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近况和未来挑战 被引量:7
1
作者 黎慧琦 张大林 《气象科技进展》 2021年第3期75-91,共17页
随着高速、大容量、并行计算能力的迅速增长和中尺度数值模式的不断完善,近年来不断涌现使用1 km乃至次千米网格距开展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这些数值模拟工作展现出目前观测手段还无法得到的动力学一致的高分辨率气象信息... 随着高速、大容量、并行计算能力的迅速增长和中尺度数值模式的不断完善,近年来不断涌现使用1 km乃至次千米网格距开展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这些数值模拟工作展现出目前观测手段还无法得到的动力学一致的高分辨率气象信息,大大提高了对一些中、小尺度对流系统内部结构和演变的理解。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的未来发展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首先回顾提高模式分辨率至1 km乃至次千米模拟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进展,并综述目前在高分辨率数值模拟中的资料同化和物理过程处理方法,同时指出中尺度模式中处理积云对流、大气边界层和辐射过程时值得注意的分辨率“灰色区”,然后介绍使用1 km和次千米分辨率模拟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几篇有代表性的工作。最后讨论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的未来发展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尺度对流系统 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资料同化 物理过程灰色区
下载PDF
独山县“7.16”暴雨天气系统发展分析
2
作者 陈余兰 王彪 +1 位作者 罗永祥 谭清波 《广西气象》 2006年第A03期26-26,28,共2页
利用天气学原理与物理量诊断分析方法,分析2006年7月16日发生在独山县境内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认为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由于台风减弱形成的热带低压外围和随西南风急流北上的孟加拉湾水汽交汇,从而激发强大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产生的。... 利用天气学原理与物理量诊断分析方法,分析2006年7月16日发生在独山县境内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认为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由于台风减弱形成的热带低压外围和随西南风急流北上的孟加拉湾水汽交汇,从而激发强大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产生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充足的水汽和对流不稳定为本次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尺度对流系统 暴雨 物理量诊断分析 雷达回波
下载PDF
陆面过程对2007年淮河流域强降水数值预报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晓丽 沈学顺 陈活泼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7-679,共13页
基于GRAPES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研究了不同复杂程度陆面过程和不同土壤初始条件对2007年中国夏季淮河流域降水数值预报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下垫面非均匀性对造成我国夏季强降水的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启动和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中小尺度... 基于GRAPES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研究了不同复杂程度陆面过程和不同土壤初始条件对2007年中国夏季淮河流域降水数值预报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下垫面非均匀性对造成我国夏季强降水的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启动和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中小尺度对流发生发展中陆气相互作用的可能影响。对2007年7月8日发生在淮河流域的一次对流过程采用两组敏感性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流启动对陆面过程有很强的敏感性。Noah陆面模式能合理地模拟出对流的启动,而Slab陆面模式模拟的对流会延迟1~2小时,这与Noah陆面模式能合理描述地表感、潜热通量有关。GLDAS初始土壤资料能更加合理地描述实际土壤温湿的分布状况,有利于更加准确地模拟出对流降水的启动和分布位置。另外,对2007年7月淮河流域的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模拟,研究表明:不同复杂程度陆面过程对连续强降水数值预报有明显的影响。使用Noah陆面模式能提高对强降水预报的能力,而且随着模式分辨率的提高,降水的TS评分也在提高,Noah的TS评分总体上高于Sl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陆面过程 GRAPES模式 中小尺度对流系统 对流启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