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问题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毛伟雄
-
机构
福建泉州市教育局
-
出处
《教育学术月刊》
1988年第3期14-17,共4页
-
文摘
学生群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团队组织、班级集体和小组中被组织规定的、制度化的正式的群体,即集体;另一类是学生间的友好、结伙、小团体等非制度化的自发群体,即非正式群体。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必然结果。教育社会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校生活可分为两个过程:一个是正式的过程,即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一个是非正式的过程,即学生自由组合与人交往学习的过程。相应于正式的过程,学生从教师、长辈那里获得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知识技能、社会行为规范。实现这一过程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班集体、团队等正式群体来进行的。相应于非正式的过程。
-
关键词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
小群体
学生群体
自发群体
教师
人际关系
心理需要
班集体
自我表现
教育社会心理学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中学生非正式群体与德育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高春方
蒋娴
-
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1991年第4期42-43,共2页
-
文摘
一、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结构规模中学生非正式群体作为客观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群体,成员的社会地位、经济来源、教育条件、家庭角色和年龄阶段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其形成有着一定的内在规律。针对静态的模糊性,我们采用了模糊数学手段,将人际关系从亲到疏分成五个等级,并分别赋予相应的隶属度。针对个体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苏南苏北。
-
关键词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
人际关系
结构规模
内在规律
模糊数学
德育工作者
隶属度
不确定性
教育条件
家庭角色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中学生非正式群体心理成因及其引导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文艺飞
-
机构
湖南宁乡十一中
-
出处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1996年第7期33-34,共2页
-
文摘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心理成因及其引导文艺飞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由于情趣一致或爱好相仿、利益接近或观点相同、彼此需要等原因自然形成的,以心理或情感力量维系的群体。非正式群体不同于正式群体,它的正规化程度低,其成员间的互动采用随意的、非常规化的方式,成员的权...
-
关键词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
心理成因
心理环境
核心人物
管理环境
心理需要
湖南宁乡
归属感
心理效应
攻击性行为
-
分类号
G4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控制与引导
- 4
-
-
作者
陈黎芬
-
出处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4-55,共2页
-
文摘
有意识地针对不同类型的小群体活动特征,加强教育和引导,使其扬长避短,与正式群体活动相辅相成,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摆在每位思想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潜心考察,确定工作指导思想。班主任在接受一个新的班集体前。
-
关键词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
班主任
小群体
群体活动
班集体
不同类型
加强教育
重要课题
思想教育工作者
积极引导
-
分类号
G6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与教育
- 5
-
-
作者
傅树京
-
出处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18-23,共6页
-
文摘
社会心理学认为,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群体存在。每个人均属于和生活于某一特定的群体之中,并受其所在群体的控制与影响。群体之间也相互影响。中学生中同样存在着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群体。不仅有经过上级组建的正式群体,如年级、班级、团支部、少先队等,而且还存在着各种各样不经上级组织或行政领导规定,自然形成的非正式群体。
-
关键词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
学校教育
群体成员
教师
社会心理学
行政领导
自然形成
心理需要
团支部
兴趣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中学生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影响
- 6
-
-
作者
刘爱光
-
机构
五河县教师进修学校
-
出处
《安徽教育论坛》
2000年第1期76-77,共2页
-
-
关键词
中学生
班级管理工作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
-
分类号
G63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中学生社会化的排练场──友伴群体
被引量:3
- 7
-
-
作者
王新霞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
出处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6-48,共3页
-
-
关键词
学生社会化
友伴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
排练场
人际交往
伙伴群体
现代社会
亚文化
社会角色
成人世界
-
分类号
G63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好班差班中非正式群体的研究
- 8
-
-
作者
邱寿办
-
出处
《贺州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27-32,共6页
-
文摘
“非正式群体”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约(E·Mayo)在主持著名的霍桑工厂科学管理实验中提出来的,自此之后,它成了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和心理学研究范围的扩大.各国心理学家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始对教育领域中的非正式群体进行研究,十分关注儿童和青年人际交往的问题,在有关论著中也常常大量引用这方面的调查材料.我国教育工作者近年来也开始注意此类研究,但描述和定性的材料较多,大都偏重于对教师群体心理以及跨学校跨班级群体的研究,如《中学生非正式小群体的特征及成因》、《学校中非正式群体初探》等.
-
关键词
非正式群体
班集体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
班主任
学习成绩
兴趣爱好
学习型
中间型
各种活动
教师群体心理
-
分类号
G6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如何控制和引导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 9
-
-
作者
吴锦旗
-
出处
《宁夏教育》
1997年第6期9-9,共1页
-
文摘
如何控制和引导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江苏吴锦旗在班级中,除了正式的班、团组织外,还存在着另一些学生集合体。这些集合体并没有人进行组织,而是学生自发形成的,一般称之为非正式群体,在中学里,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班主任对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应引起重...
-
关键词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
后进生
班主任
群体成员
控制和
班集体建设
小群体
优化班级环境
教育转化
教育引导
-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中学生心理教育的实践与认识
- 10
-
-
作者
赵幼华
-
机构
滇西电业局子弟学校
-
出处
《云南电业》
1997年第2期48-50,共3页
-
文摘
滇西电业局子弟学校是一所含小学、初中、职高的厂办学校,从1992年秋季开始,我们在学校中学部开设了心理教育课《中学生与社会》课程,试图在新形势下大面积提高德育效果,加强学生素质方面作一些新的探索。几年过去,收到了非常可喜的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
关键词
学生心理教育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
教学效果
课程内容
初中生
中学生消费
学校德育
心理疾病
心理教育课
提高教学质量
-
分类号
G6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