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南极冰盖中山站-Dome A断面表层雪中SO_4^(2–)和MSA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于金海 李院生 +4 位作者 马红梅 史贵涛 马天鸣 安春雷 姜苏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7年第1期45-55,共11页
中山站-Dome A断面考察是国际横穿南极科学考察计划(ITASE)的核心考察路线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内陆冰盖考察期间,采集了中山站-Dome A断面上约10 km间隔的表层雪样品,通过离子色谱... 中山站-Dome A断面考察是国际横穿南极科学考察计划(ITASE)的核心考察路线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内陆冰盖考察期间,采集了中山站-Dome A断面上约10 km间隔的表层雪样品,通过离子色谱实验分析,得出了断面上含硫化合物(SO_4^(2-)与MSA)的含量。在整个断面上,nssSO_4^(2-)和MSA含量表现出微弱的递减变化趋势,呈现出区域性变化趋势。在内陆高原区域(Dome A区域),nssSO_4^(2-)与MSA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MSA]=0.1158×[nssSO_4^(2-)]–1.1497,r^2=0.75)。MSA/nssSO_4^(2-)比值在断面上的变化范围为0.04—0.47,均值为0.14,比值表现为沿海区域高于内陆区域,与低温条件下MSA/nssSO_4^(2-)比值大相矛盾,原因是由于源区的不同或风场而造成的。通过对断面上含硫化合物的研究,为进一步利用冰芯SO_4^(2-)与MSA记录研究过去气候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4^2- MSA 空间分布 中山站-dome A断面 东南极冰盖
下载PDF
不同再分析气温在东南极中山站-Dome A断面的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谢爱红 Ian ALLISON +3 位作者 效存德 王士猛 任贾文 秦大河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6-168,共13页
对比分析2005~2008年五种再分析资料和东南极地区气象站实测的日平均2m气温,结果表明:五种再分析资料都能够解释超过70%的方差,年均方根误差为3.4~6.9℃.三种NOAA再分析资料NCEP-1,NCEP.2和20CRv2呈现冷偏差(分别为-2.5,-... 对比分析2005~2008年五种再分析资料和东南极地区气象站实测的日平均2m气温,结果表明:五种再分析资料都能够解释超过70%的方差,年均方根误差为3.4~6.9℃.三种NOAA再分析资料NCEP-1,NCEP.2和20CRv2呈现冷偏差(分别为-2.5,-1.4和-1.5℃),ERAInterim和JCDAS呈现暖偏差(分别为1.7和2.0℃).五种再分析气温通常在(南半球)春季适用性强,冬、秋季适用性差;在海拔2800m高原内陆EAGLE地区适用性最强,在东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A地区适用性最差.ERAInterim适用性优于其他再分析资料,可能源于其4D同化体系;三种NOAA再分析资料适用性最差,因为其同化体系更多地受控于有限的观测资料,20CRv2同化数据更少,仅仅同化了表面气压观测资料.虽然再分析气温具有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但是,仍然不失为南极地区气候研究的有效工具.在南极,尤其是在广袤的南极内陆地区,进一步加强更多的实地观测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极 再分析资料 表层气温 中山站-dome A 自动气象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