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社会性科学议题的科学传播模型初探——以“PX项目”事件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吴琦来 罗超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19年第2期92-110,共19页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运用使得社会性科学议题(SSI)传播的社会意义日益增强。为了探讨我国社会性科学议题的传播模型,选取大连、茂名、九江三地的PX事件为研究案例,以中心广播模型、缺失模型和公众参与模型为理论依据,以传播理念、传...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运用使得社会性科学议题(SSI)传播的社会意义日益增强。为了探讨我国社会性科学议题的传播模型,选取大连、茂名、九江三地的PX事件为研究案例,以中心广播模型、缺失模型和公众参与模型为理论依据,以传播理念、传播目的、传播内容、传播者与公众的关系、公众的意识和参与等11项要素为观察项,对事件过程中的科学传播进行观察和解析。结果显示:缺失模型已经在我国启用,且适用范围可能较广;公众参与模型尚未真正开启;与此同时中心广播模型的要素特征仍然大量存留,但该模型成立的条件和环境可能已不易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 社会性科学议题 中心广播模型 缺失模型 公众参与模型
下载PDF
科学隐喻与“后真相”时代传统科普出版的价值重构
2
作者 王勇安 李丙南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1-26,共6页
文章从科学隐喻的解构与建构出发,分析“后真相”时代科学传播面临的诸多问题,发现在情感重于事实的“后真相”时代,传播者对科学隐喻不加解构或解构不正确,极易造成传播内容信息失真,原本简单的科学问题会被不断误读。传统科普出版能... 文章从科学隐喻的解构与建构出发,分析“后真相”时代科学传播面临的诸多问题,发现在情感重于事实的“后真相”时代,传播者对科学隐喻不加解构或解构不正确,极易造成传播内容信息失真,原本简单的科学问题会被不断误读。传统科普出版能够为公众理解科学和有反思的科学传播提供科学事实文本,是科学传播的源头和基础。从重“信”轻“知”到“知”“信”并重的变革,将会使传统科普出版浴火重生,进而破解“后真相”时代下科普出版面临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 隐喻认知 传统科普 科普出版 中心广播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