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牵张导丝技术应用于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性疾病的可行性及价值
1
作者 朱洪江 屈长征 +2 位作者 赵鹏鹏 符延波 颜峰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6期462-465,479,共5页
目的评估牵张导丝技术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6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血管介入外科就诊的17例中心静脉闭塞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中采用锐性开通技术、“穿针... 目的评估牵张导丝技术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6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血管介入外科就诊的17例中心静脉闭塞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中采用锐性开通技术、“穿针引线”技术建立牵张导丝通路后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或PTA联合支架植入治疗。统计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后初级通畅率。结果17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导丝开通闭塞血管时穿出血管而手术失败,其余16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94.12%。所有患者手术中无出血、纵膈血肿、心脏压塞及中心静脉破裂等相关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手术成功的16例患者手术后均正常行血液透析,上肢、面部肿胀均明显消退。随访时间6~25月,中位随访时间13.5(8.0,15.0)月。手术后6月及1年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3.75%、75.00%。随访期间均无支架移位。结论牵张导丝技术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闭塞 牵张导丝技术 透析
下载PDF
穿刺纤维鞘开通中心静脉闭塞患者1例
2
作者 赵彬 侯方 +2 位作者 王玉柱 郑欣 詹申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3年第1期79-82,共4页
中心静脉闭塞(central venous occlusion,CVO)是血液透析患者常面临的巨大挑战。有研究报道对于有颈部置管史的患者,CVO的发病率可达25%~42%,是目前血管通路较为棘手的并发症之一。肾脏疾病预后质量倡议(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 中心静脉闭塞(central venous occlusion,CVO)是血液透析患者常面临的巨大挑战。有研究报道对于有颈部置管史的患者,CVO的发病率可达25%~42%,是目前血管通路较为棘手的并发症之一。肾脏疾病预后质量倡议(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KDOQI)指南推荐的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治疗CVO的主要手段[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中心静脉闭塞 纤维鞘
下载PDF
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血管腔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幼方 黄天雯 +4 位作者 黄勇慧 李小银 吕玉娥 唐碧英 陈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40例采用介入腔内治疗的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的血液透析患者通过评估-干预-效果评价的护理程序思维实施整体护理。其中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护理访视,术中做好护理...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40例采用介入腔内治疗的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的血液透析患者通过评估-干预-效果评价的护理程序思维实施整体护理。其中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护理访视,术中做好护理配合和并发症观察和预防,术后做好患肢护理、病情观察、抗凝治疗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术前患者情绪稳定,患者及家属接受及配合手术诊断治疗,通过术中、术后护理,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心包积液等危重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半年随访率为100%,症状复发患者得到及时发现和干预,保证了治疗整体疗效的提高。结论规范、全面、系统的整体护理是保证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介入治疗的重要组成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 血液透析 围手术期护理 血管腔内治疗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7
4
作者 张辉 张小勤 牟玮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6期431-434,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TS)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2例发生内瘘侧中心静脉闭塞的患者,均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行介入治疗,观察并统计...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TS)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2例发生内瘘侧中心静脉闭塞的患者,均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行介入治疗,观察并统计手术情况、血管再通率及血管狭窄程度改善情况。结果 42例患者中成功行PTA治疗38例,再通率90.5%(38/42),其中30例因PTA术后造影提示狭窄程度仍大于30%,行狭窄段血管内支架置入,共放置血管内支架32枚。术后患者肿胀快速消退,内瘘可以正常使用。结论 PTA及PTS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侧中心静脉闭塞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起效快、保留内瘘功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通路 中心静脉闭塞 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中心静脉闭塞患者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可 刘红燕 +3 位作者 夏军 夏中元 胡红耀 区家乐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9年第2期152-154,共3页
患者,女,49岁,2017年3月14因'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3个月,呼吸困难半月'入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患者3个月前因血液透析长期置管流量差改为腹膜透析,起初行1.5%腹透液2 000 m L,每日4次,留腹4 h,每次超滤约800 m L。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闭塞 血管通路
下载PDF
Zilver Vena支架置入治疗中心静脉闭塞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永久 李力宏 +1 位作者 满新贺 丁旭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8期960-962,共3页
目的探讨Zilver Vena支架置入用于治疗中心静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收治的中心静脉闭塞的8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别给予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 目的探讨Zilver Vena支架置入用于治疗中心静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收治的中心静脉闭塞的8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别给予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或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stenting,PTAS)治疗,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TA组(仅行病变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59例和PTAS组(病变血管治疗后短期内再闭塞或血管扩张后明显弹性回缩、残余狭窄大于40%并影响血流,进行球囊扩张后置入静脉支架治疗)27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6、12、18个月的血管通畅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治疗成功,PTAS组患者在6、12、18个月的血管通畅率均高于PT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Zilver Vena静脉支架定位准确、支撑力强,可显著提高术后血管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闭塞 介入治疗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 Zilver Vena支架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的介入治疗分析
7
作者 刘崇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37-0040,共4页
讨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介入法治疗中心静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于2023年1月-2024年1月实施,共纳入68例我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伴有中心静脉闭塞,均采取介入疗法,讨论分析临床治疗疗效、血清钙磷、铁蛋白、甲状旁腺、... 讨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介入法治疗中心静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于2023年1月-2024年1月实施,共纳入68例我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伴有中心静脉闭塞,均采取介入疗法,讨论分析临床治疗疗效、血清钙磷、铁蛋白、甲状旁腺、血糖、血红蛋白、血小板、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等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介入治疗后,64例患者治疗成功,总疗效为94.12%;治疗之后,患者的血钙、血磷、血红蛋白、甲状旁腺激素、空腹血糖,铁蛋白、血小板、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等指标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研究意义。68例患者介入治疗后,有1例患者发生静脉穿孔、2例患者发生感染、1例患者发生血管再狭窄,总并发症发生率是5.88%。结论 临床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时,运用介入疗法对患者的中心静脉闭塞进行治疗,可以取得理想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心静脉闭塞疾病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 维持性血液透析 疗效 中心静脉闭塞
下载PDF
序贯锐性开通治疗中心静脉长段闭塞1例
8
作者 胡朋 韦景鹏 +2 位作者 何海源 黄任贵 罗耀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56-1158,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2017年诊断“慢性肾脏病”,2018年右颈内静脉留置透析导管。2019年建立右上肢AVF,2021年4月透析后出现右上肢肿胀。2021年6月外院诊断“右侧头臂静脉闭塞”并行介入治疗,术中未能开通闭塞血管。2022年3月因右上肢... 1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2017年诊断“慢性肾脏病”,2018年右颈内静脉留置透析导管。2019年建立右上肢AVF,2021年4月透析后出现右上肢肿胀。2021年6月外院诊断“右侧头臂静脉闭塞”并行介入治疗,术中未能开通闭塞血管。2022年3月因右上肢肿胀加重来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性开通技术 中心静脉闭塞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锐性开通技术在血液透析相关中心静脉闭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新宇 于洋 +3 位作者 熊楠楠 李洪 崔天蕾 付平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1-223,共3页
本研究拟回顾性评估锐性开通技术在治疗中心静脉闭塞性疾病(central venous obstructive disease,CVOD)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CVOD且在中心静脉血管成形中使用锐性开通技术的维持性... 本研究拟回顾性评估锐性开通技术在治疗中心静脉闭塞性疾病(central venous obstructive disease,CVOD)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CVOD且在中心静脉血管成形中使用锐性开通技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治疗指征:中心静脉闭塞导致的动静脉内瘘障碍。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影像学特点、治疗指征、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等有效性与安全性指标,进行分析并随访。结果发现,共有19例CVOD患者使用锐性开通术,手术成功率为94.7%(18/19),1例患者因右锁骨下静脉伴右无名静脉闭塞而未能开通,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气胸、血胸、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本研究初步总结了锐性开通在MHD合并CVOD患者中的诊治经验,认为该技术具有一定的手术风险与技术难度,需在具有丰富介入操作经验的情况下谨慎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放射学 介入性 中心静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通路 锐性再通技术
原文传递
难治性血液透析相关锁骨下静脉闭塞的介入治疗
10
作者 陈勤 孙继波 +1 位作者 沈茜 崔天蕾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目的本研究拟评估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人群中难治性锁骨下静脉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使用标准导丝导管技术无法再通的锁骨下静脉闭塞的24例血液透析患者资料,并根据不同的再通方式... 目的本研究拟评估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人群中难治性锁骨下静脉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使用标准导丝导管技术无法再通的锁骨下静脉闭塞的24例血液透析患者资料,并根据不同的再通方式分为2组,第1组12例患者通过钝性撞击再通静脉闭塞,第2组12例患者使用尖针锐性再通术。2组患者静脉闭塞实现再通后,均辅以球囊血管成形术及必要时支架置入术。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随访通路长期通畅情况。结果1组手术成功率100%(12/12),第2组的手术成功率91.67%(11/12),2组的锁骨下静脉闭塞病变再通手术成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400),但第1组手术时间更短(t=3.333,P=0.003)、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27)。2组病灶临床特征分析显示,2组患者病灶平均闭塞长度更长[(34.0±6.82)mm比(25.0±6.99)mm,t=3.191,P=0.004],钙化比例更高(58.33%比16.67%,P=0.019)。在手术后通路通畅方面,手术后6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3.3%(第1组)和75.0%(第2组),12个月为58.3%(第1组)和50%(第2组)。Log rank检验显示2组的通畅率没有显著差异(χ^(2)=0.682,P=0.409)。结论钝性撞击法可以安全有效的处理难治性血液透析相关锁骨下静脉闭塞性病变,而尖针锐性再通术可作为补充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性再通 锐性再通 难治性中心静脉闭塞 血液透析
下载PDF
覆膜支架治疗血液透析合并中心静脉闭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楠 温春勇 +1 位作者 杨建勇 黄勇慧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87-892,共6页
摘要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不同分支中心静脉完全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25例血液透析合并中心静脉完全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摘要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不同分支中心静脉完全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25例血液透析合并中心静脉完全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覆膜支架植入术(PTS)治疗。根据术中血管造影测量病变血管周围正常血管直径,植入不同直径大小的覆膜支架。手术成功且随访资料完整。按照支架植入血管部位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锁骨下静脉组、头臂静脉组和上腔静脉组3组。分析并比较3组患者支架直径大小、初始通畅时间以及辅助初始通畅时间。结果锁骨下静脉组、头臂静脉组和上腔静脉组植入支架直径分别为(10.29±0.42)mm、(12.29±0.32)mm和13.00 mm。锁骨下静脉组与上腔静脉组、头臂静脉组支架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截至随访终点,锁骨下静脉组、头臂静脉组和上腔静脉组支架初始通畅时间分别为(10.57±2.00)个月、(19.40±3.28)个月和(32.75±3.28)个月,上腔静脉组支架初始通畅时间较其他两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锁骨下静脉组与头臂静脉组间支架初始通畅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锁骨下静脉组、头臂静脉组和上腔静脉组支架辅助初始通畅时间为(15.57±3.20)个月、(25.14±2.39)个月和(39.00±3.03)个月,3组间辅助初始通畅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部位血管植入不同直径的覆膜支架术后血管通畅时间存在差异,管腔支架直径越大,支架通畅时间越长。注意保护管径较小的血管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血管成形术 中心静脉完全闭塞 覆膜支架
原文传递
贯穿导丝技术在尿毒症中心静脉闭塞患者中的应用
12
作者 徐涛 李楠 +1 位作者 杨建勇 黄勇慧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9-713,共5页
目的 探讨贯穿导丝技术在尿毒症中心静脉闭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41例中心静脉完全闭塞的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腔内介入治疗,术中使用贯穿导丝技术。分析患者手术路径、临床症状... 目的 探讨贯穿导丝技术在尿毒症中心静脉闭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41例中心静脉完全闭塞的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腔内介入治疗,术中使用贯穿导丝技术。分析患者手术路径、临床症状改变以及手术成功率。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1例中心静脉闭塞的尿毒症患者,所有患者开通闭塞部位后均成功使用贯穿导丝技术。其中7例患者采用右颈内静脉-股静脉路径,20例患者行右侧肢体内瘘-股静脉路径,14例患者采用左侧肢体内瘘-股静脉路径,术中所有患者均行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然而,2例患者术后出现延迟性心包填塞,给予引流后症状好转。结论双入路贯穿导丝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的腔内治疗方法,其能为手术的成功提供重要路径支持,保证了介入手术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闭塞 腔内治疗 贯穿导丝技术
原文传递
血液透析致中心静脉狭窄/闭塞患者应用PTA及PTS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冯洪涛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4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intravascular stent implantation,PTS)治疗血液透析致中心静脉狭窄/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血液透析致中心静脉狭窄...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intravascular stent implantation,PTS)治疗血液透析致中心静脉狭窄/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血液透析致中心静脉狭窄/闭塞患者110例,分析患者一般情况、PTA联合PTS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肢体血液透析流量、治疗前后血管通畅情况、PTA联合PTS治疗及患者术后体征。结果110例患者术前患侧肢体均无法顺利进行血液透析,进行介入治疗110例,其中单纯进行PTA患者47例,PTA联合PTS患者63例。治疗1、3个月后无复发患者,6个月时8例进行PTA联合PTS患者复发;治疗前,患者患侧肢体血液透析流量为(133.4±44.1)mL·min^(-1),治疗后1个月患侧肢体血液透析流量为(245.1±80.9)mL·min^(-1),治疗后3个月患者患侧肢体血液透析流量为(235.1±76.5)mL·min^(-1),治疗后6个月患者患侧肢体血液透析流量为(213.4±70.4)mL·min^(-1),治疗后患者患侧肢体血液透析流量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血管通畅率为0.0%,治疗后1、3个月患者血管通畅率均为100.0%,治疗后6个月患者血管通畅率为92.7%,治疗后患者血管通畅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3例患者接受PTA联合PTS治疗后,体征均消失,3个月后5例(7.9%)体征重新出现,6个月后增加至11例(17.5%)。结论在血液透析致中心静脉狭窄/闭塞的治疗中,PTA联合PTS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狭窄/闭塞 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流量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病变诊疗体会
14
作者 赵华 袁泽兵 +2 位作者 李小波 殷超 付德佳 《中国农村卫生》 2018年第16期95-95,共1页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狭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中心静脉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41例,根据症状、体征选择行非手术治疗或经皮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对病变进行治疗,PTA失败时行血管支架植入术(P...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狭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中心静脉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41例,根据症状、体征选择行非手术治疗或经皮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对病变进行治疗,PTA失败时行血管支架植入术(PTS)。对诊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1例采取非手术治疗6例,成功行PTA治疗21例,PTS治疗10例,腔内治疗失败4例,腔内手术成功率88%。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发生率高,腔内治疗安全、有效,治疗应严格把握适应症,加强随访维护通畅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透患者 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 腔内治疗
下载PDF
CT静脉血管成像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闭塞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楠 陈斌 +5 位作者 林润 戴海涛 唐可禺 温春勇 杨建勇 黄勇慧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 MDCTV)及三维重建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oshibal28层螺旋CT对60例上肢肿胀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 MDCTV)及三维重建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oshibal28层螺旋CT对60例上肢肿胀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检查,采用对侧肢体外周静脉注射非离子型碘造影剂,注射速度4ml/s,造影剂总量80—100ml,采用智能触发技术进行扫描,设定触发扫描阈值,监测点置于上腔静脉腔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采像,应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像、曲面重建技术及三维重建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对6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肢体肿胀患者行MDCTV检查,共发现75处狭窄,其中头臂静脉狭窄47处,上腔静脉狭窄15处,锁骨下静脉狭窄13处;其中轻度狭窄1处,中度狭窄19处,重度狭窄24处,完全闭塞31处。所有病变部位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所得影像清晰。DSA示轻度狭窄为5处,中度狭窄为14处,重度狭窄为7处,完全闭塞为49处。CT血管成像与DSA虽然在狭窄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别,但其相关系数为0.401。60例患者中53例患者行球囊扩张术,40例患者行支架植入术,术后上肢或颜面部肿胀明显减轻,血管通路恢复正常,能满足正常血液透析的需要。结论MDCTV是一种评估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血管状况的重要手段,具有无创性、高分辨率、三维重建等重要优点,能准确评估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状况,对后期介人手术干预提供重要的临床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肾透析 血管造影术 中心静脉狭窄闭塞性病变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裸支架与覆膜支架植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完全闭塞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楠 曾妮 +6 位作者 陈斌 戴海涛 唐可禺 林润 温春勇 杨建勇 黄勇慧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8-203,共6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裸支架与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完全闭塞的早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66例中心静脉完全闭塞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 目的观察和比较裸支架与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完全闭塞的早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66例中心静脉完全闭塞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支架植入治疗,支架植入成功且随访资料完整。按植入支架类型不同分为裸支架组(n=46)和覆膜支架组(n=20)。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术后疗效及术后第1、3、6、9、12个月的初次通畅率。结果66例患者术后第2天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裸支架组患者术后第1、3、6、9、12个月的初次通畅率分别为97.83%、95.65%、69.56%、41.3%、34.78%;覆膜支架组术后第1、3、6、9、12个月的初次通畅率分别为100%、100%、95%、65%、60%。两组术后第9、12个月初次通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裸支架组中位通畅时间为(8.52±0.49)个月,覆膜支架组中位通畅时间为(10.30±5.32)个月,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支架植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完全闭塞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覆膜支架植入有更好的中期通畅率及中位通畅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成形术 气囊 支架 治疗 中心静脉完全闭塞 CT静脉成像
原文传递
疑难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 被引量:8
17
作者 施娅雪 张纪蔚 +1 位作者 张皓 张柏根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5年第2期72-76,共5页
目的总结疑难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经验,为提高患者生存率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例疑难病例的病史及血液透析通路的设计。结果收集2008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例病例,男3... 目的总结疑难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经验,为提高患者生存率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例疑难病例的病史及血液透析通路的设计。结果收集2008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例病例,男3例,女4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6.6±13.4)岁,其共同特点是由于插管及其他原因,造成中心静脉资源的耗竭,缺乏常规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手段及后续手段匮乏,远期通畅率不高,同时部分患者还存在急诊透析通路的建立困难。最终这7例患者根据各自病情分别施行了左股静脉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置管1例,右头臂静脉支架植入术1例,股动脉-股总静脉人工血管袢式动静脉内瘘术2例,股动脉-髂总静脉人工血管袢式动静脉内瘘术1例,股浅动脉-股浅动脉人工血管通路1例,肱动脉-肱动脉人工血管通路1例,以维持透析。7例患者随访时间11~56个月,维持规律性血液透析,有5例因其他原因死亡,1例随访2年后失访,1例维持透析。结论中心静脉耗竭是造成血液透析通路建立困难的主要原因,尽量减少和避免中心静脉插管,有助于保护静脉资源。下肢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通路的一种选择,而当所有静脉资源耗竭时,可采用动脉-动脉的血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中心静脉闭塞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