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引起血液分析仪计数嗜碱性粒细胞假性升高1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宝青 胡方坤 陈新宇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1-141,共1页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 计数 假性升高 血液分析仪 嗜碱性粒细胞 病例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毒性指数在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细菌感染中的价值研究
2
作者 黄亮 梁梓钊 杨清梅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606-609,共4页
目的 观察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分析中性粒细胞毒性指数(neutrophils toxic granulation,index,TG%)及其分级水平的检测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外... 目的 观察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分析中性粒细胞毒性指数(neutrophils toxic granulation,index,TG%)及其分级水平的检测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本院60例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为合并感染组(按临床症状分为轻度感染组和中重度感染组)、142例非细菌感染患者为非合并感染组、选择同期健康者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三组的外周血TG%及分级、PCT(Procalcitonin,PCT)、CRP(C-reactive protein,CRP)、WBC(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percentage,NEUT%)水平;比较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TG%与PCT、CRP、WBC、NEUT%间的相关性;同时对轻度感染组和中重度感染组患者入院治疗前、后的TG%及各炎症指标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合并感染组患者的TG%、PCT、CRP、WBC、NEUT%较非合并感染组、健康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与PCT(r=0.552,P<0.01)、CRP(r=0.412,P<0.01)、WBC(r=0.366,P<0.01)、NEUT%(r=0.544,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中重度感染组患者的TG%及分级水平、PCT和CRP水平较轻度感染组增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G%、PCT、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外周血TG%及分级水平可反映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体内炎症水平,可作为一种炎症指标评估感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颗粒 中性粒细胞毒性指数 血液系统疾病 细菌感染
下载PDF
脐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联合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继 童辉纯 《右江医学》 2021年第7期521-524,共4页
目的分析脐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12月出生的新生儿2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临床确诊为宫内细菌感染87例(感染组),临床诊断... 目的分析脐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12月出生的新生儿2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临床确诊为宫内细菌感染87例(感染组),临床诊断为非感染153例(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脐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出现中毒颗粒、空泡变性、内外浆现象、杜勒氏小体之一)百分比、PCT值、hs-CRP值及其阳性率。结果感染组脐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百分比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0(11,46)、PCT值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28(0.19,10.67)、hs-CRP值中位数(四分位数)为8.2(1.7,26.3),高于对照组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3(0,10)、0.14(0.07,0.22),0.6(0.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感染组阳性率脐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百分比64.37%(56/87)、PCT 59.77%(52/87)和hs-CRP50.77%(44/87),均高于对照组的7.19%(11/153)、5.88%(9/153)、3.27%(5/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百分比灵敏度最高,达64.37%;hs-CRP的特异度最高,达96.73%;三项联合检测对宫内细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6%、86.93%、78.72%和91.10%。结论新生儿脐带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比例、PCT值和hs-CRP值能反映宫内细菌感染情况,对早期发现宫内细菌感染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 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中性粒细胞毒性指数、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中老年肺部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10期315-317,共3页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中性粒细胞毒性指数(TG%)、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中老年肺部细菌性感染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92例中老年肺部细菌性感染患者(观察组)和100例健康中老年体检者(对照组)的FIB、TG%、CRP、白细胞总数...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中性粒细胞毒性指数(TG%)、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中老年肺部细菌性感染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92例中老年肺部细菌性感染患者(观察组)和100例健康中老年体检者(对照组)的FIB、TG%、CRP、白细胞总数(WBC) 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 ) 水平,记录所有结果并做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FIB、TG%、CRP、WBC及NEU%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入院治疗后的TG%、CRP、WBC及NEU%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FIB、TG%与CRP联合检测,有助于中老年肺部细菌性感染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感染 纤维蛋白原 中性粒细胞毒性指数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中性粒细胞毒性的变化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海英 侯景玉 +2 位作者 王吉寿 杨义明 王希英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557-558,共2页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血液 中性粒细胞毒性 变化 统计学处理
原文传递
宫颈癌三维放疗同步化疗不同解剖部位骨髓受量与中性粒细胞毒性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宝忠 刘志艳 +4 位作者 徐利明 王静 曹元杰 侯海玲 柴延兰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67-771,共5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三维放疗同步化疗过程中不同解剖部位骨髓受照剂量与中性粒细胞毒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8年间接受根治性三维放疗同步化疗的117例宫颈癌患者资料,剂量学参数包括Dmean、V5Gy、V10Gy、V20Gy、V30Gy、V40Gy、V5... 目的研究宫颈癌三维放疗同步化疗过程中不同解剖部位骨髓受照剂量与中性粒细胞毒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8年间接受根治性三维放疗同步化疗的117例宫颈癌患者资料,剂量学参数包括Dmean、V5Gy、V10Gy、V20Gy、V30Gy、V40Gy、V50Gy。用线性回归验证各剂量学参数与中性粒细胞最低值的相关性,用多因素分析进一步验证各剂量学参数与中性粒细胞毒性的相关性。结果1-4级中性粒细胞毒性发生率分别为10.3%、27.4%、11.1%、10.3%。线性回归显示腰骶椎骨Dmean、V50Gy和髂骨Dmean、V5Gy、V10Gy、V20Gy、V30Gy、V40Gy、V50Gy与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显著相关(P=0.035、<0.001、<0.001、=0.001、=0.003、=0.001、<0.001、<0.001、<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腰骶椎骨V20Gy、V30Gy、V50Gy,髂骨Dmean、V5Gy、V10Gy、V20Gy、V30Gy与2-4级中性粒细胞毒性显著相关(P=0.046、0.038、0.049、0.041、0.039、0.029、0.036、0.029)。结论宫颈癌根治性三维放疗同步化疗过程中腰骶椎骨中、高照射剂量体积以及髂骨中、低剂量体积与中性粒细胞毒性的发生风险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三维放疗同步化疗 中性粒细胞毒性 剂量参数
原文传递
中性脂肪沉积症伴肌病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形态特点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邢莹 普程伟 +1 位作者 尚柯 屈晨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065-3069,共5页
背景中性脂肪沉积症伴肌病(NLSDM)起病隐匿、症状缺乏特异性,由于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可能就诊于神经科、心血管疾病科等多个科室,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其明确诊断有赖于基因检测,但多数患者由于不能及时明确诊断而延误治疗。此类患者外... 背景中性脂肪沉积症伴肌病(NLSDM)起病隐匿、症状缺乏特异性,由于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可能就诊于神经科、心血管疾病科等多个科室,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其明确诊断有赖于基因检测,但多数患者由于不能及时明确诊断而延误治疗。此类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具有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可提示临床医生及时完善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目的探讨NLSDM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形态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6—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例NLSD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外周血并制备血涂片,分别采用瑞-姬氏染色、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髓过氧化物酶染色(MPO)和糖原染色(PAS)观察血细胞形态特点。结果瑞-姬氏染色: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胞质中均可见数个大小不一的圆形空泡。NAP染色:NLSDM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呈阴性反应,与正常人和感染患者差异明显,感染患者阳性率和积分值均明显增高;MPO染色:NLSDM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呈阳性反应,与正常人的中性粒细胞阳性程度接近,但弱于感染患者(阳性颗粒粗大并覆盖在细胞核上,导致细胞核结构不清);PAS:NLSDM患者、正常人及感染患者的中性粒细胞阳性反应程度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NLSDM患者外周血多种白细胞胞质中均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而中性粒细胞空泡与感染时的中毒性改变不同,通过NAP可对其初步鉴别,这种形态学异常是NLSDM的特征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贮积病 中性脂肪沉积症伴肌病 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下载PDF
Sysmex XE-5000血液细胞分析仪计数嗜碱性粒细胞假性增高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黄丽丽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第6期668-668,共1页
近年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快速普及大大提高了全血细胞分析的质量、精密度和效率,部分实验室因此常忽视血常规检验中的形态学观察。由于仪器检测原理和方法的限制,任何先进的血液分析仪目前还无法完全准确地识别血液中的所有细胞,尤其... 近年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快速普及大大提高了全血细胞分析的质量、精密度和效率,部分实验室因此常忽视血常规检验中的形态学观察。由于仪器检测原理和方法的限制,任何先进的血液分析仪目前还无法完全准确地识别血液中的所有细胞,尤其是幼稚细胞和异形细胞。加上各实验室外周血涂片复检的规则不统一,造成漏诊误诊的情况时有发生。血涂片复查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检验工作者所关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毒性 血液细胞分析仪 嗜碱性粒细胞
下载PDF
细菌培养联合PCT等炎性指标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敬花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1342-1343,共2页
目的探究细菌培养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毒性指数(TG%)、C反应蛋白(CRP)、WBC、IL-6水平的改变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新生儿感染患者200例,根据感染的类型分... 目的探究细菌培养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毒性指数(TG%)、C反应蛋白(CRP)、WBC、IL-6水平的改变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新生儿感染患者200例,根据感染的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毒性指数(TG%)、CRP、WBC、IL-6水平。并且根据PCT、CRP的浓度和WBC、IL-6值的高低以及临床症状判断是否即时做细菌培养。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的PCT、TG%、CRP、WBC、IL-6显著升高(P<0.05)。细菌性感染患者的PCT、中性粒细胞毒性指数(TG%)、CRP、WBC、IL-6与非细菌性感染组的测定值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检测PCT、中性粒细胞毒性指数(TG%)、CRP、WBC、IL-6水平来监测病情变化,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 细菌培养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毒性指数(TG%) IL-6
下载PDF
Prolongation of functional life-span of neutrophils by recombinant verotoxin 2
10
作者 刘佳佳 何延正 +4 位作者 何涛 张忠杰 赤星透 近藤启文 钟森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6期900-903,共4页
OBJECTIVE: Vero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VTEC) strains of serotype O157 : H7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a wide spectrum of diseases, including blood diarrhea, hemorrhagic colitis and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HU... OBJECTIVE: Vero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VTEC) strains of serotype O157 : H7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a wide spectrum of diseases, including blood diarrhea, hemorrhagic colitis and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HU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pathological role of verotoxin (VT) in HUS and other VTEC associated diseases,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recombinant verotoxin 2 (rVT2) on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neutrophils. METHODS: The technique of flow cytometry, a fluorescent probe 2,7-bis-(2-carboxyethyl)-5-(and-6)-carboxyfluorescein acetoxymethyl ester (BCECF/AM), and the assay of reduced cytochrome c to detect superoxide production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RESULTS: gammaVT2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spontaneous apoptosis in neutrophils. Neutrophils with prolonged survival due to gammaVT2 maintained various biological functions, such as the expression of adhesion molecules (shading CD62L and raising CD11b/CD18), adherence to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 and generation of superoxide (O(2)(-)). CONCLUSION: Prolongation of the functional life-span of neutrophils by gammaVT2 may accelerate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t sites of inflammation. This may play a crucial role in neutrophil-mediated tissue injury in HUS and other VTEC-associated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ptosis Cell Adhesion Endothelium Vascular Humans NEUTROPHILS Recombinant Proteins Shiga-Like Toxin II SUPEROXID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