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
1
作者 吕海文 梅传林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单侧椎板切开入路双侧减压术(lumbar endoscopic 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LE-ULBD)治疗退行性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central canal stenosis,DL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单侧椎板切开入路双侧减压术(lumbar endoscopic 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LE-ULBD)治疗退行性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central canal stenosis,DL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12月开展LE-ULBD手术的103例DLCS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单纯DLCS患者39例,DLCS伴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DSL)患者40例,DLCS伴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C)患者24例。分别于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1年、2年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种类型DLCS患者术后3个月、1年、2年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但在3种类型DLCS患者的横向比较中,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年时,3种类型DLCS患者的总体疗效无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E-ULBD手术治疗DLCS可获得良好效果,在掌握好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对于部分DLC合并DSL或DSC患者也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中央管狭窄 脊柱内镜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腰椎退变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重度腰椎中央管狭窄症近期疗效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斌 孔清泉 +3 位作者 杨进 冯品 马骏松 刘俊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99-1405,共7页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重度腰椎中央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具有双下肢症状的单节段重度腰椎中央管狭窄症患者44例,其中行双侧椎间孔入路双侧减压术36例,单侧椎...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重度腰椎中央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具有双下肢症状的单节段重度腰椎中央管狭窄症患者44例,其中行双侧椎间孔入路双侧减压术36例,单侧椎间孔入路双侧减压术8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56~89岁,平均68.6岁。病程5~39个月,平均14.5个月。受累节段:L3、4 6例,L4、5 33例,L5、S1 5例。MRI横断位硬膜囊面积(dural sac cross-sectional area,DSCA)为(66.36±8.48)mm2。形态学分级(morphological grading,MG):C级29例,D级15例。术前腰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2.3±1.0)分,下肢痛VAS评分为(7.8±1.2)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为(77.8±7.3)分。记录术后VAS评分、ODI评分、MG分级和测量DSCA并与术前比较,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4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46个月,平均24.8个月。1例出现术后下肢麻痹,1例出现硬膜囊撕裂。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感染、复发或需行翻修手术。术后影像学提示中央椎管扩大,硬膜囊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分别为(2.4±0.6)分和(2.5±0.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痛VAS评分分别为(2.1±0.6)分和(2.0±1.1)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ODI评分为(19.7±6.4)分,DSCA为(104.93±12.56)mm2,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MG分级也较术前显著提高(Z=-5.789,P=0.000)。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获优32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93.2%。结论采用经皮内镜下经单侧或双侧椎间孔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重度腰椎中央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减压精准、恢复快的优点,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中央管狭窄 椎管减压 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 椎间孔入路
原文传递
改良TLIF与传统PLIF治疗腰椎中央管狭窄伴单侧神经根管狭窄的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魏家森 赵阳 +2 位作者 朱振军 李慧宁 周大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3期286-287,共2页
目的比较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与传统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中央管狭窄伴单侧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8—2016-08诊治的60例腰椎中央管狭窄伴单侧神经根管狭窄,采用改良TLIF治疗30例(T... 目的比较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与传统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中央管狭窄伴单侧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8—2016-08诊治的60例腰椎中央管狭窄伴单侧神经根管狭窄,采用改良TLIF治疗30例(TLIF组),采用传统PLIF治疗30例(PLIF组)。结果 T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8~24)个月。TLIF组与PLIF组术后3、6个月VAS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IF组术后3、6个月VAS和JOA评分均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LIF和传统PLIF治疗腰椎中央管狭窄伴单侧神经根管狭窄均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重建脊柱稳定性。而改良TLIF对脊柱后柱结构破坏小,能够最大限度对腰背肌进行止点重建,保留脊柱稳定性,降低腰椎失败综合征发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腰椎中央管狭窄 单侧神经根管狭窄 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
原文传递
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35
4
作者 薛静波 陈浩翔 +3 位作者 李学林 欧阳智华 王程 晏怡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2-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单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对腰椎中央管狭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皮全脊柱内镜椎板间隙入路椎管扩大减压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目的探讨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单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对腰椎中央管狭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皮全脊柱内镜椎板间隙入路椎管扩大减压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中损伤撕裂硬膜囊,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单侧下肢一过性肌力下降,1例术后出现腰背部及双下肢疼痛症状。住院时间(6.4±2.1)d。腰痛术前VAS评分(7.5±0.8)分,显著高于术后第1天(3.4±0.6)分和术后12个月(1.7±0.7)分(P均=0.000)。腿痛VAS评分术前(7.3±0.8)分,显著高于术后第1天(4.0±0.7)分和术后12个月(1.7±0.7)分(P均=0.000)。术前ODI(77.8±4.6)%,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45.4±4.6)%和术后12个月(8.8±2.9)%(P均=0.000)。术后12个月采用MacNab进行疗效评定:优1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2.3%(24/26)。结论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中央管狭窄症,手术风险低,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型腰椎管狭窄 全脊柱内镜 脊柱手术
下载PDF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开南 何志勇 母建松 《四川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432-433,共2页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法和适应症。方法 对我院骨科 2 2例施行后路腰椎间盘镜治疗的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男 16例 ,女 6例 ,年龄 3 9~ 68(平均 46 5 )岁。均有下肢痛和间歇性跛行 ,经...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法和适应症。方法 对我院骨科 2 2例施行后路腰椎间盘镜治疗的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男 16例 ,女 6例 ,年龄 3 9~ 68(平均 46 5 )岁。均有下肢痛和间歇性跛行 ,经MRI和CT检查确定。L4,5狭窄 8例 ,L5S1狭窄 5例 ,L4,5合并L5,S1狭窄 9例。手术方式 :双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 14例 ,单侧入路减压手术 8例。结果 按Nakai疗效评定标准 ,优 15例 ,良 5例 ,可 1例 ,差 0例。 2例脑脊液漏 ,1例神经根挫伤。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可以有效地保留棘间和棘上韧带 ,对关节囊破坏小 ,因而对脊柱的稳定性损害小。该手术疗效明确 ,恢复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型腰椎管狭窄 内窥镜 微创
下载PDF
螺旋CT评价腰椎管斜径诊断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鑫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CT评价腰椎管斜径在中央型腰椎管狭窄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5例经手术证实为中央型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异常组,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39名健康者作为正常组。首先对2组腰椎斜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然后对6种径线诊断符... 目的:探讨CT评价腰椎管斜径在中央型腰椎管狭窄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5例经手术证实为中央型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异常组,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39名健康者作为正常组。首先对2组腰椎斜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然后对6种径线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1)正常组横突层面腰椎斜径平均值为13.52±3.87mm,椎间盘层面为13.68±3.29mm,均显著小于异常组分别为7.11±1.34mm与7.59±1.58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8种径线测量方法中,腰椎管斜径径线诊断符合率最高,为95.56%(43/45)。结论:腰椎管斜径对诊断中央型腰椎管狭窄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斜径 中央型腰椎管狭窄 CT 价值
下载PDF
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
7
作者 阚阔 张仲明 +2 位作者 张露 杨勇 张茁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20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16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42例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记录手术完成情况和住院时间,采用疼... 目的:探讨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16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42例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记录手术完成情况和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腰、腿疼痛情况进行评价,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的腰椎功能进行评价。采用MacNab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9.35±13.67)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21.72±3.9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26±1.06)天。观察术后1天、术后12个月的腰疼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J0A评分明显升高,各阶段较前阶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2个月MacNab评价优23例(54.8%),良16例(38.1%),可3例(7.1%),无差病例,优良率为92.9%。结论: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能有效改善患者腰腿痛症状,解除功能障碍,手术效果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脊柱内镜 经椎板间隙入路 中央型腰椎管狭窄
下载PDF
神经根沉降征在多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刘伟 王美玲 +3 位作者 刘兰娣 吴骏 刘钟 张裕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16期2427-2429,2432,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根沉降征(NRS)在多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LSS)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46例多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NRS 4分类法分为5级(0级、1级、2级、3级、4级),0级、3级、4级患者接受双... 目的探讨神经根沉降征(NRS)在多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LSS)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46例多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NRS 4分类法分为5级(0级、1级、2级、3级、4级),0级、3级、4级患者接受双侧半椎板减压术或全椎板减压术治疗,1级患者接受双侧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术或双侧半椎板减压术治疗,2级患者接受双侧半椎板减压术、全椎板减压术或双侧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比较各级患者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前后的VAS评分、ODI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双侧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0级患者与双侧半椎板减压术的0级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评分、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的1级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评分、患者满意度与双侧半椎板减压术治疗的1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半椎板减压术治疗的2级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评分、患者满意度与全椎板减压术、双侧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的2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半椎板减压术治疗的3级、4级患者的术后1年的ODI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全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的3级、4级患者,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全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的3级、4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S阳性对多节段中央型LSS患者手术方案选择具有指导作用,NRS阳性程度不同适用于不同手术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 双侧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术 双侧半椎板减压术 全椎板减压术
下载PDF
基于MRI分析黄韧带横截面积与神经根沉降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增 肖杰 +1 位作者 龙浩 古娟 《东南国防医药》 2019年第5期478-481,共4页
目的分析黄韧带面积(LFA)与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中神经根沉降征(NR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贵阳市第四人医院脊柱外科收治并且明确诊断为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MRI明确为单节段(L4/5)狭窄,至少... 目的分析黄韧带面积(LFA)与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中神经根沉降征(NR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贵阳市第四人医院脊柱外科收治并且明确诊断为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MRI明确为单节段(L4/5)狭窄,至少一个扫描层面的硬膜囊横截面积(CSA)≤100 mm2。根据NRS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通过surgimap测量L4/5节段LFA、CSA和最小椎管有效矢状径(ESD)。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curve)分析LFA和NRS相关性。结果 NRS阳性患者47例,阴性患者43例。NRS阳性组LFA为(140.69±8.79)mm^2,NRS阴性组LFA为(119.30±11.94)mm^2。2组的年龄、LFA、CSA、ES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LFA作为NRS阳性的预测因子的最佳临界点为130.63 mm^2,敏感性为93.6%,特异性为86.0%,AUC为0.940(95%CI:0.890~0.989,P<0.01)。结论 NRS阳性的发生与LFA有关,LFA可作为评估腰椎管狭窄节段硬膜囊变窄程度的一个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型腰椎管狭窄 神经根沉降征 黄韧带面积 硬膜囊横截面积 有效矢状径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评价
10
作者 石立刚 匡正达 +1 位作者 郭艾 韦兴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757-761,F0003,共6页
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9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收治的36例接受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7例... 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9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收治的36例接受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7例;L5~S111例;L4~L519例,L3~L46例;年龄(70.0±3.9)岁,年龄范围55~82岁。评估手术前后腰椎核磁横断面硬膜囊面积的改变,评估术后1、3、6、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较术前的改善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手术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术后核磁显示黄韧带切除,横断面硬膜囊面积由术前的(65.5±6.7)mm^(2)增大至术后(173.5±5.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显示,VAS评分由术前的(8.5±0.6)分减少至(1.3±0.5)分,ODI由术前的(59.3±12.3)%减少至(13.6±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52±21)min,术中出血量为(70±15)mL。36例患者均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在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上症状改善明显,椎管硬膜囊面积增大,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能够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管狭窄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中央型腰椎管狭窄 疗效
原文传递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11
作者 辛跃 南爱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17年第3期245-245,共1页
观察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分别应用选择性开窗减压术与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 观察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分别应用选择性开窗减压术与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8.0%,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 中央型腰椎管狭窄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作用研究
12
作者 郑皓 曾中柱 范友兵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第9期91-93,共3页
目的:探究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对于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作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接收治疗的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采用组内盲选的形式,将60位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 目的:探究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对于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作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接收治疗的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采用组内盲选的形式,将60位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镜减压术,研究组采用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评价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术后症状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腰痛功能指标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以及疼痛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各项症状指标优于对照组,有效率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压效率高,手术时间短,可有效降低疼痛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普及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 中央型腰椎管狭窄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再议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玉 孔清泉 陈仲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89-794,共6页
虽然人们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完善、合理,但对"腰椎中央管"和"腰椎侧方椎管"的概念仍然存在众多争议,目前仍无统一标准。该文对"中央管狭窄"和"腰椎管狭窄症"两个概念进行重新定义... 虽然人们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完善、合理,但对"腰椎中央管"和"腰椎侧方椎管"的概念仍然存在众多争议,目前仍无统一标准。该文对"中央管狭窄"和"腰椎管狭窄症"两个概念进行重新定义和区分,并且认为某些双侧侧隐窝狭窄导致的中央管狭窄症完全可以通过双侧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技术解决。同时,腰椎"侧隐窝"的概念模糊不清,现重新将其定义为"腰椎侧方椎管",并提出"华西分型"指导手术决策,已得到了业界广泛认可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中央管狭窄 腰椎侧方椎管狭窄 脊柱经皮内镜技术
原文传递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
14
作者 卫柄邑 《健康之路》 2017年第11期76-76,共1页
目的:对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治疗中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4例进行回顾分析,治疗中均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效果。结果:24例患者经过治疗,优良率达91.67%(... 目的:对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治疗中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4例进行回顾分析,治疗中均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效果。结果:24例患者经过治疗,优良率达91.67%(22/24)。结论: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治疗中,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可使治疗效果提升,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型腰椎管狭窄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