射特征不协调等标志现象。走滑断层与油气成藏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其控制盆地的构造格局、沉积体系次级生烃洼陷的发育,形成高地温场,促进油气生成,形成一定规模的构造圈闭群,利于油气聚集,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但走滑断层的晚期活动可能破坏原生油藏,造成油气散失稠化和调整分配。江F2和蒋F1走滑断层所夹持的伦坡日断块圈闭面积大,处于主要生烃洼陷,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走滑断层 中央凹陷带 伦坡拉盆地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构造特征、沙箱模拟与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云金表 赵利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13-121,共9页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是渤海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油气最富集的区域。该构造带走向近东西,为北陡南缓两翼不对称的隆起带,上部发育"塌陷式"地堑断裂系统。由于构造受北缘断层控制,具有同沉积与逆牵引(reversedrag)特点,故勘...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是渤海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油气最富集的区域。该构造带走向近东西,为北陡南缓两翼不对称的隆起带,上部发育"塌陷式"地堑断裂系统。由于构造受北缘断层控制,具有同沉积与逆牵引(reversedrag)特点,故勘探早期将其认为滚动背斜。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钻井揭露与地球物理勘探资料的增多,研究者普遍认为是盐泥底辟构造。本次工作,是在进行详细的地震、地质解释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与假设,运用沙箱实验证实方法探讨了构造带成因。通过实验与地质、地球物理的综合研究认为,东营凹陷中央隆起构造带是区域张扭力与重力联合导致的伸展—底辟作用的产物;盐泥底辟物质的形态、底辟与伸展作用的强度控制了局部构造的形态与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构造 底辟 伸展 沙箱模拟实验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沙河街组碳酸盐胶结物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27
3
作者 郭佳 曾溅辉 +3 位作者 宋国奇 张永旺 王学军 孟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5-576,共12页
碳酸盐胶结物是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砂岩储层中重要的自生矿物,但其形成机制目前尚无深入研究.首先在岩相观察下针对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沙河街组的碳酸盐胶结物进行期次划分并归纳其发育特征,再依据各期碳酸盐胶结物的共生矿物、碳氧同... 碳酸盐胶结物是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砂岩储层中重要的自生矿物,但其形成机制目前尚无深入研究.首先在岩相观察下针对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沙河街组的碳酸盐胶结物进行期次划分并归纳其发育特征,再依据各期碳酸盐胶结物的共生矿物、碳氧同位素组成、流体包裹体温度、元素化学成分等信息对其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碳酸盐胶结物的碳不仅受到有机质成熟过程中排放的有机酸的影响,还受到沙四段沉积的湖相碳酸盐岩溶解的影响.研究区沙河街组主要发育四期碳酸盐胶结物:第一期碳酸盐胶结物以白云石为主,其形成过程与甲烷细菌对有机质的分解作用有关;第二期碳酸盐胶结物以方解石为主,与第一期碳酸盐胶结物之间夹有一层绿泥石薄膜,胶结物的形成与孔隙流体的浓缩导致的Ca、HCO3-过饱和现象相关;第三期碳酸盐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和铁白云石,以充填长石溶孔和原生孔隙为特征,其物质来源于长石的溶蚀及泥岩的脱水作用;第四期碳酸盐胶结物多为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以充填早期碳酸盐溶蚀后形成的次生孔隙为特征,物质来源于粘土矿物的转化,多与黄铁矿颗粒共生,其形成过程受到烃类流体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 胶结物 发育特征 形成机制 沙河街组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
原文传递
莺歌海盆地泥-流体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及运移模式 被引量:10
4
作者 金博 刘震 李绪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0-823,共14页
莺歌海盆地发育多期泥-流体底辟。底辟活动的多期性造成底辟区断裂和裂隙不断开启,输导天然气从深部向浅部垂向运移,充注底辟两侧及周缘的砂体,在剖面上构成树形样式,称之为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底辟树型输导系统连通了浅层和中-深层的构... 莺歌海盆地发育多期泥-流体底辟。底辟活动的多期性造成底辟区断裂和裂隙不断开启,输导天然气从深部向浅部垂向运移,充注底辟两侧及周缘的砂体,在剖面上构成树形样式,称之为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底辟树型输导系统连通了浅层和中-深层的构造和岩性圈闭,是莺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带构造及岩性天然气藏成藏的主要输导通道和样式,其相应运移方式分为能量保持型和能量释放型两种。本文提出了莺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带发育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及其运移的地质模型,泥-流体底辟活动控制下的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及其运移模型是对伸展—转换盆地油气成藏理论的发展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流体底辟 底辟树型输导系统 天然气运移模式 中央凹陷带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