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中学课文中互文修辞方法
1
作者 李锁成 《课外语文(下)》 2016年第1期12-12,共1页
互文修辞方法难度较大,学生掌握常出现偏颇,容易理解错误。笔者就如何正确地掌握互文,提高自己阅读和欣赏文言诗文的能力,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中学课文 互文
下载PDF
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当代边疆印象
2
作者 赵新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7Z期4-5,共2页
描写当代边疆风土人情的课文一直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课文是内地师生了解边疆的重要媒介,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素材。建国以来,语文教科书中的边疆题材课文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 描写当代边疆风土人情的课文一直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课文是内地师生了解边疆的重要媒介,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素材。建国以来,语文教科书中的边疆题材课文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它们也呈现着自身的演变历程,展现着不同时期的边疆风貌,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科书 中学课文 边疆题材
下载PDF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对比手法
3
作者 李耀 《甘肃教育》 2016年第14期124-124,共1页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形象鲜明深刻,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彰显...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形象鲜明深刻,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彰显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笔者就中学课文中的对比手法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课文 对比手法 分析研究
下载PDF
新的尝试 新的收获
4
作者 彭丽 《甘肃教育》 2008年第2期61-61,共1页
面临大大小小的考试,老师和家长都很无奈。如何让学生不怕考试.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并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呢?我以中学第二册语文第三、六单元的内容为主。尝试了一次无卷考试。即可称为“语文知识竞赛”,其效果显著,具体操作及特... 面临大大小小的考试,老师和家长都很无奈。如何让学生不怕考试.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并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呢?我以中学第二册语文第三、六单元的内容为主。尝试了一次无卷考试。即可称为“语文知识竞赛”,其效果显著,具体操作及特点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课文 考试 改革 互动
下载PDF
还高妙以俗世的平易亲切
5
作者 袁幼阶 甘桂珍 《科教导刊》 2011年第12期135-135,155,共2页
中学课文来自经典,在领悟经典高妙的构思技巧的同时,应该找到课文构思技巧中包含的平易凡俗之处,学习经典的构思方法。
关键词 中学课文 经典 构思 高妙 凡俗
下载PDF
发掘语文人文优势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6
作者 叶洁 《中学教学参考》 2009年第28期3-4,共2页
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所传达的深刻的内涵和塑造的丰富的形象,来引导学生揣摩、体验,辨别其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吸... 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所传达的深刻的内涵和塑造的丰富的形象,来引导学生揣摩、体验,辨别其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吸取文章积极向上的精神,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培养他们健康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主和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建构自己完善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课文
下载PDF
反思《红楼梦》重进中学40年——以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及其他版选修教材为主要讨论对象
7
作者 詹丹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7-112,共16页
本文主要分析了40年来,人教版中学《语文》必修教材与其他版选修教材选入《红楼梦》的教材情况,揭示了教材选编及相关助读系统的特点,反思了其一些缺憾,为语文界深入普及《红楼梦》等名著,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学课文 红楼梦选段 教学导向
原文传递
《孔子家语》“曾子耘瓜”故事文字校讹
8
作者 边田钢 《江海学刊》 2024年第5期128-128,共1页
“曾子耘瓜”的典故出自《孔子家语·六本》,是古代有名的孝行故事,不仅在古代社会广为流传,至今还常被选作中学课文。然而在这不长的文本中存在三处形讹,影响读者对文意的理解,需加校订。为便于讨论,兹先节引原文如下:曾子耘瓜,误... “曾子耘瓜”的典故出自《孔子家语·六本》,是古代有名的孝行故事,不仅在古代社会广为流传,至今还常被选作中学课文。然而在这不长的文本中存在三处形讹,影响读者对文意的理解,需加校订。为便于讨论,兹先节引原文如下: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晳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 中学课文 影响
下载PDF
“反思”我们读过的语文课本
9
作者 曹徙南 《时代邮刊》 2023年第2期13-13,共1页
去年10月,一群成年人在网络上因为中学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争论不休,到底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即便告别语文教材多年,相关讨论仍让许多成年人忍不住参与其中。而比起回忆已学内容,还有更多人把目光放在了“被删减... 去年10月,一群成年人在网络上因为中学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争论不休,到底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即便告别语文教材多年,相关讨论仍让许多成年人忍不住参与其中。而比起回忆已学内容,还有更多人把目光放在了“被删减”的内容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本 语文教材 成年人 中学课文 参与 内容
原文传递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导读
10
作者 王玲玲 《山西教育(管理版)》 2002年第6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徐霞客游记》 中学自读课文 传记文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