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术结合空气填充在直径250~400μm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贾晓鑫 李兵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6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究在直径250~400μm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中,行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术结合空气填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阳市眼科医院IMH并经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裂孔最小直径在250~400μm之间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在直径250~400μm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中,行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术结合空气填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阳市眼科医院IMH并经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裂孔最小直径在250~400μm之间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行常规内界膜剥除术联合空气填充,研究组(32例)行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术联合空气填充,观察术后两组黄斑中央视网膜厚度(CMT)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情况。结果术后随访研究组患者裂孔闭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CMT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都明显减小,且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的CMT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6个月的BCVA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18.75%(P<0.05)。结论在直径250~400μm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中,行保留黄斑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术联合空气填充,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填充 特发性黄斑裂孔 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术
下载PDF
保留黄斑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中等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 被引量:9
2
作者 王俊华 陈松 +5 位作者 何广辉 高翔 武斌 王健 马映雪 董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观察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直径为250~400μm的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确诊为Ⅳ期IMH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目的观察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直径为250~400μm的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确诊为Ⅳ期IMH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裂孔最小直径为250~400μm的患者45例45眼,随机分为常规内界膜剥除组(常规组)22眼及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组(保留组)23眼。所有患者均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常规组剥除后极部包括黄斑区内界膜至血管弓,保留组则保留以黄斑中心凹为圆心300~400μm直径的内界膜,全气-液交换后无菌空气填充。手术后随访时间为(21.52±5.68)个月,观察术后两组黄斑裂孔闭合及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情况。结果常规组与保留组患者术前黄斑裂孔直径分别为(337.77±34.54)μm和(324.87±31.95)μm;黄斑裂孔指数分别为0.53±0.09和0.51±0.08,BCVA LogMAR分别为0.95±0.20、1.30±0.2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末次随访时,常规组与保留组黄斑裂孔闭合率分别为95.45%和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9)。常规组、保留组患眼BCVA LogMAR分别为0.72±0.15、0.49±0.11,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保留组患眼BCVA LogMAR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49,P<0.001)。结论常规内界膜剥除术与保留黄斑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联合空气填充对于治疗直径为250~400μmⅣ期IMH成功率较高,行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的剥除术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要好于常规内界膜剥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中心凹内界膜 内界剥除术
下载PDF
内界膜剥除方式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方冬 沈丽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39-1042,共4页
内界膜剥除术因能够有效地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牵拉而在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得到应用,但其对巨大、难治性黄斑裂孔及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等棘手疾病的效果欠佳。同时,内界膜剥除本身及染色剂的使用均可导致黄斑发生结构和功能的... 内界膜剥除术因能够有效地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牵拉而在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得到应用,但其对巨大、难治性黄斑裂孔及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等棘手疾病的效果欠佳。同时,内界膜剥除本身及染色剂的使用均可导致黄斑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为了更好地保持黄斑结构的完整性,多种改良的内界膜剥除术,如翻转内界膜瓣、自体内界膜移植、保留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术应运而生。研究显示这些新术式在治疗巨大黄斑裂孔、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以及难治性黄斑裂孔上表现出较好的解剖和功能疗效,且无明显的并发症,但仍需要更多大样本的长期随访研究来证实。本文就内界膜剥除术的改良方式及其在玻璃体视网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界剥除 翻转内界 自体内界移植 保留中心内界剥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