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沉积演化
被引量:
64
1
作者
苏明
解习农
+3 位作者
王振峰
姜涛
张成
何云龙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7-478,共12页
基于琼东南盆地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对中央峡谷体系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充填结构进行了描述和解剖,指出中央峡谷体系的"分段性"和"多期次性"特征。通过对该大型轴向峡谷体系在不同部位和不同演化阶段的差异性对比,结...
基于琼东南盆地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对中央峡谷体系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充填结构进行了描述和解剖,指出中央峡谷体系的"分段性"和"多期次性"特征。通过对该大型轴向峡谷体系在不同部位和不同演化阶段的差异性对比,结合晚中新世以来琼东南盆地构造—沉积条件的变化,将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的沉积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晚中新世的峡谷蕴育阶段、上新世早期峡谷的侵蚀-充填阶段、上新世晚期峡谷的平静充填阶段和更新世以来峡谷的"回春"阶段。研究表明,晚中新世早期(11.6 Ma)盆地东部的区域性构造变革事件促使了峡谷雏形的形成;上新世早期西北部和北部充足的沉积物供给、南部隆起的遮挡和东部地貌特征等因素控制了中央峡谷体系自西向东的发育,并将该峡谷限制在琼东南盆地的中央坳陷带内;上新世晚期沉积条件的变化,导致峡谷只在盆地东部发育;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因素和盆地东部的地貌特征共同控制了中央峡谷体系在更新世的"再次繁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峡谷体系
沉积演化
晚中新世
琼东南盆地
南海北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东段形态-充填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9
2
作者
苏明
姜涛
+3 位作者
张翠梅
张成
何云龙
王振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05-1815,共11页
通过对琼东南盆地东部水深数据和高精度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盆地东段中央峡谷体系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充填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刻画。研究结果显示: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东段呈NEE向分布于长昌凹陷中央,峡谷具有相对笔直的通道,较...
通过对琼东南盆地东部水深数据和高精度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盆地东段中央峡谷体系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充填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刻画。研究结果显示: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东段呈NEE向分布于长昌凹陷中央,峡谷具有相对笔直的通道,较为狭窄,剖面上表现为明显的"V型"形态,两侧发育陡峭的峡谷侧壁;东段峡谷的内部充填沉积物由滞留沉积体、块体流-席状砂复合体、浊流沉积体和垮塌沉积体构成,垂向上显示出多期的形成演化过程。形态特征和充填结构表明,盆地东段峡谷主要受到该区域古地貌特征的影响和控制,形成于晚中新世早期的长条状负地形为中央峡谷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空间,限制了盆地东段峡谷的形态特征,该地貌特征将持续影响峡谷内部的沉积物输送和堆积样式。更新世以来充分的沉积物供给在陆架坡折处形成了大量的陆坡峡谷,沉积物以垂向输送的方式沿着坡降向下运移,在下陆坡位置形成现代深水扇,并被现今中央峡谷的头部区域所捕获,在地貌特征的限制下,沉积物将发生转向输送,沿着盆地东段峡谷的走向,自西向东发生轴向运移。盆地东段构造控制型峡谷是造成琼东南盆地东西部中央峡谷体系在形态和充填上具有明显差异的原因。研究区内3种不同的现代沉积物输送方式,对于更好地理解盆地西部沉积物运移和西段峡谷的形成过程也具有一定的指示和对比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峡谷体系
内部充填结构
构造变革
沉积物输送方式
琼东南盆地东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琼东南盆地第四纪中央峡谷体系沉积演化与油气前景
被引量:
1
3
作者
裴健翔
宋鹏
+1 位作者
郭明刚
毛雪莲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1-464,共14页
基于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已有钻井和高品质新地震资料,对第四纪中央峡谷体系的外部形态、内部构成、沉积演化过程及其主控因素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明确中央峡谷体系经历了晚中新世侵蚀充填期(Ⅰ期),早上新世平静充填期(Ⅱ期)和第四...
基于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已有钻井和高品质新地震资料,对第四纪中央峡谷体系的外部形态、内部构成、沉积演化过程及其主控因素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明确中央峡谷体系经历了晚中新世侵蚀充填期(Ⅰ期),早上新世平静充填期(Ⅱ期)和第四纪早期回春充填期(Ⅲ期)3期演化阶段,提出控制中央峡谷体系前两期形成的负地貌和物源供给在第四纪峡谷西段仍然存在.进一步研究表明西段早期多物源体系在第四纪变为昆嵩隆起秋盆河单物源,进积型陆坡控制了半限制型负地貌和砂质沉积逐渐向南东迁移,并在第四纪早期(S14)填平峡谷.在此认识指导下首次在峡谷西段浅层发现了3期第四纪半限制型海底扇群,具备"深浅双源供烃-优势通道复合输导-浅层水合物地层封盖-海底扇成藏"的成藏模式,是下一步深水区浅层寻找大中型气田的有利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峡谷体系
第四纪
沉积演化
油气前景
琼东南盆地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题名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沉积演化
被引量:
64
1
作者
苏明
解习农
王振峰
姜涛
张成
何云龙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技术部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7-478,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南海西北大陆边缘盆地形成演化及其与南海扩张耦合关系"(No.91028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轴向海底峡谷充填演化及其主控因素"(No.41002031)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内部构成与储层预测"(PRP/open-1205)资助
文摘
基于琼东南盆地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对中央峡谷体系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充填结构进行了描述和解剖,指出中央峡谷体系的"分段性"和"多期次性"特征。通过对该大型轴向峡谷体系在不同部位和不同演化阶段的差异性对比,结合晚中新世以来琼东南盆地构造—沉积条件的变化,将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的沉积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晚中新世的峡谷蕴育阶段、上新世早期峡谷的侵蚀-充填阶段、上新世晚期峡谷的平静充填阶段和更新世以来峡谷的"回春"阶段。研究表明,晚中新世早期(11.6 Ma)盆地东部的区域性构造变革事件促使了峡谷雏形的形成;上新世早期西北部和北部充足的沉积物供给、南部隆起的遮挡和东部地貌特征等因素控制了中央峡谷体系自西向东的发育,并将该峡谷限制在琼东南盆地的中央坳陷带内;上新世晚期沉积条件的变化,导致峡谷只在盆地东部发育;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因素和盆地东部的地貌特征共同控制了中央峡谷体系在更新世的"再次繁盛"。
关键词
中央峡谷体系
沉积演化
晚中新世
琼东南盆地
南海北部
Keywords
central canyon system sedimentary evolution Late Miocene Qiongdongnan Bas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TE11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东段形态-充填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9
2
作者
苏明
姜涛
张翠梅
张成
何云龙
王振峰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制研究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技术部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05-1815,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028009)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PRP/open-1205)
+1 种基金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MRE201305)
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MGE2013KG02)
文摘
通过对琼东南盆地东部水深数据和高精度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盆地东段中央峡谷体系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充填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刻画。研究结果显示: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东段呈NEE向分布于长昌凹陷中央,峡谷具有相对笔直的通道,较为狭窄,剖面上表现为明显的"V型"形态,两侧发育陡峭的峡谷侧壁;东段峡谷的内部充填沉积物由滞留沉积体、块体流-席状砂复合体、浊流沉积体和垮塌沉积体构成,垂向上显示出多期的形成演化过程。形态特征和充填结构表明,盆地东段峡谷主要受到该区域古地貌特征的影响和控制,形成于晚中新世早期的长条状负地形为中央峡谷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空间,限制了盆地东段峡谷的形态特征,该地貌特征将持续影响峡谷内部的沉积物输送和堆积样式。更新世以来充分的沉积物供给在陆架坡折处形成了大量的陆坡峡谷,沉积物以垂向输送的方式沿着坡降向下运移,在下陆坡位置形成现代深水扇,并被现今中央峡谷的头部区域所捕获,在地貌特征的限制下,沉积物将发生转向输送,沿着盆地东段峡谷的走向,自西向东发生轴向运移。盆地东段构造控制型峡谷是造成琼东南盆地东西部中央峡谷体系在形态和充填上具有明显差异的原因。研究区内3种不同的现代沉积物输送方式,对于更好地理解盆地西部沉积物运移和西段峡谷的形成过程也具有一定的指示和对比意义。
关键词
中央峡谷体系
内部充填结构
构造变革
沉积物输送方式
琼东南盆地东部
Keywords
central canyon system
internal architecture
tectonic transformation
sediment transportation model
eastern Qiongdongnan basi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琼东南盆地第四纪中央峡谷体系沉积演化与油气前景
被引量:
1
3
作者
裴健翔
宋鹏
郭明刚
毛雪莲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中海油海南能源有限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出处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1-464,共14页
基金
中海油科技项目(KJZH-2021-0002-00)。
文摘
基于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已有钻井和高品质新地震资料,对第四纪中央峡谷体系的外部形态、内部构成、沉积演化过程及其主控因素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明确中央峡谷体系经历了晚中新世侵蚀充填期(Ⅰ期),早上新世平静充填期(Ⅱ期)和第四纪早期回春充填期(Ⅲ期)3期演化阶段,提出控制中央峡谷体系前两期形成的负地貌和物源供给在第四纪峡谷西段仍然存在.进一步研究表明西段早期多物源体系在第四纪变为昆嵩隆起秋盆河单物源,进积型陆坡控制了半限制型负地貌和砂质沉积逐渐向南东迁移,并在第四纪早期(S14)填平峡谷.在此认识指导下首次在峡谷西段浅层发现了3期第四纪半限制型海底扇群,具备"深浅双源供烃-优势通道复合输导-浅层水合物地层封盖-海底扇成藏"的成藏模式,是下一步深水区浅层寻找大中型气田的有利新领域.
关键词
中央峡谷体系
第四纪
沉积演化
油气前景
琼东南盆地
石油地质
Keywords
central canyon system
Quaternary
sedimentary evolution
hydrocarbon prospects
Qiongdongnan Basin
petroleum geology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沉积演化
苏明
解习农
王振峰
姜涛
张成
何云龙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6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东段形态-充填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苏明
姜涛
张翠梅
张成
何云龙
王振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琼东南盆地第四纪中央峡谷体系沉积演化与油气前景
裴健翔
宋鹏
郭明刚
毛雪莲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