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余敏 《齐鲁护理杂志》 2018年第1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单双号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心理状...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单双号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情况(一次发生、再次发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一次发生率、再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可有效减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的形成,并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血栓 纤维鞘
下载PDF
采用超声筛查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观察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蔡书翰 谢钦 +3 位作者 赵玉乾 张雪艳 李志峰 彭志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通过超声筛查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周围血栓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置管部位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发生率,并分析影响血栓形成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12月入住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且经锁骨下静脉置入CVC(SCCVC)... 目的通过超声筛查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周围血栓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置管部位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发生率,并分析影响血栓形成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12月入住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且经锁骨下静脉置入CVC(SCCVC)或经颈内静脉置入CVC(IJCVC)的1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置管部位的不同分为IJCVC组(35例)和SCCVC组(88例),按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85例)和非手术组(38例),按是否使用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25例)和非抗凝组(98例)。在患者住ICU期间每日通过超声观察患者体内CRT的发生率。结果纳入123例患者中11例(8.9%)发现CRT,发生率为22.1例/千日。所有CRT均在导管置入后3d内形成,9例(81.8%)在置管后1d发现,另2例(18.2%)在置管后3d发现。SCCVC组CRT发生率〔5.7%⑸88)比17.1%(6/35),PV0.05〕和千日CRT发生率(例/千日:12.6和59.4)均明显低于IJCVC组。手术组与非手术组CRT发生率〔11.8%(10/85)比2.6%(1/38)〕、抗凝组和非抗凝组CRT发生率[8.0%(1/25)比9.2%(2/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结论IJCVC的CRT发生率为SCCVC的3倍,抗凝剂或外科手术对CRT的发生率会有影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T通常发生在导管置入后早期,置管后前3d频繁进行床旁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颈内静脉导管 锁骨下静脉导管 超声
下载PDF
预防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志东 李宁 《中外医疗》 2019年第7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防止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8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选择98例作为这次研究的对象,将其按照1∶1比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9例,对照...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防止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8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选择98例作为这次研究的对象,将其按照1∶1比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配合给予预防性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08%、2.04%,对照组分别为16.32%、14.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8,9.995,P=0.004,0.001),而试验组出血发生率为4.08%,对照组为8.1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8,P=0.228);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92%,对照组为81.63%,试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46,P=0.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效果满意,建议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 并发症
下载PDF
肝素钠封管浓度对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唐福仙 庞欣杰 房小丽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9期131-133,共3页
目的:研究肝素钠封管浓度对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5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封管液用肝素钠和0.9%氯... 目的:研究肝素钠封管浓度对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5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封管液用肝素钠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A组50例,肝素浓度为50 U·mL^-1,B组52例,肝素浓度为100 U·mL^-1,C组53例,肝素浓度为200 U·mL^-1,比较三组浓度对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A组患者出现中心静脉导管血栓9例,B组患者出现中心静脉导管血栓5例,C组患者出现中心静脉导管血栓3例,C组明显低于A、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导管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显著多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素钠封管浓度过高或者过低都可能导致中心静脉导管血栓的出现,注意选择最适宜的浓度来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钠 中心静脉导管血栓 封管浓度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影响
5
作者 蔡樟林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12期0161-0162,共2页
讨论肾病患者血液透析采用护理干预影响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情况。方法:选择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透室65例患者(2020年1月-2021年1月),随机分成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和研究组(32例,循证护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中... 讨论肾病患者血液透析采用护理干预影响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情况。方法:选择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透室65例患者(2020年1月-2021年1月),随机分成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和研究组(32例,循证护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中心静脉血栓和纤维鞘形成一次和再次发生率,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时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血栓 纤维鞘 护理干预
下载PDF
改良Khorana评分结合护理干预对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帝娣 龙玲 +2 位作者 周小珍 陈秀雄 吴海珠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8期2289-229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Khorana评分结合护理干预对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20例应用PICC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Khorana评分结合护理干预对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20例应用PICC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Khorana评分进行预测评估,评分<3分为低危组,评分≥3分为高危组,每组各60例。低危组和高危组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改良Khorana评分结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各30例,比较低危组与高危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护理后的导管相关静脉血栓、血栓相关症状、非计划拔管率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低危患者中观察1组和对照1组的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6、0.043、0.191,P>0.05)。干预后,低危患者中观察1组WHOQOL-BREF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40、38.502、11.972、16.696,P<0.05)。高危患者中观察2组的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7、14.687、11.153,P<0.05)。干预后,高危患者中观察2组WHOQOL-BREF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51、14.745、8.413、12.384,P<0.05)。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应用PICC置管化疗期间,可用改良Khorana评分预测导管相关静脉血栓风险,高危患者可尽早进行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血栓相关症状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Khorana评分 护理干预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下载PDF
上肢加压治疗在预防无运动能力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7
作者 徐岁云 王文旭 +3 位作者 韩艳 高炀 郭磊 闫先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3期135-138,181,共5页
目的观察上肢加压治疗在预防无运动能力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上肢PICC置管术并进行导管维护的无运动能力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观察上肢加压治疗在预防无运动能力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上肢PICC置管术并进行导管维护的无运动能力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加压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被动活动干预,加压组使用空气压力波加压干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两组干预前和干预30 min后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血流速度;于置管前、置管2周后,检测两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记录两组PICC相关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30 min后,两组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干预前,且加压组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2周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高于本组置管前,且高于加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压组置管前、置管2周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周的观察期内,加压组PICC相关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通过增加置管侧静脉血流速度,能有效预防无运动能力患者上肢PICC相关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压力波干预 被动活动 血流速度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
下载PDF
血液净化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8
作者 张丹 关汭昕 +4 位作者 孙海瑞 胡莉莉 吴函书 张葆荣 赵晓霜 《循证护理》 2023年第18期3324-3330,共7页
目的:构建血液净化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RT)风险预测模型,并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吉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行血... 目的:构建血液净化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RT)风险预测模型,并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吉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行血液净化治疗的28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建模集,根据是否发生CRT分为CRT组和非CRT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检验模型的预测效能;同时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行血液净化治疗的70例患儿临床资料作为验证集进行模型外部验证。结果:年龄(OR=1.063)、管路凝血(OR=3.420)、导管功能障碍(OR=2.097)、导管留置时间(OR=1.131)、抗凝不达标(OR=1.838)是血液净化患儿CRT的独立危险因素;小儿危重症评分(OR=0.431)是血液净化患儿CRT的保护因素。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χ^(2)=11.354,P=0.182,建模集AUC为0.765,95%CI(0.709,0.820),约登指数为0.477,最佳截断点为0.369,敏感度82.30%,特异度65.40%;验证集AUC为0.745,95%CI(0.627,0.863),最佳截断点0.578,灵敏度为64.50%,特异度为76.90%。结论:该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结合临床实际可为临床评估血液净化患儿CRT的发生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 血液净化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护理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赵亚莉 李玉华 +4 位作者 李纳新 王晓兰 吕源 陶新茹 张莉莉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related venous thrombosis, PICC-VT)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related venous thrombosis, PICC-VT)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原发性肝癌患者261例,根据是否发生PICC-VT分为血栓组(24例)和对照组(23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ICC-VT形成的影响因素,以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PICC-VT的预测价值。结果 2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男179例,女82例,年龄21~93岁,平均(60.8±11.4)岁。24例肝癌患者发生PICC-VT,发生率为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中心静脉穿刺次数越多(OR=1.886,95%CI:1.108~3.211,P=0.019)、有冠心病史(OR=4.170,95%CI:1.264~13.760,P=0.018)的肝癌患者,PICC-VT形成的风险越高。既往中心静脉穿刺次数和冠心病史构建的联合指标对PICC-VT预测的AUC为0.753(95%CI:0.696~0.804,P <0.0001),诊断灵敏度为0.7083,特异性为0.7511,阴性预测值为0.9622,约登指数为0.4594。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PICC-VT发生率较高,既往中心静脉穿刺次数及冠心病史是原发性肝癌患者PICC-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对高危人群,需引起重视,以降低PICC-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预测指标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药物预防的探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叶艳平 段军 +3 位作者 方桦 曹承启 扬齐 陈谨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8-551,共4页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VC-relatedDVT)的发生率;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对预防CVC-related 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12例因治疗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VC-relatedDVT)的发生率;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对预防CVC-related 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12例因治疗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组(0.6 mL/d)及对照组各56例,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后1周、2周、4周、6周先后4次对入组患者导管所在深静脉及其临近深静脉进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是否有CVC-related DVT,同时观察出血不良反应。结果导管置入6周后,对照组及治疗组CVC-related DVT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没有大出血发生。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2.5%(7/56),低分子肝素(0.6mL/d)皮下注射预防性抗凝治疗能显著降低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预防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分析
11
作者 陈洁 王利灵 +1 位作者 蒋培琴 丰青 《现代科学仪器》 2022年第6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近3年接受置管化疗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分析CRT发生原因。结果:CRT发生率为6.80%;CRT组的BMI偏高比例、合并静脉血栓史比例、PICC置入...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近3年接受置管化疗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分析CRT发生原因。结果:CRT发生率为6.80%;CRT组的BMI偏高比例、合并静脉血栓史比例、PICC置入比例、左侧置管比例和置管前D-二聚体升高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5kg/m2、PICC和D-二聚体>0.5mg/L是患者发生CR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CRT发生率较高,超重、PICC和置管前D-二聚体升高均是CR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发生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儿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发生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文超 王颖雯 +5 位作者 康琼芳 顾莺 季福婷 王瑞 张玉侠 张崇凡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9-42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儿科中心静脉导管(CVAD)相关血栓发生的保护和危险因素。方法系统检索英文数据库(Ovi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1月16日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系统评价儿科中心静脉导管(CVAD)相关血栓发生的保护和危险因素。方法系统检索英文数据库(Ovi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1月16日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文献,纳入置入CVAD的住院新生儿至青少年人群,排除使用CVAD行肾脏替代治疗的儿科人群,对证据体行GRADE证据评价。结果纳入13篇队列研究和1篇巢式病例对照研究,2000年以后文献13篇,北美和欧洲10篇;CVAD相关性血栓的诊断均来自静脉造影或静脉超声检查(发生率3.3%~30.3%),3848根CVAD导管纳入分析,其中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538根、非隧道式导管509根、隧道式导管241根、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583根;颈内静脉置管360根,锁骨下静脉置管354根,股静脉置管162根;219根导管出现导管功能障碍。①CVAD因素中,非隧道式导管OR=0.37(95%CI:0.21~0.63),股静脉置管OR=1.99(95%CI:1.15~3.44),导管功能障碍OR=2.44(95%CI:1.59~3.76),导管留置时间每增加1d OR=1.01(95%CI:1.00~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疾病状态因素中,急性白血病OR=2.96(95%CI:2.0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治疗过程:使用门冬酰胺酶OR=3.86(95%CI:1.82~8.20),输入肠外营养OR=1.85(95%CI:1.25~2.75)。GRADE证据评价均为极低质量证据。结论CVAD相关血栓的发生中,非隧道式导管是保护因素,急性白血病、脓毒症、股静脉置管部位、导管功能障碍、治疗使用肠外营养、导管留置时间长是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危险因素 儿科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预防宫颈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苏建林 李屹壁 +1 位作者 陆永红 阳子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7-559,共3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宫颈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宫颈癌手术患者64例,行颈内静脉穿刺,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2d,治疗组用0.5mg/d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连续治疗10d,对照组...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宫颈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宫颈癌手术患者64例,行颈内静脉穿刺,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2d,治疗组用0.5mg/d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连续治疗10d,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治疗前1h(T0)、治疗后2d(T1)、10d(T2)、16d(T3)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栓溶二聚体浓度(D-dimmer);同时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处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VC相关DVT,观察是否有血栓形成和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lt、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时,对照组患者Fib和D-dimmer浓度明显高于治疗组和T0时(P<0.05);CVC相关DVT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0.5mg/d皮下注射10d预防宫颈癌患者CVC-related DVT有一定效果,且剂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宫颈癌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上肢加压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雪娇 王健 皮红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新策略——上肢加压,最适宜的压力值。方法 2017年10-11月,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综合治疗室治疗的PICC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新策略——上肢加压,最适宜的压力值。方法 2017年10-11月,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综合治疗室治疗的PICC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在平静状态及PICC置管侧上肢加压至20、40、60mmHg(1mmHg=0.133kPa)时监测患者腋静脉血流峰速度,并记录在各压力状态下患者的舒适度。结果患者平静状态下,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8.83cm/s;压力为20mmHg时,其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14.79cm/s;压力为40mmHg时,其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18.77cm/s;压力为60mmHg时,其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20.24cm/s。除40mmHg与60mmHg压力状态下,患者腋静脉血流峰速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压力状态下患者腋静脉血流峰速度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压力下,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肢加压可大幅度增加患者腋静脉血流速度,并不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是患者可耐受的、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物理方法。40mmHg为该方法实施最适宜的压力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上肢加压 血流峰速度
下载PDF
肿瘤患者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干预措施及预测模型建立的研究概况
15
作者 王雪星 陈春梅 +1 位作者 楚杰 王羽丰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3期256-260,共5页
我国肿瘤及其并发症的诊治水平虽然已取得了很大的提高,但肿瘤患者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致残率及致死率仍然很高。因此,本研究梳理了近年来有关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中外文文献,总结了肿瘤患者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 我国肿瘤及其并发症的诊治水平虽然已取得了很大的提高,但肿瘤患者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致残率及致死率仍然很高。因此,本研究梳理了近年来有关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中外文文献,总结了肿瘤患者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诊断、预防、治疗,以及目前常用的血栓形成临床预测模型、相关量表以及相关研究进展,目的是增进医务人员对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认识,为医护人员、患者和医疗政策制定者提供临床参考依据,从而减少肿瘤患者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 预测模型 研究概况
下载PDF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估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钱玲 唐玮 +3 位作者 李冬雪 李源 杨晶慧 甘秀妮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59-964,共6页
目的:回顾性验证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测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相关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到2017年150名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一般资... 目的:回顾性验证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测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相关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到2017年150名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置管资料。将确诊已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肿瘤类型相同采用1∶4配对方法,选取同期留置但未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2组患者分别评分并记录。比较Caprini评分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患者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以及危险分级和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Caprini风险评分(7.720±1.768)高于对照组(6.220±1.097);病例组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组评分≥7分以上的患者比例高达7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以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中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严重肺部疾病(OR=5.539,95%CI=1.799~17.053,P=0.003)、其他高危因素(OR=6.987,95%CI=2.105~23.196,P=0.001)、血栓史(OR=24.735,95%CI=3.624~168.822,P=0.001)3个因素是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且随着评分的增加,患者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风险随之增加。结论: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娟 米元 谢玲玲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2期320-321,324,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以80例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为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影响导管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分期、置入静脉、导管...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以80例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为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影响导管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分期、置入静脉、导管尖端位置、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既往血栓病史与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存在联系(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573)、肿瘤分期(OR=3.682)、置入静脉(OR=3.864)、导管尖端位置(OR=3.979)、aPTT(OR=2.844)、既往血栓病史(OR=2.581)为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PICC导管血栓的发生与年龄、肿瘤分期、aPTT、置入静脉、既往血栓病史、导管尖端位置等有关,临床需密切观察此类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干预,防止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因素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利 王佳美 +1 位作者 陈莺 戴丽芬 《全科护理》 2017年第28期3505-3507,共3页
[目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预防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相关并发症的护理。[方法]针对5例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病人的护理问题,计算机检索防止此类病人发生相关并发症的最佳实践证据,应用于该组病人并评价效果。[结果]5... [目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预防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相关并发症的护理。[方法]针对5例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病人的护理问题,计算机检索防止此类病人发生相关并发症的最佳实践证据,应用于该组病人并评价效果。[结果]5例病人检测的准确率为100%,肺栓塞的发生率为0,治疗计划的完成率为80%。[结论]采用循证方法提出的护理方案能有效防止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化疗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并发症 循证护理
下载PDF
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诱导化疗期PICC相关血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彩虹 刘艾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671-675,共5页
目的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诱导化疗期中心静脉导管(areas under the curve,PICC)相关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急性白血病患儿184例,根据诱导化疗期(置管后15 d)导管部位超声检查是否发现血栓分为血栓组(38例)与... 目的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诱导化疗期中心静脉导管(areas under the curve,PICC)相关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急性白血病患儿184例,根据诱导化疗期(置管后15 d)导管部位超声检查是否发现血栓分为血栓组(38例)与无血栓组(146例)。收集2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诱导化疗期PICC相关血栓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areas under the curve,ROC)曲线评价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对急性白血病患儿诱导化疗期PICC相关血栓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疾病危险度、置管静脉、置管时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D二聚体(D dimer,D-D)、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置管后15 d WBC、PLT、PT、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置管位置、合并导管相关感染、使用止血药物、置管后15 d 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右侧置管、合并导管相关感染、使用止血药物、置管后15 d D-D水平过高是急性白血病患儿诱导化疗期PICC相关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对急性白血病患儿诱导化疗期PICC相关血栓的预测AUC为0.917,95%CI:0.866~0.954,敏感度为84.21%,特异度为84.44%。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儿诱导化疗期PICC相关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构建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预测价值可靠,有利于降低PICC相关血栓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双表型 急性 诱导化疗期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
下载PDF
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文瑾 徐亦虹 +7 位作者 柳小琳 颜梦雅 王伊娜 王美娟 高杨 杨丹 潘红英 沈旭慧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834-2842,共9页
目的系统检索和评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构建更高质量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 目的系统检索和评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构建更高质量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的相关研究,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16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并应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分析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共纳入15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研究,共涉及16个模型。16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41~0.850。12项研究的适用性较好,其余3项研究的适用性较差。15项研究的偏倚风险均较高,偏倚主要来自未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欠妥当、预测因子未完全从结局指标中被排除、样本量不足、连续性变量处理方式不合理、对缺失数据关注不足、变量筛选过程不合理、缺乏模型性能评估以及模型过度拟合等。结论现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尚不完善,需要在后期的构建中关注对不同风险评估方法有效性的研究,以得到更好的高准确度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制订相关预防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循征护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