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5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的概念指涉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君思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9-16,共8页
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主要是指曾活动于中央苏区史地空间,并在进入中央苏区之前接受过中等及以上教育,在思想、行动上认同中共意识形态,经历过革命战争洗礼并为中共革命作出过特殊贡献的人文、技术、军事类知识分子。但是,由于中央苏区... 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主要是指曾活动于中央苏区史地空间,并在进入中央苏区之前接受过中等及以上教育,在思想、行动上认同中共意识形态,经历过革命战争洗礼并为中共革命作出过特殊贡献的人文、技术、军事类知识分子。但是,由于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的成员构成复杂、阶级归属模糊不清、思想资源丰富多元、知识结构各具特色、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行动轨迹复式交织、身处空间犬牙交错、发言位置极具差异,使得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的概念指涉内在地包含了诸多层次。因此,有必要将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概念指涉的厘清置于中国共产党政策对象以及理论对象的视野下加以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 概念指涉 知识分子政策 知识分子理论
下载PDF
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建设苏维埃政权的历史经验
2
作者 梁君思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8-108,共11页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权建设,无论是在建国方案、制度设计还是在政权形态、组织形式上,都呈现出直接移植和套用苏联经验和模式的色彩。苏维埃政权之所以能够在大革命失败之后的历史拐点上突然地从理论转变为现实,并在中国...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权建设,无论是在建国方案、制度设计还是在政权形态、组织形式上,都呈现出直接移植和套用苏联经验和模式的色彩。苏维埃政权之所以能够在大革命失败之后的历史拐点上突然地从理论转变为现实,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速落地推进,既得益于苏维埃外来组织蓝本与中国乡村社会结构之间的磨合与互塑,又得益于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接续党建国家战略框架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新制度”与“旧山河”、“新学生”与“旧力量”、“新政权”与“旧书生”三对关系的调适中,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与苏维埃政权建设均呈现出鲜明的时代印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 苏维埃政权建设 历史经验
下载PDF
革命与信仰: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的历史地位及当代反思——以苏区精神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梁君思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 2017年第12期10-12,共3页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整体上呈现出"不信任"的基调,党内机会主义、小资产阶级习性等几乎成为知识分子的身份"标签"。在中央苏区时期,虽然没有大批知识精英加盟,但战斗在中央苏区的各个层次的知识分子...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整体上呈现出"不信任"的基调,党内机会主义、小资产阶级习性等几乎成为知识分子的身份"标签"。在中央苏区时期,虽然没有大批知识精英加盟,但战斗在中央苏区的各个层次的知识分子对于革命信仰的传播和苏区精神的提炼、总结、升华贡献了集体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苏区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知识分子
下载PDF
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与发展——基于“地缘情结”的观察与思考
4
作者 梁君思 郑礼肖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773-776,共4页
地缘作为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是分析和理解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视角。知识分子群体内在的"地缘情结"推动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知识分子或离城返乡革命,或离乡参加革命,并最终汇集成为中央苏... 地缘作为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是分析和理解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视角。知识分子群体内在的"地缘情结"推动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知识分子或离城返乡革命,或离乡参加革命,并最终汇集成为中央苏区时期苏维埃革命运动的星火燎原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知识分子群体 地缘情结
下载PDF
角色转型·权势迁移·遭逢巨变:中央 苏区知识分子群体聚集的动力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梁君思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1-139,共9页
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轮廓的勾勒、坐标定位的呈现及其功能作用的揭示,离不开对其聚集动力机制及其可能空间的考量。作为介于五四知识分子与延安知识分子之间且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中共知识分子,其与赣南闽西乡村社会关系及文化权... 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轮廓的勾勒、坐标定位的呈现及其功能作用的揭示,离不开对其聚集动力机制及其可能空间的考量。作为介于五四知识分子与延安知识分子之间且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中共知识分子,其与赣南闽西乡村社会关系及文化权力网络具有高度同构性、共生性。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是民国知识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知识人并不构成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的第一身份。中央苏区时期在力量上并不占据优势的政治人,不得不凭借其知识人、社会人的“身份”支援、掩护和推进中共革命。因此,从角色转型下的合群及其跃迁、权势网络下的声望及其呈现、遭逢巨变下的必然及其偶然三个维度对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聚集的动力机制予以分析,有利于从新的视角、变量、路向找寻中共革命宏观叙事之下的微观面向及其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 聚集条件 角色转型 权势迁移 遭逢巨变
下载PDF
困境与抉择:中央苏区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朱钦胜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3-37,共5页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从革命的视角出发,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确立了对知识分子的基本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理论探索与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后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正确制定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关键词 中央苏区 知识分子 不信任 团结
下载PDF
浙一师校友会与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7
作者 项建英 郑晗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随着民初兼具学校组织与社会关系网络两重身份的校友会兴起,“学校—校友会—校友”构成紧密联系,“学校—校友—社会”的互动有了新的观察视角。浙一师校友会便是典例,该校友会一以贯之地在人格教育中迎合新潮流、关注校友群体与社会,... 随着民初兼具学校组织与社会关系网络两重身份的校友会兴起,“学校—校友会—校友”构成紧密联系,“学校—校友—社会”的互动有了新的观察视角。浙一师校友会便是典例,该校友会一以贯之地在人格教育中迎合新潮流、关注校友群体与社会,体现了浙一师“与时俱进”的精神。在浙一师校友会人格培养与关系联结等方面作用下,由校友同仁构成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逐渐形成,并在教育革新、文艺创作、社会革命等领域呈现出多种思想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友会 浙一师 新型知识分子群体
下载PDF
新时代研究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特征及工作对策研究——基于S省8所高校的调查
8
作者 冀慧珍 刘政 王露敏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提出新要求,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基本群体特征、思想政治状况和行为生活状况三个方面对S省8所研究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智慧聚力战略考量、大统战新格局、统... 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提出新要求,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基本群体特征、思想政治状况和行为生活状况三个方面对S省8所研究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智慧聚力战略考量、大统战新格局、统筹协调创氛围、严管厚爱新策略、数字化建设新思路等方面提出了新时代研究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对策,希望有助于做好新时代研究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高校 党外知识分子 群体特征 工作对策
下载PDF
中央苏区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5
9
作者 梁君思 《苏区研究》 2019年第1期37-53,共17页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中共普遍把革命失败的原因归结为知识分子的动摇性。不被信任的偏见与怀疑,构成了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历史境遇的基本底色。共产国际、中共中央凭借着对中国革命的主观预设,将知识分子群体排斥在党和政府之外...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中共普遍把革命失败的原因归结为知识分子的动摇性。不被信任的偏见与怀疑,构成了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历史境遇的基本底色。共产国际、中共中央凭借着对中国革命的主观预设,将知识分子群体排斥在党和政府之外。然而,革命现实的客观依赖,使得知识分子群体不可或缺。两股力量交互影响、共同作用,造成了中共政策倾向上"团结与排斥"的矛盾态度,使得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摇摆"于革命之舟,或隐或现或弱或强或急或缓地为中国革命积蓄着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知识分子 三起三落 政策空间 历史考察
下载PDF
留苏知识分子与中央苏区的理论宣传工作——以《斗争》(苏区版)为中心的考察
10
作者 陈玉 唐国平 《新闻论坛》 2022年第6期66-69,共4页
理论宣传工作的形成发展与知识分子群体息息相关。在中央苏区时期,由于社会发展环境所限,报刊成为理论宣传的主要渠道,代表党的意见的党报党刊更是在中央苏区理论宣传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留苏知识分子以其自身所掌握的理论优势成为了... 理论宣传工作的形成发展与知识分子群体息息相关。在中央苏区时期,由于社会发展环境所限,报刊成为理论宣传的主要渠道,代表党的意见的党报党刊更是在中央苏区理论宣传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留苏知识分子以其自身所掌握的理论优势成为了中央苏区党报党刊撰稿人群体的主力军,但当其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碰撞时,留苏知识分子经历了一个从迷失到回归的过程。对这一过程本质的透析,不仅能反映出留苏知识分子与中央苏区理论宣传工作的内在关系,更折射出了中央苏区留苏知识分子的群体面相,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苏知识分子 中央苏区 《斗争》(苏区版) 理论宣传
下载PDF
延安知识分子群体的概况、成因及其基本特征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正光 张远新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7-131,共5页
抗战时期,在延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分子群体。这一群体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同时,也展现了其来源面广、背景复杂;层次较高、聚集大批专家学者;思想上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弥补了传统知识分子的缺陷,初步... 抗战时期,在延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分子群体。这一群体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同时,也展现了其来源面广、背景复杂;层次较高、聚集大批专家学者;思想上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弥补了传统知识分子的缺陷,初步实现与工农群众结合;改变阶级属性,实现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向无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变以及实现各界知识分子大团结等的鲜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 知识分子群体 概况 成因 特征
下载PDF
声望危机下的学术群体 当代知识分子身份地位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亚秋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9-53,共25页
本文试图在社会分层视角下讨论学者群体的社会地位及其声望问题。不可否认,中国学术群体在当下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战略中整体地位在不断提高;他们在经济及社会地位等方面的获益也在日渐增多,不过,"改革受益者"一词应该缓行... 本文试图在社会分层视角下讨论学者群体的社会地位及其声望问题。不可否认,中国学术群体在当下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战略中整体地位在不断提高;他们在经济及社会地位等方面的获益也在日渐增多,不过,"改革受益者"一词应该缓行。学者干预现实也并不简单预示着其权力地位乃至声望的提升。在学者传统形象遭此损害的今天,学术群体需要的不仅是深入的反思和自律,因为单靠学者自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面临复杂的社会阶层情况(如阶层仇恨问题),学者也不应该被动地接受阶层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声望 学术群体 地位
下载PDF
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新特点及统战工作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淑香 赵乐天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83-85,共3页
为推进新阶段高校统战工作的研究与创新,阐述新世纪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新特点,如政治参与热情高,勇攀科学高峰,代表性强、影响力广、贡献较大,关注现实社会、反映民生诉求等,并提出做好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即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 为推进新阶段高校统战工作的研究与创新,阐述新世纪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新特点,如政治参与热情高,勇攀科学高峰,代表性强、影响力广、贡献较大,关注现实社会、反映民生诉求等,并提出做好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即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的统战工作,加强党对高校统战工作的领导,创新高校民主党派干部培养和选拔机制,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党外知识分子群体 统战工作 特点
下载PDF
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特征探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于卫军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8-71,共4页
青年知识分子是当今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核心和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形态中最有创造力和最富生机的重要群体。本文系统分析和探究了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在思想政治、知识结构、眼界视野、人生价值、社会参与、婚恋等方面的群体特征,以期从... 青年知识分子是当今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核心和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形态中最有创造力和最富生机的重要群体。本文系统分析和探究了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在思想政治、知识结构、眼界视野、人生价值、社会参与、婚恋等方面的群体特征,以期从总体上深刻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这一群体,引导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肩负起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青年知识分子 群体特征
下载PDF
延安知识分子群体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悦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4-58,共5页
所谓延安知识分子群体,是指从1936年抗战全面爆发前夕至1945年抗战结束这一期间集结于延安,经受革命战争洗礼的新型知识分子的集合体。延安知识分子这一群体,与近代各个时期的知识分子群体相比,不仅数量较多,地域集中,而且目标一致,信... 所谓延安知识分子群体,是指从1936年抗战全面爆发前夕至1945年抗战结束这一期间集结于延安,经受革命战争洗礼的新型知识分子的集合体。延安知识分子这一群体,与近代各个时期的知识分子群体相比,不仅数量较多,地域集中,而且目标一致,信念坚定,在国难当头的岁月中,构成了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知识分子精英队伍,呈现出了一些有别于前几代知识分子的特点,其历史作用也尤为世人所瞩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群体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知识分子 阶级属性 毛泽东思想 共产党人 中国共产 新型知识分子 历史地位 无产阶级知识分子
下载PDF
高校青年知识分子党员群体的政治忠诚教育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军 陈佳琪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35-38,共4页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高校对学生党员培养的日益重视,高校青年知识分子中党员的数目日益增长,如何对高校中青年知识分子党员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相应成为了这个时代所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在高校教育事业正与时俱进创新发...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高校对学生党员培养的日益重视,高校青年知识分子中党员的数目日益增长,如何对高校中青年知识分子党员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相应成为了这个时代所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在高校教育事业正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各项措施基础之上,加强青年知识分子中党员群体的政治忠诚教育也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探讨的重点内容之一。文章主要通过分析高校青年知识分子党员群体政治忠诚教育的内涵、主要内容以及重要性,提出对高校青年知识分子党员群体进行政治忠诚教育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知识分子 党员群体 政治忠诚教育
下载PDF
《新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以杂志广告为线索 被引量:6
17
作者 钱理群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27,共16页
陈独秀敏锐地抓住了时代新主题,在1913年就提出要办杂志,影响全国思想,表明了他要从"政治革命"转向"思想革命"的意图。《青年杂志》(《新青年》)就是推动这场历史条件已经成熟的思想启蒙运动的选择。陈独秀主编的... 陈独秀敏锐地抓住了时代新主题,在1913年就提出要办杂志,影响全国思想,表明了他要从"政治革命"转向"思想革命"的意图。《青年杂志》(《新青年》)就是推动这场历史条件已经成熟的思想启蒙运动的选择。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所开创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从庙堂走向民间、社会的开端,并且几乎是唯一的一次影响全局的、独立的知识分子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新青年》 知识分子群体 思想革命
下载PDF
五四时期皖籍先进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及其典型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郝先中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2-67,共6页
关键词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群体 安徽 陈独秀
下载PDF
戊戌维新与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群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3-225,共3页
公车上书具有鲜明的近代资产阶级政治特点,标志着近代知识分子队伍开始形成,并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戊戌思潮,促成了中西文化的大规模交流,带来了中国思想界的一次大解放,成为维新改良向革命过渡的桥梁,为中国的近代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 公车上书具有鲜明的近代资产阶级政治特点,标志着近代知识分子队伍开始形成,并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戊戌思潮,促成了中西文化的大规模交流,带来了中国思想界的一次大解放,成为维新改良向革命过渡的桥梁,为中国的近代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中坚阶层和领导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维新 近代 知识分子 群体 形成
下载PDF
我国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特征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水旸 雷德森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46-53,共8页
了解和把握我国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是跨世纪高层次人才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577名青年知识分子的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从其成才规律、爱国信念、业务素质、社会参与、婚恋观念和生活状况诸方面,揭示了这一群体所呈现... 了解和把握我国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是跨世纪高层次人才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577名青年知识分子的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从其成才规律、爱国信念、业务素质、社会参与、婚恋观念和生活状况诸方面,揭示了这一群体所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六大显著特征。对调查统计中大量数据集束于60%的百分值的分析表明,大有可能正是以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60%为代表,并将成为21世纪上半叶中国科技事业繁荣的希望之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知识分子 群体特征 企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