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年2月24日沈阳地区冻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方纯纯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年第6期43-46,共4页
利用NCEP的全球数据同化系统(GDAS)1°×1°分析资料、NOAA的2.5°×2.5°全球格点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等,对2010年2月24日沈阳地区大范围冻雨灾害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冻雨发生前期,沈阳地区的明显增温... 利用NCEP的全球数据同化系统(GDAS)1°×1°分析资料、NOAA的2.5°×2.5°全球格点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等,对2010年2月24日沈阳地区大范围冻雨灾害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冻雨发生前期,沈阳地区的明显增温是导致大范围雨雪冰冻灾害的主要原因;925—750 hPa存在的t≥0℃温厚暖层是冻雨形成的必要条件;西南气流的建立有利于大量暖湿空气向东北地区输送,并决定了低温冰冻灾害发生的区域。中层温厚暖层的建立与破坏时间对冻雨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雨 高低空环流 中层暖层结构 西南气流 增温
下载PDF
2010年沈阳地区雨夹雪分型与降水形态分析
2
作者 方纯纯 《民航科技》 2011年第6期95-97,共3页
本文利用NCEP的全球数据同化系统(GDAS)1°×1°分析资料、NOAA2.5°×2.5°全球格点资料、原始气象观测资料等,对沈阳地区2010年出现的23次雨夹雪进行分型和统计对比分析。分型的依据为雨夹雪形成前的垂... 本文利用NCEP的全球数据同化系统(GDAS)1°×1°分析资料、NOAA2.5°×2.5°全球格点资料、原始气象观测资料等,对沈阳地区2010年出现的23次雨夹雪进行分型和统计对比分析。分型的依据为雨夹雪形成前的垂直温度分布.总结出三种类型的垂直温度分布特征;分析雨夹雪过程中风场与垂直速度场分布对降水形态的指示意义。分析表明,中层或近地面暖层的存在是雨夹雪形成的必要条件:暖层的厚度和暖的程度决定了降水的形态;水平风场分布和垂直速度是影响降水形态的因素,对预报降水形态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夹雪 冰晶 中层暖层 中低风场 垂直速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