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地特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T1D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新诊断为1型糖尿病入院的患儿34例,平均年龄(9.21±3.45)岁。将患者分为地特胰岛素(IDet)组和中性鱼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组,3餐前联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目的评估地特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T1D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新诊断为1型糖尿病入院的患儿34例,平均年龄(9.21±3.45)岁。将患者分为地特胰岛素(IDet)组和中性鱼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组,3餐前联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在用药前及用药后6个月分析2组患儿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重变化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IDet组与NPH组在2 h PG、Hb A1C差异无统计意义,但IDet组FBG低于NPH组(P<0.05),夜间血糖变化不明显。IDet组Hb A1C由(8.45±1.22)%降至(7.95±0.31)%(P<0.05),IDet组体重增加量低于NPH组(P<0.05)。IDet组夜间低血糖发生2例次,NPH组6例次(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诺和锐在控制血糖方面疗效显著且安全。展开更多
目的:甘精胰岛素是一种新型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格列美脲是具有胰外降血糖作用的降糖药。文中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与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方法:40例应用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效果不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空...目的:甘精胰岛素是一种新型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格列美脲是具有胰外降血糖作用的降糖药。文中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与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方法:40例应用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效果不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10 mmol/L)],按治疗方法分为中效鱼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联合格列美脲组19例,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组21例。依照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目标值FBG<7.0 mmol/L,治疗时间12周。观察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2 h PBG)水平、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BG、2 h PBG及HbA1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NPH联合格列美脲(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组治疗前后BMI无明显差异(P>0.05),而NPH联合格列美脲组治疗前后BMI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可较好地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对患者体质量影响小,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展开更多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系统(CGMS)观察老年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与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BI-Asp30)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T2DM患者22例,分别接受BIAsp30和NPH治疗12w,治疗结束即时进行72h CGMS观察。结果12w时BI-...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系统(CGMS)观察老年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与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BI-Asp30)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T2DM患者22例,分别接受BIAsp30和NPH治疗12w,治疗结束即时进行72h CGMS观察。结果12w时BI-Asp30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低于NPH组(7.46±0.94%vs 7.90±0.93)。CGMS检查显示,BIAsp30组早餐后(9.3±2.4 mmol/L vs 10.3±2.5mmol/L)和晚餐后2h血糖(PG)(9.1±2.2mmol/L vs 10.1±3.1mmol/L)降低更明显,血糖≥10mmol/L时间百分比明显降低(14.5±10.1vs20.8±11.4),凌晨3点PG不过低(5.2±0.8mmol/Lvs4.1±1.0mmol/L)。BIAsp30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1例次)显著少于NPH组(3例次),夜间血糖≤3.0mmo/L时间百分比亦明显减少(1.93±1.37 vs 5.03±1.33)。结论BIAsp30治疗更接近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能更好地控制餐后PG,减少低血糖发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估地特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T1D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新诊断为1型糖尿病入院的患儿34例,平均年龄(9.21±3.45)岁。将患者分为地特胰岛素(IDet)组和中性鱼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组,3餐前联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在用药前及用药后6个月分析2组患儿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重变化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IDet组与NPH组在2 h PG、Hb A1C差异无统计意义,但IDet组FBG低于NPH组(P<0.05),夜间血糖变化不明显。IDet组Hb A1C由(8.45±1.22)%降至(7.95±0.31)%(P<0.05),IDet组体重增加量低于NPH组(P<0.05)。IDet组夜间低血糖发生2例次,NPH组6例次(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诺和锐在控制血糖方面疗效显著且安全。
文摘目的:甘精胰岛素是一种新型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格列美脲是具有胰外降血糖作用的降糖药。文中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与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方法:40例应用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效果不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10 mmol/L)],按治疗方法分为中效鱼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联合格列美脲组19例,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组21例。依照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目标值FBG<7.0 mmol/L,治疗时间12周。观察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2 h PBG)水平、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BG、2 h PBG及HbA1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NPH联合格列美脲(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组治疗前后BMI无明显差异(P>0.05),而NPH联合格列美脲组治疗前后BMI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可较好地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对患者体质量影响小,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
文摘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系统(CGMS)观察老年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与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BI-Asp30)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T2DM患者22例,分别接受BIAsp30和NPH治疗12w,治疗结束即时进行72h CGMS观察。结果12w时BI-Asp30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低于NPH组(7.46±0.94%vs 7.90±0.93)。CGMS检查显示,BIAsp30组早餐后(9.3±2.4 mmol/L vs 10.3±2.5mmol/L)和晚餐后2h血糖(PG)(9.1±2.2mmol/L vs 10.1±3.1mmol/L)降低更明显,血糖≥10mmol/L时间百分比明显降低(14.5±10.1vs20.8±11.4),凌晨3点PG不过低(5.2±0.8mmol/Lvs4.1±1.0mmol/L)。BIAsp30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1例次)显著少于NPH组(3例次),夜间血糖≤3.0mmo/L时间百分比亦明显减少(1.93±1.37 vs 5.03±1.33)。结论BIAsp30治疗更接近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能更好地控制餐后PG,减少低血糖发生。