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优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判断标准的选择
1
作者 闫晓华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3期185-186,共2页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中性粒细胞杆状核的观察,寻找最好的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划分标准。方法从查体人群中选择实验对象200例,采集静脉血,推制血涂片,每张涂片用数字图像摄像系统采集100个白细胞,4名检验人员用1/3标准和丝标准分别计数。结果用...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中性粒细胞杆状核的观察,寻找最好的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划分标准。方法从查体人群中选择实验对象200例,采集静脉血,推制血涂片,每张涂片用数字图像摄像系统采集100个白细胞,4名检验人员用1/3标准和丝标准分别计数。结果用1/3标准计数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变异系数(CV=0.363)大于丝标准计数的变异系数(CV=0.277);正常人外周血血涂片用1/3标准和丝标准杆状核比例的参考范围分别为(1.2~6.8)和(3.0~11.7)。结论丝标准判断杆状核粒细胞更易执行,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 标准 变异系数 参考范围
下载PDF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类计数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陆丹 魏中南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3期353-353,共1页
目的探讨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类计数在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 240血培养仪对10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观察组)及100例非败血症感染组(对照组)进行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类计数,将以上两种方法做统计学比... 目的探讨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类计数在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 240血培养仪对10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观察组)及100例非败血症感染组(对照组)进行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类计数,将以上两种方法做统计学比较,以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大于10%为阳性,小于10%为阴性。结果 100例观察组患儿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类计数阳性47例,阳性率47%,100例对照组的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的分类计数阳性11例,阳性率11%,观察组的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的检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杆状粒细胞 新生儿 败血症
下载PDF
双歧杆菌联合干扰素对病毒性腹泻患儿中性粒细胞及心肌酶谱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翟豪强 沈德新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病毒性腹泻患儿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分叶核及血清心肌酶谱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该院93例病毒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除常规...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病毒性腹泻患儿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分叶核及血清心肌酶谱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该院93例病毒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n=46)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观察组(n=47)在此基础上肌内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分叶核、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及免疫功能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45/47)高于对照组80.43%(3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止呕、止泻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 d后观察组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分叶核计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 d后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IL-6、IL-8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 d后观察组血清CK、CK-MB、LDH及HBD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 d后观察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通过降低心肌酶谱水平,调节免疫炎性反应,有助于增强治疗效果,缩短病毒性腹泻患儿症状改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干扰素Α-1B 病毒性腹泻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 分叶 心肌酶谱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类计数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汉超 庄泽吟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8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和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分类计数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7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的78例无感染征... 目的探讨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和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分类计数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7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的78例无感染征象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新生儿hs-CRP、PCT以及Nst水平,并分析计算hs-CRP、PCT、Nst以及三者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患儿的hs-CRP、PCT、N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PCT、Nst三者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符合率高于其他三组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PCT以及Nst分类计数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快速的检测指标,三者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中性杆状粒细胞 新生儿 败血症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两种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比较
5
作者 周建中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55-1156,共2页
目的比较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后,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AP阳性率及积分的差异。方法各种疾病患者36例。取每例患者骨髓片1张,进行NAP染色。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别计数NAP阳性率及积分。结果... 目的比较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后,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AP阳性率及积分的差异。方法各种疾病患者36例。取每例患者骨髓片1张,进行NAP染色。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别计数NAP阳性率及积分。结果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AP阳性率、积分均数分别为(69.92±20.92)%、116.11±67.49;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AP阳性率、积分均数分别为(35.83±23.70)%、54.36±50.29;两种细胞NAP阳性率呈正相关(r=0.6710);两种细胞NAP积分呈正相关(rs=0.7677)。结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AP阳性率、积分约为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的2倍,并呈明显正相关。某些疾病引起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或骨髓两种细胞比例改变,可能会伴随NAP积分改变。这对研究疾病NAP积分改变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分叶粒细胞 中性杆状粒细胞 碱性磷酸酶染色 NAP 积分
下载PDF
PCT、CRP、WBC计数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检测对早期新生儿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谢丽明 蔡晓龙 +1 位作者 朱林强 潘广鸿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5期16-18,共3页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检测对早期新生儿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选取早期新生儿感染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非感染性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检测对早期新生儿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选取早期新生儿感染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非感染性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和电阻抗法检测两组新生儿血清中PCT、CRP及WBC计数,应用流式细胞术对全血WBC进行分类计数,探讨PCT、CRP、WBC计数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检测在早期新生儿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试验组患者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检测值及阳性率分别为(12.3±10.5)×10^9/L、48.00%,对照组分别为(5.0±4.4)×10^9/L、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试验组CRP、PCT及WBC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RP、PCT及WBC计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试验组中重症感染者CRP、PCT及WBC计数均高于轻症感染者(P〈0.05);治疗后,重症感染者与轻症感染者CRP、PCT及WBC计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CRP、WBC计数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检测用于早期新生儿感染诊断中,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细胞计数 中性杆状粒细胞 新生儿感染
原文传递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NS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廖桂梅 张丽洁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7期1413-1419,共7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患儿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 stab granulocyte, NS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15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患儿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 stab granulocyte, NS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15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轻症组(n = 100)和重症组(n = 52)。比较两组外周血NST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外周血NST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D-二聚体(D-dimer, D-D)、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重症组患儿外周血NST、CRP、LDH、D-D和PCT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r = 0.373, P r = 0.266, P r = 0.473, P < 0.05)水平呈正相关。结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NST水平升高,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中性杆状粒细胞 C-反应蛋白 乳酸脱氢酶 D-二聚体 降钙素原
下载PDF
PCT、CRP、WBC计数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检测对早期新生儿感染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冯科 黎秋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4期22-23,共2页
分析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以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检测在诊断新生儿早期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07-2021.06本院收治的早期感染新生儿共50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内无感染新生儿50例设为对照... 分析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以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检测在诊断新生儿早期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07-2021.06本院收治的早期感染新生儿共50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内无感染新生儿50例设为对照组,予以研究组治疗,结合治疗后疾病转归分成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对照组、研究组中不同病情程度以及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PCT、WBC计数、CRP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检测结果,观察联合几项指标对新生儿感染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CRP、PCT、WBC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水平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中全身感染组的各项指标水平高于局部感染组(P<0.05)。预后良好组CRP、PCT、WBC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联合CRP、PCT、WBC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单项检查(P<0.05)。结论:联合CRP、PCT、WBC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能提升新生儿早期感染的诊断准确率,在评定病情严重度及预后中有着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感染 中性杆状粒细胞 细胞计数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两种白细胞形态改变在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9
作者 陈跃 刘咏梅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1999年第3期184-184,共1页
流行性出血热 EHF 早期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常因误治而使病情恶化。在基层医疗单位寻找简便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对提高 EHF 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凤台地区是我省 EHF 的主要高发区之一。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 EHF 患者血片中二种白... 流行性出血热 EHF 早期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常因误治而使病情恶化。在基层医疗单位寻找简便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对提高 EHF 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凤台地区是我省 EHF 的主要高发区之一。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 EHF 患者血片中二种白细胞的形态改变对 EHF 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早期诊断 形态改变 细胞 鉴别诊断 中性杆状粒细胞 基层医疗单位 少尿期 临床实践 参考价值
下载PDF
外周血CRP,WBC与Nst比值单独及联合检测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振忠 汪永强 +1 位作者 袁平宗 张丹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比值单独及联合检测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7~11月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患儿54例(细菌组)、非细菌性感染患儿103... 目的探讨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比值单独及联合检测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7~11月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患儿54例(细菌组)、非细菌性感染患儿103例(非细菌组)以及健康体检儿童56例(对照组),对所有选取对象进行CRP,WBC以及Nst比值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菌组CRP,WBC和Nst比值水平分别为25.27±27.13mg/L,(11.06±5.89)×109/L和(8.87±4.29)%,明显高于非细菌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检测(CRP+Nst组合)ROC曲线下面积为0.955,与WBC+CRP+Nst组合ROC曲线下面积相当,优于单独检测CRP,WBC和Nst比值和其它联合检测组合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CRP+Nst组合)诊断细菌性感染的灵敏度为96.3%,高于其它单独及WBC+CRP+Nst联合检测组合指标。结论联合检测(CRP+Nst组合)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诊断价值较大,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细胞 中性杆状粒细胞 细菌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7
11
作者 常淑婷 李贵南 +2 位作者 吴运芹 周勇 张敏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protein,hs—CRP)、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分叶核(I/T)比值的测定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患有...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protein,hs—CRP)、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分叶核(I/T)比值的测定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患有败血症的新生儿(42例)和同时期在同病区收治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42例,对照组),采集败血症患儿静脉血测定其治疗前的PCT、hs—CRP、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及I/T比值,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败血症组PCT、hs-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及I/T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时的临界值为0.5ng/ml,此时敏感度为73.8%,特异度为80.9%。hs—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临界值为3mg/dl,此时敏感度为54.8%,特异度为76.2%。PCT联合hs—CRP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时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88.1%。结论PCT及联合检测PCT、h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PCT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价值较高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细胞沉降率 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 分叶比值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PCT、hs-CRP和Nst分类计数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惠卿 陈日炳 唐万兵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507-509,共3页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分类计数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比较35例败血症组与30例对照组血中PCT、hs-CRP和Nst比值的差异。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组PCT、hs-CRP和Nst比值水...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分类计数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比较35例败血症组与30例对照组血中PCT、hs-CRP和Nst比值的差异。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组PCT、hs-CRP和Nst比值水平分别为(23.51±10.02)ng/ml、(19.54±8.92)mg/L、(20±8.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hs-CRP及Nst高,但联合检测PCT、hs-CRP和Nst的灵敏度比单独PCT高。结论 PCT、hs-CRP和Nst比值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快速有效诊断的检测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中性杆状粒细胞
原文传递
血浆NF-κB、hs-CRP、全血WBC及Nst分类计数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娟 i彦 +3 位作者 徐燕 章建英 安雪霞 赵长新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20期4-7,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浆核因子-κB(NF-κ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分类计数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已确诊为细菌感染的71例新生患儿为观察组,同... 目的 探讨血浆核因子-κB(NF-κ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分类计数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已确诊为细菌感染的71例新生患儿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无合并症的母乳性黄疸早产儿6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浆NF-κB、hs-CRP、WBC与Nst分类计数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血清NF-κB、hs-CRP、WBC、Nst分类计数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5.72±4.65)mg/L、(18.91±10.62)mg/L、(19.06±3.61)×109/L、(57.27±12.8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前血清NF-κB、hs-CRP、WBC、Nst分类计数的阳性率分别为85.9%(61/71)、77.5%(55/71)、45.1%(32/71)、64.8%(46/7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愈出院前血清NF-κB、hs-CRP、WBC、Nst分类计数检测结果分别为(3.72±1.65)mg/L、(4.25±2.61)mg/L、(8.91±2.01)×109/L、(30.06±5.15)%,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NF-κB、hs-CRP、全血WBC及Nst分类计数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因子-κB 超敏C反应蛋白 新生儿败血症 全血白细胞计数 中性杆状粒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