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中庸适度原则 被引量:7
1
作者 李超平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9-41,共3页
应用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学说考察图书馆学的研究,讨论了图书馆学理论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以及技术应用领域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图书馆学研究 中庸适度原则 学科发展 工具理性 人文精神
下载PDF
论中庸适度原则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君学 牛丽莉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中庸适度原则 图书馆管理 图书馆决策 岗位职责
下载PDF
中国传统建筑生态观剖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胡文荟 唐建 张险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28-35,共8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强烈的生态观念,作为主流文化的儒道两家对建筑生态观都有独到的论断,它们决定着中国传统建筑的进程。对其基本性质和物质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重新从源点上认识人与自然的应有的和谐关系,并得到对人类的今天以及...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强烈的生态观念,作为主流文化的儒道两家对建筑生态观都有独到的论断,它们决定着中国传统建筑的进程。对其基本性质和物质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重新从源点上认识人与自然的应有的和谐关系,并得到对人类的今天以及未来的文化发展某种结构性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建筑生态观 天人合一 崇尚天地 中庸适度 经验为本
下载PDF
中国古代建筑的生态价值理念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婉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81-84,共4页
中国古代的生态价值观,视自然万物与人类同源、同构、同体,形成了"贵人"与"重物"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中,"贵人"的观念在中国古代建筑上体现为"便生利人"的建筑价值观,"重物"的观念则... 中国古代的生态价值观,视自然万物与人类同源、同构、同体,形成了"贵人"与"重物"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中,"贵人"的观念在中国古代建筑上体现为"便生利人"的建筑价值观,"重物"的观念则体现为"中庸适度"的建筑审美观。这使得中国古代建筑既最大限度创造了宜人的居住环境,又在客观上形成了均衡、和谐的艺术韵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建筑 贵人重物 生态价值观 便生利人 中庸适度
下载PDF
传统儒学的思维方式及其转型
5
作者 王成儒 《现代哲学》 1998年第3期78-81,共4页
传统儒学的思维方式,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主要就其宇宙观、认识论及道德践履中一些主要的思维方式,进行理论、并突出其现代转型的意义.(一)本根终极思维中国古人先民关于“天”的观念,当是早期由自然泛神的多元崇拜向一元崇拜过渡的结果.... 传统儒学的思维方式,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主要就其宇宙观、认识论及道德践履中一些主要的思维方式,进行理论、并突出其现代转型的意义.(一)本根终极思维中国古人先民关于“天”的观念,当是早期由自然泛神的多元崇拜向一元崇拜过渡的结果.可以想象.在早期文明之时,不管自然现象的纷繁复杂、千变万化,还是社会政治的治乱兴衰、朝代更替,亦或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纵横交错、上尊下卑……,对这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一切的一切,做本根终极式的思考,追究其最后的原因,势必寻觅于苍天的颐指气使,“天”便成为宇宙间的“第一原理”.这种本根终极式的思想方法,逐渐为儒学认同并改造成分析自然现象、论证社会政治以及理解人间伦理的致思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 传统儒学 中庸适度 直觉体悟 “天” 现代思维 现代转型 认识论 “中” 天人合
下载PDF
屈原精神在传统人格建构中的融化与淡化
6
作者 何根德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16-21,共6页
屈原疾恶如仇的个性品质、殉道精神和探索求知的精神,在中国传统人格建构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传统的人格建构对屈原精神的汲取采取了中庸适度的原则。屈原的影响在儒道互补的文化传统中不断地被融化与淡化。
关键词 人格修养 儒道互补 儒家 深远影响 中庸适度 批判精神 中国传统 价值观念 道家 孟子
下载PDF
试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7
作者 张鸿雁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6期51-52,共2页
一、关于道德教育的地位 孔子是从治国安邦的角度探讨道德教育的作用的,他一生追求学问、教育、政治的统一,梦想通过道德教育、道德感化、拖德政、仁政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统治秩序。孔子非常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 一、关于道德教育的地位 孔子是从治国安邦的角度探讨道德教育的作用的,他一生追求学问、教育、政治的统一,梦想通过道德教育、道德感化、拖德政、仁政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统治秩序。孔子非常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他认为道德教育本身就是政治的一部分,通过道德教育,可以使人明辨是非,趋善避恶,因此道德教育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孔子 道德修养 道德观念 中庸适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