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德贸易商品结构分析:1906—1934 被引量:5
1
作者 周建明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5年第2期59-68,共10页
中德贸易进口商品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不同,前者以生产资料为主,而后者则以生活资料为主。反映出中德贸易中进口商品对中国近代产业结构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德贸易出口商品结构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则基本相似,都是以农、矿初级产品... 中德贸易进口商品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不同,前者以生产资料为主,而后者则以生活资料为主。反映出中德贸易中进口商品对中国近代产业结构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德贸易出口商品结构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则基本相似,都是以农、矿初级产品为主。总的商品结构历年基本上没发生根本性变化,反映出中国近代工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缓慢,制成品生产、出口未有大的发展,难以在世界国际贸易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中德贸易 商品结构
下载PDF
20世纪20至30年代的中德贸易条件及价格变动趋势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建明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6年第2期82-96,共15页
中德贸易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民国中期中德贸易中主要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及其变动的系统量化分析,对中德贸易的综合贸易条件,出口个别贸易条件和进口个别贸易条件分别进行细致的统计和计算。大量的统... 中德贸易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民国中期中德贸易中主要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及其变动的系统量化分析,对中德贸易的综合贸易条件,出口个别贸易条件和进口个别贸易条件分别进行细致的统计和计算。大量的统计数据证明,中德贸易个别贸易条件中出口贸易条件有利于中国的成份居多,而进口贸易条件却在朝着不利于中国的方面发展。两相比较,出口贸易条件指数上升的速度要快于进口贸易条件指数下降的速度,就综合贸易条件而言,还是对中国有利的因素要多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贸易 综合贸易条件 个别贸易条件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中德贸易出口商品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建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7-243,共7页
民国时期的中德贸易,是典型的落后农业国与发达工业国之间的贸易。从贸易特化系数、市场渗透率、商品价格、贸易条件诸方面对中德贸易出口商品的竞争力进行细致的量化分析表明:这一时期中德贸易出口商品在德国市场上尚有一定的竞争力,... 民国时期的中德贸易,是典型的落后农业国与发达工业国之间的贸易。从贸易特化系数、市场渗透率、商品价格、贸易条件诸方面对中德贸易出口商品的竞争力进行细致的量化分析表明:这一时期中德贸易出口商品在德国市场上尚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从发展态势来看,其竞争力处于不断弱化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中德贸易 竞争力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德国远东政策的嬗变及其对中德贸易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捷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8-80,共3页
纳粹党在1933年执掌德国政权后,出于对外扩张备战的需要在远东政策上对中国和日本采取"中立政策",使中德贸易迎来了繁荣兴盛的"蜜月期"。但在30年代中后期,由于经济备战日渐完成和对外侵略逐步开启,德国远东政策逐... 纳粹党在1933年执掌德国政权后,出于对外扩张备战的需要在远东政策上对中国和日本采取"中立政策",使中德贸易迎来了繁荣兴盛的"蜜月期"。但在30年代中后期,由于经济备战日渐完成和对外侵略逐步开启,德国远东政策逐渐走上了"亲日弃华"的发展道路,这一变化对作为中德关系核心的两国贸易交往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成为中德贸易在30年代后期走向衰落的根本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粹德国 远东政策 亲日弃华 中德贸易
下载PDF
中德贸易的竞争性、互补性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书宜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3-145,共3页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往来也日益频繁。其中,我国与德国之间的经贸合作逐年增加。长期以来,德国是我国在欧洲的主要经济合作伙伴,同时我国也在德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多年来中德两...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往来也日益频繁。其中,我国与德国之间的经贸合作逐年增加。长期以来,德国是我国在欧洲的主要经济合作伙伴,同时我国也在德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多年来中德两国的不断磋商和努力,双方之间贸易往来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展,未来也将进一步加深。在双方多年的贸易往来过程中,双方之间的贸易关系由最开始的互补关系逐渐发生转变,在某些产品、行业上出现了竞争关系。目前,在双方的贸易市场中,互补性与竞争性同时存在。本文对两国在贸易过程中存在的竞争性和互补性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给出建议,以期更好地加强双方的贸易往来,使双方的贸易关系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贸易 竞争性 互补性 未来发展方向
下载PDF
以海上丝绸之路为视角:普鲁士银币与中德贸易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建明 《区域金融研究》 2017年第12期77-83,共7页
中德贸易兴起晚于其它西方国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德贸易的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关系。德国曾为最早航行中国的商船"普鲁士国王"号专门铸造与中国贸易相关主题图案的银币,为欧洲所仅见... 中德贸易兴起晚于其它西方国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德贸易的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关系。德国曾为最早航行中国的商船"普鲁士国王"号专门铸造与中国贸易相关主题图案的银币,为欧洲所仅见。中德贸易的兴起使中国与欧洲的贸易由最初的南欧、西欧延伸到欧洲的腹地,拓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在欧洲的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普鲁士银币 中德贸易
下载PDF
基于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的中德贸易发展探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莎 《中国商贸》 北大核心 2011年第06X期188-189,191,共3页
我国是德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贸易伙伴和亚洲第二大贸易伙伴,而德国是我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改革开放以来,中德贸易逐渐由以互补性为主向着以竞争性为主的方向演变,本文以此变化为研究背景,首先分析了中德贸易在两国经济发展中的地... 我国是德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贸易伙伴和亚洲第二大贸易伙伴,而德国是我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改革开放以来,中德贸易逐渐由以互补性为主向着以竞争性为主的方向演变,本文以此变化为研究背景,首先分析了中德贸易在两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然后总结了中德贸易的发展阶段和特征,接着研究了中德贸易的商品结构以及双边产业内贸易水平,最后在分析影响两国贸易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中德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贸易 贸易竞争性 贸易互补性 产业内贸易
下载PDF
中德贸易关系发展及新机遇 被引量:2
8
作者 胡越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50-56,共7页
中德贸易关系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迅猛发展,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将两国经贸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双边贸易在两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德国长期为我国在欧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已上升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尽管当前两国... 中德贸易关系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迅猛发展,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将两国经贸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双边贸易在两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德国长期为我国在欧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已上升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尽管当前两国贸易的商品结构逐步趋同,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所上升,双边贸易竞争性增强且贸易摩擦增多,但是中德贸易互补性依然较大。在分析影响中德贸易关系的有关因素后,认为未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2025"规划及德国的"工业4.0"战略等战略规划的实施和深入对接,中德贸易关系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贸易 贸易伙伴 发展 机遇
下载PDF
中德贸易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筱药 《商情》 2011年第17期38-38,共1页
近些年来,对华贸易在德国的各类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日益提升,相关的分析也显示了中国将会超越美国成为德欧盟外的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德两国的贸易也日益呈现出产业内贸易的特征,在未来中德关系的前景是十分可观的。本文主要从中德... 近些年来,对华贸易在德国的各类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日益提升,相关的分析也显示了中国将会超越美国成为德欧盟外的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德两国的贸易也日益呈现出产业内贸易的特征,在未来中德关系的前景是十分可观的。本文主要从中德贸易的现状以及未来展望这两方面来进行分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贸易现状 未来展望
下载PDF
中德贸易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晨 张军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8年第7期58-59,共2页
中德两国自建交以来,双方贸易频繁。近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使中欧贸易愈加密切,自然拉近了处于欧洲重要地位的德国和中国的距离。中德两国的贸易往来在新时期涌现出不同的机遇,在新... 中德两国自建交以来,双方贸易频繁。近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使中欧贸易愈加密切,自然拉近了处于欧洲重要地位的德国和中国的距离。中德两国的贸易往来在新时期涌现出不同的机遇,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亦存在阻碍之间发展的障碍。本文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分析了中德贸易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根据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贸易 机遇 挑战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德贸易发展的新机遇---基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文烨 张阿钊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8年第7期70-71,共2页
在国际形式变化莫测的21世纪,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最新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从国内和国际实际情况出发,遵循世界历史发展规律,为各国间的交流提供... 在国际形式变化莫测的21世纪,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最新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从国内和国际实际情况出发,遵循世界历史发展规律,为各国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和通道,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带来了新的契机。我国与德国在经济上的商贸合作一向发展良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基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中德贸易发展的现状和机遇,以及日后两国发展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世界理论 “一带一路”倡议 中德贸易
下载PDF
中德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12
作者 赵方钦 《现代商业》 2023年第10期51-54,共4页
中国和德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很强、合作领域广泛并且发展潜力巨大。中德贸易对于双边、中欧、甚至G20等多边框架来说都意义深远。本文采取历史分析法和综合研究法通过对两国近年来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两国的经贸合作现状及发展趋... 中国和德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很强、合作领域广泛并且发展潜力巨大。中德贸易对于双边、中欧、甚至G20等多边框架来说都意义深远。本文采取历史分析法和综合研究法通过对两国近年来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两国的经贸合作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两国的贸易、投资额还有双方的进出口结构,其中分析两国贸易结构时用到了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旨在通过探讨中德贸易的发展变化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当前形势分析中德双边贸易现状,提出兴利除弊推动中德贸易顺利发展的方法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贸易 贸易壁垒 贸易结构 互利互惠
下载PDF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德跨境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3
作者 余娟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4期10-16,共7页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已正式实施,其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减少欧盟企业因履行碳排放要求而削弱的国际竞争力。首批纳入管理的高碳行业包括电力、钢铁、水泥、化肥、铝和氢。中德两国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德国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已正式实施,其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减少欧盟企业因履行碳排放要求而削弱的国际竞争力。首批纳入管理的高碳行业包括电力、钢铁、水泥、化肥、铝和氢。中德两国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德国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实施,势必对中德两国贸易产生巨大影响。对2015~2023年每年10月份中国对德相关行业出口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电力和氢没有出口,化肥出口各年同期数据稳定且总量不大,水泥行业是唯一在2023年同期实现出口增长的行业,钢铁和铝及其制品行业的出口数据与当月对德出口总值呈正比,而受影响最大的是钢铁制品行业。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德跨境贸易的影响,表现在经济上,增加了中国原材料生产企业的经济负担;监管上,还有待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钢铁等纳入管理后,中德两国建立有条件的互认机制;市场结构上导致中德贸易规模萎缩;而在技术上,工业行业的技术升级则势在必行。建议中国政府应扩大绿色低碳生产的补贴范围,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化技术创新推动钢铁行业的脱碳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边境调节机制 中德跨境贸易 高碳行业 碳交易 钢铁行业 脱碳
下载PDF
中德双边贸易J曲线效应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文贵 李玉良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8-52,共5页
本文采用相关指标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的月度数据,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运用一般脉冲响应函数,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德双边贸易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德双边贸易存在着J曲线效应。基于这一发现,分别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 本文采用相关指标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的月度数据,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运用一般脉冲响应函数,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德双边贸易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德双边贸易存在着J曲线效应。基于这一发现,分别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汇率 中德贸易平衡 J曲线效应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
下载PDF
中德机械及运输设备贸易逆差研究
15
作者 郝玉柱 张莲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26-28,共3页
近年来,中国与德国之间贸易差额逐渐扩大,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上升。本文按SITC分类对中德贸易进行分析,2000-2013年资料显示,机械及运输设备贸易是使中国在中德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的主要原因,德国对中国的商品出口产业分布均匀且广,而... 近年来,中国与德国之间贸易差额逐渐扩大,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上升。本文按SITC分类对中德贸易进行分析,2000-2013年资料显示,机械及运输设备贸易是使中国在中德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的主要原因,德国对中国的商品出口产业分布均匀且广,而中国对德国的商品出口产业相对集中且单一,德国大部分机械及运输设备在中国市场上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其中个别工业专用机械和金属加工机械尤为明显。中国的金属加工机械、办公室机械设备、电器机械和其他运输设备在德国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但优势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贸易 机械及运输设备逆差 显示性比较优势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德贸易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楚仁 沈玉良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7-55,共9页
中德贸易虽然以互补性为主,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德贸易的逐步开展,中德贸易结构似乎有趋同的倾向,竞争性因素逐渐明显。此外,本文分析了中德贸易的贸易条件,影响中德贸易的若干因素,认为,由于中德经济上的相互需要、经济... 中德贸易虽然以互补性为主,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德贸易的逐步开展,中德贸易结构似乎有趋同的倾向,竞争性因素逐渐明显。此外,本文分析了中德贸易的贸易条件,影响中德贸易的若干因素,认为,由于中德经济上的相互需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德贸易虽然在未来会面临一定的不利因素,但总体上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贸易 贸易条件 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内外资指数 互补性 竞争性
原文传递
中德甘薯贸易现状及互补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秦彦强 刘瑞涵 《农业展望》 2020年第6期94-97,共4页
甘薯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世界有着广泛的种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甘薯生产国和最重要的甘薯贸易国之一。在概述德国甘薯进出口现状以及进口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甘薯出口竞争情况,并结合中德甘薯贸易状况,剖析了中德甘薯贸易的互... 甘薯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世界有着广泛的种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甘薯生产国和最重要的甘薯贸易国之一。在概述德国甘薯进出口现状以及进口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甘薯出口竞争情况,并结合中德甘薯贸易状况,剖析了中德甘薯贸易的互补性,指出了中德甘薯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提升需求响应速度;优化产品出口结构和质量,提升需求响应能力两个方面提出了优化中德甘薯贸易互补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贸易互补性 比较优势 中德贸易
下载PDF
中德贸易和投资现况 被引量:1
18
作者 《进出口经理人》 2019年第9期27-27,共1页
德国市场的稳定性是保障中国仍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联邦统计局提供的预先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为990亿欧元。德国企业对中国的出口额为472亿欧元,自中国的进口额为520亿欧元。从201... 德国市场的稳定性是保障中国仍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联邦统计局提供的预先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为990亿欧元。德国企业对中国的出口额为472亿欧元,自中国的进口额为520亿欧元。从2016年开始,中国一直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19年上半年,中国是向德国出口产品最多的国家,对德国的出口额为520亿欧元,与2018年同期相比增长4%;排在第2位的是荷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贸易 投资者 出口额 同比增长
原文传递
中美、中德双边贸易平衡状况差异的成因探究及启示
19
作者 许锐 《商场现代化》 2009年第24期6-8,共3页
中美、中德双边贸易均衡状态迥异。依据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的相关月度数据,利用多元协整技术,估计中美、中德双边进出口方程,检验汇率、收入和FDI等宏观经济变量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协整关系,发现中美、中德双边贸易均衡状态决定因素的... 中美、中德双边贸易均衡状态迥异。依据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的相关月度数据,利用多元协整技术,估计中美、中德双边进出口方程,检验汇率、收入和FDI等宏观经济变量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协整关系,发现中美、中德双边贸易均衡状态决定因素的异同,并由此提出改善贸易收支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双边贸易 中德双边贸易 贸易收支平衡 进出口方程 协整分析
下载PDF
德国军事顾问团与中德易货贸易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春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51-54,共4页
为满足德国因重整军备而对战略原料的需求,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积极促成中德间的易货贸易。他们把德国商人克兰引入中国,积极推动中德易货贸易谈判,并在两国出现严重分歧时,及时把事情发展拉回到正确的轨道,最终促成了对中德双方都有利... 为满足德国因重整军备而对战略原料的需求,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积极促成中德间的易货贸易。他们把德国商人克兰引入中国,积极推动中德易货贸易谈判,并在两国出现严重分歧时,及时把事情发展拉回到正确的轨道,最终促成了对中德双方都有利的易货贸易的实施,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德两国关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军事顾问团 克兰 中德易货贸易 中德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