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师“语文教学法”课程的改革与中学创新教育
1
作者 时金芳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81-85,共5页
为了适应中学创新教育的需求 ,高师教育必须创新。就“中学语文教学法”而言 ,改革创新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进行新的目标定位 ,帮助学生确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成为语文教育改革家 ;二是形成新的教材理念 ,使教材具有多维性、优组... 为了适应中学创新教育的需求 ,高师教育必须创新。就“中学语文教学法”而言 ,改革创新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进行新的目标定位 ,帮助学生确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成为语文教育改革家 ;二是形成新的教材理念 ,使教材具有多维性、优组性、研讨性、开放性 ;三是建立新的考核模式 ,要考“悟性” ,考“应变” ,考“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师 教育创新 中学创新教育 语文教学法
下载PDF
新时代中俄关系背景下G-U-S协同创新中学俄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2
作者 赵秋野 张金忠 +3 位作者 吴哲 常丽 李雅君 李伟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3年第6期58-61,共4页
教学成果是基于当前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背景下的中学俄语教学困境和问题,提出走出困境、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和路径,依托G-U-S教师教育联盟,在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协调下开展中俄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之间与国内开设俄语... 教学成果是基于当前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背景下的中学俄语教学困境和问题,提出走出困境、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和路径,依托G-U-S教师教育联盟,在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协调下开展中俄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之间与国内开设俄语中学的有效合作,形成政府——高校——中学之间的联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教师教育俄语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关系 G-U-S联盟 协同创新中学俄语教育
下载PDF
数学课堂教学与中学创新教育的思考
3
作者 郑志明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1年第2期24-25,共2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学的创新教育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创新思维的特点,感受创新的过程与成果。数学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主要阵地之一,本文重点谈谈关于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学的创新教育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创新思维的特点,感受创新的过程与成果。数学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主要阵地之一,本文重点谈谈关于数学课堂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一、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实行传授基础知识与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相结合很多数学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是:知识介绍→例题示范→习题强化。学生的学习慢慢变成了套模式、记题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创新意识 中学创新教育 创新教学 培养学生 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 创新素质 教学观念 重要课题
原文传递
浅析科普教育对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庄 《甘肃科技》 2016年第20期80-82,共3页
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是一个民族能屹立不倒的源动力,本文主要分析了科普教育在激发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兴趣、培养科技创新思维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科普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中学 创新能力 教育
下载PDF
激发兴趣,在乐中学——“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美术课程个性化教学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克强 《美术教育研究》 2020年第6期131-132,共2页
高中美术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其创新变革能够在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更好地满足高中生的艺术知识需求。"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包括以人的优雅生存为教育目的,在教育方式上提倡交互的主体性,实施"以学养人"的... 高中美术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其创新变革能够在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更好地满足高中生的艺术知识需求。"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包括以人的优雅生存为教育目的,在教育方式上提倡交互的主体性,实施"以学养人"的教学理念等。当前,部分高中的美术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过程枯燥无味等问题。该文作者认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美术课程个性化教学可以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内嵌于生活化场景的教学策略、交互主体性教学策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高中美术课程 个性化教学 兴趣教学 中学教育创新
下载PDF
信息集装箱
6
《湖南教育(综合版)》 2000年第22期32-35,共4页
关键词 集装箱 学校布局调整 中学创新教育 校园经济 绿色企业 湖南省 师德教育 后勤社会化改革 教育 后勤改革 岳阳楼区 刘亚平
下载PDF
Singapore Pie in Global Chinese Educatio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in Chinese Literature Education in Singapore
7
作者 LI Jia QU Jing-yi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6年第9期744-753,共10页
Singapore's Chinese literature education has continuously evolved and advanced over the years, forming a unique style in global Chinese education, which can be described as: "Singapore pie". Through its bilingual ... Singapore's Chinese literature education has continuously evolved and advanced over the years, forming a unique style in global Chinese education, which can be described as: "Singapore pie". Through its bilingual policy, the Singapore government has been committed to creating a pool of bicultural talents, by supplementing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language with classes o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This thesis seeks to understand the pros and cons of Chinese literature education in Singapore by analysing its development over the years.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literature began with the first wave of Chinese migration to Nanyang in the 19th century, and from there, it went through three phases of development: relocation, adjustment, and burgeo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ching Chinese literature in Singapore Chinese literature Nanyang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Chinese as secondary langua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