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对肺腺癌EGFR-TKI靶向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席颖 张腾飞 +4 位作者 余军林 耿一萌 杜雅冰 崔抗 马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对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62例接受EGFR-TKI靶向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的治疗资料和随访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对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62例接受EGFR-TKI靶向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的治疗资料和随访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62例中,18、19、20、21位点突变分别有4、81、11和66例。治疗前162例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2.90±12.58)%,其中在正常范围130例,降低8例,升高24例;淋巴细胞百分比(25.39±10.89)%,其中在正常范围102例,降低48例,升高12例。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EGFR基因突变类型为分层因素,在调整年龄、性别因素后,治疗前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可降低肺腺癌EGFR-TKI靶向治疗的不良预后风险(HR=0.934,95%CI为0.884~0.987)。结论:淋巴细胞百分比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肺癌EGFR-TKI靶向治疗预后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肺腺癌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淋巴细胞百分比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淑宁 刘向玲 +1 位作者 苏绍波 吴小清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1-25,31,共6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NPAR)预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0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DME...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NPAR)预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0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DME组(n=56)和非DME组(n=45)。查阅患者病历,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等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2组患者均于确诊后次日清晨采集空腹肘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MONO)计数、淋巴细胞(LYM)计数、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血浆白蛋白(ALB)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计算MLR和NPAR。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ME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LR、NPAR对DME的预测价值。结果DME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MONO计数、NEUT、MLR、NPAR、WBC计数、HbA1c水平高于非DME组(P<0.05);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LYM计数、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BC、MLR、NPAR水平增高是DM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MLR的最佳截断值为0.192,预测DM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9(95%置信区间:0.631~0.826),灵敏度为58.9%,特异度为82.2%;NPAR的最佳截断值为14.040,预测DME发生的AUC为0.884(95%置信区间:0.820~0.949),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91.1%;MLR、NPAR联合预测DM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906(95%置信区间:0.851~0.906),灵敏度为69.6%,特异度为93.3%。以MLR>0.192为阳性,NPAR>14.040为阳性,MLR、NPAR并联试验预测DME发生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71.1%,准确度为80.2%;MLR、NPAR串联试验预测DME发生的敏感度为46.4%,特异度为97.8%,准确度为69.3%。结论MLR、NPAR水平增高是DM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DME有一定的预测价值。MLR、NPAR联合检测对DME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独检测,且并联试验更有助于DME的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
下载PDF
川崎病急性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水平变化及意义分析
3
作者 殷军民 刘麒彦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川崎病急性期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71例川崎病患儿纳入至观察组,包括急性期患儿28例、亚急性期患儿43例;将45例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纳入至对照组。对比两组WBC、NEUT%... 目的分析川崎病急性期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71例川崎病患儿纳入至观察组,包括急性期患儿28例、亚急性期患儿43例;将45例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纳入至对照组。对比两组WBC、NEUT%及CRP水平,观察组急性期与亚急性期患儿WBC、NEUT%及CRP水平,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检出情况及冠状动脉损伤、非损伤患儿WBC、NEUT%及CRP水平;分析WBC、NEUT%及CRP水平与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WBC(16.74±3.44)×10^(9)/L、NEUT%(75.36±13.46)%、CRP(84.23±10.34)mg/L均高于对照组的(4.27±1.13)×10^(9)/L、(52.23±7.01)%、(5.31±2.19)mg/L(P<0.05)。川崎病急性期患儿WBC(17.71±3.25)×10^(9)/L、NEUT%(80.24±12.39)%、CRP(97.23±9.86)mg/L显著高于亚急性期的(14.39±3.16)×10^(9)/L、(50.27±6.98)%、(45.36±9.47)mg/L(P<0.05)。急性期共计20例患儿检出冠状动脉损伤,总检出率达71.43%(20/28);亚急性期检出冠状动脉损伤患儿共计13例,总检出率达30.23%(13/43)。急性期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检出率明显高于亚急性期(χ2=11.569,P<0.05)。冠状动脉损伤患儿WBC为(18.01±3.19)×10^(9)/L、NEUT%为(81.76±11.45)%、CRP为(93.25±10.07)mg/L,非冠状动脉损伤患儿分别为(12.74±3.11)×10^(9)/L、(47.36±10.38)%、(48.14±9.36)mg/L。与非冠状动脉损伤患儿相比,冠状动脉损伤患儿WBC、NEUT%及CRP水平均显著更高(P<0.05)。冠状动脉损伤与WBC、NEUT%及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WBC、NEUT%及CRP水平能够为临床判断川崎病及川崎病分期、冠状动脉损伤情况提供重要参考,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细胞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损伤
下载PDF
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术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于子翔 穆乃外尔·萨比尔 +5 位作者 艾尔肯·阿吉 阿卜杜外力·艾尔肯 李兆勇 美日班·外力 李晓梅 马依彤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9期821-827,共7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和C-反应蛋白(CRP)以及以上三个指标的组合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术后远期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方面的预测效...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和C-反应蛋白(CRP)以及以上三个指标的组合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术后远期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方面的预测效能。方法 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急诊入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并被诊断为STEMI的患者1056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总共纳入急诊方式接受PCI的患者300例。记录所有患者一般基线资料,血常规、肝功组合、肾功组合、凝血功能、血脂分析、B型利钠肽(BNP)、心肌标志物、炎性因子3项、超声心动图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情况以及MACE事件发生情况。随访中位时间为38月,失访20例。依据随访期间MACE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80例)和未发生MACE组(200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出相关指标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最佳阈值。通过两组基线资料比较,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进行分组,然后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MACE组中,男性比例、吸烟比例、射血分数、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非MACE组[(73.8%比89.5%),(43.8%比63.5%),57%(54%,62%)比61%(56%,63%),1.28(0.88,1.92)×1012/L比1.71(1.17,2.34)×1012/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CE组的年龄、Gensini评分、仍有残余病变比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大于非MACE组[(62±12)岁比(55±11)岁,65(42,90)比54(35,80),77.5%比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BNP、肌酸激酶同工酶、门冬氨酸转移酶、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大于非MACE组[6.65(3.50,11.77)比4.36(2.43,8.26),1056.00 ng/L(274.78,2052.50)比315.70 ng/L(73.65,843.52),204.84 ng/ml(82.25,350.00)比132.38 ng/ml(52.02,300.00),223.74 U/L(101.71,366.93)比141.25 U/L(62.69,244.25),0.05 ng/ml(0.03,0.35)比0.04 ng/ml(0.03,0.06),9.78 ng/L(2.74,30.55)比3.99 ng/L(1.44,1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LR、CRP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0.126,P<0.05;r=0.225,P<0.001);NEUT%与Gensini评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NEUT%、CRP及三个指标组合对评估预后的ROC曲线(AUC)分别为NLR:0.598,NEUT%:0.600,CRP:0.622,三个指标组合时AUC:0.6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NLR、NEUT%、CRP可作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评价预后的较为敏感的指标,其对PCI术后预测MACE甚至对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C-反应蛋白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比值对重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年全因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欣 张媛 +3 位作者 刘佳 刘佳梅 陈牧雷 史琳影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究入院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比值(NPHR)对重症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1—2016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的重症CHF患者622例,收集其入院24 h内的NPHR... 目的探究入院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比值(NPHR)对重症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1—2016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的重症CHF患者622例,收集其入院24 h内的NPHR,对患者进行电话和门诊随访,终点事件定义为患者出院后1年的全因死亡。根据患者NPHR中位数分为高NPHR组(≥53.8,312例)和低NPHR组(<53.8,310例)。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水平的NPHR对重症CH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NPHR对重症CH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NPHR对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的预测效能。结果622例患者随访期间无失访,共计死亡122例,死亡率为19.6%,低NPHR组死亡33例,死亡率为10.6%,高NPHR组死亡89例,死亡率为28.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NPHR组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低NPHR组(Log-rankχ^(2)=31.24,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NPHR是重症CH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HR=1.03,95%CI:1.01~1.04,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NPHR能够预测重症CH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曲线下面积为0.697,最佳临界值为56.07,该指数预测的敏感度为69.7%,特异度为63.8%(P<0.001)。结论入院NPHR与重症CH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显著相关,是重症CH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贫血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比值 1年全因死亡率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对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刘梦英 张保朝 张奇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NPAR)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26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时休斯功...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NPAR)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26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时休斯功能分级量表(Hughes functional grading scale,HFGS)评分将患者分为短期预后良好组(HFGS<3分,n=119)和短期预后不良组(HFGS≥3分,n=107)。比较两组患者间性别构成、年龄、临床症状、体征、血液检查、脑脊液检查、免疫治疗等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NPAR与GBS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BS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NPAR对GB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短期预后良好组比较,短期预后不良组患者住院时间更长,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使用呼吸机、入住ICU、血浆置换患者比例高,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脑脊液葡萄糖水平、NPAR高,白蛋白水平、预后营养指数更低(均P<0.05)。NPAR与GB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47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PAR、白蛋白、入住ICU、住院时间是影响GBS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NPAR预测GBS患者短期预后的AUC为0.776(95%CI:0.716~0.836,P<0.01)。结论入院时NPAR与GB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相关,NPAR对评估GBS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炎症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 短期预后 ROC曲线 因素分析
下载PDF
入院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与不同 类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王欣 张媛 +3 位作者 徐晓蓉 史琳影 陈牧雷 郭宗生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2-418,共7页
目的评估入院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NPAR)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并分析其与不同类型CH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1—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CHF患者622例,包括射血分... 目的评估入院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NPAR)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并分析其与不同类型CH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1—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CHF患者622例,包括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268例、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患者111例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243例。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NPAR数值,根据三分位数分为NPAR≤18.0组209例、18.0<NPAR<21.2组207例和NPAR≥21.2组206例。对患者进行电话和门诊随访,终点事件定义为患者出院当日起至90 d、1年和2年的全因死亡。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NPAR水平CHF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验证NPAR对3种不同类型CHF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622例患者随访期间无失访。CHF患者入院NPAR中位数为19.7,波动于7.8~44.9之间。CHF患者90 d、1年和2年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7.7%、19.6%和27.8%,并且随着入院NPAR水平升高,患者90 d(P=0.009)、1年(P<0.001)和2年(P<0.001)的全因死亡率均明显增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高水平NPAR与HFpEF患者的90 d(HR=1.15,95%CI:1.05~1.25,P=0.003)、1年(HR=1.08,95%CI:1.04~1.14,P=0.004)和2年全因死亡(HR=1.05,95%CI:1.01~1.10,P=0.016)显著相关;还与HFmrEF患者的2年全因死亡(HR=1.10,95%CI:1.02~1.18,P=0.016)显著相关;但未见与HFrEF患者的预后相关。结论入院NPAR与CHF患者90 d、1年和2年全因死亡独立相关。入院NPAR与HFpEF患者短期、长期以及HFmrEF患者长期预后相关,可能为其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预后 全因死亡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陈金星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7期112-114,共3页
目的 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共计9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根据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不同,将患者... 目的 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共计9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根据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轻度组(30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hs-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检测,观察检验结果差异,对hs-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持续跟踪90例患者治疗情况,分析hs-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同初始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三组hs-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组hs-CRP、WBC高于中度组、轻度组(P <0.05);中度组hs-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轻度组(P <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WBC、hs-CRP同PSI程度正相关(P <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同PSI程度相关性不强(P> 0.05)。轻度组初始治疗有效率高于中度组、重度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3 d的hs-CRP、治疗3 d的WBC为初始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CAP严重程度同hs-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具有一定相关性,可通过观察患者hs-CRP水平指导初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超敏C反应蛋白 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下载PDF
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提示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劲涛 曾志强 +2 位作者 韦锦涛 吕益中 唐璐霞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NLR)是一项简单检测全身炎症反应和免疫状态的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NLR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接受根治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例特点及生存预后。NL... 目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NLR)是一项简单检测全身炎症反应和免疫状态的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NLR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接受根治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例特点及生存预后。NLR的最佳截点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总体生存(OS)与无病生存(DFS),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用于评估各临床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本组研究NLR最佳的截点是2.2。两组患者在组织分级、T分期、TNM分期之间的分别上无统计学差异。高NLR组(NLR≥2.2)的OS(5年OS分别为59.6%和78.9%,P=0.001)及DFS(5年DFS分别为56.7%和78.0%,P=0.001)较差。此外,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别为组织分级、T分期和NLR,而组织分级、T分期和NLR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NLR升高对于接受根治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提示总体预后及无病生存期较差。但其运用于个体化危险评估尚需未来更多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 总体生存 无病生存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在不同恶性肿瘤新辅助化学治疗中疗效预测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晖 杨天成 高晋南 《实用医技杂志》 2018年第5期522-524,共3页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是众多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的标志物之一。文献已表明,肿瘤组织及其周围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量对肿瘤的预后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患者治疗开始前,中性粒细胞的相...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是众多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的标志物之一。文献已表明,肿瘤组织及其周围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量对肿瘤的预后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患者治疗开始前,中性粒细胞的相对降低或淋巴细胞的相对升高,都预示有较好的预后和较低的复发转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百分比 新辅助化学治疗 中性粒细胞 恶性肿瘤 疗效预测 全身炎症反应 肿瘤组织 复发转移
下载PDF
血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区分革兰阳性与阴性细菌血流感染的价值 被引量:24
11
作者 唐跃华 李伟强 +1 位作者 杨小兰 吕惠荣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350-2352,共3页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区分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菌所致血流感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血培养阳性病例,其中G+菌37例,G-菌32例,比较G+菌及G-菌感染患者血PCT、CRP、NEU%变化是...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区分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菌所致血流感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血培养阳性病例,其中G+菌37例,G-菌32例,比较G+菌及G-菌感染患者血PCT、CRP、NEU%变化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G-菌感染者PCT、CRP升高的比例明显高于G+菌感染者(2=29.85、2=17.82,P<0.01);NEU%升高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30,P>0.05);G-菌感染者血PCT、CRP、NEU%同时升高的比例明显高于G+菌感染者(2=15.52,P<0.01);G-菌感染者PCT≥10 ng/mL的比例明显高于G+菌感染者(2=24.09,P<0.01)。ROC曲线下面积PCT为0.829、CRP为0.728、NEU%为0.564、3项串联结果为0.859;以PCT≥0.5 ng/mL为临界值鉴别G+菌与G-菌感染的灵敏度为78.4%,特异度为87.5%;以CRP>10 mg/L鉴别的灵敏度为96.88%,特异度为48.65%;以NEU%>70%鉴别的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37.84%。结论血PCT、CRP水平测定有助于迅速区分G+菌及G-菌所致的血流感染,PCT优于CRP;当PCT、CRP、NEU%3项指标均升高且PCT≥10 ng/mL时G-菌血流感染的可能性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足感染病人调节性T细胞、CD64指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燕 高倩 +1 位作者 许海洲 王红萍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感染病人调节性T细胞、CD64指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42例DF病人为DF组,50例单纯DM病人为DM组。比较...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感染病人调节性T细胞、CD64指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42例DF病人为DF组,50例单纯DM病人为DM组。比较2组血CD4+CD25+比例和CD4+CD25+/CD4+比值,及炎性指标[CD64、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WBC、NEU%水平。结果 DF组病人血CD4+CD25+比例和CD4+CD25+/CD4+比值显著高于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DF组CD64、CRP、PCT、WBC及NEU%水平均显著高于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调节性T细胞、CD64指数、NEU%可作为判断老年DF病人病情的指标,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对老年DF病人进行抗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感染 调节性T细胞 CD64指数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中降钙素原、内毒素、IL-6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联合检测意义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远西 雷加萍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2期1390-1392,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内毒素(endotoxin)、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ic granulocyte,GRA%)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新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内毒素(endotoxin)、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ic granulocyte,GRA%)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观察组和健康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新生儿血清中PCT、内毒素、IL-6和GR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期和缓解期患儿体内PCT、内毒素、IL-6和GRA%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和缓解期患儿血清中PCT、内毒素、IL-6和GRA%联合检出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中PCT、内毒素、IL-6和GRA%表达异常升高;且PCT、内毒素、IL-6和GRA%联合检测对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降钙素原 内毒素 IL-6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下载PDF
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阑尾炎病理类型关系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俊 赵家泉 +1 位作者 张辉 严明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596-59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病理类型关系及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院时测定所有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病理类型关系及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院时测定所有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手术后将患者按手术病理类型分组,观察各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各组数据有无统计学差异,并根据患者病理类型分别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阳性率。结果随着急性阑尾炎患者病理程度的加重,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病理程度显著相关,白细胞计数与病理程度低度相关,而C反应蛋白与病理程度弱相关。各组患者血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血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C反应蛋白在反应患者阑尾炎症程度上具有优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诊断价值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C反应蛋白 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对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茜 章娜 彭乙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4期2055-2057,共3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NEU%)对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内分泌科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住院的92例糖尿病疑似合并败血症患者、240例无感染的糖尿病病情稳定的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据双套血培养结果...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NEU%)对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内分泌科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住院的92例糖尿病疑似合并败血症患者、240例无感染的糖尿病病情稳定的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据双套血培养结果将疑似败血症患者分为血培养阳性组与血培养阴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NEU%进行诊断性评价。结果血培养阳性患者其NEU%值[91.5%(88.9%,95.1%)]和阴性组患者NEU%值[90.2%(79.9%,94.1%)]高于对照组[45.3%(4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血培养阳性组NEU%水平高于血培养阴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EU%(OR=2.088,P=0.004)是糖尿病合并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NEU%诊断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8,cut-off值为90.3%时,其对应的灵敏度为81.0%,特异度为50.7%。结论糖尿病合并感染时若NEU%值在90.3%以上,要警惕合并败血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糖尿病 败血症 诊断试验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儿童感染性疾病初期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智威 刘科 +1 位作者 黄鑫 杨阳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B11期121-122,共2页
目的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在儿童感染性疾病初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诊治的患几241例,其中122例纳入细菌感染组,119例纳入病毒感染组,同期54例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 目的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在儿童感染性疾病初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诊治的患几241例,其中122例纳入细菌感染组,119例纳入病毒感染组,同期54例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含量,血细胞分析仪检测WBC及NEU%Tg平。结果细菌组WBC计数、NEU%及hs—CRP水平均显著增高,与对照组和病毒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病毒组hs—CRP增高,NEU%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WBC计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s—CRP可初步鉴别患儿感染类型,但仍需结和WBC及NEU%综合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诊断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30天死亡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江峰 畅晓燕 +1 位作者 安明春 赵飞龙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216-1220,共5页
目的: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NPAR)与30d死亡的相关性,探究NPAR的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222例住... 目的: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NPAR)与30d死亡的相关性,探究NPAR的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222例住院患者。根据纳入患者的NPAR的中位数(1.78)进行两等分组,分为低NPAR组(NPAR<1.78)和高NPAR组(NPAR≥1.7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差异,并收集随访数据。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计算分析心力衰竭30d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PAR与30d死亡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PAR对30d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发现高NPAR组的患者年龄更大、心率更快,女性比例更高,合并2型糖尿病史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IV级的比例更高,WBC、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FBG、血肌酐、脑钠肽、hs-CRP应蛋白水平更高。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高NPAR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的30d死亡风险增加独立正相关(OR=2.41,95%CI:1.07~8.43)。ROC曲线分析发现NPAR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30d死亡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0.75,95%CI:0.63~0.88)。结论:高NPAR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30d死亡风险增加相关。作为一项较易获得的实验室指标,在临床中NPAR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的短期预后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 心力衰竭 30天死亡
下载PDF
降钙素原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联合检测在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海庆 张少川 +1 位作者 杨菠 槐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1期160-161,共2页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联合检测在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云南省精神病医院就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5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患者50例、糖尿病患者50例及...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联合检测在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云南省精神病医院就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5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患者50例、糖尿病患者50例及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5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A组,将其中5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患者作为B组,将其中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C组,将其中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D组.对各组人员均进行降钙素原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联合检测,并比较其检测的结果.结果:与D组体检者相比,A组患者、B组患者、C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均较高,P<0.05.与A组患者、C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均较高,P<0.05.结论:降钙素原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联合检测在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 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下载PDF
降钙素原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树雄 陈颖丰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4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1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1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水平,降钙素原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相关性情况。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培养阳性患者和痰培养阴性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痰培养阳性患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痰培养阴性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降钙素原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对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加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降钙素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急性加重期 细菌感染 诊断
下载PDF
降钙素原、前白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联合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肠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实 王彦 赵海歌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前白蛋白(PA)、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P)联合检测对儿童细菌性肠炎的诊断价值,以期为该类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感染性肠炎患儿107例,分为...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前白蛋白(PA)、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P)联合检测对儿童细菌性肠炎的诊断价值,以期为该类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感染性肠炎患儿107例,分为细菌性肠炎组(n=76)及病毒性肠炎组(n=31),另选取我院门诊行健康体检儿童50例纳入健康组;比较三组患儿PCT、PA及NP水平,并分析以上指标与细菌性肠炎的相关性及各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肠炎的诊断效能。结果细菌性肠炎组、病毒性肠炎组PCT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细菌性肠炎组PCT水平高于病毒性肠炎组(P<0.05);细菌性肠炎组、病毒性肠炎组PA低于健康组(P<0.05),细菌性肠炎组PA低于病毒性肠炎组(P<0.05);细菌性肠炎组、健康组NP高于病毒性肠炎组(P<0.05),细菌性肠炎组NP高于健康组(P<0.05)。PCT、PA及NP水平与儿童细菌性肠炎呈明显相关(P<0.05)。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儿童细菌性肠炎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明显大于PCT、PA、NP(均P<0.05)。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儿童细菌性肠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PCT、PA、NP。以约登指数最大为原则取值,获得PCT、PA、NP最佳诊断截断值分别为1.21ng/ml、168.07μg/ml、72.98%,联合检测为0.563。结论PCT、PA、NP与儿童细菌性肠炎密切相关,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肠炎 儿童 降钙素原 前白蛋白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