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热奄包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寒型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勋 周海燕 +2 位作者 陈黎 姚俊丽 孔令万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5期542-545,共4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中药热奄包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寒型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84例中寒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抗感染或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中药热奄包治疗),每组42例。治...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中药热奄包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寒型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84例中寒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抗感染或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中药热奄包治疗),每组42例。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淋巴结大小变化及安全性评价。跟踪随访1个月,对比分析2组疾病复发情况。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24%,40/42)高于对照组(83.33%,35/42)(P<0.05)。治疗后2组的主症和次症得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腹痛消失时间、体温、食欲、大便恢复正常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肠系膜淋巴结长轴直径、短轴直径、纵横比较治疗前均缩小(P<0.05),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跟踪随访1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热奄包治疗中寒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治疗病程,缩小肿大的淋巴结,降低疾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热奄包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中寒型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寒痛散敷脐治疗腹部中寒型小儿腹痛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春霞 张爱英 赵燕娥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70,共2页
寒痛散敷脐治疗腹部中寒型小儿腹痛 6 0例 ,设西药对照组 4 0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提示中药敷脐治疗腹部中寒型小儿腹痛是一种较理想的疗法。
关键词 痛散 敷脐治疗 腹部 中寒型 小儿 腹痛 临床资料
下载PDF
中药酒灸辅助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寒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温艳歌 王恩杰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10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酒灸辅助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寒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中寒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仅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酒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5 d,观察临床疗... 目的观察中药酒灸辅助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寒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中寒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仅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酒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5 d,观察临床疗效、症状总积分、肠系淋巴结长径和横径、腹痛持续时间、复发率、安全性等情况。结果(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和88.6%,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及肠系膜淋巴结长径、横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医证候总积分及肠系膜淋巴结长径、横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23例)腹痛消失时间较对照组(14例)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8.7%和57.1%;组间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试验期间,两组所有患儿均未发生尿常规异常、肝肾功能异常及心电图异常等情况。结论中药酒灸辅助治疗中寒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腹痛持续时间,改善症状总积分,缩小肠系膜淋巴结长径、横径值,降低复发率,且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中寒型 西医结合疗法 药酒灸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温脾止痛膏方联合腹痛贴治疗小儿腹部中寒型腹痛的研究
4
作者 王怀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64-0067,共4页
研究温脾止痛膏方联合腹痛贴治疗小儿腹痛(腹部中寒型)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0例,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儿科临床收治的小儿腹痛,随机分组,对照组100例患儿单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100例患儿予以温脾止痛膏方... 研究温脾止痛膏方联合腹痛贴治疗小儿腹痛(腹部中寒型)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0例,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儿科临床收治的小儿腹痛,随机分组,对照组100例患儿单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100例患儿予以温脾止痛膏方联合腹痛贴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中医症候积分较低,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安全性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温脾止痛膏方联合腹痛贴治疗小儿腹痛(腹部中寒型)在中医症候改善效果及治疗安全性提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整体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脾止痛膏方 腹痛贴 小儿腹痛 腹部中寒型 医症候
下载PDF
酒灸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寒型)45例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恩杰 王晓燕 +4 位作者 张朝霞 吕明远 杨元平 张艳梅 何森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7-168,共2页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亦称Brennemann综合征,多与病毒感染有关,细菌感染少见,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好发于冬春季节,是儿童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1-3]。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是引起儿童...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亦称Brennemann综合征,多与病毒感染有关,细菌感染少见,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好发于冬春季节,是儿童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1-3]。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是引起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1-3]。本病长期反复发作,会影响患儿食欲,造成厌食,进而出现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等,给患儿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危害。笔者采用酒灸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寒型)45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中寒型 酒灸 西药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中药穴位敷贴联合摩腹治疗婴儿肠绞痛腹部中寒型3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何妙玲 高碧环 赵卫 《中医儿科杂志》 2020年第6期73-76,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联合摩腹治疗婴儿肠绞痛腹部中寒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就诊的64例肠绞痛腹部中寒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在常规指导的基...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联合摩腹治疗婴儿肠绞痛腹部中寒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就诊的64例肠绞痛腹部中寒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组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采用消化Ⅱ号方穴位敷贴联合摩腹疗法。2组均治疗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2组治疗前后主症(每日哭闹发作时间、哭闹发作程度)积分的变化、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22/32),治疗组为90.63%(29/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主症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主症积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皮肤过敏,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联合摩腹治疗婴儿肠绞痛腹部中寒型,能明显降低患儿主症积分,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肠绞痛 腹部中寒型 穴位敷贴 摩腹法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国术点穴联合酒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寒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恩杰 王晓燕 +4 位作者 张朝霞 吕明远 杨元平 张艳梅 何森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81-2683,共3页
目的观察国术点穴联合酒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寒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中寒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给予国术点穴联合酒灸治疗,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均治疗5 d,观察两组临床疗... 目的观察国术点穴联合酒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寒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中寒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给予国术点穴联合酒灸治疗,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均治疗5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高频彩超下肠系淋巴结长径、横径数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肠系淋巴结长径、横径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国术点穴联合酒灸治疗中寒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显著,可以缓解腹痛持续时间、改善症状总积分、缩小高频彩超下肠系淋巴结长径、横径数值,且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寒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国术点穴 酒灸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寒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苏晓明 张跃营 王恩杰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寒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92例,其中46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为常规组,4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为联合组。比较两组疗效、症状...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寒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92例,其中46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为常规组,4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为联合组。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恢复时间(大便恢复、腹痛消失、淋巴结肿大消失)、治疗前、治疗1周后中医证候积分、肠系膜淋巴结大小[长轴直径(L值)、短轴直径(S值)、L值/S值],并测定降钙素原(PCT)、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水平,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常规组80.43%(P<0.05);联合组大便恢复、腹痛消失、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1周后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1周后联合组肠系膜淋巴结L值、S值小于常规组,L值/S值大于常规组(P<0.05);治疗1周后联合组血清PCT、CD8^(+)低于常规组,CD3^(+)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寒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明确,能促进症状恢复,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缩小肿大淋巴结,并通过改善白细胞吞噬能力等途径提升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中寒型 头孢克肟 利巴韦林 酒灸 症状改善情况 医证候积分
原文传递
贵州台江下、中寒武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碳同位素研究
9
作者 郭庆军 刘丛强 +4 位作者 H.Strauss 赵元龙 朱立军 皮道会 袁金良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311,共9页
在扬子地台贵州台江八郎下、中寒武统界线剖面界线附近,碳酸盐岩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有规律变化。1δ3Cker(PDB)值在-33.4‰和-26.5‰间漂移与1δ3Ccarb(PDB)值在-2.7‰和+3.1‰间变化,反映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组成。无机和有机碳同... 在扬子地台贵州台江八郎下、中寒武统界线剖面界线附近,碳酸盐岩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有规律变化。1δ3Cker(PDB)值在-33.4‰和-26.5‰间漂移与1δ3Ccarb(PDB)值在-2.7‰和+3.1‰间变化,反映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组成。无机和有机碳同位素组成之差的Δδ值,沿剖面不断变小,指示剖面上部样品可能受到热扰动和成岩后期作用影响。碳同位素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最初的沉积信息,特别是有机质埋藏量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早-中寒武世环境变化和生物组合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地球化学 碳酸盐岩 有机质 下、武统界线层候选剖面 贵州台江八郎
下载PDF
酒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40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继超 王恩杰 《国医论坛》 2020年第6期33-36,共4页
目的:观察酒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克肟或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酒灸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目的:观察酒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克肟或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酒灸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38/40)、85.0%(34/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儿经治后淋巴结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但观察组缩小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后高频彩超下最大淋巴结血流信号等级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酒灸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缩小肠系膜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灸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中寒型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腹痛的辨证施护
11
作者 康淑琼 刘晓平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2年第10期930-931,共2页
关键词 腹痛 辨证施护 邪内阻 虚脏 温热积滞 气滞血淤 饮食停滞
下载PDF
我国中-下寒武统界线研究的进展及前景 被引量:6
12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383-390,共8页
全球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的选择工作目前正在进行,我国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中-下寒武统界线划分的原则是层型剖面必须建立在斜坡相区,界线应位于与大区重要代表Redlichia、Olenellus共生的全球分布的Bathynotus的层位和产有演... 全球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的选择工作目前正在进行,我国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中-下寒武统界线划分的原则是层型剖面必须建立在斜坡相区,界线应位于与大区重要代表Redlichia、Olenellus共生的全球分布的Bathynotus的层位和产有演化较快、全球分布的Oryctocephalus层位之间,具体点位应划在Oryctocephalusindicus首次出现(FAD)处.我国贵州台江八郎乌溜-曾家崖剖面完全符合这一要求,经深入研究,该界线剖面产Oryctocephalusindicus的层位与其下Redlichia的最终消失层位间距仅0.8m,比美国内华达州Split山东坡剖面中-下寒武统界线剖面O.indicus出现的层位与其下Olenellus的消失层位间距13m短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武统界线 台江 贵州 剖面 与层 Oryctocephalus indicus的FA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