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体系中鲁米诺电化学发光行为 被引量:15
1
作者 屠一锋 黄炳强 +1 位作者 郭文英 陈瑾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29-731,共3页
研究了中性体系中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行为。通过对Pt电极的预处理 ,以Br-为增强剂 ,在硼酸中性缓冲溶液中 ,0 .75V(vs .Ag)的正矩形脉冲激励下 ,得到鲁米诺良好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其强度在 2 .0× 10 -8~ 3.6× 10 -5mol/L之... 研究了中性体系中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行为。通过对Pt电极的预处理 ,以Br-为增强剂 ,在硼酸中性缓冲溶液中 ,0 .75V(vs .Ag)的正矩形脉冲激励下 ,得到鲁米诺良好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其强度在 2 .0× 10 -8~ 3.6× 10 -5mol/L之间与浓度存在定量关系 ;检出限可达 8.0× 10 -9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米诺 电化学发光 中性体系 电化学发光试剂
下载PDF
中性体系中钴对镍电极析氧催化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高红 朱承飞 +1 位作者 解瑞 王晓钧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17,共3页
为了研究钴镍电极在中性体系中的电催化性能和催化循环稳定性,在金属钛电极上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不同钴含量的镍涂层电极,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扫描电镜技术、恒电流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等测试技术,探讨了不同钴元素的添加量对镍涂层电... 为了研究钴镍电极在中性体系中的电催化性能和催化循环稳定性,在金属钛电极上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不同钴含量的镍涂层电极,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扫描电镜技术、恒电流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等测试技术,探讨了不同钴元素的添加量对镍涂层电极在中性体系中析氧电催化活性和循环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钴元素细化了镀层晶粒,增大了电极比表面积,提高了电极的析氧催化活性,其中添加40g/L CoSO4.5H2O时涂层的晶粒最细,继续增加钴含量颗粒变大但形状多面,比表面积没有减小,对电极析氧催化性能影响不大;同时钴的添加不利于晶体的结晶,降低了电极表面状态的循环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电极 析氧 中性体系 电催化活性 循环稳定性
下载PDF
食品安全集中性监管体系的理性重塑与优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亚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9-261,共3页
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充分暴露了分段式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脆弱,对此必须进行理性重塑与优化。文章论述食品安全集中性监管体系的建立,要从深层次上将食品安全监管权相对集中于少数监管部门,从法律层面上赋予食品监管委员会更... 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充分暴露了分段式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脆弱,对此必须进行理性重塑与优化。文章论述食品安全集中性监管体系的建立,要从深层次上将食品安全监管权相对集中于少数监管部门,从法律层面上赋予食品监管委员会更多的职权,同时在优化执法环节机制和流程中要特别做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和建立食品安全预警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分段式监管体系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中性监管体系 食品安全预警制度
下载PDF
中性红-H_2O_2体系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铝 被引量:4
4
作者 龚仁敏 朱升学 +1 位作者 陈发扬 刘慧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一种新的痕量铝测定方法。〔方法〕基于pH3 .6的乙酸 -乙酸钠缓冲介质中Al3+ 对过氧化氢氧化中性红 (NR)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 ,应用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铝。〔结果〕该法的适宜反应条件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10 ... 〔目的〕探讨研究一种新的痕量铝测定方法。〔方法〕基于pH3 .6的乙酸 -乙酸钠缓冲介质中Al3+ 对过氧化氢氧化中性红 (NR)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 ,应用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铝。〔结果〕该法的适宜反应条件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10 0ng ml ,检出限为 1.2ng ml。〔结论〕方法用于样品中痕量铝的测定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红-H202体系 动力学光度法 痕量铝 过氧化氢 吸收光谱
下载PDF
胺基多元有机膦酸盐在中性盐水体系中的缓蚀性能研究
5
作者 吴娟 梅平 +1 位作者 艾俊哲 尹先清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4期30-32,46,共4页
对胺基多元有机膦酸盐缓蚀剂HAS-03在中性盐水体系中的缓蚀性能进行了评价,并讨论了缓蚀剂浓度、盐的种类及浓度、腐蚀温度等对缓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油气田开发中使用的中性盐水完井液体系的防腐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 对胺基多元有机膦酸盐缓蚀剂HAS-03在中性盐水体系中的缓蚀性能进行了评价,并讨论了缓蚀剂浓度、盐的种类及浓度、腐蚀温度等对缓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油气田开发中使用的中性盐水完井液体系的防腐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胺基多元有机膦酸盐 中性盐水体系
下载PDF
中性介质中I^-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储海虹 齐莹莹 +2 位作者 徐杨 黄炳强 屠一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5-677,共3页
在中性鲁米诺电化学发光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对中性介质中I-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条件下,碘离子显著增强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可以灵敏地对I-进行检测,线性范围为3.8×10-7~2.2×10-6mol... 在中性鲁米诺电化学发光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对中性介质中I-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条件下,碘离子显著增强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可以灵敏地对I-进行检测,线性范围为3.8×10-7~2.2×10-6mol·L-1,检测下限达到4.0×10-8mol·L-1。该反应过程为涉及自由基的过程,碘离子在电化学氧化过程中生成自由基,并经过能量转移提高鲁米诺自由基的生成和激发,提高电化学发光的量子效率,从而起到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米诺 电化学发光 中性体系 碘离子 增敏作用
下载PDF
中性亚硫酸盐-尿素-水体系高温预处理对稻草纤维酶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史重阳 翟睿 《中华纸业》 CAS 2020年第20期16-20,共5页
利用亚硫酸钠、碳酸钠和尿素的复合体系水溶液在高温条件下处理稻草盘磨机械浆以求改善其纤维酶解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的方式探索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用碱量(亚硫酸钠计,下同)12%、处理温度130℃、液比1∶4、保温时间60min的... 利用亚硫酸钠、碳酸钠和尿素的复合体系水溶液在高温条件下处理稻草盘磨机械浆以求改善其纤维酶解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的方式探索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用碱量(亚硫酸钠计,下同)12%、处理温度130℃、液比1∶4、保温时间60min的条件下,该复合体系对稻草盘磨机械浆纤维酶解性能的改善效果最佳。在上述工艺下,处理后纤维中被酶解的总糖含量和总糖转化率分别为39.2%和69.38%,比相同工艺条件下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的相应指标提升约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亚硫酸盐-尿素-水体系 预处理 稻草 纤维酶解性能
下载PDF
不同储藏条件下中性双蛋白饮品中维生素的光热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姚丽娜 郑波 +5 位作者 陶文初 赵芳芳 周小悦 贲东旭 李言郡 舒志成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4-182,共9页
强化食品饮料中维生素的稳定性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及标签中的标示值符合法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中性双蛋白饮品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储藏温度(37℃和55℃)、光照条件(自然光和氙灯照射)对饮品中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 强化食品饮料中维生素的稳定性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及标签中的标示值符合法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中性双蛋白饮品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储藏温度(37℃和55℃)、光照条件(自然光和氙灯照射)对饮品中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放置3个月,VE含量基本不发生变化,VA、VD、烟酰胺、VB1、VB2和VB6的衰减率为5.45%、8.74%、8.99%、18.13%、21.40%和33.72%。随着储藏温度升高到37℃或者55℃,VE衰减率变化最小,其次是烟酰胺、VB2和VB6。VA和VB1对高温较为敏感,55℃下储藏2个月平均衰减率显著增加到89.23%和83.33%。各维生素对光照的敏感度不同,自然光照3个月VE、VA、VD、烟酰胺、VB1、VB2和VB6的平均衰减率分别为1.28%、15.03%、8.68%、14.42%、7.92%、86.41%和35.27%。而氙灯辐照5d,VE和VB6含量不发生显著变化,烟酰胺衰减率较小(9.32%),VB2衰减率高达76.62%,对比结果表明VE、烟酰胺光稳定性较好,VA、VD、VB1对紫外线的敏感度高于可见光线,而VB6则对可见光更敏感。该研究可为高品质饮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 光稳定性 热稳定性 中性体系 双蛋白
下载PDF
基于中性芳环间电子供体-受体相互作用驱动的有机超分子组装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晓钟 蒋锡夔 黎占亭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53-760,J002,共9页
综述了近年来中性单体分子之间的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在超分子自组装研究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应用广泛的典型中性芳环富电子和缺电子体系的种类,然后重点介绍了DAB和DAN作为富电子单元,PDI和NDI作为缺电子单元的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在互相... 综述了近年来中性单体分子之间的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在超分子自组装研究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应用广泛的典型中性芳环富电子和缺电子体系的种类,然后重点介绍了DAB和DAN作为富电子单元,PDI和NDI作为缺电子单元的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在互相锁链的超分子体系,非天然分子折叠体和二聚体组装方面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芳环体系 供体-受体相互作用 超分子自组装 有机溶剂
下载PDF
Zn(Ⅱ)在锌电极上的电沉积机理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双全 刘春侠 +3 位作者 沈庆峰 张涛 倪源 俞小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6-392,共7页
在Zn(Ⅱ)-NH_4Cl准中性体系中,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Zn^(2+)在锌电极上的反应方式,通过计时电流法(CA)研究了Zn^(2+)沉积的成核方式,利用交流阻抗谱(EIS)考察了不同过电位时Zn^(2+)沉积的阻抗行为。结果表明:Zn^(2+)的电沉积是一个... 在Zn(Ⅱ)-NH_4Cl准中性体系中,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Zn^(2+)在锌电极上的反应方式,通过计时电流法(CA)研究了Zn^(2+)沉积的成核方式,利用交流阻抗谱(EIS)考察了不同过电位时Zn^(2+)沉积的阻抗行为。结果表明:Zn^(2+)的电沉积是一个不可逆电极反应,以两步骤单电子串联的方式进行,第一步为速控步;电极反应的电荷传递系数与锌电极的表面结构有关。在恒电位条件下,体系中锌电极上Zn^(2+)的结晶近似于三维瞬时成核方式。Zn^(2+)的沉积经历了覆盖、吸附成膜、大量晶核形成等过程,该过程随着控制电位的负移由电化学极化过渡到电化学极化-浓差极化混合控制阶段。最后给出了Zn^(2+)在锌电极上电沉积过程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Ⅱ)-NH4Cl准中性体系 电沉积 循环伏安 计时电流 交流阻抗谱
下载PDF
电化学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的锑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王兵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8-741,共4页
使用中性磷酸盐缓冲体系作为电解质,研究了锑化氢的电解生成情况。结果发现,Sb(Ⅲ)的原子荧光光谱(AFS)响应信号强度比在酸性介质中提高了1倍,而Sb(Ⅴ)几乎没有响应信号,因此可以在此缓冲体系中进行价态分析,可消除酸性介质对电极的腐蚀... 使用中性磷酸盐缓冲体系作为电解质,研究了锑化氢的电解生成情况。结果发现,Sb(Ⅲ)的原子荧光光谱(AFS)响应信号强度比在酸性介质中提高了1倍,而Sb(Ⅴ)几乎没有响应信号,因此可以在此缓冲体系中进行价态分析,可消除酸性介质对电极的腐蚀,延长了电解池及电极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信号的稳定性。将传统的平板式电解池的螺丝密封改进为螺纹密封,使电解池安装时间从原来的20 min缩短为1 min,提高了电解池的密封性能。Sb(Ⅲ)的检出限为0.038μg/L(3σ),相对标准偏差为3.9%(n=11)。分析了多种环境样品中的锑,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荧光光谱法 电化学氢化物发生 电解质 中性磷酸盐缓冲体系 Sb(Ⅲ) Sb(Ⅴ)
下载PDF
Alternative Solutions to Mitigate Problems due to Neutral Conductors Theft in MV (Medium Voltage)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s
12
作者 Fabio Romero Alden Uehara Antunes +5 位作者 Fernando Locks Lange Dario Takahata Andre Meffe Carlos Cesar Barioni de Oliveira Hamilton Bueno de Souza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4年第12期2074-2079,共6页
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the neutral conductor absence at specific sections ov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and proposing alternative solutions to mitigate the problems caused b... 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the neutral conductor absence at specific sections ov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and proposing alternative solutions to mitigate th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neutral conductor theft. Simulations are made by the software lnterplan and show that the absence of neutral conductor at specific sections of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may increase the neutral-to-ground voltages, which compromises the system's safety. The solution developed keeps the technical performance of the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at satisfactory levels, regarding the voltage profile, or, at least, close to the level before the neutral conductor's the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s conductor theft system safety neutral-to-ground voltages grounding.
下载PDF
Effect of chelating agent on oxidation rate of aniline in ferrous ion activated persulfate system at neutral pH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永清 谢晓芳 +1 位作者 黄少斌 梁海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1441-1447,共7页
In the interest of accelerating aniline degradation, Fe2+ and chelated Fe2+ activated persulfate oxid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in neutral pH condition. Three kinds of chelating agents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citric aci... In the interest of accelerating aniline degradation, Fe2+ and chelated Fe2+ activated persulfate oxid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in neutral pH condition. Three kinds of chelating agents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citric acid, oxalic acid and ethylenediamine tetraaceatate(EDTA) to maintain available Fe2+.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chelating agent and ferrous ion didn't follow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aniline. A 1/1 ratio of chelating agent/Fe2+ results in a higher degradation rate compared to the results by other ratios. The oxidation enhancement factor using oxalic acid was found to be relatively low. In contrast, citric acid is more suitable chelating agent in the ferrous iron activated persulfate system and aniline exhibits a highest degradation with a persulfate/Fe2+/citric acid/aniline molar ratio of 50/25/25/1 compared to other molar rat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lating agent persulfate aniline ferrous ion
下载PDF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Habo alkaline intrusion and its surrounding deposits, Yunnan Province, China: geological and S–Pb isotopic evidences 被引量:1
14
作者 Zhongneng Meng Qian Zhang +3 位作者 Lin Ye Yupin Liu Jiangbo Lan Dapeng Wang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91-407,共17页
The Habo alkaline intrusion,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Sanjiang area, Yunnan Province, China, is a typical Cenozoic alkaline intrusion. There are a series of small to medium-sized Au and Pb-(Zn) deposits ... The Habo alkaline intrusion,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Sanjiang area, Yunnan Province, China, is a typical Cenozoic alkaline intrusion. There are a series of small to medium-sized Au and Pb-(Zn) deposits around this intrusion. Those deposits are spati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Habo alkaline intrusion. (1) The δ^34S values of sulfides from Au deposits range from -1.91‰ to 2.69 ‰, which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Pb-(Zn) deposits (-3.82 ‰ to -0.05 ‰) and both indicate a much greater contribution from magma. (2) The Habo alkaline intrusion has relatively homogeneous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with ^206pb/^204pb ranging from 18.608 to 18.761, ^207pb/^204pb from 15.572 to 15.722 and ^20spb/^204pb from 38.599 to 39.110. These Pb isotope ratio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Au deposits, whose ^206pb/^204pb range from 18.564 to 18.734, ^20Tpb/^20apb from 15.582 to 15.738 and ^208pb/^204pb from 38.592 to 39.319. Pb ratios in both the intrusion and Au deposits suggest that Pb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depth, probably represents a mixture of mantle and crust. Pb-(Zn) deposits, however, show a decentralized trait, and most of them ar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alkaline intrusion with ^206pb/^204pb ranging from 18.523 to 18.648, ^207pb/^204pb from 15.599 to 15.802, and ^20spb/^204pb from 38.659 to 39.206. (3) In the plumbotectonic diagram ^20Tpb/^204pb versus ^206pb/^204pb, almost all of Au and Pb-(Zn) deposits have the same projection area with the Habo alkaline intrus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those deposits almost share the same source with the alkaline intrusion. (4) Isotopic age of the Habo alkaline intrusion is 36-33 Ma, which is similar to that of Beiya, whose ore- related alkaline porphyries age is 38-31 Ma and molybdenite Re-Os age is 36.9 Ma. Therefore, along with S-Pb isotope traits, we suggest that the Habo Au and Pb-(Zn) deposits should be typically Ailaoshan-Red RiverCenozoicalkaline-related deposits and ore-forming ages of these deposits should be later than that of the Habo alkaline intr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Habo Au and intrusion Ore genesis S-Pb materials Pb-(Zn) deposits - Alkaline isotope analyses - Source
下载PDF
类芬顿调理污泥用于微生物电解池产氢与磷回收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少刚 任天成 +3 位作者 李珍 刘冰川 侯慧杰 胡敬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7-458,共12页
为提高微生物电解池(MEC)利用剩余污泥产氢气和磷回收的效率,采用Fe^(3+)、原儿茶酸(PCA)和H_2O_2体系预调理污泥,探究中性PCA/Fe^(3+)/H_2O_2体系的试剂投加量对污泥液相总磷含量和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 为提高微生物电解池(MEC)利用剩余污泥产氢气和磷回收的效率,采用Fe^(3+)、原儿茶酸(PCA)和H_2O_2体系预调理污泥,探究中性PCA/Fe^(3+)/H_2O_2体系的试剂投加量对污泥液相总磷含量和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表面响应法(RSM)优化得到Fe^(3+)和H_2O_2投加量分别为12.96 mmol·L^(-1)和0.45 mol·L^(-1),液相总磷含量和SCOD含量实际值分别为(60.14±0.08) mg·L^(-1)和(3357.67±66.37) mg·L^(-1),模拟效果显著.与未处理的剩余污泥MEC反应器出水相比,经过调理后的剩余污泥MEC反应器出水中的总化学需氧量(TCOD)、多糖和蛋白质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0.03%、50.16%和97.31%,氢气转化率提升了1.31倍,有效提升了MEC产氢效率.通过鸟粪石结晶回收MEC污泥上清液中的磷,发现在初始pH值为10、Mg^(2+)浓度为0.056 mol·L^(-1)和NH^+_4浓度为0.08 mol·L^(-1)时效果最佳.鸟粪石晶体质量浓度最高可达7.6 g·L^(-1),晶体纯度最大为88.30%,上清液中77.55%的磷以鸟粪石的形式得到回收.在本研究最优化条件下进行中性PCA/Fe^(3+)/H_2O_2体系调理剩余污泥微生物电解池产氢与磷回收全过程中产出经济价值达到2.36元.实验研究最终表明,经过Fe^(3+)/PCA/H_2O_2体系调理污泥可促进污泥中磷的释放和MEC处理污泥的产氢效率,为探究污泥资源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中性PCA/Fe^3+/H2O2体系 微生物电解池 鸟粪石 芬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