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探讨(附51例报道)
1
作者 盛景春 戚良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2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在结核性大量胸腔积液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51例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持续胸腔引流,并与50例行常规胸腔穿刺患者比较二者的胸水消失时间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胸水未能在4周内消退少于对照组(P<0.0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在结核性大量胸腔积液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51例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持续胸腔引流,并与50例行常规胸腔穿刺患者比较二者的胸水消失时间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胸水未能在4周内消退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周内胸水消失者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水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对大量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能较快达到使胸水消失的目的 ,避免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和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 结核性 胸腔积液
下载PDF
血透患者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黎梦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575-575,共1页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 术后感染 预防 护理 并发症 静脉穿刺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的过程及并发症分析
3
作者 刘瑞雪 陈浩丽 刘姗姗 《医疗装备》 2015年第18期108-109,共2页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置管过程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其并发症的原因。结果:60例患者均置管成功,一次性置管成功57例;从成功置管...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置管过程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其并发症的原因。结果:60例患者均置管成功,一次性置管成功57例;从成功置管到化疗结束有发生静脉炎1例,导管堵塞2例,1静脉血栓形成别;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0%。结论:良好的穿刺操作技能、严格的无菌操作观念对预防、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 并发症 防治措施
下载PDF
B超引导下静脉内心电图辅助定位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郑雪梅 《医疗装备》 2021年第24期177-178,共2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静脉内心电图辅助定位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接受PICC置管术的8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PICC置管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静脉内心电图辅助定位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接受PICC置管术的8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PICC置管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操作步骤进行PICC置管,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静脉内心电图辅助定位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PICC尖端位置正确率与定位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PICC尖端位置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定位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术时应用B超引导下静脉内心电图辅助定位可保证导管尖端处于正确的位置,并缩短定位所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 静脉内心电图 肿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
下载PDF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患者的社区护理
5
作者 葛兰 《医疗装备》 2019年第5期124-125,共2页
目的总结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患者的社区护理方法及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PICC置管术患者61例,均给予细心的社区护理,总结护理效果。结果 61例患者中,一次置管成功率93.4%;一次置管失败率6.6%,其中血... 目的总结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患者的社区护理方法及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PICC置管术患者61例,均给予细心的社区护理,总结护理效果。结果 61例患者中,一次置管成功率93.4%;一次置管失败率6.6%,其中血管硬化2例,血管细弱2例,均在第二次置管时成功;置管后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导管堵塞2例,静脉炎2例,并发症发生率6.6%;平均PICC留置时间(95.7±27.5)d。患者在置管7 d后,未发生严重脱管,无需拔管后重新置管。结论对PICC置管术患者采用精心的社区护理可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 社区护理 效果
下载PDF
不同透明敷料以及更换频率在心胸外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中对穿刺部位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莲英 刘凤娟 丁密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第24期4492-449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透明敷料以及更换频率在心胸外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PICC)中对穿刺部位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河南省胸科医院164例心胸外科行PIC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B、C、D四... 目的探讨不同透明敷料以及更换频率在心胸外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PICC)中对穿刺部位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河南省胸科医院164例心胸外科行PIC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B、C、D四组, 按透明敷料不同:A组与B组给予无菌透明敷料, C组与D组给予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按更换频率不同:A组与C组常规7 d更换一次, B组与D组按需进行更换。随访至拔管前, 比较不同患者PICC置管时间、穿刺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情况及导管病原菌定植情况等。结果四组患者敷料更换间隔、额外换药及敷料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患者敷料更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D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敷料费用少于A组、B组、C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病原菌定植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病原菌定植阳性率均高于D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穿刺部位感染、CRBSI及病原菌定植阳性率均高于B组+D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分布发现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多, 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心胸外科PICC术中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按需更换的穿刺部位感染率、CRBSI及病原菌定值阳性率较低, 且不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敷料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 穿刺部位 感染
原文传递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术后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雷秀文 杨小梅 《甘肃科技》 2020年第2期165-167,共3页
探究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术(PICC)后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选取2014年2月~2019年4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498例,按照是否形成血栓分为2组,血栓形成的患者10例为血栓形成组,同期无... 探究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术(PICC)后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选取2014年2月~2019年4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498例,按照是否形成血栓分为2组,血栓形成的患者10例为血栓形成组,同期无血栓形成的患者488例为血栓未形成组,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498例PICC患者中,发生血栓10例,发生率为2.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栓形成组与血栓未形成组比较,年龄、置管时间、置管部位、预防性抗凝、活动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置管时间≥14d、活动少是影响PICC术后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使用抗凝药物为保护型因素(P<0.05)。:PICC术后血栓形成率较高,高龄、置管时间长、置管部位选择、有恶性肿瘤、活动少会增加血栓形成率,应采用针对性预防对策加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管术 血栓 相关因素 预防对策
下载PDF
长筒丝袜在外周导管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秀坤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1258-1258,共1页
外周导管中心静脉置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手臂活动及更换衣服时,导管外露部分受牵拉而经常会引起滑脱,影响了导管的留置时间及患者的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 外周导管中心静脉管术 化疗 长筒丝祙
下载PDF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 被引量:10
9
作者 林丽婵 甘淑贞 欧英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9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进行PICC置管术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250例患者中发生静脉血栓5例,...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进行PICC置管术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250例患者中发生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为2%。置管静脉:1例头臂静脉,1例肘正中静脉,1例肱静脉,2例贵要静脉;疾病类型:1例肺癌,1例乳腺癌,2例胃癌,1例卵巢癌。5例患者中1例拔除了PICC管,4例给予降纤、祛聚以及抗凝等治疗好转,不需要拔除PICC管。结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的形成可能与置管、化疗药物血液状态、药理作用、高凝状态以及护理因素有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化疗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 静脉血栓 形成原因 预防对策
下载PDF
不同时机局麻对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引起的疼痛和穿刺次数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白茹 陈永侠 +1 位作者 王莉 张静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826-829,共4页
目的:对不同时机局麻后PICC置管所致疼痛和穿刺次数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8-2019年在蚌埠市某三甲医院进行PICC置管的病人9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穿刺后麻醉)和观察组(穿刺前麻醉),每组各45例。评估2组穿刺对病人疼痛及穿刺次... 目的:对不同时机局麻后PICC置管所致疼痛和穿刺次数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8-2019年在蚌埠市某三甲医院进行PICC置管的病人9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穿刺后麻醉)和观察组(穿刺前麻醉),每组各45例。评估2组穿刺对病人疼痛及穿刺次数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局部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局麻前血管直径大于局麻后(P<0.05),局麻前后血管距皮的距离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时,穿刺前麻醉与穿刺后麻醉对于病人的疼痛无影响,但穿刺前麻醉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穿刺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 超声引导 局麻 疼痛
下载PDF
B超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术不同括皮方法的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海姬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0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MST)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两种不同扩皮方法临床效果的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长期输液且需要多程化疗的患者100例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 目的:探讨B超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MST)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两种不同扩皮方法临床效果的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长期输液且需要多程化疗的患者100例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选用14号套管针扩皮置入微插管鞘的方法,对照组选用手术尖刀扩皮置入微插管鞘的路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操作者的接受度、一次性扩皮成功几率、扩皮后的局部出血状况及24 h后和置管后7 d的术后出血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扩皮成功率、操作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操作用时(15.68±5.78)s少于对照组(19.12±7.22)s,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扩皮后即刻和置管后24 h出血情况比较,观察组出血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当从置管后7 d局部出血这一角度展开分析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4号套管针扩皮的方法所带来的效果良好,它能够显著提升一次扩皮成功的概率,无论会穿刺还是置管后的出血状况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 微插管鞘技术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术在胸腔积液排液中发生气胸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海明 张华茹 +1 位作者 赵兵 刘丘岗 《中国实用医刊》 2011年第1期32-33,36,共3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术进行胸腔积液引流排液与肺癌癌性胸腔积液发生气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同期住院肺癌癌性胸腔积液患者18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88例,两组患者均做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术进行胸腔积液引流,胸腔积...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术进行胸腔积液引流排液与肺癌癌性胸腔积液发生气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同期住院肺癌癌性胸腔积液患者18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88例,两组患者均做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术进行胸腔积液引流,胸腔积液引流前后进行胸部X线检查,观察有无气胸。结果肺癌癌性胸腔积液患者182例,发生气胸17例,占9.34%;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88例,发生气胸2例,占1.06%。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气胸发生情况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种类与气胸的发生有关,其中肺癌癌性胸腔积液组相对于结核性胸膜炎组,OR=0.089,P〈0.05,95%置信区间为(0.011,0.854)。结论肺癌癌性胸腔积液相对于结核性胸膜炎所致的胸腔积液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术进行胸腔积液引流排液过程中发生气胸的危险性更大,其可能原因为肺癌癌性胸腔积液在原有病理改变基础上胸腔积液排出使得肺表面失去支撑保护和(或)胸腔内压降低而导致气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管术 气胸
原文传递
PICC置管术后上肢静脉血栓113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白玲 王勇 +4 位作者 陈翠京 唐英 张彦 毛京宁 范雪 《人民军医》 2015年第9期1087-1089,共3页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已广泛应用,该操作安全、可靠,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但易发生严重静脉血栓,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们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已广泛应用,该操作安全、可靠,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但易发生严重静脉血栓,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们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诊断PICC置管术后上肢静脉血栓113例并进行了疗效观察,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13例,男37例,女7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 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
原文传递
新生儿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晓龙 尚婉 何文钰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第16期2922-292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高危因素,为预防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提供护理参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8月在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产科出生并入住NICU新生儿病例共216例,依据术后是否并发机械性静脉炎,... 目的探讨新生儿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高危因素,为预防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提供护理参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8月在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产科出生并入住NICU新生儿病例共216例,依据术后是否并发机械性静脉炎,分为机械性静脉炎组33例和非机械性静脉炎组183例,研究各种因素对新生儿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接受PICC置管术的216例新生患儿中,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有33例,发生率为15.28%,分别采取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OR=2.287)、置管时间≥3 d(OR=0.593)、体重(OR=0.478)、屈曲位测量(OR=0.495)是影响新生儿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高危因素。结论早产儿、置管时间≥3 d、体重、屈曲位测量是新生儿PICC导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高危因素,临床上应从改善新生儿患者自身条件,提升操作者技能两方面予以对应干预,规避术后机械性静脉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静脉 新生儿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
原文传递
PICC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15
15
作者 侯小燕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6期2285-2286,共2页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PICC),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因其创伤少、并发症少、无生命危险、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且留置时间较长等优点[1],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而PICC导管使用寿命的长短与护理人员对其并发症的认识与正确...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PICC),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因其创伤少、并发症少、无生命危险、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且留置时间较长等优点[1],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而PICC导管使用寿命的长短与护理人员对其并发症的认识与正确处理密切相关。本文将我科近三年开展此项技术(126例置管病人)所出现的相关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蕊霞 《中国实用医刊》 2012年第24期119-120,共2页
目的分析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针对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需长期输液行PICC置管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针... 目的分析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针对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需长期输液行PICC置管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针对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使并发症明显降低。35例PICC置管患者中穿刺部位渗血2例,穿刺部位感染1例,静脉炎2例,导管阻塞1例,导管移位或脱出1例,局部皮肤过敏1例。结论该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中具有安全、方便、留置时间长、患者痛苦小等优点,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开辟了一条安全可靠的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 并发症 护理干预
原文传递
改良置管技术与阿司匹林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立民 刘晨 +3 位作者 吴春涛 庄雅娟 解宝泉 王红阳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791-793,共3页
目的对肺癌化疗患者采用改良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和阿司匹林干预,并与应用PICC传统置管法未予阿司匹林干预的肺癌化疗患者对比,观察其对并发血栓及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178例肺癌患... 目的对肺癌化疗患者采用改良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和阿司匹林干预,并与应用PICC传统置管法未予阿司匹林干预的肺癌化疗患者对比,观察其对并发血栓及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17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应用PICC传统置管法的90例作为对照组,以应用PICC改良置管技术和阿司匹林干预的88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血栓、静脉炎发生状况进行对比。结果置管后,观察组颈内与锁骨上静脉血栓(1.11%vs 17.05%,P1月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静脉炎总发生率(1.11%)较对照组(15.91%)明显降低(P〈0.01)。两组均无其他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肺癌化疗患者采用PICC改良置管技术与阿司匹林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置管后血栓形成,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化疗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 改良管技术 阿司匹林 管并发症
原文传递
肺癌患者PICC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8
作者 惠娜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5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PICC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受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PICC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受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前后为患者实施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低,使患者术后康复得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护理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