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与中性精蛋白锌胰岛素联合可溶性人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郭晓蕙 李启富 +4 位作者 石勇铨 卜瑞芳 刘精东 曲伸 高妍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1次/d基础胰岛素或2次/d预混胰岛素联合或未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但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住院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门冬胰岛素±二甲双胍方案(胰岛素类似物组)是否优效于中性精蛋白锌胰岛素+可溶性人胰岛素±二甲双胍方... 目的探讨使用1次/d基础胰岛素或2次/d预混胰岛素联合或未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但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住院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门冬胰岛素±二甲双胍方案(胰岛素类似物组)是否优效于中性精蛋白锌胰岛素+可溶性人胰岛素±二甲双胍方案(人胰岛素组)。方法两组住院治疗2周并进行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8个时点血糖平均值较治疗前下降,两组间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57)。两组不良反应事件、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均较低,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和低血糖报告,胰岛素类似物组总体低血糖事件和日间低血糖发生率较人胰岛素组低(P=0.0056、0.0263)。结论胰岛素类似物和人胰岛素的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均可改善T2DM住院患者血糖水平,但胰岛素类似物组总体低血糖和日间低血糖风险较人胰岛素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特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 中性精蛋白锌胰岛素 可溶性人胰岛素 基础-餐时 糖尿病 2型
原文传递
甘精胰岛素与中性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2
作者 顾芳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25-427,共3页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与中性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优泌林R加甘精胰岛素和优泌林R加中性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测定治疗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BG),糖...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与中性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优泌林R加甘精胰岛素和优泌林R加中性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测定治疗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和血胆固醇(TC),3个月后复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血胆固醇。结果使用甘精胰岛素组治疗后FBG、2BG、TG、CHO、HbA1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使用优泌林N组治疗后FBG、2BG、HbA1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来得时组与优泌林N组治疗后比较,甘精胰岛素组FBG、2BG、TG、CHO、HbA1c均明显低于优泌林N组(P<0.05)。优泌林N组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高。结论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是理想的控制血糖药物,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综合效果水平上要优于优泌林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重组甘胰岛素 中性蛋白胰岛素
下载PDF
地特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蔡淑帆 《海峡药学》 2012年第1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OAD)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地特胰岛素组和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组,予睡前注射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OAD)治疗3个月,观察3个月...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OAD)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地特胰岛素组和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组,予睡前注射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OAD)治疗3个月,观察3个月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及体重增加情况。结果两组FPG、2h-PPG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较治疗前差异性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P<0.05),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少(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P<0.01),体重增加小于对照组。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降糖药(OAD)治疗T2DM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血糖达标快,低血糖发生率低,胰岛素用量少。地特胰岛素在减少体重增加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特胰岛素 2型糖尿病 中性蛋白胰岛素
下载PDF
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一汀 彭一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3期59-60,63,共3页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住院的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地特胰岛素(Det)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性低...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住院的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地特胰岛素(Det)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均治疗6个月,监测两组治疗前后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记录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计算胰岛B细胞功能(Homa-B)和胰岛素抵抗(Homa-IR)。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2 h PG、HbA1c、BMI及Homa-B和Homa-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 h PG及HbA1c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MI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相比,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更显著,低血糖发生率较低,能较好地控制患者体重,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地特胰岛素 中性蛋白胰岛素 格列美脲
下载PDF
地特胰岛素与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治疗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的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存燕 崔丽 矛军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20年第5期415-419,共5页
理想的胰岛素治疗方法对治疗I型青少年糖尿病具有很好的疗效,该研究旨在探讨地特胰岛素与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联合门冬氨酸胰岛素对1型糖尿病儿童血糖控制(Hb A1c、空腹血糖及其变异性)的影响,并比较了这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 理想的胰岛素治疗方法对治疗I型青少年糖尿病具有很好的疗效,该研究旨在探讨地特胰岛素与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联合门冬氨酸胰岛素对1型糖尿病儿童血糖控制(Hb A1c、空腹血糖及其变异性)的影响,并比较了这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在这项为期30周的开放随机(2∶1)平行分组研究中,收集了在该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诊治的60名6~12岁的I型糖尿病儿童的临床资料,按随机对照分组原则,将患者随机分成地特胰岛素组和NPH胰岛素组,每组30名患者。地特胰岛素组的患者每天接受1~2次的地特胰岛素,NPH组的患者每天接受1~2次的NPH胰岛素和餐前胰岛素治疗。观察和检测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空腹血糖、夜间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和平均体重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在两种治疗方法下均降低了0.8%。26 w后,糖化血红蛋白的平均差值为0.1%(地特胰岛素8.0%,NPH胰岛素7.9%)。与NPH组相比,地特胰岛素组自测空腹血糖变化显著性降低(SD 3.3 vs 4.3,P<0.001),而且其空腹血糖水平也明显要低于NPH组(8.4 vs 9.6 mmol/L,P=0.022)。此外,地特胰岛素组患者发生夜间低血糖(22∶00~07∶00)的风险较治疗前要降低26%(P=0.041),而NPH组治疗前后无明显下降,但是两组患者在24 h低血糖的风险程度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351)。在平均体重指数变化方面,用地特胰岛素治疗后,平均体重指数(BMI)Z值降低(P<0.001)。在儿童和青少年I型糖尿病患者中,用地特胰岛素或NPH胰岛素进行基础餐时治疗和用胰岛素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进行餐前治疗对Hb A1c的改善程度相似。与NPH胰岛素相比,使用地特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空腹血糖更低、可预测性更好,夜间低血糖风险更低,体重指数(BMI)更低,这些都是临床上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儿童 低血糖 地特胰岛素 I型糖尿病 中性蛋白胰岛素
原文传递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9
6
作者 韩松兰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第9期36-36,共1页
目的探讨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患的诊断标准,根据就诊编号进行分组,单号为观察组,该组有40例,... 目的探讨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患的诊断标准,根据就诊编号进行分组,单号为观察组,该组有40例,双号为对照组,该组有40例,两组均于每日早晨口服瑞易宁5 mg,连续治疗2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于每晚10点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NPH于每晚10点皮下注射。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指标变化:糖化血红蛋白为(6.6±1.3)%,空腹血糖为(6.4±2.1)mmol/L,餐后2 h血糖(8.1±2.0)mmol/L,血压变化:收缩压(126.9±12.1)mm Hg,舒张压为(75.9±8.1)mm Hg,对照组血糖变化:糖化血红蛋白为(7.8±1.1)%,空腹血糖为(11.4±2.8)mmol/L,餐后2 h血糖(14.2±2.2 mmol/L,血压变化:收缩压(127.4±12.1)mm Hg,舒张压为(76.1±8.9)mm Hg,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发生低血糖2例,低血糖发生率为5.0%,对照组发生低血糖14例,低血糖发生率为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长效胰岛素 胰岛素 蛋白中性蛋白胰岛素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时联合用药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正芳 江阳 《中国医刊》 CAS 2008年第10期49-50,共2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时分别与甘精胰岛素或中性精蛋白锌胰岛素(NPH)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7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HbA1C>7.0)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联合甘精胰岛素或NPH治疗,疗程为12周,观...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时分别与甘精胰岛素或中性精蛋白锌胰岛素(NPH)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7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HbA1C>7.0)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联合甘精胰岛素或NPH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用药后空腹血糖(FCBG)、餐后血糖(PC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并计算1天7次微量血糖的样本标准差。结果两组治疗后1、2、3、4、8、12周的FCBG、PCBG及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O.05),甘精胰岛组降糖作用更平稳,降糖效果更好,12周后HbA1C达标率更高,且血糖标准差显著更小。结论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可以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更平稳、有效地控制血糖,使HbA1C达标,而更少的低血糖风险和血糖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中性精蛋白锌胰岛素 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