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在脓毒症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良 叶丽君 +1 位作者 邓烈华 姚华国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期45-48,共4页
脓毒症是具有感染证据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导致重度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是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是中性粒细胞活化和凋亡时产生的微小囊泡样物质,具有特殊... 脓毒症是具有感染证据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导致重度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是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是中性粒细胞活化和凋亡时产生的微小囊泡样物质,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作为一种炎性介质,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在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快速抗炎反应、保护炎症血管及调节免疫等多样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 颗粒 免疫抑制
下载PDF
糖尿病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与血小板微小颗粒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桂岚 李志祥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 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 表达 血小板微小颗粒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脱颗粒的信号转导途径 被引量:11
3
作者 罗富荣 陈惠孙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0年第3期219-222,共4页
作为重要的免疫细胞 ,中性粒细胞 (PMN)主要通过呼吸爆发和脱颗粒杀灭病原体。但激活失控的PMN会大量释放氧自由基和多种蛋白水解酶 ,破坏组织细胞 ,是造成炎性损伤、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甚至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重... 作为重要的免疫细胞 ,中性粒细胞 (PMN)主要通过呼吸爆发和脱颗粒杀灭病原体。但激活失控的PMN会大量释放氧自由基和多种蛋白水解酶 ,破坏组织细胞 ,是造成炎性损伤、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甚至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重要原因。已知的调控PMN呼吸爆发和脱颗粒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包括 :受体酪氨酸激酶途径、磷脂酶 PKC途径、cAMP PKA途径、NO cGMP PKG途径和PKB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呼吸爆发 颗粒 信号传递 免疫细胞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颗粒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志敏 刘献琨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3期193-194,共2页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颗粒/发展趋势 成分 功能
下载PDF
炎症反应中组织损伤机制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和脱颗粒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崔晓岚 崔莲仙 严仪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0-95,共6页
以大鼠脱精氨酸C5a(r-C5ai)、人工合成趋化因子N-甲酰-甲硫氨酰一亮氨酰-苯丙氨酸(fMet-Leu-phe,简称FMLP),血清调理的酵母多糖(serum treated zymosan,简称STZ)、热聚IgG(A-IgG)、钙离子载体A23187为刺激物,观察它们对中性粒细胞(PMN)... 以大鼠脱精氨酸C5a(r-C5ai)、人工合成趋化因子N-甲酰-甲硫氨酰一亮氨酰-苯丙氨酸(fMet-Leu-phe,简称FMLP),血清调理的酵母多糖(serum treated zymosan,简称STZ)、热聚IgG(A-IgG)、钙离子载体A23187为刺激物,观察它们对中性粒细胞(PMN)化学发光和脱颗粒的影响,以便为以炎症反应为特征的疾病的发病学研究提供线索。结果表明,所用刺激物均显著提高PMN的化学发光,但不同刺激物对PMN脱颗粒时不同酶的释放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化学发光 颗粒 炎症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颗粒蛋白前体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气道炎症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雷芳 龚霞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324-330,共7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的血清颗粒蛋白前体(PGRN)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0月期间在我院儿科就诊的185例哮喘患儿,包括115例急性发作期患儿(急性组)和70例临床缓解期患儿(缓解组),另...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的血清颗粒蛋白前体(PGRN)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0月期间在我院儿科就诊的185例哮喘患儿,包括115例急性发作期患儿(急性组)和70例临床缓解期患儿(缓解组),另外选取30例健康儿童的血样作为对照组,用以检测血清PGRN水平。将哮喘患儿根据痰涂片进行气道炎症分型;另外检测两组哮喘患儿血清PGR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全血中性粒细胞(NEU)计数、肺功能参数[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和FEV1/FVC]。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PGRN水平诊断重度哮喘的价值。结果:急性组和缓解组患儿血清PGRN水平低于对照组,尤其是急性组患儿血清PGRN水平降低更明显(P<0.001)。急性组中性粒细胞型患儿血清PGRN水平低于嗜酸粒细胞型患儿(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PGRN水平与FEV1%pred、FEV1/FVC、PEF均呈正相关(r=0.756、0.703、0.411,P<0.001),并且与血清TNF-α水平、IL-8水平、全血NEU计数均呈负相关(r=-0.537,-0.541,-0.413,P<0.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GRN是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重度疾病的独立保护因素(OR=0.886,95%CI:0.847~0.958,P<0.001),且血清PGRN水平诊断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重度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95%CI:0.781~0.97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90%和88.50%。结论:检测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时的血清PGRN水平可以反映疾病严重程度,其有望成为新的抑制中性粒细胞气道炎症反应加重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型哮喘 急性发作期 气道炎症 疾病严重程度 血清颗粒蛋白前体
下载PDF
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检测、颗粒凝集法、胶体金法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许华 熊丽丹 文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7期19-23,共5页
目的比较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MONO/NEUT)指标检测、颗粒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抗体、胶体金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MP-IgM)对儿童M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高度符合儿童MP感染典型症状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颗粒凝集... 目的比较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MONO/NEUT)指标检测、颗粒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抗体、胶体金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MP-IgM)对儿童M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高度符合儿童MP感染典型症状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MP抗体,并采用胶体金法检测MP-IgM。统计颗粒凝集法、胶体金法对不同病程、不同年龄段患儿的阳性检出率,以快速培养鉴定镜检法为"金标准",比较颗粒凝集法、胶体金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分析MONO/NEUT指标与M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100例患儿中,68例患儿经"金标准"确诊MP阳性;相同病程患儿中,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对病程≥7 d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病程<7 d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年龄段患儿中,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对7~14岁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60 d^6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MP阳性患儿中,颗粒凝集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6.76%(59/68),胶体金法为89.71%(6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P阳性组患儿MONO/NEUT指标水平升高率高于M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endall’s tau-b等级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MONO/NEUT指标水平与MP阳性结果呈正相关(r=0.565,P<0.001)。结论对于儿童MP感染,胶体金法检测MP-IgM可获得与颗粒凝集法检测MP抗体相似的临床诊断结果,且操作方法更简单,耗时更少,对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低,而MONO/NEUT指标水平与MP阳性结果呈显著正相关,故推荐将胶体金法联合MONO/NEUT指标检测应用于MP感染的临床诊断中,以获得更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感染 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 胶体金法 颗粒凝集法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引起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向蒙 肖文凯 邓烈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9-93,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NDMPs)对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OS)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采集大鼠外周静脉血后提取中性粒细胞,并用脂多糖(LPS)对中性粒细胞进行刺激后提取NDMPs,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对其进行定性...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NDMPs)对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OS)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采集大鼠外周静脉血后提取中性粒细胞,并用脂多糖(LPS)对中性粒细胞进行刺激后提取NDMPs,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后,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LPS组和NDMPs组(每组n=10),经支气管内分别滴人生理盐水100汕、LPS(5mg/kg)、NDMPs(2.0×10^9/kg),24h后取材苏木精一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学变化、测肺湿干质量比、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各种炎性因子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和NDMPs组的肺组织HE染色表现出大量炎症浸润、肺泡及间质出血、水肿等病理学变化;LPS组和NDMPs组的肺损伤评分及肺湿干质量比高于对照组(P〈0.05),NDMPs组的肺损伤评分低于LPS组(P〈0.01),NDMPs组的肺湿干质量比低于LPS组(P〈0.05);肺组织MPO活性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10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LPS组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IL-1β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DMPs组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IL-1β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DMPs组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10的表达均低于LPS组(P〈0.05)。结论LIPS诱导产生的NDMPs可引起大鼠ARDS的病理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NDMPs)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脂多糖(LPS)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幼儿肺炎与中性粒细胞中中毒颗粒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瑞宁 江淑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243-244,共2页
幼儿肺炎与中性粒细胞中中毒颗粒的关系杨瑞宁,江淑芳(南京81医院检验科,210002)中性粒细胞的中毒颗粒存在于感染病人的外周血中,肺炎患者中毒颗粒存在于感染病人的外周血中,肺炎患者中毒颗粒明显升高,且与病程长短及用... 幼儿肺炎与中性粒细胞中中毒颗粒的关系杨瑞宁,江淑芳(南京81医院检验科,210002)中性粒细胞的中毒颗粒存在于感染病人的外周血中,肺炎患者中毒颗粒存在于感染病人的外周血中,肺炎患者中毒颗粒明显升高,且与病程长短及用药情况有关。中毒颗粒增多时表明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颗粒 肺炎患者 中性粒细胞 病程长短 医院检验科 肺部感染患者 细湿罗音 小儿肺炎 肺部听诊 中性细胞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向蒙 邓烈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4-428,共5页
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是中性粒细胞在静止、活化或凋亡时释放的直径0.1~1μm的囊泡样物质。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在脓毒症及心血管等疾病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其含有多种中性粒细胞的表面蛋白及胞质成分,从而参与炎症反应、血栓... 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是中性粒细胞在静止、活化或凋亡时释放的直径0.1~1μm的囊泡样物质。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在脓毒症及心血管等疾病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其含有多种中性粒细胞的表面蛋白及胞质成分,从而参与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内皮细胞损伤、免疫反应等,本文旨在对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的生物学功能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 炎症 免疫 血栓形成 血管屏障
下载PDF
血浆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与ARDS患者氧合指数和机械通气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林 丁凤华 +3 位作者 王向蒙 肖文凯 姚华国 邓烈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00-903,共4页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AnxA1、CD11b及CD62L)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和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方法根据ARDS柏林诊断标准,收集19例健康者纳人为对照组,111例ARDS患者纳入为病例...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AnxA1、CD11b及CD62L)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和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方法根据ARDS柏林诊断标准,收集19例健康者纳人为对照组,111例ARDS患者纳入为病例组。并收集血标本,利用差速离心方式获得微颗粒,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NDMPs)并计算绝对个数,同步记录患者入住ICU第1、3、5、7天的氧合指数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三种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在对照组、病例组中均有表达,且ARD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血浆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AnxAl及CD62L水平的升高,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呈显著升高趋势,而氧合指数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血浆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AnxAl和CD62L水平与ARDS患者氧合指数和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氧合指数(PaO2/FiO2)
下载PDF
参芪复肝颗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评价及对患者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
12
作者 顾旦红 熊志刚 朱旭凤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78-80,共3页
目的 评价参芪复肝颗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评价及对患者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9月宁波市大榭开发区医院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观察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 目的 评价参芪复肝颗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评价及对患者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9月宁波市大榭开发区医院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观察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血生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参芪复肝颗粒进行治疗,随后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8周对白细胞及中性细胞计数的情况,同时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对肝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对其临床效果作出综合评价。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和时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1.18%)明显大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0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复肝颗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抑制外周白细胞计数和中细胞计数减少,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复肝颗粒 慢性丙型肝炎 细胞 中性粒细胞计数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因子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对大面积脑梗死脑疝的预测价值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黄红丽 陈建 +2 位作者 王化强 林炜 杨照国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3-28,共6页
目的检测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MCI)患者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因子[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细胞纤连蛋白(cellular fibronectin,cFn)、尿激酶纤... 目的检测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MCI)患者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因子[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细胞纤连蛋白(cellular fibronectin,cFn)、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的水平,分析其对MCI患者发生脑疝的预测价值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治疗的MCI患者95例,根据MCI发病5 d内是否合并脑疝将患者分为非脑疝组(32例)和脑疝组(63例)。随访期间失访8例。根据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8例,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69例,mRS评分>2分)。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与NLR、MPO和NE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CI患者发生脑疝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NLR和MPO预测脑疝发生的临床价值。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NLR和MPO水平。结果脑疝组与非脑疝组相比,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比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MPO、NE、cFn和uPAR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与NLR、MPO和NE均呈正相关(分别r=6.524、6.895、7.236,均P<0.05)。NLR和MPO为影响MCI患者发生脑疝的危险因素(OR=2.361,P=0.007;OR=2.955,P=0.014)。NLR预测MCI患者发生脑疝的曲线下面积为0.914(95%CI:0.875~0.921),高于MPO预测MCI患者发生脑疝的曲线下面积[0.817(95%CI:0.802~0.856);Z=4.201,P=0.008]。预后良好组的NLR和MPO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01)。结论MCI患者入院时NLR和MPO的水平为影响脑疝发生的危险因素;NLR预测MCI患者发生脑疝的临床价值高于MPO;NLR和MPO水平与MCI患者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脑疝 中性粒细胞颗粒 髓过氧化物酶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在脓毒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泓澎 邓烈华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1326-1330,共5页
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是中性粒细胞在静止、活化或凋亡时释放的囊泡样物质,在人体血液、尿液等体液中可被检测到,且在炎症反应以及急性肺损伤时含量增加。由于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含有多种中性粒细胞的表面蛋白及胞质成分,从而参与炎... 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是中性粒细胞在静止、活化或凋亡时释放的囊泡样物质,在人体血液、尿液等体液中可被检测到,且在炎症反应以及急性肺损伤时含量增加。由于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含有多种中性粒细胞的表面蛋白及胞质成分,从而参与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内皮细胞损伤、免疫反应等生理过程,因此在脓毒症及心血管等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脓毒症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中性粒细胞 脓毒症 炎症反应 凝血功能障碍 免疫抑制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与NIAP检测的意义
15
作者 唐爱华 付承科 《陕西医学检验》 1992年第4期210-211,共2页
关键词 菌血症 中性粒细胞 中毒颗粒 NIAP
下载PDF
烧伤病人中性粒细胞异常颗粒观察
16
作者 刘全法 杨虹 《实用医药杂志(武汉)》 1997年第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烧伤 中性粒细胞 异常颗粒
下载PDF
依替米星对斑马鱼细菌感染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增殖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蕊 张明芳 +2 位作者 陈代杰 经莉莉 殷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7-553,共7页
目的中性粒细胞作为机体对抗细菌感染时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发挥了重要的防御功能。本文探索依替米星在治疗斑马鱼感染过程中,对中性粒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斑马鱼胚胎心包腔内注射方法,考察不同细菌负载量对斑马鱼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中性粒细胞作为机体对抗细菌感染时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发挥了重要的防御功能。本文探索依替米星在治疗斑马鱼感染过程中,对中性粒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斑马鱼胚胎心包腔内注射方法,考察不同细菌负载量对斑马鱼生存率的影响,建立感染模型;通过考察斑马鱼生存率及体内细菌清除情况,确定依替米星的体内治疗浓度;将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大肠埃希菌与绿色荧光标记中性粒细胞的转基因斑马鱼Tg(mpx:GFP)结合,通过苏丹黑染色观察中性粒细胞的颗粒,通过多色荧光成像和细胞计数观察细菌与中性粒细胞的动态变化,并统计分析依替米星对中性粒细胞的增殖、趋化及脱颗粒的影响。结果通过心包腔注射大肠埃希菌1000 CFU/胚胎,建立斑马鱼感染模型;确定依替米星治疗浓度为4 mmol/L,该浓度下感染斑马鱼24 hpi的生存率显著提高,体内的活菌数及细菌荧光强度显著降低,趋化因子IL-8转录水平是感染组的1/3,心包腔部位中性粒细胞“+++”等级的斑马鱼占比是感染组的1/4,体内总中性粒细胞数量和脱颗粒比例占比略有下降,但不显著。结论依替米星在斑马鱼感染过程中,可有效清除心包腔部位的细菌,提高斑马鱼生存率,并且显著抑制趋化因子IL-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避免其在炎症部位聚集,减轻过度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伤,但对中性粒细胞增殖和脱颗粒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替米星 斑马鱼 感染 中性粒细胞 增殖 趋化 颗粒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烨 屠小卿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嗜苯胺蓝颗粒 自身抗体 ANCA 单核细胞 反应 溶酶体
下载PDF
160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患儿病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孔晓慧 焦宏 +1 位作者 陈曦 王国亮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211-213,共3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是针对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颗粒内的一些抗原成分形成的自身抗体。以乙醇固定的中性粒细胞为基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可将ANCA分为以粒细胞胞浆颗粒性荧...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是针对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颗粒内的一些抗原成分形成的自身抗体。以乙醇固定的中性粒细胞为基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可将ANCA分为以粒细胞胞浆颗粒性荧光为主而细胞核无荧光的胞浆型ANCA(cANCA)和以丝带状围绕核周的平滑的或细颗粒型荧光的核周型ANCA(pANCA)两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 病例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 患儿 自身抗体 乙醇固定 ANCA 颗粒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毒性指数在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细菌感染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亮 梁梓钊 杨清梅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606-609,共4页
目的 观察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分析中性粒细胞毒性指数(neutrophils toxic granulation,index,TG%)及其分级水平的检测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外... 目的 观察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分析中性粒细胞毒性指数(neutrophils toxic granulation,index,TG%)及其分级水平的检测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本院60例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为合并感染组(按临床症状分为轻度感染组和中重度感染组)、142例非细菌感染患者为非合并感染组、选择同期健康者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三组的外周血TG%及分级、PCT(Procalcitonin,PCT)、CRP(C-reactive protein,CRP)、WBC(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percentage,NEUT%)水平;比较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TG%与PCT、CRP、WBC、NEUT%间的相关性;同时对轻度感染组和中重度感染组患者入院治疗前、后的TG%及各炎症指标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合并感染组患者的TG%、PCT、CRP、WBC、NEUT%较非合并感染组、健康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与PCT(r=0.552,P<0.01)、CRP(r=0.412,P<0.01)、WBC(r=0.366,P<0.01)、NEUT%(r=0.544,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中重度感染组患者的TG%及分级水平、PCT和CRP水平较轻度感染组增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G%、PCT、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外周血TG%及分级水平可反映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体内炎症水平,可作为一种炎症指标评估感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颗粒 中性粒细胞毒性指数 血液系统疾病 细菌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