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麻籽胶中的中性多糖NFG-1一级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海华 许时婴 王璋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5-70,共6页
采用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甲基化分析、部分酸水解1、H-NMR和13C-NMR等方法对亚麻籽胶中的NFG-1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FG-1的主链主要由木糖和葡萄糖组成。大部分阿拉伯糖和部分木糖位于NFG-1的侧链或末端;木糖主要以1→4位键... 采用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甲基化分析、部分酸水解1、H-NMR和13C-NMR等方法对亚麻籽胶中的NFG-1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FG-1的主链主要由木糖和葡萄糖组成。大部分阿拉伯糖和部分木糖位于NFG-1的侧链或末端;木糖主要以1→4位键合为主,并存在少量的1→2位键合和1→3位键合,约有1/3的木糖位于非还原末端;葡萄糖主要以1→6或1→2位键合为主;阿拉伯糖有1→4、1→2、1→3位键合,有1/3的阿拉伯糖位于非还原末端;半乳糖存在1→4或1→6位键合,约有1/5位于非还原末端。木糖是β-型,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均为α-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胶 中性多糖(nfg-1) 结构
下载PDF
脂多糖激活LRG1/ROCK1信号轴调控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
2
作者 冯巧 韩欣 +6 位作者 袁博慧 张雪娇 华慧 程万鹏 秦苏萍 周峰 刘晓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7-602,共6页
目的 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调控富含亮氨酸α-2糖蛋白1(leucine-rich α-2 glycoprotein 1, LRG1)/Rho相关蛋白激酶(Rho-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ROCK1)信号轴在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1μmol/L全反式维... 目的 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调控富含亮氨酸α-2糖蛋白1(leucine-rich α-2 glycoprotein 1, LRG1)/Rho相关蛋白激酶(Rho-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ROCK1)信号轴在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1μmol/L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和12.5 mL/L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联合诱导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72 h和96 h后,Wright-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的表达变化。LPS诱导dHL-60细胞和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活化,q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LRG1、ROCK1以及炎性因子的转录和分泌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dHL-60细胞活化后LRG1、ROCK1的蛋白表达;使用重组蛋白LRG1和ROCK1抑制剂Y-27632处理dHL-60细胞,qPCR检测ROCK1和炎性因子的转录水平。结果 在LPS刺激下,中性粒细胞活化,LRG1、ROCK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伴随炎性因子转录水平明显升高;使用重组蛋白LRG1体外刺激dHL-60细胞,ROCK1及炎性因子的转录显著上调;使用ROCK1抑制剂Y-27632,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LPS可激活LRG1/ROCK1信号轴促进中性粒细胞炎性因子的生成,加剧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LPS) 中性粒细胞 LRG1 ROCK1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磷脂对脂多糖诱导中性粒细胞CD11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万志红 陈惠孙 陆松敏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1-423,共3页
本实验主要研究与磷脂作用后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生物学活性的变化。用与不同磷脂预孵育后的LPS刺激细胞 ,检测中性粒细胞的粘附功能及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与磷脂孵育后 ,LPS可插入磷脂脂质体膜中 ,... 本实验主要研究与磷脂作用后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生物学活性的变化。用与不同磷脂预孵育后的LPS刺激细胞 ,检测中性粒细胞的粘附功能及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与磷脂孵育后 ,LPS可插入磷脂脂质体膜中 ,使中性粒细胞粘附功能降低 ,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减少。结果提示LPS插入细胞磷脂中可以改变其生物学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K-PGF1Α TXB2 磷脂 磷脂作用后脂多糖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白簕中性多糖ATP1-1对1型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郑诗嘉 杨慧文 +3 位作者 程轩轩 周露 肖祝华 潘育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18-2623,共6页
目的考察白簕中性多糖ATP1-1对1型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后,将50只成模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二甲双胍组(185 mg/kg)及ATP1-1高、中、低剂量组(60、40、20 mg/kg),每组10只,各组灌胃给药4周;另取1... 目的考察白簕中性多糖ATP1-1对1型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后,将50只成模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二甲双胍组(185 mg/kg)及ATP1-1高、中、低剂量组(60、40、20 mg/kg),每组10只,各组灌胃给药4周;另取10只正常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末次给药前,进行空腹血糖测试及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脏GLUT1、PEPCK、G6Pase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TP1-1高、中剂量组口服葡萄糖耐量明显改善(P <0. 01),空腹血糖及PEPCK、G6Pase mRNA、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 <0. 05,P <0. 01),GLUT1 mRNA表达显著上升(P <0. 01); ATP1-1高剂量组GLUT1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 <0. 05),但中剂量组无明显变化(P> 0. 05)。结论 ATP1-1可有效降低1型糖尿病小鼠血糖,提高耐受性,修复受损糖代谢,其机制可能与提高GLUT1表达、促进糖酵解和肝糖原合成、降低PEPCK和G6Pase表达来抑制糖异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簕 中性多糖ATP1-1 糖代谢 1型糖尿病
下载PDF
PAI-1招募中性粒细胞调控IL-6/STAT3信号通路促进脂多糖诱导的肺细胞损伤 被引量:2
5
作者 窦懋森 金文婷 +1 位作者 宋元林 潘珏 《中国临床医学》 2022年第4期572-579,共8页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lveolar epithelial typeⅡcell,AECⅡ)损伤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和ELISA检...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lveolar epithelial typeⅡcell,AECⅡ)损伤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和ELISA检测LPS处理后原代胎鼠AECⅡ细胞内、外PAI-1的表达量。通过CCK8和细胞迁移实验(Transwell),用PAI-1重组蛋白和PAI-039(PAI-1的抑制剂)检测PAI-1对中性粒细胞活力、趋化的影响。收集Transwell下室的细胞培养液和AECⅡ,采用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和血小板/内皮黏附因子(platelet/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PECAM)等促炎性因子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ECⅡ内STAT3 Tyr705和Ser727位点的磷酸化情况。同时通过台盼蓝染色观察AECⅡ细胞损伤程度。用STAT3磷酸化位点抑制剂抑制其磷酸化后,观察LPS刺激后AECⅡ的损伤程度。结果LPS显著促进AECⅡ死亡,促进PAI-1表达及释放(P<0.01);PAI-1重组蛋白能抑制中性粒细胞死亡,并促进其迁移和释放IL-6(P<0.001),使AECⅡ中STAT3 Tyr70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升高。分别用PAI-039和AZD1480抑制PAI-1的表达及JAK激活时,STAT3的Tyr705和Ser727位点磷酸化水平受到抑制,LPS诱导的AECⅡ损伤缓解。结论PAI-1能招募中性粒细胞促进其释放大量IL-6,提高JAK介导的STAT3 Tyr70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进而促进LPS诱导的AECⅡ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中性粒细胞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多糖 IL6/JAK/STAT3通路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Th_(1)、Th_(2)和Th_(1)/Th_(2)值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现明 杨锦平 +2 位作者 毛琼 黄金娥 王春鹏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6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Th_(1)、Th_(2)及Th_(1)/Th_(2)值的影响。方法:选取DN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Th_(1)、Th_(2)及Th_(1)/Th_(2)值的影响。方法:选取DN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黄芪多糖治疗。治疗14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肌酐(Cr)、外周血NLR、Th_(1)、Th_(2)和Th_(1)/Th_(2)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UN、Cr、Th_(1)、Th_(2)水平及NLR、Th_(1)/Th_(2)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多糖治疗DN,可改善患者肾功能,纠正机体Th_(1)和Th_(2)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黄芪多糖 肾功能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Th_(1) Th_(2)
下载PDF
血清CHI3L1、NLR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崔博坤 刘静芹 +3 位作者 冯然 王鹏 徐广超 刘继朋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401-140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DN患者作为DN组,另外选取同期接诊的81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88例同期... 目的探讨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DN患者作为DN组,另外选取同期接诊的81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88例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DN患者血清CHI3L1水平与NLR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HI3L1、NLR对DN发生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HI3L1、NLR对DN的诊断价值。结果3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肾小球滤过率(GFR)、尿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血清CHI3L1、NLR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及对照组,且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患者血清CHI3L1水平与NLR呈正相关(r=0.85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CHI3L1水平升高为DN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HI3L1、NLR单独诊断D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3、0.712,二者联合诊断DN的AUC为0.809,二者联合诊断的AUC明显大于血清CHI3L1、NLR单独诊断的AUC(Z=3.306,P<0.001;Z=3.623,P<0.001)。结论血清CHI3L1水平、NLR与DN发生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对DN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多糖酶3样蛋白1 诊断价值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粘附分子在中性粒细胞-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雪萍 任永功 +2 位作者 刘新波 石碧明 曾邦雄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PMN及血管内皮表面粘附分子在中性粒细胞脐静脉内皮细胞(PMNEC)粘附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5组:正常对照组;LPS处理组(将PMN及HUVEC用100μg·L-1LPS处理不同时间);LPS+CD11b单抗处理组;LPS+ICAM1单抗处理组;LPS+CD11b+ICAM... 目的:探讨PMN及血管内皮表面粘附分子在中性粒细胞脐静脉内皮细胞(PMNEC)粘附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5组:正常对照组;LPS处理组(将PMN及HUVEC用100μg·L-1LPS处理不同时间);LPS+CD11b单抗处理组;LPS+ICAM1单抗处理组;LPS+CD11b+ICAM1单抗处理组。用99mTcHMPAO标记PMNs,加入到HUVECs作用一段时间,PMNEC粘附率=溶解液放射值加入液放射值×100。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LPS刺激后15minPMNEC粘附性明显上升(37.45%±3.92%vs11.03%±4.15%,P<0.05),于4h处达到峰值(73.50%±6.39%)。CD11b单抗和ICAM1单抗可明显抑制这种粘附(P<0.05)。合用两种单抗有叠加效应。结论:在PMN与内皮细胞粘附的过程中,粘附分子CD11b与ICAM1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单抗封闭粘附分子的作用可明显削弱细胞间的粘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脐静脉内皮细胞 CD11B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粘附 多糖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H2S对急性肺损伤大鼠PMN功能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代庆春 李娜 +3 位作者 苗晓云 韩玉 周晓红 张晓卫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25-29,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硫化氢(H2S)对内毒素(LPS)所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PMN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将11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8只,即盐水对照组(A组)、LPS组(B组)、LPS+硫氢化钠(NaHS)组(C组)、LPS+炔丙基甘氨酸(PPG)组(... 目的初步探讨硫化氢(H2S)对内毒素(LPS)所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PMN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将11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8只,即盐水对照组(A组)、LPS组(B组)、LPS+硫氢化钠(NaHS)组(C组)、LPS+炔丙基甘氨酸(PPG)组(D组),再根据给药时间分成两亚组(4h组和8h组)。均于给药4h(14只)或8h(14只)后经颈总动脉放血处死动物,留取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血PMNCDllb;在每一亚组各取7只大鼠留取肺组织,应用邻连茴香胺法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0)活性、双抗体夹心ABC-ELlSA法检测肺组织中黏附分子-1(ICAM—1)的含量表达的变化,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计算肺泡损伤数比值(IQA)作为肺损伤的组织学定量评价指标;剩余大鼠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并在光镜下计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PMN数目。结果气管内滴注LPS后可引起大鼠肺损伤、IQA升高、BALF中PMN的数目增多、MPO活性及ICAM-1蛋白表达上调,预先给予NaHS可显著减轻肺损伤、IQA下降、BALF中PMN的数目减少、MPO活性及ICAM-1蛋白表达下降,预先给予PPG可加重肺损伤、IOA升高、BALF中PMN的数目更加增多、MPO活性及ICAM-1蛋白表达上调(P均〈0.0l或P均〈O.05,F值=22.256或35.168;F值-32.760或54.722;F值=40.133或45.263;F值-85.223或98.187);血PMNCDllb与BALF中PMN计数存在显著正相关(r-0.789,P均〈O.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2S可通过减少ICAM-1,CDIib的表达、降低MPO活性来抑制ALI大鼠PMN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急性肺损伤 内毒素 多糖 中性粒细胞 黏附因子-1 CD11B 髓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壁成分在细菌性眼内炎中的致病作用
10
作者 袁钊辉 龙崇德 +3 位作者 林晓峰 张铁英 娄秉盛 刘奕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01-1907,共7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壁及其成分在大鼠眼内的致炎特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热灭活细菌组(96只,注射热灭活细菌10μg)、热灭活细菌碎片组(96只,注射热灭活细菌碎片10μg)、肽聚糖组(96只,注射肽聚糖10μg)和对照组(96只,注... 目的:观察并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壁及其成分在大鼠眼内的致炎特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热灭活细菌组(96只,注射热灭活细菌10μg)、热灭活细菌碎片组(96只,注射热灭活细菌碎片10μg)、肽聚糖组(96只,注射肽聚糖10μg)和对照组(96只,注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在玻璃体腔注入药物后6、12、24、48、72h和5d,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眼部炎症评分,组织病理学切片进行眼内浸润白细胞计数,并测定玻璃体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1的表达水平和前房水蛋白质浓度。结果:在注射后6-72h,热灭活细菌组、热灭活细菌碎片组及肽聚糖组眼内均可见严重的炎症反应,至术后5d炎症基本消退。各组眼内白细胞的浸润数量在术后24h达到高峰[热灭活细菌组(207.1±33.7)细胞/眼;热灭活细菌碎片组(514.2±116)细胞/眼,与热灭活细菌组比较,P<0.05;肽聚糖组(412.6±191)细胞/眼,与热灭活细菌组比较,P<0.05],至术后3d浸润细胞数量迅速下降。各组TNF-α的浓度在术后24h均达到高峰[热灭活细菌组(178.3±76.5)ng/L;热灭活细菌碎片组(353.2±141.3)ng/L,与热灭活细菌组比较,P<0.05;肽聚糖组(311.2±99.8)ng/L,与热灭活细菌组比较,P<0.05],并持续至术后48h,随后迅速下降,并在术后5d回复至基线水平。各组IL-1β浓度在术后24h均达到高峰[热灭活细菌组(637.8±277.7)ng/L;热灭活细菌碎片组(1922.0±670.3)ng/L,与热灭活细菌组比较,P<0.05;肽聚糖组(1517.0±420.2)ng/L,与热灭活细菌组比较,P<0.05],并持续至术后48h,随后迅速下降,并在术后5d回复至基线水平。各组CINC-1的浓度在术后12h均达到高峰[热灭活细菌组(1173.3±221.5)ng/L;热灭活细菌碎片组(1864.0±403.4)ng/L,与热灭活细菌组比较,P<0.05;肽聚糖组(2536.0±386.3)ng/L,与热灭活细菌组比较,P<0.05],并持续至术后24h,随后迅速下降,并在术后3d回复至正常水平。在各观察时点,均可观察到眼内炎组房水蛋白质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壁及其成分可在SD大鼠诱导出典型的实验性眼内炎。大量白细胞眼内浸润、血眼屏障的破坏、TNF-α和IL-1β的高水平表达是实验性眼内炎模型的主要病理特点。与完整的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比较,细菌碎片及其成分肽聚糖具有更强烈的眼内促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金黄色 多糖 眼内炎 白细胞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
下载PDF
痰热清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蒋旭宏 黄小民 何煜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5-838,共4页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SD雄性大鼠56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干预组。模型组、干预组分别给予内毒素(LPS)尾静脉注射,1h后,干预组给予痰热清...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SD雄性大鼠56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干预组。模型组、干预组分别给予内毒素(LPS)尾静脉注射,1h后,干预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尾静脉注射。三组分别选取2,4,6h三个观察点,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IL-1β,IL-8的含量及Wright—Giermsa染色计中性粒细胞的比例(ωPMN),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测湿干质量比值(W/D)。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4,6h三个观察点,模型组BALF中TNF—α,IL-1β,IL-8的含量及ωPMN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肺组织W/D明显增加(P〈0.01),且病理损伤程度明显重于空白组。干预组BALF中TNF-α,IL-1β,IL-8的含量及ωPMN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肺组织W/D明显减少(P〈0.01)且病理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抑制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肺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急性肺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多糖 急性肺损伤 炎症因子 TNF—α IL-1β IL-8 中性粒细胞比例
原文传递
静脉注射全氟化碳预处理与后处理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尹晓峰 钱国强 +1 位作者 樊毫军 宋建奇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20-1022,1026,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全氟化碳(PFC)预处理与后处理对脂多糖(LPS)致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NS组)、LPS组、PFC预处理组(Pre组)和PFC后处理组(Post组)。NS组均以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全氟化碳(PFC)预处理与后处理对脂多糖(LPS)致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NS组)、LPS组、PFC预处理组(Pre组)和PFC后处理组(Post组)。NS组均以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LPS组经气管内滴注LPS;Pre组于气管内滴注LPS前经股静脉注射PFC;Post组于气管内滴注LPS后经股静脉注射PFC。NS组于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后6h,LPS组、Pre组与Post组分别于滴注LPS后6h处死动物。比较各组大鼠肺病理学变化,PaO_2,肺湿干比(W/D),肺髓过氧化物酶(MPO)及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情况。结果应用PFC明显升高PaO_2,降低肺W/D比值、MPO活性及ICAM-1表达水平(P<0.05),而且Pre组较Post组作用更显著。结论静脉注射PFC对ALI具有保护作用,以PFC预处理效果更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CAM-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多糖 全氟化碳 细胞黏附分子-1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