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改进的SRTI法研究中尺度电离层行波扰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小红 唐龙 郭博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953-3959,共7页
针对现有单站电离层行波扰动指数(Single Receiver TID Index,SRTI)探测中尺度电离层行波扰动时探测周期范围有限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RTI方法,以提高探测扰动周期的适用范围.介绍了利用SRTI和改进的SRTI探测中尺度电离层行波... 针对现有单站电离层行波扰动指数(Single Receiver TID Index,SRTI)探测中尺度电离层行波扰动时探测周期范围有限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RTI方法,以提高探测扰动周期的适用范围.介绍了利用SRTI和改进的SRTI探测中尺度电离层行波扰动的原理,从理论上分析比较了二者探测扰动周期范围的能力,并采用美国加州南部的5个IGS站2012年年积日189的GPS观测数据,对电离层扰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21∶30—23∶00LT时,扰动观测序列存在周期为15min和39min的扰动波,但是现有SRTI方法只探测到了前者,而改进的SRTI法很好地探测到了两个周期的扰动波,表明其对短周期和较长周期的扰动均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利用改进的SRTI法计算的扰动观测序列,应用傅里叶变换相位差分法估计了电离层扰动的传播参数,其结果总体上与前人研究成果一致,这表明改进的SRTI法完全可以应用于电离层行波扰动的研究中,而且由于计算简单,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中尺度电离层行波扰动 改进的SRTI法 扰动周期
下载PDF
基于短波段电离层探测数据分析地下核爆引起的电离层扰动
2
作者 冯晨瑞 冯静 +4 位作者 李雪 王严 鲁转侠 李春晓 曹博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13-2221,共9页
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获取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数据相比,传统的电离层垂测、斜测等短波段数据具有特征参数丰富、高度分辨率高、历史数据多等优点。为利用电离层垂... 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获取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数据相比,传统的电离层垂测、斜测等短波段数据具有特征参数丰富、高度分辨率高、历史数据多等优点。为利用电离层垂测和斜测数据,研究地下核爆引起的电离层扰动。利用2016年1月6日朝鲜地下核试验当天的斜测、垂测数据分析电离层扰动现象。结果表明,本次地下核爆造成的行波电离层扰动为小尺度电离层扰动,传播速度为150.3~158.7 m/s。同时核爆发生后0.5 h在距离爆点421.4 km处,观测到F2层临界频率(critical frequency of the F2layer, foF2)较月中值增加了0.7 MHz,较1月5日、1月7日在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UTC)2:00 UTC的增加了0.5 MHz,极有可能是地下核爆通过岩石圈-大气圈-电离层圈耦合机制造成电离层电子浓度增加。本文分析结果与其他文献资料非常吻合。由此可见,基于短波段电离层探测方式感知电离层扰动从而实现地下核爆炸事件的监测,是一种有效的核爆电离层效应监测手段,可与其他直接监测手段相印证,提高核爆事件监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段电离层探测 地下核爆 岩石-大气-电离层电场耦合 行波电离层扰动
下载PDF
利用北斗GEO卫星观测数据探测中尺度电离层行波扰动 被引量:2
3
作者 唐龙 张小红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09-1412,1429,共5页
根据GEO卫星的特点,给出了电离层扰动序列的提取方法以及扰动振幅、周期的获取方法,并根据实测的2012—04—16~2012—04—18的观测数据,对探测到的电离层扰动进行了初步分析。实验结果显示,1号GEO卫星在2014—0417T12:30左右探测... 根据GEO卫星的特点,给出了电离层扰动序列的提取方法以及扰动振幅、周期的获取方法,并根据实测的2012—04—16~2012—04—18的观测数据,对探测到的电离层扰动进行了初步分析。实验结果显示,1号GEO卫星在2014—0417T12:30左右探测到扰动,5号GEO卫星和4号GEO卫星分别在2012—04—17T18:50~2012-04—17T20:45和2012—14—18T06:00~2012-04—18T07:23探测到扰动,探测的电离层扰动发生时间及扰动的振幅、周期等传播特性与前人研究基本一致,而且提取的扰动序列不包含多谱勒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GEO卫星 电离层 总电子含量 中尺度电离层扰动
原文传递
与日夜交替线移动相关的中尺度电离层扰动GPS网观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敏 丁锋 +2 位作者 万卫星 宁百齐 陈一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46-1155,共10页
本文选取由国际GPS服务中心(IGS)提供的北美中纬度地区GPS网TEC观测数据,通过多通道最大熵频谱分析方法研究了2005年(太阳活动低年)地磁活动平静期间日出和日落时由于日夜交替线的移动而激发的中尺度电离层扰动(MSTID),并统计分析其季... 本文选取由国际GPS服务中心(IGS)提供的北美中纬度地区GPS网TEC观测数据,通过多通道最大熵频谱分析方法研究了2005年(太阳活动低年)地磁活动平静期间日出和日落时由于日夜交替线的移动而激发的中尺度电离层扰动(MSTID),并统计分析其季节变化特性.结果表明:(1)日出或日落期间,在中纬度地区经常观测到由日夜交替线移动激发的中尺度电离层扰动.扰动主要沿日夜交替线运动方向传播,平均持续时间约2~3 h;振幅在0.2~0.8 TECU之间,水平波长,水平相速度和周期分别为300±150 km,150±80 m/s和25±15 min;(2)由日夜交替线移动激发的中尺度电离层扰动在春秋分出现率较少;在夏季,扰动在黄昏时出现率达最大值,在日出后少量出现;而冬季则日出后的扰动效应更为明显.分析表明,在中纬地区,这种扰动出现率随季节的变化与不同季节的日出日落时刻太阳EUV辐射通量变化过程的快慢,以及电离层中离子损失过程快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夜交替线(Solar terminator) 中尺度电离层扰动(MSTID) GPS 最大熵谱分析
下载PDF
武汉地区中尺度电离层声重波扰动的变化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宁百齐 李利斌 李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39-447,共9页
利用武汉电离层观象台高频多普勒台阵的覆盖太阳活动高、低年份,长达5年的连续观测数据,采用小波分析等方法估算电离层声重波扰动(TID)的传播参量,通过这些参量对武汉地区电离层扰动形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 利用武汉电离层观象台高频多普勒台阵的覆盖太阳活动高、低年份,长达5年的连续观测数据,采用小波分析等方法估算电离层声重波扰动(TID)的传播参量,通过这些参量对武汉地区电离层扰动形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到的中尺度电离层声重波扰动(MSTID)存在二个显著季变化,在传播速度和周期上有明显差异的优势传播方向:一个指向东北方,传播的方位角主要分布在30°─70°之间(0°为正北,以顺时针方向表示传播方位角),它在夏季出现率最大,冬季基本消失;另一个优势方向指向正南,方位角主要分布在150°─220°范围,主要出现在冬季.文中还给出了MSTID的年、日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变化特性的可能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多普勒 声重波传播 电离层扰动 中尺度
下载PDF
中尺度电离层扰动的统计色散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袁洪 万卫星 +1 位作者 梁君 丁锋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3-327,共5页
利用 Millstone Hill(288.5°E, 42.6°N)地区的数字测高仪漂移模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中尺度电离层行扰(TID)的色散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TID在扰动频率-相速度平面的分布中存在... 利用 Millstone Hill(288.5°E, 42.6°N)地区的数字测高仪漂移模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中尺度电离层行扰(TID)的色散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TID在扰动频率-相速度平面的分布中存在若干明显的扰动出现率峰值.比较相应的理论研究结果发现,观测到的TID大都可以用不同的受导重力波传播模式加以解释;频率较高的TID可以用地面和热层底部维持的各阶完全制导模解释,频率相对较低的TID可以用传统理论给出的由热层底部陡峭的温度梯度维持的L1模和我们新近提出的由热层背景风场所维持的各阶导管模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D色散 受导重力波 热层风场 中尺度电离层扰动
下载PDF
北美地区夜间中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的GPS台网监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宋茜 丁锋 +2 位作者 万卫星 刘立波 宁百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35-941,共7页
本文利用2007年6月~2008年5月期间北美GPS台站密集地区的TEC观测资料,对夜间中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MSTIDs)的传播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美地区的夜间电离层行进式扰动一般发生在美国西部时间21:00~02:00LT(05:00~10:00UT... 本文利用2007年6月~2008年5月期间北美GPS台站密集地区的TEC观测资料,对夜间中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MSTIDs)的传播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美地区的夜间电离层行进式扰动一般发生在美国西部时间21:00~02:00LT(05:00~10:00UT)时段,表现在TEC中的最大扰动幅度为0.45~0.6TECU.扰动以20~40min的周期,100~200m/s的水平相速度朝西南方向传播,覆盖磁纬24°N到44°N,经度130°W到70°W的广大范围.统计结果显示,夜间电离层行进式扰动呈现明显的半年变化特征,扰动振幅的峰值在春秋分前后达到最大,在至日前后最小;扰动传播的水平相速度在夏季比冬季约大20%.进一步分析表明,夜间电离层扰动振幅的半年变化是由电离层背景电子浓度的半年变化引起的,而扰动速度的季节变化则与热层风场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TEC 夜间中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
下载PDF
利用高频返回散射技术探测电离层行波扰动 被引量:3
8
作者 娄鹏 王世凯 +1 位作者 凡俊梅 焦培南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00-1903,共4页
电离层行波扰动(TIDs,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是电离层一种周期性的电子浓度波动结构,它与上层大气内的声重力波运动有关.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利用高频返回散射技术判别TIDs的方法,建立了TIDs特征参数的理论研究方法... 电离层行波扰动(TIDs,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是电离层一种周期性的电子浓度波动结构,它与上层大气内的声重力波运动有关.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利用高频返回散射技术判别TIDs的方法,建立了TIDs特征参数的理论研究方法.并通过分析多方位返回散射试验数据,研究定频返回散射回波信号群距离和跳距随时间、方位角的变化特征,提取了TIDs的运动周期、运动方向、波长等特征参数信息,从而实现对宽空间、大区域电离层波动特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扰动 返回散射探测 电离层
下载PDF
射电天文与电离层行波扰动
9
作者 韩文焌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1995年第16期273-275,共3页
本文分析了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观测数据中的电离层行波扰动现象。
关键词 射电观测 射电轮廓图 电离层 射电望远镜 行波扰动
下载PDF
电离层不均匀体对短波信号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凡俊梅 马小村 +1 位作者 李雪 焦培南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3-448,454,共7页
通过斜向探测设备获取的实验数据,分析Es传播模式和F2层低角模式反射高度处波状扰动情况下,电离层不均匀体对信号幅度、相位、瞬时多普勒频移及FFT频谱信号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Es层的不均匀体会造成反射信号幅度快速变化,信号相对相... 通过斜向探测设备获取的实验数据,分析Es传播模式和F2层低角模式反射高度处波状扰动情况下,电离层不均匀体对信号幅度、相位、瞬时多普勒频移及FFT频谱信号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Es层的不均匀体会造成反射信号幅度快速变化,信号相对相位出现扰动;穿过Es层的F2层模式信号没有Es层不均匀体信号的变化特性。小幅度波状变化的F2层反射信号幅度和瞬时多普勒频移有同样周期和同比幅度变化的周期振荡。FFT频谱分析显示,Es层不均匀体会造成信号频谱的扩展;而F2层波状扰动周期在积累时间内没有较大变化时,频域信号有多个离散的频谱,当扰动周期有明显变化时,频域信号是一个连续的扩展频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不均匀体 行波扰动
下载PDF
电离层斜向传播异常信号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娄鹏 凡俊梅 +2 位作者 柳文 焦培南 鲁转侠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9-43,共5页
在对固定电路电离层斜向传播特性的长期连续观测过程中,发现了大量异常斜测电离图。通过对电离层行波扰动情况下电波传播路径的仿真计算,分析了它对电离层斜向传播信号的影响,并利用斜向探测数据,讨论分析了确定行波扰动基本参数的方法。
关键词 电离层 斜向传播特性 行波扰动
下载PDF
电离层对短波测向系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凤娟 柳文 李铁成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7期45-49,共5页
目的研究电离层对短波测向系统的影响。方法从电离层传播介质入手,分析路径偏离效应和波干涉效应的形成机理及其对短波测向的影响。结果电离层系统倾斜引起的测向误差可借助电离层长期预测模型、短期预测算法或电离层实时探测数据对测... 目的研究电离层对短波测向系统的影响。方法从电离层传播介质入手,分析路径偏离效应和波干涉效应的形成机理及其对短波测向的影响。结果电离层系统倾斜引起的测向误差可借助电离层长期预测模型、短期预测算法或电离层实时探测数据对测向方位偏差进行补偿。行波扰动不可预测,只能依据行波扰动观测结果进行测向误差校正。波干涉误差可通过时间平滑进行抑制。结论提升现有短波测向系统测向性能的根本途径是为短波测向系统配备电离层探测设备,准确获取系统覆盖区内电离层状态信息,并进行传播效应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短波测向 路径偏离效应 波干涉效应 行波扰动 系统倾斜
下载PDF
从射电天文观测数据反演电离层行扰的相速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文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98-304,共7页
本文结合TIDs的形成机制及其测量技术,对它的传播特性作了有益于测量的讨论,指出:(1)TIDs是由两个正交波组成;(2)测量电子总含量所表征的TIDs与测量电子浓度所表征者同样有效.据此导出了从测量数据反演其相速的... 本文结合TIDs的形成机制及其测量技术,对它的传播特性作了有益于测量的讨论,指出:(1)TIDs是由两个正交波组成;(2)测量电子总含量所表征的TIDs与测量电子浓度所表征者同样有效.据此导出了从测量数据反演其相速的公式,并对波幅的抑制效应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演分析 射电天文 电离层 行波扰动相速
下载PDF
行波扰动对天波雷达慢速目标检测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雪 李吉宁 +1 位作者 娄鹏 冯静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5-299,共5页
利用电离层行波扰动(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TIDs)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尺度TIDs引起的超视距雷达(Over the Horizon Radar,OTHR)地海杂波频谱频移、展宽以及对舰船目标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尺度TIDs引起的附加多普勒频... 利用电离层行波扰动(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TIDs)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尺度TIDs引起的超视距雷达(Over the Horizon Radar,OTHR)地海杂波频谱频移、展宽以及对舰船目标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尺度TIDs引起的附加多普勒频移幅度较小,但随时间变化较快,S形曲线扭曲较为严重,对OTHR影响主要表现为多普勒频移;中尺度和大尺度TIDs引起的附加多普勒频移相对于小尺度TIDs的有所增加,但随时间变化减缓,S形曲线扭曲程度减小,除引起地海杂波多普勒频移外,同时引起杂波频谱展宽,影响舰船目标检测.同时,还给出了不同尺度TIDs引起的海杂波频移、展宽抑制方法,经仿真验证,上述算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行波扰动 天波超视距雷达 慢速目标检测
下载PDF
背景风场对中尺度受导重力波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丁锋 万卫星 袁洪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4-51,共8页
采用重力波的大气分层全波解法,计算得出了强逆风场作用下以及无风条件下中尺度重力波受导波模的色散曲线和衰减距离曲线.结果表明,强逆风场可以使得各中尺度受导波模衰减距离明显变长,并导致不同尺度重力波的衰减距离出现峰值分布... 采用重力波的大气分层全波解法,计算得出了强逆风场作用下以及无风条件下中尺度重力波受导波模的色散曲线和衰减距离曲线.结果表明,强逆风场可以使得各中尺度受导波模衰减距离明显变长,并导致不同尺度重力波的衰减距离出现峰值分布.通过分析美国MillstoneHill台站和武汉电离层观象台的TID实测结果证实了这些风场支持的远距离传播波模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重力波 背景风场 大气分层全波解法 电离层行进式扰动 中尺度受导波模
下载PDF
基于多仪器观测的中国中纬区域MSTID长距离传播事件研究
16
作者 罗吉 徐寄遥 +3 位作者 吴坤 袁伟 王玮 张佼佼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01-912,共12页
电离层等离子体不规则结构通常会影响星地卫星的通信、导航及定位等,因此研究不规则体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中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MSTID)是一种常发于F层的电离层扰动,其演化过程十分复杂。本文利... 电离层等离子体不规则结构通常会影响星地卫星的通信、导航及定位等,因此研究不规则体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中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MSTID)是一种常发于F层的电离层扰动,其演化过程十分复杂。本文利用伊春和兴隆台站全天空气辉成像仪、Swarm卫星、佳木斯高频雷达以及漠河和十三陵台站数字测高仪观测数据,对2018年10月17日夜间出现在中国东北区域上空的MSTID事件进行分析。该MSTID事件传播时间较长,在气辉观测中持续时间超过4 h(12:02-16:23 UT),其波长范围为176.3~322.5 km,波速范围为67.0~154.1 m·s^(–1)。研究结果显示,该MSTID可能产生于较高的纬度,自东北向西南往中纬传播,依次经过伊春和兴隆台站的气辉观测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 全天空气辉成像仪 高频雷达 SWARM 卫星 数字测高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