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MONTE CARLO方法计算托卡马克装置的中性氢原子密度分布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先梅 李有宜 万宝年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06-609,共4页
简要描述了计算托卡马克中性氢密度分布的MonteCarlo 方法。计算了HT6B、HT6M装置的中性氢原子密度分布,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托卡马克 中性氢原子 密度分布 M-C法
下载PDF
宇宙“账本”出现巨大紫外线“缺口”或有其他辐射源
2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年第22期I0018-I0019,共2页
计算机模拟的星系间氢气,显示"昏暗宇宙"(左)和"明亮宇宙"(右)两种情况:明亮宇宙所需的高能光子(用于分解中性氢原子)是昏暗宇宙的5倍。
关键词 暗宇宙 辐射源 紫外线 缺口 计算机模拟 中性氢原子 高能光子
下载PDF
神秘的宇宙桥梁
3
《科学之友》 2012年第8期25-25,共1页
科学家们发现,在仙女座大星系与三角座星系之间的星际空间内,弥散着一条“氢桥”,全长达到了78.2万光年。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结果,揭示了这种巨大的正常物质结构是如何产生并演化的。位于仙女座大星系与三角座星系之间的神秘链... 科学家们发现,在仙女座大星系与三角座星系之间的星际空间内,弥散着一条“氢桥”,全长达到了78.2万光年。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结果,揭示了这种巨大的正常物质结构是如何产生并演化的。位于仙女座大星系与三角座星系之间的神秘链状物质为中性氢原子团块,这些物质环绕在星系周围的“星系晕”中,但是有些团块却不太寻常.好像是两个星系之间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中性氢原子 宇宙 物质结构 计算机模拟 星际空间 科学家 三角座
下载PDF
观察大爆炸后5亿年第一代星系之发光
4
作者 戴闻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15-815,共1页
大爆炸后的38万年,宇宙从辐射为主转为进入以物质为主的时代.自由电子被质子俘获,形成中性氢原子,使得空间对电磁辐射变得透明.从此,直到大约3亿年后,空间几乎没有发光的恒星,以致于这期间被称为黑暗时代.按照现代天文学界的... 大爆炸后的38万年,宇宙从辐射为主转为进入以物质为主的时代.自由电子被质子俘获,形成中性氢原子,使得空间对电磁辐射变得透明.从此,直到大约3亿年后,空间几乎没有发光的恒星,以致于这期间被称为黑暗时代.按照现代天文学界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爆炸 发光 第一代 星系 电磁辐射 中性氢原子 质子俘获 自由电子
原文传递
发现最早形成的星系
5
作者 戴闻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97-697,共1页
大爆炸后的37万年,宇宙随着膨胀而冷却,温度降至3000 K,从以辐射为主转而进入以物质为主的时代。自由电子被质子俘获,形成中性氢原子,于是空间对黑体电磁辐射变得透明。此后的宇宙,其外形就像是一个被逐步吹大的气球,不过没有外... 大爆炸后的37万年,宇宙随着膨胀而冷却,温度降至3000 K,从以辐射为主转而进入以物质为主的时代。自由电子被质子俘获,形成中性氢原子,于是空间对黑体电磁辐射变得透明。此后的宇宙,其外形就像是一个被逐步吹大的气球,不过没有外皮,但全部物质以及残余的辐射都被限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再往后,直到今天宇宙138亿岁,所有后来形成的星体和星系,无一例外地被各向同性的残余辐射照射。今天我们所接收到的大爆炸余辉,其特征温度是2.725 K,宽带频谱分布主要落在微波波段,因此叫做宇宙微波背景(CMB)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 宇宙微波背景 电磁辐射 中性氢原子 质子俘获 自由电子 辐射照射 各向同性
原文传递
太阳系浸泡在本星际云内
6
作者 须眉 《天文爱好者》 2002年第5期11-11,共1页
天文学家证实:25万年以来,我们的太阳系浸泡在一个游动的本星际云(Local Interstellar Cloud,简称LIC)内。该云的主要成分为中性氢原子,围绕着巨大的跨越天蝎座-半人马座星协的空腔边缘有一个膨胀的气云复合体,该LIC看来好像是此复合体... 天文学家证实:25万年以来,我们的太阳系浸泡在一个游动的本星际云(Local Interstellar Cloud,简称LIC)内。该云的主要成分为中性氢原子,围绕着巨大的跨越天蝎座-半人马座星协的空腔边缘有一个膨胀的气云复合体,该LIC看来好像是此复合体的一部分。巨大星协的中心距太阳约400光年,众多年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系 光学望远镜 本星际云 中性氢原子
原文传递
Highly efficient overall urea electrolysis via single-atomically active centers on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被引量:5
7
作者 Huachuan Sun Linfeng Li +10 位作者 Hsiao-Chien Chen Delong Duan Muhammad Humayun Yang Qiu Xia Zhang Xiang Ao Ying Wu Yuanjie Pang Kaifu Huo Chundong Wang Yujie Xiong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7期1763-1775,共13页
Anodic urea oxidation reaction(UOR)is an intriguing half reaction that can replac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and work together with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toward simultaneous hydrogen fuel generation and ... Anodic urea oxidation reaction(UOR)is an intriguing half reaction that can replac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and work together with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toward simultaneous hydrogen fuel generation and urea-rich wastewater purification;however,it remains a challenge to achieve overall urea electrolysis with high efficiency.Herein,we report a mult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 termed as Rh/Ni V-LDH,through integration of nickel-vanadium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with rhodium single-atom catalyst(SAC),to achieve this goal.The electrocatalyst delivers high HER mass activity of0.262 A mg^(-1) and exceptionally high turnover frequency(TOF)of 2.125 s^(-1) at an overpotential of100 m V.Moreover,exceptional activity toward urea oxidation is addressed,which requires a potential of 1.33 V to yield 10 mA cm^(-2),endorsing the potential to surmount the sluggish OER.The splendid catalytic activity is enabled by the synergy of the Ni V-LDH support and the atomically dispersed Rh sites(located on the Ni-V hollow sites)as evidenced both experimentally and theoretically.The selfsupported Rh/Ni V-LDH catalyst serving as the anode and cathode for overall urea electrolysis(1 mol L^(-1) KOH with 0.33 mol L^(-1) urea as electrolyte)only requires a small voltage of 1.47 V to deliver 100 mA cm^(-2) with excellent stability.This work provides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multifunctional SAC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ort sites toward overall electrolysis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atomically active centers Layer double hydroxid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Overall urea electrolysis High turnover frequenc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