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引起血液分析仪计数嗜碱性粒细胞假性升高1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宝青 胡方坤 陈新宇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1-141,共1页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 计数 假性升高 血液分析仪 嗜碱性粒细胞 病例
下载PDF
脐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联合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继 童辉纯 《右江医学》 2021年第7期521-524,共4页
目的分析脐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12月出生的新生儿2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临床确诊为宫内细菌感染87例(感染组),临床诊断... 目的分析脐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12月出生的新生儿2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临床确诊为宫内细菌感染87例(感染组),临床诊断为非感染153例(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脐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出现中毒颗粒、空泡变性、内外浆现象、杜勒氏小体之一)百分比、PCT值、hs-CRP值及其阳性率。结果感染组脐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百分比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0(11,46)、PCT值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28(0.19,10.67)、hs-CRP值中位数(四分位数)为8.2(1.7,26.3),高于对照组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3(0,10)、0.14(0.07,0.22),0.6(0.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感染组阳性率脐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百分比64.37%(56/87)、PCT 59.77%(52/87)和hs-CRP50.77%(44/87),均高于对照组的7.19%(11/153)、5.88%(9/153)、3.27%(5/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百分比灵敏度最高,达64.37%;hs-CRP的特异度最高,达96.73%;三项联合检测对宫内细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6%、86.93%、78.72%和91.10%。结论新生儿脐带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比例、PCT值和hs-CRP值能反映宫内细菌感染情况,对早期发现宫内细菌感染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 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
下载PDF
中性脂肪沉积症伴肌病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形态特点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邢莹 普程伟 +1 位作者 尚柯 屈晨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065-3069,共5页
背景中性脂肪沉积症伴肌病(NLSDM)起病隐匿、症状缺乏特异性,由于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可能就诊于神经科、心血管疾病科等多个科室,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其明确诊断有赖于基因检测,但多数患者由于不能及时明确诊断而延误治疗。此类患者外... 背景中性脂肪沉积症伴肌病(NLSDM)起病隐匿、症状缺乏特异性,由于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可能就诊于神经科、心血管疾病科等多个科室,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其明确诊断有赖于基因检测,但多数患者由于不能及时明确诊断而延误治疗。此类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具有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可提示临床医生及时完善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目的探讨NLSDM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形态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6—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例NLSD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外周血并制备血涂片,分别采用瑞-姬氏染色、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髓过氧化物酶染色(MPO)和糖原染色(PAS)观察血细胞形态特点。结果瑞-姬氏染色: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胞质中均可见数个大小不一的圆形空泡。NAP染色:NLSDM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呈阴性反应,与正常人和感染患者差异明显,感染患者阳性率和积分值均明显增高;MPO染色:NLSDM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呈阳性反应,与正常人的中性粒细胞阳性程度接近,但弱于感染患者(阳性颗粒粗大并覆盖在细胞核上,导致细胞核结构不清);PAS:NLSDM患者、正常人及感染患者的中性粒细胞阳性反应程度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NLSDM患者外周血多种白细胞胞质中均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而中性粒细胞空泡与感染时的中毒性改变不同,通过NAP可对其初步鉴别,这种形态学异常是NLSDM的特征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贮积病 中性脂肪沉积症伴肌病 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