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地区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雷达特征及环境场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梁维亮 屈梅芳 +1 位作者 赖珍权 农孟松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3期10-18,共9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NCEP的1.0°×1.0°和2.5°×2.5°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的方法对2014年6月5日广西区域性强雷暴天气过程的雷达特征和环境场进行了分析...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NCEP的1.0°×1.0°和2.5°×2.5°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的方法对2014年6月5日广西区域性强雷暴天气过程的雷达特征和环境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地区此次强雷暴天气过程是在500 h Pa前倾槽与地面静止锋配合的有利天气背景下,由两个弓形回波造成的。广西北部地区的弓形回波强度较弱,移动较慢,呈低质心和垂直上升结构,属强降水雷暴系统,造成了短时强降水重复出现,导致大范围暴雨;广西南部地区的弓形回波强度较强,移动较快,具有前侧和后侧入流缺口、前倾结构、中层径向辐合等雷暴大风的典型特征,造成大范围雷暴大风和局地短时强降水。中层环境湿度及垂直风切变的差异是造成广西北部和南部地区雷暴天气类型差异的环境背景原因。广西南部地区中层干区是由副热带高压环流内的干空气在西南急流作用下向北输送造成的。850—500 h Pa西南急流和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则是由高空槽与副热带高压快速靠近导致的强气压梯度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天气特征 弓形回波 中层干区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福建省一次典型的暖区对流过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珊梅 黄美金 王贤梅 《海峡科学》 2021年第6期37-43,共7页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和新一代天气雷达等多源观测资料,从环流背景条件和中尺度过程等角度,对2019年4月22日影响福建的一次长时间、大范围、局地性强的典型暖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①冷槽带来两路冷空气分别影...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和新一代天气雷达等多源观测资料,从环流背景条件和中尺度过程等角度,对2019年4月22日影响福建的一次长时间、大范围、局地性强的典型暖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①冷槽带来两路冷空气分别影响福建西部、东部,地面回暖加剧东部对流;②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散度形势等,CAPE等不稳定能量的积蓄和发展,温度露点差偏低、整层含水量持续较多等分别为对流发生提供良好的抬升条件、能量和水汽条件;③不均匀的中层明显干区、Δθse 85极值分布和斜压性锋区、水汽聚积等,是对流以风雹为主、局地短时强降水的主要原因;④多普勒雷达速度图对强天气的发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雷达风暴追踪等产品则可指示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天气的发生,可见雷达回波资料可广泛运用于临近预报预警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 中层干区 斜压性锋 天气成因 福建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