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聚落形态、原始宗邑与酋邦社会的整合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震中 《中原文化研究》 2014年第4期5-14,共10页
原始宗邑是把周代的宗邑概念引申到史前社会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中心聚落形态在中国史前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而周代宗邑的原始形态正是史前社会的中心聚落或人类学上的酋邦。中心聚落、原始宗邑和酋邦三者在外在特征和内在功能上是... 原始宗邑是把周代的宗邑概念引申到史前社会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中心聚落形态在中国史前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而周代宗邑的原始形态正是史前社会的中心聚落或人类学上的酋邦。中心聚落、原始宗邑和酋邦三者在外在特征和内在功能上是一致的,它们共同的特征主要是神权政治或神权与军权并重,氏族部落社会中的不平等和以血缘亲疏作出身份和政治上的等差。中心聚落的某些专业化生产则属于这一阶段的个性化表现。通过对中心聚落、原始宗邑和酋邦社会之间共性与个性的概括,以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聚落形态为主对酋邦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进行整合,这样的整合实际上也是对重建中国上古社会历史的一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聚落 酋邦 原始宗邑 整合
下载PDF
关中中心聚落地域结构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2
2
作者 赵荣 《人文地理》 CSSCI 1995年第1期56-64,共9页
本文论述了关中地区县级以上中心聚落体系的形成与地域结构的演变过程。指出:关中地区中心聚落体系的真正形成是以秦推行郡县制为标志,到秦统一已基本形成完整的首位城市与县级聚落二级制体系。从东汉开始,关中中心聚落的等级结构则... 本文论述了关中地区县级以上中心聚落体系的形成与地域结构的演变过程。指出:关中地区中心聚落体系的真正形成是以秦推行郡县制为标志,到秦统一已基本形成完整的首位城市与县级聚落二级制体系。从东汉开始,关中中心聚落的等级结构则由二级逐渐变为三级制;中心聚落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由沿渭河两岸的密集型向政治色彩较浓的区域均衡化转变,唐以后则向以经济为主的工商城市体系转变。此外,作为首位城市的西安(长安)城,在城市地域结构上也有变化,最显著的是政权中心区与市场区的区位空间发生了几乎完全相反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中心聚落 结构演变
下载PDF
陕北地区中心聚落的发展与演变 被引量:1
3
作者 吕卓民 《国土开发与整治》 1996年第1期61-64,16,共5页
本文论述了陕北地区县级以上中心聚落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指出隋唐时期的地方行政建置对陕北中心聚落体系的重要奠基作用以及宋明时期的军事城保垧府,县治所的演变,才使影响及今的陕北中心聚落体系趋于形成和大体完备;在现阶段... 本文论述了陕北地区县级以上中心聚落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指出隋唐时期的地方行政建置对陕北中心聚落体系的重要奠基作用以及宋明时期的军事城保垧府,县治所的演变,才使影响及今的陕北中心聚落体系趋于形成和大体完备;在现阶段,陕北各级中心中快了向工商业化城镇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地区 中心聚落 城市经济管理
下载PDF
论良渚文化中心聚落的特殊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声波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5,共5页
良渚文化的中心聚落一直没有发展成带有城垣建筑的城址,表现出了自身的特殊性。由于宗教巫术的盛行以及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的紧密结合,使良渚文化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消耗到与宗教有关的大型建筑工程之中。另外龙山时代长江下游地区比较... 良渚文化的中心聚落一直没有发展成带有城垣建筑的城址,表现出了自身的特殊性。由于宗教巫术的盛行以及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的紧密结合,使良渚文化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消耗到与宗教有关的大型建筑工程之中。另外龙山时代长江下游地区比较安宁,没有大规模战争的威胁也是造成这一特殊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中心聚落 城址 巫术
下载PDF
中心聚落、酋邦与中国的前国家形态 被引量:1
5
作者 林石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42-52,共11页
结合中国丰富的中心聚落考古资料和国外人类学对酋邦的深入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龙山时代中心聚落(及原始城邑)内、外部分化都相当发展,"不平等氏族"、"再分配社会"特征很显著,但尚不可能建立官僚队伍和使用合法暴力,... 结合中国丰富的中心聚落考古资料和国外人类学对酋邦的深入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龙山时代中心聚落(及原始城邑)内、外部分化都相当发展,"不平等氏族"、"再分配社会"特征很显著,但尚不可能建立官僚队伍和使用合法暴力,尚未进入早期国家阶段,从中心控约的角度说,即是还处于"前政治中心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国家形态 中心聚落 酋邦 控约
下载PDF
基于行政和几何中心的山区聚落空间结构对比: 以岷江上游为例
6
作者 范娜 田述军 +1 位作者 宋丽君 杨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43-5151,共9页
为了优化山区聚落空间格局与合理规划国土空间,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探究山区聚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重要目标之一。以岷江上游山区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位序-规模原理、聚集维数和关联维数方法对岷江上游聚落行政和聚落几何中心... 为了优化山区聚落空间格局与合理规划国土空间,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探究山区聚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重要目标之一。以岷江上游山区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位序-规模原理、聚集维数和关联维数方法对岷江上游聚落行政和聚落几何中心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和对比,并总结其造成误差的原因。结果表明:岷江上游首位分布城镇体系结构特征明显,县域人口的累积百分比曲线符合位序-规模的特征。岷江上游聚落空间结构分形特征显著,受经济因素的重要影响,聚落在空间上聚集分布,并以各首位城镇为中心向周边逐渐衰减。岷江上游关联维数和牛鸦维数比所揭示的城镇相互作用强度和交通通达性特征与实际情况一致。行政中心造成的误差与研究区平均海拔关系密切,聚落行政中心在平均海拔高的区域相对几何中心的偏离较大,应重视其偏离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聚落 空间结构 聚落几何中心 聚落行政中心 岷江上游
下载PDF
黄土之巅商代文明新揭秘——陕西清涧寨沟遗址
7
作者 陈宇宏 《西部大开发》 2024年第4期128-132,共5页
黄土高原,古韵悠长,商朝遗风在历史的脉络中若隐若现。近日,陕西清涧寨沟遗址成功入选“202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这座黄土丘陵地区规模最大的商代中心聚落,以其丰富的遗存、独特的布局与前所未有的发掘成果,为世人揭示了殷商西北边疆... 黄土高原,古韵悠长,商朝遗风在历史的脉络中若隐若现。近日,陕西清涧寨沟遗址成功入选“202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这座黄土丘陵地区规模最大的商代中心聚落,以其丰富的遗存、独特的布局与前所未有的发掘成果,为世人揭示了殷商西北边疆文明的生动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新发现 西北边疆 中心聚落 黄土丘陵地区 商朝 殷商 清涧 商代文明
下载PDF
尉迟寺聚落与聚落群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梁中合 《文物世界》 1996年第4期59-63,75,共6页
尉迟寺聚落与聚落群的初步考察梁中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近年来随着各地区一些较大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使得聚落形态方面的研究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局面。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理论方面,许多... 尉迟寺聚落与聚落群的初步考察梁中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近年来随着各地区一些较大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使得聚落形态方面的研究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局面。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理论方面,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严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迟寺遗址 聚落 聚落形态研究 聚落遗址 红烧土 遗址群 聚落考古 中心聚落 大汶口文化 中国文物
下载PDF
文明曙光 大溪文化的聚落与社会
9
作者 夏伙根 《红岩春秋》 2017年第6期19-21,共3页
大溪文化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变革时期,此时聚落的数量、面积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大型中心聚落逐渐形成,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史前城址。墓葬随葬品也出现多寡不一的现象,说明私有财产开始出现,并且有了明显的贫富分化。祭祀坑和祭坛的发... 大溪文化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变革时期,此时聚落的数量、面积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大型中心聚落逐渐形成,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史前城址。墓葬随葬品也出现多寡不一的现象,说明私有财产开始出现,并且有了明显的贫富分化。祭祀坑和祭坛的发现,显示“大溪”先民的原始信仰和宗教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种种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大溪文化时期的社会正处在一个复杂化进程当中,文明的曙光或已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溪文化 中心聚落 文明 社会 变革时期 承前启后 史前城址 私有财产
下载PDF
试探尼雅遗址聚落形态 被引量:5
10
作者 阮秋荣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1-60,共10页
从20世纪初斯坦因的西域探险到近期中日联合学术考察,尼雅考古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特别是1988-1997年中日的联合考察,通过各种科学的考古方法及手段,使我们对该遗址的全貌有了更为详尽、准确的把握和认识,使尼雅考古... 从20世纪初斯坦因的西域探险到近期中日联合学术考察,尼雅考古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特别是1988-1997年中日的联合考察,通过各种科学的考古方法及手段,使我们对该遗址的全貌有了更为详尽、准确的把握和认识,使尼雅考古走向深入,也为研究其聚落的产生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雅遗址 遗址群 斯坦因 聚落遗址 聚落形态 中心聚落 随葬品 建筑形制 胡杨 墓葬
下载PDF
部落制度下的上、中阿坝聚落 被引量:2
11
作者 郦大方 李林梅 《华中建筑》 2010年第2期159-165,共7页
该文旨在介绍和分析地处藏文化边缘地区安多民系特有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主要基于2007年对阿坝县38个典型村寨实地调研的第一手测绘成果,并结合地图和卫星图共同进行分析,总结出其聚落形态的核心特征——无中心式空间形态。此同时... 该文旨在介绍和分析地处藏文化边缘地区安多民系特有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主要基于2007年对阿坝县38个典型村寨实地调研的第一手测绘成果,并结合地图和卫星图共同进行分析,总结出其聚落形态的核心特征——无中心式空间形态。此同时还探讨了当地传统部落制度、土地制度和民族习俗对该特色聚落形态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系 部落制度 聚落 中心聚落空间 形态 阿坝
下载PDF
郑州商城肇始阶段王畿区域聚落变迁与社会重组
12
作者 侯卫东 《大众考古》 2018年第9期92-93,共2页
郑州商城营建之前,其王畿区域作为二里头都邑的东方门户,存在多个并行的局域性中心聚落,但未形成一个共同的区域中心和顶层组织。郑州商城在其肇始阶段成为唯一区域中心聚落和顶层组织,逐渐成为主导中原腹地及广域的都邑。
关键词 郑州商城 中心聚落 社会重组 王畿 区域中心 二里头 组织 中原
下载PDF
史前聚落与水系关系研究——鸡叫城对城头山的继承发展与规划思想萌芽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乐琳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3期201-203,共3页
新石器时期屈家岭文化后期,因气候变化与水文环境变迁,聚落出现大规模迁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湖平原的聚落中心从城头山迁移至到鸡叫城。通过两个层面的分析揭示聚落迁移现象:第一,通过对气候与水文的演变分析,揭示水系对聚落择址... 新石器时期屈家岭文化后期,因气候变化与水文环境变迁,聚落出现大规模迁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湖平原的聚落中心从城头山迁移至到鸡叫城。通过两个层面的分析揭示聚落迁移现象:第一,通过对气候与水文的演变分析,揭示水系对聚落择址与建设的重要影响;第二,通过对聚落群遗址的平面环境与考古记录的分析,总结先民与水环境的关系完成从被动走向主动的过程,发现5000年前的鸡叫城人已经掌握了水系综合规划能力。对比迁移前的城头山,鸡叫城对水系的利用更为娴熟有效,萌生了可以称之为"规划"的思想与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头山 鸡叫城 水系 聚落中心迁移 规划思想
下载PDF
试论中国早期宫城的形成及初步发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庞小霞 高江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51,共6页
关键词 中国早期 宫城 史前城址 中心聚落 中国历史 偃师商城 二里头
下载PDF
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发展与王权形成论纲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震中 《中原文化研究》 2013年第6期5-17,共13页
近二十年来,笔者先后提出了文明与国家起源路径的"聚落三形态演进"说、进入国家社会之后的"邦国—王国—帝国"说,以及"夏商周三代复合制国家结构"说,并对早期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qu... 近二十年来,笔者先后提出了文明与国家起源路径的"聚落三形态演进"说、进入国家社会之后的"邦国—王国—帝国"说,以及"夏商周三代复合制国家结构"说,并对早期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聚落三形态演进"说采用聚落考古学与社会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提出文明与国家起源是以农业的发明和农耕聚落的出现为起点,经历了由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发展为含有初步不平等和社会分化的中心聚落形态,再发展为都邑邦国形态这样三大阶段。这一理论框架把以往学术界曾流行的文明起源的所谓"三要素"或"四要素"看作是国家社会即文明社会到来时的一些现象和物化形式来对待,放在阐述国家和文明起源过程中来分析这些文明现象。至于"聚落三形态演进"说对于酋邦等理论的扬弃,主要是通过考古学所发现的"中心聚落形态"来解决从史前向早期国家过渡阶段的社会不平等、阶级和阶层起源的途径、社会组织结构和权力特征等问题。对于国家形态所经历的三个阶段,"邦国"的提出,旨在说明最早的国家并非一定是由王权支配的王国,而是小国寡民、单一制结构的邦国;"王国"是与复合制国家结构的夏商周王朝相联系的,与以往学术界或者主张三代王朝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或者主张三代王朝为"平等的"方国联盟的观点相比,"复合制国家结构"说更符合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历史实际。以上既属于理论体系的创新,亦为对中国上古史重建作出的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聚落 都邑邦国 复合制 部族国家 民族的国家
下载PDF
良渚遗址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5
16
作者 严文明 《浙江学刊》 CSSCI 1996年第5期15-16,共2页
良渚遗址的历史地位严文明严文明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我想分三点谈谈良渚遗址的历史地位:一、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末期或铜石并用时代的一个考古学文化,分布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 良渚遗址的历史地位严文明严文明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我想分三点谈谈良渚遗址的历史地位:一、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末期或铜石并用时代的一个考古学文化,分布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公元前2000年。良渚文化的遗址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遗址 龙山时代 历史地位 良渚文化 中心聚落 中国文明起源 文化遗址 中国新石器时代 铜石并用时代 中原龙山文化
下载PDF
文明起源之比较(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震中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6期77-85,共9页
文明起源之比较(下)王震中部落中的社会权力开始表现为部落首领的宗教巫术权力和军事权力,是部落权力走向集中化的起点。就这一时期部落首领的宗教巫术权力而言,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的三组用蚌壳摆成的人与龙虎图像,就很能说明... 文明起源之比较(下)王震中部落中的社会权力开始表现为部落首领的宗教巫术权力和军事权力,是部落权力走向集中化的起点。就这一时期部落首领的宗教巫术权力而言,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的三组用蚌壳摆成的人与龙虎图像,就很能说明问题.同时有迹象表明,仰韶前期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聚落 文明起源 中美洲 神权政治 聚落形态 美索不达米亚 两河流域 公元前 宗教 社会分层
下载PDF
中国王墓的出现 被引量:23
18
作者 严文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4-26,共3页
中国王墓的出现严文明历史上只有出现了国家并产生了国王以后,才可能有国王的坟墓。在漫长的原始社会是没有阶段和国家;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大约从公元前1万年至3千年)数以万计的墓葬中是没有王墓的踪迹的。但在新石器时代行将结束... 中国王墓的出现严文明历史上只有出现了国家并产生了国王以后,才可能有国王的坟墓。在漫长的原始社会是没有阶段和国家;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大约从公元前1万年至3千年)数以万计的墓葬中是没有王墓的踪迹的。但在新石器时代行将结束之时(约公元前3500至前3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研究所 中心聚落 宫殿基址 发掘简报 二里头文化 红山文化 随葬品 牛河梁 河南省 墓地
下载PDF
石摞摞山龙山古城及相关问题浅论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天恩 丁岩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51,共7页
建于庙底沟二期文化阶段的陕西省佳县石摞摞山石城,规模虽比较狭小,但其建设规划、构筑的复杂性、先进性,和防御体系的完备程度,在目前所见龙山文化中期以前陕、蒙、晋相邻的北方地区大量石城聚落中,显得非常突出。该城的兴建,非其遗址... 建于庙底沟二期文化阶段的陕西省佳县石摞摞山石城,规模虽比较狭小,但其建设规划、构筑的复杂性、先进性,和防御体系的完备程度,在目前所见龙山文化中期以前陕、蒙、晋相邻的北方地区大量石城聚落中,显得非常突出。该城的兴建,非其遗址区内的劳力所能承担,标志着可组织、动员更大范围的人力和社会资源的社会组织已经形成。其与年代相近的石峁皇城台等石城的出现,表明以河流、水系为分域的地方性中心聚落已悄然诞生,北方早期文明的帷幕徐徐开启。为清河县下塔类形态更进步、规模更宏大的城邑在北方地区出现,以及4000年以前具有都邑性质的石峁古城的诞生,奠定了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佳县 石摞摞山 龙山石城 区域中心聚落 北方文明基础
下载PDF
说“丘”──城的起源一议 被引量:17
20
作者 高广仁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30,共5页
说“丘”──城的起源一议高广仁“丘”字为多义字,在当代新版的各类字典、辞典中,其释义不外“小土山”、“墓”、"废墟",或谓古代的一种量词。仅在1989年修订的《辞海》中保留了一条"众人聚居之处"的释文。一些辞典在修订... 说“丘”──城的起源一议高广仁“丘”字为多义字,在当代新版的各类字典、辞典中,其释义不外“小土山”、“墓”、"废墟",或谓古代的一种量词。仅在1989年修订的《辞海》中保留了一条"众人聚居之处"的释文。一些辞典在修订过程中删去了一些"冷僻"的释意。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的起源 大汶口文化 鲁西平原 华北平原 全新世 文化遗址 城子崖 中心聚落 山东龙山文化 中国文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