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与使用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唐红梅 唐永红 +6 位作者 刘素霞 黄顺 储芳 尚丽丹 张惠英 文凤 牛小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8期2759-2760,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位置对导管使用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75例进行新生儿PICC置管的患儿,置管成功后通过X线片确认导管尖端位置。结果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和下腔静脉的患儿比位于其他部位的使用时间延长;且导管... 目的探讨新生儿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位置对导管使用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75例进行新生儿PICC置管的患儿,置管成功后通过X线片确认导管尖端位置。结果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和下腔静脉的患儿比位于其他部位的使用时间延长;且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的患儿发生静脉炎的比例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静脉是新生儿PICC置管的首选,上腔静脉是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的最佳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中心静脉导管管端位置 使用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至导管尖端最佳位置的一次性成功体会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红敏 李艳婷 +1 位作者 聂芳芳 宁思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讨平卧位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至导管尖端最佳位置的一次性成功方法。方法将平卧位下PICC置管后导管尖端的位置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偏头指压法,观察组(56例)采用转头、紧贴、指压、抬臂相结合法,X线胸片... 目的探讨平卧位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至导管尖端最佳位置的一次性成功方法。方法将平卧位下PICC置管后导管尖端的位置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偏头指压法,观察组(56例)采用转头、紧贴、指压、抬臂相结合法,X线胸片判断导管尖端的位置。结果观察组导管尖端位于最佳位置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卧位下PICC置管,采用转头、紧贴、指压、抬臂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增加导管尖端最佳位置成功率,该法操作简单、方便、经济、省时、效果显著,值得置管操作者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卧位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导管 最佳位置
下载PDF
高龄危重患者两种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与导管相关事件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鲁晓春 朱平 +3 位作者 史扬 刘宏伟 李健 樊瑾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标分析高龄危重患者两种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与导管相关事件的关系。方法观察本院南楼2007年9月-2012年3月间311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高龄重症患者,根据导管尖端位置分为两组,上腔静脉组和右房水平组,观察两组导管主要事件、预后... 目标分析高龄危重患者两种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与导管相关事件的关系。方法观察本院南楼2007年9月-2012年3月间311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高龄重症患者,根据导管尖端位置分为两组,上腔静脉组和右房水平组,观察两组导管主要事件、预后及导管应用时间等指标。结果除置入较浅导管的脱出比例(4.7%)高于更深组(0.5%,P=0.019)外,两组在其他导管相关事件、临床预后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当今中心静脉导管技术成熟的时代,导管尖端位置深浅对于导管相关并发症和患者预后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导管位置
下载PDF
超声定位的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和流量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杜悦 刘会玲 +2 位作者 丁华杰 李伟宏 陈瑶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143-146,共4页
目的: 分析经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置入术后患者导管尖端位置和流量的关系。 方法: 选取经颈内静脉CVC术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225例。根据超声观察导管尖端位置进行分组,1组为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supe... 目的: 分析经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置入术后患者导管尖端位置和流量的关系。 方法: 选取经颈内静脉CVC术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225例。根据超声观察导管尖端位置进行分组,1组为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superior vena cava,SVC)内,2组为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中上部水平(包括上腔静脉入右房口水平),3组为心腔内其它位置。记录术后24h内首次使用CVC进行透析时1h内的导管动静脉端实际泵流量(mL/min),比较组间流量。 结果: 1组血流量中位数为240mL/min,2组血流量中位数为250mL/min,3组血流量中位数为230mL/min,3组导管尖端位置不同的患者导管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其中p(1组/2组)=0.001、p(2组/3组)=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经颈内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透析流量与导管尖端位置有关,在右房中上部水平血流量最佳,超声监测导管尖端位置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中心静脉导管 位置 流量
下载PDF
低坡位下等渗盐水静脉滴注导引腔内心电图在定位PICC导管头端位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何佩娟 陈娜 干海波 《护理与康复》 2019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低坡位下等渗盐水静脉滴注导引腔内心电图在PICC导管置入中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3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低坡位下等渗盐水静脉滴注导引腔内心电图置入PICC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平卧位超声结合改... 目的观察低坡位下等渗盐水静脉滴注导引腔内心电图在PICC导管置入中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3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低坡位下等渗盐水静脉滴注导引腔内心电图置入PICC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平卧位超声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术后常规胸片确定导管头端位置,观察两组导管头端位置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导管头端一次性到达上腔静脉下1/3段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概率为73.33%,对照组一次性到位率为58.67%,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未发生导管异位,对照组导管异位率为4.0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坡位下等渗盐水静脉滴注导引腔内心电图置入PICC导管到位率高、导管异位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位置 低坡位 心电图
下载PDF
颈外静脉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位置异常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詹申 张丽红 +1 位作者 杨涛 王玉柱 《中国血液净化》 2013年第4期231-231,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1岁,入院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肾性贫血、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后闭塞。患者4年前开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曾多次行双前臂动静脉内瘘手术,2年前因外周血管耗竭开始以长期置管为透析通...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1岁,入院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肾性贫血、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后闭塞。患者4年前开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曾多次行双前臂动静脉内瘘手术,2年前因外周血管耗竭开始以长期置管为透析通路,先后因“右颈内静脉长期管cuff脱出、左侧颈内静脉导管功能不良”予拔出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 位置异常 脉长 静脉内瘘手术 颈外 颈内静脉导管 慢性肾脏病 临床资料
下载PDF
经皮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导管位置判断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琉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2007年第6期77-77,共1页
  经皮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指主要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将导管插入上腔静脉,也可经股静脉用较长导管插入下腔静脉.……
关键词 中心静脉穿刺 置管术 导管位置 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 上腔静脉 导引钢丝 导管 导管插入 病人化疗
下载PDF
定量抽吸法减少中心静脉导管尾端及无针接头血液残留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钟洁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7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定量抽吸方法减少静脉血液在中心静脉导管尾端及无针接头处的血液残留。方法将12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抽吸方法判断留置针是否在静脉内;观察组通过计算主管腔的容... 目的探讨定量抽吸方法减少静脉血液在中心静脉导管尾端及无针接头处的血液残留。方法将12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抽吸方法判断留置针是否在静脉内;观察组通过计算主管腔的容量进行定量抽吸。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尾端及无针接头处残留血液为3.47%,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尾端及无针接头处残留血液为21.92%。结论定量抽吸方法可使中心静脉导管尾端及无针接头处残留血液明显减少,可有效防范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尾端及无针接头处的血液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抽吸 中心静脉导管 无针接头 血液残留
下载PDF
中心静脉置管位置异常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志刚 雷凡 夏中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3-574,577,共3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异常的原因、诊断和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中心静脉置管位置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病例位置异常发生率为0.678%;多见于已行穿刺且穿刺困难者,包括误入胸导管、腋静脉、颈总动脉,尤其易异位至颈内静脉...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异常的原因、诊断和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中心静脉置管位置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病例位置异常发生率为0.678%;多见于已行穿刺且穿刺困难者,包括误入胸导管、腋静脉、颈总动脉,尤其易异位至颈内静脉上球。结论已行穿刺且穿刺困难者可能出现导管位置异常;位置异常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局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确诊,重在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位置异常
下载PDF
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郑春华 吴贤翠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6年第11期4208-4209,共2页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前端闭合式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19例心电图有正常P波、应用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进行静脉化疗的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外测量的方式(横L法)...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前端闭合式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19例心电图有正常P波、应用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进行静脉化疗的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外测量的方式(横L法),观察组采用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PICC导管尖端的位置。置管后都进行X线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比较两组定位方式PICC导管尖端到位率。[结果]观察组PICC导管到位率为76.67%,理想率为38.33%;对照组PICC导管到位率为76.27%,理想率为45.76%,两组PICC导管尖端到位率及理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心电图技术可应用于前端闭合式PICC导管尖端位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图技术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位置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对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宋峰 王自珍 +1 位作者 张幸 董建英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2年第2期336-338,共3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对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对行PICC置管的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导管尖端位于不同位置时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上腔静脉组PICC留置时间长,与锁骨下静...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对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对行PICC置管的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导管尖端位于不同位置时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上腔静脉组PICC留置时间长,与锁骨下静脉组及颈内静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腔静脉组穿刺部位渗液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锁骨下静脉组(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尖端最适宜的位置为上腔静脉,其留置时间长、穿刺部位渗液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位置 导管维护
下载PDF
低体重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体重间关系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春菊 苏春梅 李健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6期96-97,共2页
目的研究低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体重变化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低体重留置PICC导管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患儿导管穿刺位置及置管时、置管后胸片拍摄时体重、导管尖端位置。分析体重变化与PICC导... 目的研究低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体重变化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低体重留置PICC导管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患儿导管穿刺位置及置管时、置管后胸片拍摄时体重、导管尖端位置。分析体重变化与PICC导管尖端位置关系。结果 114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7.00±6.67)d,平均置管时体重为(1060.00±250.00)g,平均置管时间为(24.00±9.34)d,平均末次胸片拍摄时体重增长率为(45.83±27.00)%。末次胸片拍摄时,导管尖端位置移位以背离心脏方向3个椎体和2.5个椎体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5.44%和18.42%。低体重儿体重与导管尖端位置移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89,P=0.014<0.05),即随着低体重儿体重增加,PICC导管尖端位置离心脏位置越远。结论低体重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变化与体重增长关系密切,通过监测体重增长率有助于预见性的评价与定位导管尖端移位,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体重儿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位置 体重 关系
下载PDF
早期早产儿经近心端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盛晓郁 李琴 +1 位作者 卢惠琴 朱萍 《全科护理》 2018年第31期3916-3918,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因素,期望为早产儿PICC置管静脉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童重症监护室(NICU)留置PICC导管的早产儿的病历,分为近心端静脉组和非近心端静脉组,分析两组人群的...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因素,期望为早产儿PICC置管静脉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童重症监护室(NICU)留置PICC导管的早产儿的病历,分为近心端静脉组和非近心端静脉组,分析两组人群的一般资料和置管资料,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其中34例共发生近心端静脉置管34例次,包括腋静脉17例,股静脉16例,颈外静脉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非近心静脉组和近心静脉组在置管时体重(P=0.015)、置管时有无呼吸支持(P=0.0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管时体重(OR=6.151,95%CI:1.808~20.932,P=0.004)和置管时有呼吸支持(OR=4.993,95%CI:1.389~17.943,P=0.014)是置管时选择近心端静脉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早期早产儿在PICC置管前有必要评估患儿的体重、有无呼吸支持,以期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患儿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近心静脉
下载PDF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晔光 王秀华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5年第6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导管固定方法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留置时间 外周血管 导管留置 最佳位置 并发症 穿刺点
下载PDF
调整患者头部位置对PICC导管置入头端到位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超君 陈姬雅 +1 位作者 郎云琴 陈雪英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第6期45-45,49,共2页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患者应用广泛。但PICC置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导管头端异位。导管头端异位可明显增加PICC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如液体渗漏、肢体肿胀、疼痛等,导致不能完成治疗而拔导管,有时需要重...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患者应用广泛。但PICC置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导管头端异位。导管头端异位可明显增加PICC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如液体渗漏、肢体肿胀、疼痛等,导致不能完成治疗而拔导管,有时需要重新置管。我们对乳腺癌患者床边置入PICC时注重调整头部位置,明显提高了导管头端到位率。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导管置入 头部位置 化疗患者 到位率 经外周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韦少妍 《中华当代医学》 2006年第2期81-81,共1页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作为临时性血管通路在血液净化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临时性血管通路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及时性。因而对于需要紧急或短期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而又没有永久血管通路的患者;希望血透的部分患者因血管条件差又不能行移植血管者...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作为临时性血管通路在血液净化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临时性血管通路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及时性。因而对于需要紧急或短期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而又没有永久血管通路的患者;希望血透的部分患者因血管条件差又不能行移植血管者,也可考虑植入性长久性导管。有三条中心静脉可选用,具体应用根据病情而定,锁骨下静脉置管对患者活动影响小,易护理,但穿刺的难度大,并发症多(特别是锁骨下静脉血栓和狭窄);股静脉置管方便易得,风险小,但对患者活动不便,并发感染机会大,比较而言,颈内静脉留置管有较大的优势,是我科常用的穿刺位置。下面重点介绍这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血液净化治疗 护理 临时性血管通路 锁骨下静脉置管 穿刺位置 静脉置管 静脉留置管 移植血管 静脉血栓
下载PDF
超声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张瑞红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10期150-153,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定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88例。应用数字表随机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观... 目的:研究超声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定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88例。应用数字表随机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观察组给予超声定位导管尖端位置PICC置管,对照组给予传统PICC置管。比较两组置管情况、并发症、穿刺出血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导管尖端到位成功率、最终导管尖端到位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9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68%(P<0.05)。观察组穿刺部位少量出血率为98.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36%(P<0.05)。观察组对PICC置入的总满意度为98.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0%(P<0.05)。结论:超声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一种优秀的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定位 导管位置 乳腺癌根治术 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 穿刺出血量 并发症
下载PDF
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旭洁 陈浩 +1 位作者 王艳 王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6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前端闭合式PICC导管尖端位置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的80例需要进行PICC导管的成年患者为此次研究主体,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体外测量法,观察组使用... 目的观察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前端闭合式PICC导管尖端位置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的80例需要进行PICC导管的成年患者为此次研究主体,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体外测量法,观察组使用腔内心电图技术,两组置管后均使用X线片对导管尖端位置进行确定,比较两组患者定位方式PICC导管尖端到位率。结果观察组PICC导管尖端理想率为55.00%,到位率为85.00%,对照组分别为65.00%,82.50%(P> 0.05)。结论前端闭合式PICC导管尖端位置定位中应用腔内心电图技术,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腔内心电图技术 理想率
下载PDF
融入胸部CT测量对预测肺癌患者耐高压型PICC最佳尖端位置的影响
19
作者 王娟 刘勇世 +6 位作者 菅利华 滕鑫 贠俊茹 赵阿红 韩小荣 刘静 殷玉环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5期426-430,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融入胸部CT测量法在预测肺癌患者耐高压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最佳尖端位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来自2023年8—12月在陕西省某三甲医院胸外科行PICC置管的205例...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融入胸部CT测量法在预测肺癌患者耐高压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最佳尖端位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来自2023年8—12月在陕西省某三甲医院胸外科行PICC置管的205例肺癌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的体表横“L”测量法)102例和观察组(融入胸部CT测量法)103例。主要评价指标为PICC导管最佳尖端位置的准确率,次要评价指标为置管后30 d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组PICC最佳尖端位置的准确率分别为86.41%和30.3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OR=14.560,95%CI:7.202~29.437,P<0.001)。调整性别、年龄和BMI的影响后,2组间最佳尖端位置的准确率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OR=16.383,95%CI:7.824~34.308,P<0.001)。观察组30 d内导管滑脱的风险低于对照组(1.94%vs 11.76%,OR=0.154,95%CI:0.033~0.718,P=0.017),2组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融入胸部CT测量法可提高PICC最佳尖端位置准确率,降低导管滑脱的发生率。本研究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研究结果可推广到肺癌等其他需要常规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领域,在不额外增加辐射和费用的前提下,可提高PICC测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测量 肺癌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最佳尖位置
下载PDF
PICC导管头端位置异常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钱晓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1期258-259,共2页
目的分析导致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头端位置异常的相关因素,以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分析50例行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发生位置异常的原因与对策。结果 50例患者中发生异位4例,异位率8%。其中颈静脉2例,腋静脉... 目的分析导致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头端位置异常的相关因素,以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分析50例行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发生位置异常的原因与对策。结果 50例患者中发生异位4例,异位率8%。其中颈静脉2例,腋静脉回折部位1例,锁骨下静脉1例。结论 PICC导管头端的异位在临床中常有发生。采用正确与科学的方法可避免其发生,并对其复位护理提供良好的帮助,从而极大的减少患者可能遭受的不必要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位置异常 原因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