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东南盆地黄流组中央峡谷水道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钟佳 代龙 +2 位作者 朱沛苑 吴仕玖 焦垚祺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9-177,共9页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水道气田是我国海域自营勘探发现的第一个深水大气田,是南海西部油气田上产的重要支撑。为合理制定气田开发方案,基于岩心微观分析测试资料与工程测试数据,针对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黄流组中央峡谷水道开展储层...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水道气田是我国海域自营勘探发现的第一个深水大气田,是南海西部油气田上产的重要支撑。为合理制定气田开发方案,基于岩心微观分析测试资料与工程测试数据,针对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黄流组中央峡谷水道开展储层岩石学、物性、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划分储层类别并探究储层特征差异性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①峡谷水道储层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喉道介于中—微喉。②综合储层物性、流动性、产能(米无阻流量)、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可将峡谷水道储层划分为好、中等、差以及致密等4类。研究区峡谷水道自西向东储层品质逐渐变好:好储层分布于东部陵水X区、陵水ZX区,中等储层分布于陵水Z区,差储层分布于西部崖城A区、崖城B区,致密储层在以上区域均有少量分布。③峡谷水道的水动力条件是制约储层品质的基础因素,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会缩小和堵塞孔喉,异常超压可延缓压实进程、保留粒间孔,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峡谷水道在不同区块的孔隙结构、储集物性差异明显。研究成果可为中央峡谷水道气田群下一步的油气勘探目标优选以及后续开发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储层 中央峡谷水道 黄流组 乐东—陵水凹陷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西沙海槽盆地强限制性中央峡谷水道地震相与内部结构的分段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姚悦 周江羽 +1 位作者 雷振宇 刘浩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7-795,共9页
西沙海槽盆地中央峡谷深水水道规模大,下切深,弯曲度低,表现出强限制性与东西分段性特征。充分利用研究区二维地震资料,对其地震相特征进行识别与分段性研究,识别出中央峡谷水道体系五种典型地震相类型,分别为底部滞留沉积、浊积砂体沉... 西沙海槽盆地中央峡谷深水水道规模大,下切深,弯曲度低,表现出强限制性与东西分段性特征。充分利用研究区二维地震资料,对其地震相特征进行识别与分段性研究,识别出中央峡谷水道体系五种典型地震相类型,分别为底部滞留沉积、浊积砂体沉积、块体流沉积、泥质沉积、滑塌沉积。水道内部充填序列与限制性强度区相关性密切。通过地震相图、沉积相图和古地貌恢复图分析,发现西沙海槽中央峡谷整体呈东西向展布,水道西宽东窄,周边地势西高东低。基于分段特征与构造断裂带的吻合性,以西沙次凹处作为拐点将峡谷分为东西两段,其中西段NWW向展布,限制性弱;东段NEE向展布,限制性强。根据展布、形态、充填等诸多方面因素,总结出了13种分段特征,其限制性与分段性主要受到构造活动、地貌形态与物源供应等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海槽 中央峡谷水道 限制性 地震相 分段性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陵水17-2大气田成藏机理 被引量:41
3
作者 张功成 曾清波 +6 位作者 苏龙 杨海长 陈莹 杨东升 纪沫 吕成福 孙钰皓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34-46,共13页
陵水17-2大气田位于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深水区。该凹陷是继承性深大凹陷,面积达5 000km2,新生界最大厚度达13km。凹陷内发育始新统、下渐新统崖城组、上渐新统陵水组3套烃源岩,其中崖城组是主力烃源岩,包括煤系和海相泥岩。陵水凹陷是... 陵水17-2大气田位于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深水区。该凹陷是继承性深大凹陷,面积达5 000km2,新生界最大厚度达13km。凹陷内发育始新统、下渐新统崖城组、上渐新统陵水组3套烃源岩,其中崖城组是主力烃源岩,包括煤系和海相泥岩。陵水凹陷是高温凹陷,崖城组烃源岩底部温度可达250℃以上,烃源岩镜煤反射率可达2%~5%。开放和封闭体系的高温生烃模拟实验显示,该套烃源岩生气下限Ro值可达4.38%以上,约为4.4%,因此崖城组主体处在生气窗内,资源量近万亿立方米,是富生烃凹陷。莺歌海组—黄流组是陵水凹陷首选勘探目的层,储层主要发育于中央峡谷水道内。该峡谷长约425km、宽度3~25 km、深度270~700 m,平行于陆坡近东西走向。峡谷水道内共充填了5期次级水道,发育轴部砂、侧向加积砂、天然堤和侵蚀残余砂4类储集体,物性极好,并形成岩性或构造-岩性圈闭。陵水凹陷北部边缘和南部边缘发育两个串珠状分布的底辟带,类型为泥-流体底辟,南部底辟带沟通了深层崖城组烃源岩与浅层峡谷水道砂岩,崖城组生成的天然气垂向运移至水道砂体,再在水道储层内发生侧向运移,呈T型运移模型,在圈闭内形成天然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烃极限 中央峡谷水道 底辟 陵水凹陷 深水区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富气凹陷形成控制因素与勘探实践——以陵水凹陷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沈怀磊 张功成 +3 位作者 孙志鹏 何玉平 杨东升 张义娜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2期83-90,共8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陵水凹陷下渐新统崖城组广泛发育潮坪—潟湖沉积体系,其煤系地层在高地温场背景下广泛生气,是主力烃源岩;中新统莺歌海组—黄流组沉积期琼东南盆地发育中央峡谷水道,横穿陵水凹陷,水道砂体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水道砂...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陵水凹陷下渐新统崖城组广泛发育潮坪—潟湖沉积体系,其煤系地层在高地温场背景下广泛生气,是主力烃源岩;中新统莺歌海组—黄流组沉积期琼东南盆地发育中央峡谷水道,横穿陵水凹陷,水道砂体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水道砂体周围被广泛发育的半深海—深海相泥岩覆盖,封盖条件优越;热流体成因的底辟带为崖城组煤系地层烃源岩生成的油气运移到莺歌海组—黄流组水道砂体中提供了有效通道。上述因素共同控制了陵水凹陷成为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潜在富气凹陷,勘探发现了陵水1-1气田,显示出良好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区 陵水凹陷 煤系地层 中央峡谷水道 底辟带 富气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